1、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 2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学目标1、认识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体会其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2、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的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3、通过“假说-演绎法”解释孟德尔从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到自由组合定律的结论的基本思路。(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自由组合定律(2 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遗传现象。2、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2)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观察花园里的豌豆植株,孟德尔发现就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来看,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黄色黄色圆粒,一种是绿色皱粒。思考:1、决定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对
2、决定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会不会有影响?不会2、黄色的豌豆一定是饱满的,绿色的豌豆一定是皱缩的吗不一定,自然界中也存在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单独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圆粒:皱粒接近 3:1黄色:绿色接近 3:1三、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F2 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_1/4_2、F2 绿色圆粒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1/3_3、F2 中不同于 F1 表现型的个体占总数的_7/16_4、F2 中重组类型占总数的_3/8_5、F2 中能稳定遗传的绿色圆粒占总数的_1/16_6、F2 中亲本性状的个体占 F2_5/8_7、F2 中重组型个体占 F2_3/8_8、F2 中纯合
3、子占 F2_1/4_四、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测交测交: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测交实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可以证明,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五、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两对及以上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1、1909 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遗传因子”重新命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型(表现型)和基因型2、表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3、基因型: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 DD 或 Dd4、现有两个不同品种的小麦,一个品种抗倒伏,但易染条锈病(DDTT);另一个品种易倒伏,小麦的条锈病或倒伏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但能抗条锈病(ddtt)。用现有的两个品种的小麦培养抗倒伏抗条锈病的新品种。可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