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田的维吾尔人说课稿一、说教材和田的维吾尔人这篇课文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和田亲身感受到的维吾尔族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以及维吾尔族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从而可以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的豁达乐观的品质。二、说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要能“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根据教材编排和课文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能够读记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载歌载舞、铺天盖地、美不胜收、豁达乐观”等词语。过程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生动形象的
2、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 豁达乐观的特点以及维吾尔族的民族风俗。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四、说教法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 3 种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品质。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出示维吾尔族民族风俗的图片,拉近学生
3、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自主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地碰撞,在讨论中了解维吾尔民族风俗的独特魅力。五、课前准备电视、 电脑。 目的是通过采用多媒体手段, 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设疑,导入新课:这几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了中国各地的民俗风情,领略到祖国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再去一处非常美丽的地方,大家猜,会是什么地方?【教师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
4、良好课堂基调,让学生对维吾尔风情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2.在读中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特征的是哪一句?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三)重点研读,感受民俗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的结尾,“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2.学生再浏览课文, 并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和田维吾尔族民俗特点的?【通过再读课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思考、从而获得结论。】3.从学生回答的 5 个方面 (豪气与乐观、 热爱土地
5、、 能歌善舞、 爱美的天性、聚餐多样)教师选择其中的一方面“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与学生共同学习,并提出学习要求:(1)找出能够体现和田维吾尔人豪气与乐观的句子。(2)这段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学生积极思考,得出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恶劣的天气,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4.学生根据第一部分的学习,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每个小组选择一处感兴趣的维吾尔族风俗的段落,进行学习交流。【关于积极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中提出,教师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这种学习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每一节课
6、的时间里,学生都是积极存在的。】5.小组随机回答,教师相机进行点评,并把文中出现的有关维吾尔族风情的图片进行展示。(四)质疑问难,总结全文1.质疑问难明代学者陈敏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回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不懂就问的习惯。2.总结全文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五)课外延伸,拓展练习1.请同学们课外查阅有关维吾尔族的资料,加深对这一民族的了解。2.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将作业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拓宽作业渠道,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作业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七、板书设计:豪气与乐观热爱土地和田的维吾尔族爱美的天性能歌善舞聚餐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