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上课内容:第 2 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一、二目)上课要求:提前三分钟侯课,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教师寄语:对自己狠一点,逼自己努力,再过几年你将会感谢今天发狠的自己作业讲评1201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其距今5 000年前已经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这表明中国()A良渚文化具有代表性 B五千年文明史获认可C旧石器时代水平较高 D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问题:1、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是? 2、材料关键句子是哪个?说明了什么?作业讲评2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既有大小之别,又有周族姬姓和他族异姓不
2、同,姬姓封国不仅数量众多,且多数大国分封在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这说明,周初分封()A完全继承了商代地方管理体制B促进了社会等级秩序基本形成C强化了“家天下”的政治统治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问题:1、西周分封诸侯有何特点?为什么? 2、D选项错在何处?作业讲评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摘自诗经(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内容所蕴含的主要意义。概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上天和周文王的功德。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
3、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预习检测:1、西周与东周、春秋与战国分界标志事件分别是?西周与东周:平王东迁春秋与战国:三家分晋、田氏代齐2、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是?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战国七雄:秦韩赵魏楚燕齐3、商鞅变法的特点?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 周平王东迁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此后诸侯纷争不断,“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返。图为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gu)国墓出土的春秋
4、时期的青铜戈,戈上有“虢太子元徒戈”六字铭文。是当时的格斗兵器。 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青铜戈,戈上有“虢太子元徒戈”六字铭文周平王迁都洛邑镐西周首都(前1046前771年)东周首都(前771前256年)前770年知识链接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河南洛阳)后,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诸侯纷争不断,“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返。周平王迁都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原因目的影响关于“春秋五霸”,古书中有不同说法一说:齐、晋、楚、吴、越;一说: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霸主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为社会发展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加强了华夏族和周边
5、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华夏族进一步发展壮大。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权地位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齐晋楚吴越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鲁、卫、郑、宋)三家分晋(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田氏代齐(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战国形势图背景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三家分晋战国七雄春秋五霸田氏代齐列国纷争的影响:1.周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统一逐渐成为社会发展潮流2.民族融合加强,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并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5华夏意识的拓
6、展与延续华夏意识的建立周人在克商之前,即自认是夏的继承者,表明周代在政治上与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周朝诸侯也以诸夏作为封建诸国的代称,来区别周人以外的蛮夷戎狄。华夏与蛮夷的分别,并非在于种族,而在于是否认同华夏文化。面对异族,周王室先通过婚姻,进行册封;再结合宗法与封建,将异族融入华夏文化,拓展华夏意识。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周边民族国家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今泛指中国各民族人民。华夏的来源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兴建水利灌溉
7、:都江堰、郑国渠 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都江堰A郑国渠B商贾货币城市商业农业手工业生产力影响2.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原因: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目的:富国强兵,提高统治效率背景概况通过变法,先后建立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 战国形势图李 悝吴 起申不害齐威王燕昭王赵烈侯影响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商鞅影响背景特点内容原因: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目的: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军功爵制)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
8、土地私有制发展“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 官员由君主任免。商鞅虽死秦法未败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1)材料中“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是什么意思?(2)概括出现第二段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治理国家不能用一种方法,富国不必效法古制。合乎秦国的国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学思之窗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9、 史记商君列传典型例题(三维设计P)1“大变革时代”是指随着人们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社会生活方式巨变的时期。最能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历史事件是()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 D民族融合2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些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吴起和商鞅变法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旧阶级间斗争异常激烈D变法的时机还不够成熟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上课内容:第 2 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三、四目)上课要求:提前三分钟侯课,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教师寄语: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
10、收获。作业讲评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向农户征收赋役,其包括制土分民、计户授田、计亩征税等几个方面。这一举措()A适应了土地国有的时代变异B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C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D推动了牛耕技术的发明问题:1、商周时期的土地经营方式是什么?与材料相比经营方式有何不同?2、井田制于何时开始瓦解?作业讲评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主要内容。这种法制措施在秦国实行的效
11、果如何?(1)内容:严刑峻法;邻里连坐。效果: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在与六国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作业讲评材料二战国的风气,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会的“免而无耻”。虽然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实行,如果仅能仰仗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程念祺商鞅的为人为政和战国风气(2)根据材料二说明商鞅的“强国之术”对秦国民风产生的影响。影响:功利之风盛行;形成重利轻义的风气;道德观念淡薄;好战嗜杀的血腥世风形成,容易导致暴政。1、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分别是?孔子、老子2、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术流派和代表人物有哪些?儒家:
12、孟子、荀子道家:庄子阴阳家:邹衍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预习检测归纳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问题探究战乱变法牛耕铁犁关键词孔子背景: 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仁(思想核心,即关爱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德(“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礼(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整理文献(诗书礼易春秋)名丘,字仲尼,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破落贵族家庭,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理论教育贡献内容:三、孔子和老子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孔子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
13、载在由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老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哲学思想政治思想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2.“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史料链接朴素的唯物史观:他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他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朴素的辩证法:他揭示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无为而治:老子在政治上也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老子的观点见于老子一书学习聚焦
14、 孔子和老子分别是我国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思考: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他的思想又有哪些局限性?进步:孔子“仁”、“仁政”、“德治”思想,主张以爱人之心处理社会关系;创办私学,“有教无类”等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消极:主张“礼”,即主张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这不适应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四、百家争鸣各国统治者出于竞争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背景春
15、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企图影响社会现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百家争鸣是这一变动的思想反映。学派 人物思想特点儒家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民贵君轻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君舟民水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墨家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法家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阴阳家邹衍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的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
16、界朴素的科学认识百家争鸣主要学派及其核心思想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思想各家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意义学派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思想各家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意义时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风民间歌谣,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 情,是精华部分 雅贵族饮宴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特色:以四言为主,采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影响:我国最早
17、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第一步诗歌总集诗经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吸收南方民歌精华,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始创:特点: 浪漫主义(诗经:现实主义)句式较为灵活,句子有长有短,有方言。(诗经:四言诗体)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作品:“楚辞”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典型例题(三维设计P7)1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正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由此可
18、见()A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B诸子百家的主张一致C社会变革推动百家争鸣产生D诸子都认同民本思想2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不论其学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稷下学宫”是()A鲁国的官办学校B儒家学者讲学的场所C最早的官办学校 D当时百家争鸣的缩影课堂小结社会的变革和转型 政治领域诸侯争霸,卿室夺权;宗法分封制度解体,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形成华夏认同,夷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中华民族形成史的重要一步经济领域铁器牛耕,精耕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为社会和政治变革提供经济基础 思想领域 学术下移,思想繁荣;形成了中国传统主流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特征春秋战国的变革为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秦历史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