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单元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共共 20 小题小题)1.年画能够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下图是一幅 20 世纪 50 年代的年画入社 ,描绘了农民带着自家的牛和耕犁入社的情景。它主要反映了()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B 农民对“大跃进”运动的支持C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行2.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主要是为了()A 带动其他部门发展B 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 提高中国国防实
2、力D 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3.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A 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 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C带动相关部门发展,实现经济腾飞D 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4.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把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解放农村生产力,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其实行的范围是()A 少数民族地区B 全国C 新解放区D 内陆地区5.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实力已超越美国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消失C
3、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D 中国推行灵活正确的外交政策6.一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说:“万隆会议对彻底摧毁殖民主义和促使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一块不朽的丰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 万隆会议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和国际关系格局B 万隆会议彻底摧毁了 15 世纪以来的殖民主义世界体系C 万隆会议是世界上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D 万隆会议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下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 )A 土地改革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 粉碎“四人帮”D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8.下面漫画爆炸
4、声中除旧创作于 1966年,该漫画反映出当时中国()A 成功步入航天时代B 尖端科技领先美苏C 国防能力已大大加强D 开始打破大国核垄断9.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面五星红旗,它是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的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它的第一次升起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进入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A B C D 10.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 B C D 11.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5、()A 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B 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C 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D 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2.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共八大提出了 ()A 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B “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3.“作为新中国一项重要的外交原则,它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既
6、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这一原则的核心是()A 求同存异B 和平共处C 不结盟D 独立自主14.以下历史事件标志着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开始的是()A 土地改革的开始B “一五”计划的实施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 三大改造的进行15.分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C 新中国完成土地改革D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6.国务院批复自 2016 年起,将每年 4 月 24 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下列科技成就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7、B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 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D “南优 2 号”杂交水稻首次培育成功17.20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 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 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 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 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8.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服饰各异。“一样是穆斯林,土耳其人的帽子是红的,印度尼西亚人的帽子是黑的,埃及人的帽子是白边红心的。一样是穿着高领的制服,扣子少而比较短的是中国人,扣子多而长到膝盖的是印度人”。中国代表在这一会议上()A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
8、协议的签署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 提供了“安全先行”的合作模式19.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 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20.1971 年 10 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
9、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 7 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A 西欧欧各国已摆脱美国的控制B 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C 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D 联合国成为中国反霸斗争的舞台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5 小题小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摘编自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
10、边倒”方针的形成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 4 个“互”字、1 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践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有哪些因素。
11、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 100 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 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 1952 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材料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材料三1958 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在工业战线上搞群
12、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卷 3(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2)材料三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为纠正材料三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6 分)23.中美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整个世界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69 年 1 月,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
13、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 年 6 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 月 28 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 ,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
14、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摘编自谢益呈中国外交史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 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 年 9 月 29 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并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
15、内涵。(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反应及原因。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 1953 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的发展战略。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材料二1952、1957 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材料三在这岁月更新的时候,回顾过去一年的巨大成就,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越发增强了。我们的事业永远是前进的。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时会遇到某些曲折,这也是很自然的。因为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
16、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项伟大的艰巨的新事业。人民日报社论(1957 年元旦)(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前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归纳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民日报社论体现出的心态。结合 1956 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
17、一去不复返了”材料二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个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抗美援朝战争最后结果如何?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原因。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从材料入社和农民带自家的牛和耕犁入社,可知该年画反映的是农业实行集体化,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 C 项正确
18、。2.【答案】C【解析】选 C。据所学可知,当时中国处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之中,中国急需提升自己的国防实力,因此重点研制“两弹一星”、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故 C 项正确。3.【答案】B【解析】结合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国内和国际背景进行分析,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科技主要是为了提高国防实力,巩固人民政权,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故选 B。4.【答案】C【解析】题干给出了时间范畴“新中国成立后”。老解放区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进行了土地改革,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故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是新解放区。所以 C选项正确。5.【答案】C【解析】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之所以改变对华
19、政策,主要是因为美国的经济出现了危机,霸权地位动摇,在与苏联的争霸斗争中处于守势,改善中美关系制约苏联以期扭转劣势,C 项符合题意;A项,中国实力并未超越美国,排除;B 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依然存在,排除;D 项,中美关系缓和原因主要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并非中国的外交政策变化,排除。6.【答案】A【解析】由于万隆会议形成了“万隆精神”,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雅尔塔体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 A 项正确。B 项错在“彻底摧毁”的表述上。C 项表述是正确的,但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错误,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是 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7
20、.【答案】D【解析】1958 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面红旗”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但在实际工作中,脱离实际,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给经济发展带来损失。因此,正确答案选 D 项。8.【答案】C【解析】核爆炸与航天无关,A 项排除;尖端科技领先美苏的说法错误,B 项排除;根据材料“中国核爆炸成功”可知,中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加强,C 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开始打破大国核垄断的结论,D 项排除。9.【答案】A【解析】都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的正确表述。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从新民主主
21、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故也正确。10.【答案】C【解析】1958 年“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1.【答案】B【解析】选 B。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这种论断是基于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被基本消灭的史实作出的,故选 B。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属于客观原因,而主要矛盾的提出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判断,排除 A。C、D 属于正确认识和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与材料
22、强调的原因不符,排除。12.【答案】A【解析】选 A。中共八大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所以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需要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故选 A。“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违背了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和指导思想,排除 B、C;八字方针是 1960 年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排除 D。13.【答案】B【解析】题干中“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体现了该原则对世界各国都有指导作用,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 B 项正确。14.【答案】B【
23、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工业化的起步,故选 B 项。15.【答案】A【解析】图中显示公有经济占绝对优势,主要是三大改造完成,资本主义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选 A。16.【答案】B【解析】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设立“中国航空日”,旨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太空的宗旨,弘扬航天精神,普及航天知识,推动中国梦、航天梦的实现。正确答案选 B 项;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属于核武器,不属于航天方面,排除 AC;D 属于农业方面,排除。17.【答案】A【解析】20 世纪 5
24、0 年代初,中国处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和孤立之中。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中国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交往,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确答案选 A 项。B、C、D三项从时间和内容上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不相符。1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家有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结合时间“20 世纪 50 年代”可知,这次会议是 1955 年召开的亚非万隆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 C 正确;1953 年中国在处理中印边界问题,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 A;日内瓦会议促成了印度支
25、那和平协议的签署,不符合参加国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埃及、印度,排除 B;上海合作组织开创了以不结盟为基础的、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D。19.【答案】D【解析】材料中“中国愿同美国谈判”“ 中国尤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的信息说明中美关系改善将直接决定台湾问题,故 D 项正确;万隆会议是 1955 年召开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是 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 ,故 A 项错误;当时中国外交地位仍然很低,故 C 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是在 1954 年,故 B 项错误。2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
26、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二战后初期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局面到 70 年代发生改变,说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即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所以答案选 B。21.【答案】(1)背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冷战”开始。意义: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原因: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国际法治精神。(3)因素:国家力量、国家利益、政权性质、国际形势、民族文化、国民意识、历史经验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
27、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可得出原因。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来思考。第(2)问,依据材料二“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 4 个互字、1 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概括即可。第(3)问因素,从材料一可知,它与国际形势、国家利益、政权性质等因素相关。从材料二可知,它与民族文化相关。22.【答案】(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优
28、先发展重工业。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2)实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19591961 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成就:从 1962 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柱状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是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第二小问“主要原因和必要性”依据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三中“1958 年”及“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并结合所学可判断为了实施这
29、种指导思想,主要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其所产生的影响可结合所学来回答。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为纠正材料三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从 1962 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23.【答案】(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国在美苏争霸中正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内涵: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中美两国关系
30、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美苏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第二小问,从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影响角度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对美国的越顶外交,主要的反应是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50 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
31、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概括其主要原因是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结合所学知识,从中美两国关系、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影响角度深入分析其主要原因。24.【答案】(1)前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作用:“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状况: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农业生产发展滞后。原因:受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欠缺。(3)心态:乐观自信。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中共八大的召开。【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可知从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的角度回答
32、。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角度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1952、1957 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通过数据的纵横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发展特点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苏联模式的影响、建设经验的欠缺等方面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越发增强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乐观自信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 1956 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共八大等方面分析。25.【答案】(1)结果: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原因:抗美援朝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中朝两国军队的并肩作战;中朝两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正确的军事策略等。(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了;农民从封建土地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清了障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和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国胜利,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原因从战争性质、中朝军队的并肩作战等方面分析。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土地改革的意义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