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38602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76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课程标准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1.战国战国 秦献公十年秦献公十年( (公元前公元前375375年年),“),“为户籍相伍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即以五家为“伍伍”的办法编排户口。的办法编排户口。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商君书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2.2.秦朝秦朝 分类登记制度分类登记制度除一

2、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3.3.汉朝汉朝编户齐民编户齐民(1)(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2)(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编户齐民”。(3)(3)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4.4.东汉末年东汉末年户籍散乱户籍散乱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

3、争夺人口。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6.6.隋朝隋朝“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隋书隋书食货志食货志大索貌阅大索貌阅隋文帝于开皇三年(隋文帝于开皇三年(583583年)下令州县官吏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通过检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

4、口和赋税收入。 输籍定样输籍定样又称又称“输籍法输籍法”, ,是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是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5.5.东晋东晋黄籍和白籍黄籍和白籍思考:东晋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思考:东晋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P99 P99 历史纵横)历史纵横)7.7.唐朝唐朝材料一 每岁一造计账,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唐六典卷

5、三尚书户部材料二 由于唐政权强力推行了籍账制度,从而借此检括出大批隐漏人口,复核出人丁的实际年龄,大大防止了虚报年岁以规避税役的弊端,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最大限度搜刮租调征发力役的目的。周秀女从敦煌户籍残卷看唐代籍账制度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8.8.宋朝宋朝主户与客户主户与客户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财政收入有所增加9.9.元朝元朝元朝的户口类型复杂,按照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元朝的户口类型复杂,按照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为“

6、诸色户计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诸色户计诸色户计 户籍世袭户籍世袭10.10.明朝明朝明初明初 户帖制度户帖制度1.1.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2.2.明朝户籍册称明朝户籍册称“黄册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田土、房屋。3.3.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黄黄 册册11.11.清朝清朝知识链接知识链接“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

7、作为定额,不再增加;“摊丁入亩”: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亩中,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000多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永停编审永停编审(1)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管理相对松弛。(2)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3)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历代户籍制度演变战国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户籍制度逐步确立。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宗室籍、宦籍、市籍等。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实行“编户制度”。东汉末年,户籍散乱隋朝:“大索貌阅”,重新核定

8、户籍。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户籍分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主户与没有土地的佃户客户。按职业定户籍,如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以里甲制为基础,制造户籍册,称“黄册” 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史料探究: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功能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元朝将居民按职

9、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 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1)根据史料,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功能: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治安;控制职业,固定身份;维护等级特权。因素: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长期存在;高度集中中央集权的强力维持;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普遍的等级观念等。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拓展提升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及演变的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弛政府的改革,如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户籍

10、制度历史悠久,随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完善。户籍制度与赋役、行政管理、社会治安相结合。对人口流动控制严格。带有宗法伦理色彩。等级特权色彩浓厚。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也加深了传统小农经济社会的闭塞性和封闭性。演变的原因基层组织形态基层社会治理秦汉唐明清历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里设里正。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乡官、里正、亭长都由本地有产业、有德行的人担任。后代沿袭这种乡里制度,稍有变化。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

11、督。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王阳明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至此,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至此,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材料 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

12、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综合探究】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变革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原因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原因: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拓展提升评价中国

13、古代基层社会治理0105040203基层治理皇权与绅权在社会治理中是合作关系,皇权不下县,因为皇权把基层治理全交给受过儒家教育的“绅士”,绅士具有广泛的治理权,他们为社区提供公共品,包括修建道路、水利、学校等公共设施,救济鳏寡孤独等。巩固了封建统治,稳定地方秩序,推动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的发展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含有一定的自治因素,但始终没有发展为真正的乡村地方自治。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王权的扩张,乡村社会治理越来越深地受到国家政权的干预和控制,其自治性逐渐消退。鸦片战争以后,在接连不断的内乱外患的打击下,农村社会的权力组织趋向解体,进入20世纪之后,清王朝被迫于宣统五年实行新政,传统的乡里制度、保甲制

14、度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一)原因和作用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礼记王制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墨子七患原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三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作用: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统治。实施者实施者地位地位举措举措(二)表现(二)表现政府政府主体主体汉朝

15、:汉朝:常平仓制度隋唐:隋唐: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义仓、社仓)社会力量社会力量辅助辅助宗族:宗族:宋朝兴起,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慈善组织:慈善组织:明清兴起,善堂、善会尊敬、赡养老人尊敬、赡养老人秦汉:鸠杖明初: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 斗、酒三斗、肉五斤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从唐朝开始设专门机构,如养病坊、福田院、众济院、养济院等材料 隋文帝于开皇三年“以仓库尚虚,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委输,漕关东之粟以给京师。”唐六典卷20常平署材料 请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共立义仓义仓当社有饥馑者,即以此谷振给。通典卷12食货

16、轻重“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安济院也作“养济院”。在武林旧事中记载,“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指贫困无依靠的老人,可以进养济院,如同现在的养老院。奉天同善堂奉天同善堂近代中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慈善机构近代中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慈善机构政府救济的重点在于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综合探究】明清社仓材料 明朝乡村社仓制度规定,各村二三十家为一会,以户等的高下,分别捐粮收储于仓,而推有德者为社正,进行具体管理。若遇凶年,则计户给散,先中下户,后及上户,上户需偿还,中下户则免其偿还。这种社仓模式,强调完全由民间独立经营,不由官府插手,以避免出现官吏侵吞舞弊行

17、为。然社仓完全由民间经营,其建设状况取决于乡间士绅和富户的良德与努力。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社仓发展较好,反之则流于形式,没有实效清朝社仓,分成乡村设立的社仓和市镇设立的义仓两种。最初管理均由民间公举本乡有名望之人负责。“春日借贷,秋收偿还,每石取息一斗”。岁底,州县衙门稽查社仓的收储,具报朝廷。清代的社仓以“借贷取息”来维系社、义仓的运行,“春借秋还”,则给百姓以巨大压力。后来朝廷又令地方官府经理社、义仓。如此,社、义仓的管理经营成为地方官员的职责,社、义仓也渐为州县官府所用,而与百姓的实际之需相去甚远。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社

18、仓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社仓的发展趋势趋势:分类越来越细;救济的方式发生变化,从取之于富到借贷取息,从民间自办到地方政府不断加强管理,再到政府直接经营;地区发展依然不平衡【综合探究三】明清社仓材料 明朝乡村社仓制度规定,各村二三十家为一会,以户等的高下,分别捐粮收储于仓,而推有德者为社正,进行具体管理。若遇凶年,则计户给散,先中下户,后及上户,上户需偿还,中下户则免其偿还。这种社仓模式,强调完全由民间独立经营,不由官府插手,以避免出现官吏侵吞舞弊行为。然社仓完全由民间经营,其建设状况取决于乡间士绅和富户的良德与努力。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社仓发展较好,反之则流于形式

19、,没有实效清朝社仓,分成乡村设立的社仓和市镇设立的义仓两种。最初管理均由民间公举本乡有名望之人负责。“春日借贷,秋收偿还,每石取息一斗”。岁底,州县衙门稽查社仓的收储,具报朝廷。清代的社仓以“借贷取息”来维系社、义仓的运行,“春借秋还”,则给百姓以巨大压力。后来朝廷又令地方官府经理社、义仓。如此,社、义仓的管理经营成为地方官员的职责,社、义仓也渐为州县官府所用,而与百姓的实际之需相去甚远。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2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社仓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社仓的影响影响:一定程度上起到救济灾民,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发挥了地方乡绅参与救济的

20、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导致地方官的腐败行为;为后世的荒政建设提供借鉴。 朝代朝代户籍制度户籍制度基层组织基层组织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优抚政策优抚政策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分类登记制度编户齐民大索貌阅户籍三年一造主户与客户诸色户计户帖、黄册永停编审乡里制度百户为里,五里为乡里甲制编制严密的保甲制十家牌法保甲制邻保制度什伍组织常平仓制度置仓积谷,义仓、社仓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兴起慈善组织兴起养济院众济院福田院养病坊鸠杖乡里制与保甲制逐步合一政政府府对对百百姓姓的的人人身身束束缚缚逐逐渐渐减减弱弱宗族、慈善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大1.(2020天津高考3)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

21、,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 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2(2016.6浙江高考13)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

22、一个户帖。”这说明() A. 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 B. 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C. 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D. 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3明代社会救济事业有了较大进步,民间社会救助活动出现了地域性组织机构,成为我国古代民间慈善事业发展的高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家济世爱民思想的影响 B.统治者对底层民众的重视 C.各种宗教慈善思想的传播 D.社会商品经济的较大发展4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A宗法观念的弱化 B中央集权的强化C风俗观念的演化 D社会治理的僵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