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与法治期末复习试题第三单元 依法治国(B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共24题,每题4分,共48分。)1为了保障社会贫弱者享有与普通公民同等的法律帮助权,我国设立了各级法律援助中心,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记者从苏州市司法局获悉,苏州市再次对全市法律援助对象经济困难标准进行调整,2018年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为1940元/月,今年的标准是2020元/月,法律援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一做法()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针对弱势群体会给予特殊的优待,体现了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关爱弱势群体,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ABCD2世界
2、法律一般划分为五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 )A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B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国家确认家族法规C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D效法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32016年,内蒙古一位律师就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规定的“附条件逮捕”制度提出质疑,写信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违宪违法审查”,函告最高检要求其作出说明。最高检经慎重研究,正式下发通知,不再适用“附条件逮捕”。这一事例表明( )最高人民检察院具有部分立法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3、司法机关有权监督权力机关依法治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ABCD4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这是第一部有关维护香港国家安全的专门法律。这部法律的通过及实施( )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最高立法权 旨在震慑和打击境内外分裂中国的势力 体现香港公民意志,增强公民法治意识 保障香港的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ABCD5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于2020年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由此可见,习近平法治思想是( )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中国
4、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ABCD6公交地铁霸座、遛狗不拴绳、共享单车乱停放等不文明行为将被规范,并受到相应惩处。2019年11月,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提请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该条例须经市人大代表审议并通过人大代表行使立法权 开展一次为期20天的促进文明行为社会问卷调查为立法提供民意参考 条例通过后由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对严重不文明行为开展联合惩戒依法执政ABCD72021年年初我国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乡村振兴的
5、重点走向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当下,要进一步健全党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各方协同,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这要求( )发挥德治对法治的保障作用,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探索“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民主监督途径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深入推进党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这一最广泛的民主实践ABCD82020年12月23日,随着法槌清脆敲响,Z市副市长代表市政府出庭应诉了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的CW房地产开发公司起诉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一案。近年来,Z市涉诉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渐呈常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有
6、助于( )行政复议机关公正、公开履行其行政复议的职责进一步提高司法机关对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效能坚持民主集中制,促进行政机关执行法院的决定维护司法权威,推动相关行政争议依法妥善解决ABCD92020年8月23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率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江苏、山东检查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他强调,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依法做好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 )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重要的法律监督机关 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执法,监督法律的实施 有利于推动防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防治工作 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权
7、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ABCD10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人民法院在司法裁判中遇到“扶不扶”“劝不劝”“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难题时,亮明立场,辨明方向,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让遵法守纪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这一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完善,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推进文化与政治交融,发挥文化在司法审判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司法裁判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ABCD11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
8、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作为首要任务,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将宪法实施和监督提高到新水平。这说明( )司法机关要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把依宪执政作为党的执政理念我国致力于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国家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ABCD12北京市互联网法院审理一起消费者诉某公司侵权案件,判决认为,该公司以读书软件获取其运营的社交软件中好友关系数据的行为,未以合理的“透明度”告知原告并获得同意,侵害了原告个人信息权益。互联网法院对这一案件的审理和判决( )有利于规范互联网公司关联产品之间的数据使用情况是监察机关提升网络空间现代化治理水平的有益
9、探索体现了依法行政的工作原则,促进了诚信经济健康发展有助于维护消费者信息安全,使个体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ABCD13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国旗法、国徽法的决定,决定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国旗法、国徽法对于损害国旗、国徽尊严的行为作出进一步禁止性规定。根据新法,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国旗、国徽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新法,国旗、国徽应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修改国旗法、国徽法( )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的体现,有利于各级人大
10、对本行政区域内国旗的升挂和使用实施监督和管理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制度自信有利于完善国家标志制度,维护国旗、国徽的尊严,展现大国气象ABCD14针对SDK(软件开发工具包)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问题,工信部组织有关机构在第一时间进行核查,依法依规严厉查处涉事企业,并制定常态化监管措施,加强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综合治理。这体现了我国政府( )履行文化职能,做好管理服务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民利益深化简政放权,增强服务效能ABCD15某市一些车辆长期占用公共区域(俗称“僵尸车”),交警部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物权法对这些车辆依法处置
11、,还市民整洁市容和良好交通秩序。该做法有利于( )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形成尊法、守法、护法的风气扩大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确保政府的权力不受任何约束ABCD16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影响深远。正是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从其踏人干部队伍的那一天起, 就要开始抓,教育引导他们把法治的第一粒扣子扣好”。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依法治国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员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共产党员要牢牢记好“法治”是第-粒扣子的初心和使命党员干部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营造全社会法治氛围ABCD172020年5月28日,十三
12、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此举意在( )强化政治职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科学民主立法,彰显人大良好形象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提高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ABCD18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新增江苏省昆山市人大常委会、浙江省义乌市人大常委会、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人大常委会、
13、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河北省正定县正定镇“人大代表之家”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同时新增中国政法大学作为“立法联系点”,增加了联系点类型,拓展了联系点工作面(5+1)。群众可以通过这些联系点把有关法律“立改废”的意见和建议提交至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立法联系点( )促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保障公民的立法权、参与权、监督权畅通民意反映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推动各政府机关依法决策、民主决策ABCD19近年来,“碰瓷”(行为人通过故意制造或者编造其被害假象,采取诈骗、敲诈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财物的行为)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14、公安部联合发布专门的指导意见,明确惩治“碰瓷”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适用、公检法部门间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问题,突出针对性和操作性。这一举措旨在( )落实司法责任,有效遏制“碰瓷”违法犯罪活动为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力提供制度性保障划清公检法职能界限,推进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ABCD20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民法典编纂制定的意义在于( )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标志着社会主义法
15、制体系完全建立 使人民形成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ABCD21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关乎国运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关于积极推进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议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民法典关于民事主体节约资源的规定,为促进食品节约提供了法律依据餐饮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提醒消费者适量点餐,在菜品分量上提供多样化选择公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在全社会推广促进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ABCD22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要求公民(
16、)贯彻严格执法的法治精神增强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营造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治环境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ABCD23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许多新挑战。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严格限制处理敏感个人信息、明确国家机关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义务等方面有关问题进一步广泛听取意见,深入研究论证。这说明了()人大始终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民主集中制是人大制度的基本原则我国健全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我国优化协商民主展现司法制度的优越性ABCD242021年3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
17、法治保障,该文首次公开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16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主要内容,涉及依法治国的方方面面。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科学立法,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不断提升司法机关水平,务必从严司法,保障司法公正性ABCD二、非选择题(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身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身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颁布监察法、国家安全
18、法、网络安全法、外商投资法、民法典身修改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法律法规相继落地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身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政法机关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承诺身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身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法治社会建设迈入新阶段身法治信仰浸润人心。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2
19、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推进党的领导入法入规,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公布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努力打破市场“旋转门”“弹簧门”,进一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防范化解经济运行风险。把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
20、与法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2020年12月7日,党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着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出发,努力践行法治建设为人民、法治建设靠人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法治需求,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鲜明的人民性。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如何彰显人民性。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无论是一个家庭的富裕,还是一个国家的强大,都离不开开源节流
21、、勤俭持家。“小米粒关系“大民生。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人口多、基数大,每人浪费一点,就会是惊人的量,对我国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压力。同时,餐饮浪费产生大量厨余垃圾,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负面影响。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分别审议了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以及关于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情况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
22、的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报告的现实意义。(2)某中学针对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淡薄的问题,发出“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倡议书。请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该校续写完倡议书。要求:围绕主题,形成总论点和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据充分: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字左右。倡议书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作为时代新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重要批示精神,形成崇尚节俭的良好氛围。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农民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参考答案1C【详解】:我国设立各级法律援助中心,为经
23、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是针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优待,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也体现了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应选。:材料恰恰是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体现,而不是对这一原则的违背,不选。故本题选C。2B【详解】B: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外儒内法,礼法结合”即“以礼入法,礼刑结合”的,国家确认家族法规,B符合题意。A: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是西方英美法系的特点,A与题意不符。 C: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是印度法系的特点,C与题意不符。 D:效法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属于思想特点,不是法系特点,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3B【详解】:内蒙古
24、一位律师就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规定的“附条件逮捕”制度提出质疑,写信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违宪违法审查,函告最高检要求其作出说明。最高检经慎重研究,正式下发通知,不再适用“附条件逮捕”。这一事例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治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符合题意。: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不具有立法权,错误。:司法机关以后人大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所以,司法机关要接受权力机关监督,而不是相反,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4D【详解】:全国人大拥有最高立法权,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是一部有关维护香港国家安全的专门法律,它的通
25、过及实施有利于震慑和打击境内外分裂中国的势力,有利于保障香港的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正确。:法律体现人民意志,而不是体现公民意志,错误。故本题选D。5C【详解】: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由此可见,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符合题意。: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错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错误。故本题选C。6A【详解】: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促进文明行为,体现了法治和德治的结合,正确。:立法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错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民意,有利
26、于民主立法,正确。: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非行政执法部门,错误。故本题选A。7D【详解】:发挥德治对法治的保障作用,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表述错误,德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德治的保障,错误。:探索“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表现,错误。:进一步健全党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各方协同,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这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深入推进党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这一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正确。故本题选D。8C【详解】:行政复议机关是否公正、公开履行其行政复议的职责与行政机关负责人是否出庭应诉无必然联系,不
27、符合题意。:副市长代表市政府出庭应诉行政复议,这是提高司法机关对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效能的深刻体现,更有助于维护司法权威,推动相关行政争议依法妥善解决,符合题意。:法院的决定一般由法院执行局具体负责判决的执行,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9D【详解】: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是我国重要的法律监督机关,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是执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是履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权的表现,有利于推动防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江苏、山东检查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是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检查地方执法情况,促进严格执法,有利于推进法治中
28、国建设,正确。故本题选D。10B【详解】:人民法院在司法裁判中遇到“扶不扶”“劝不劝”“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难题时,亮明立场,辨明方向,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让遵法守纪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这一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发挥司法裁判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正确。: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错误。:文化发挥反作用,但不能起决定性作用,错误。故本题选B。11D【详解】: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错误。: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错误。:建设法治中国,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
29、位和作用,说明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致力于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国家,正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提到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充分说明了我国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12B【详解】:法院审理消费者诉某公司侵权案件,公司败诉,因为违规使用社交软件中好友关系数据,这有利于规范互联网公司关联产品之间的数据使用情况,有助于维护消费者信息安全,使个体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正确。:法院不是监察机关,错误。:政府依法行政,题中主体是法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3A【详解】:修改国旗法、国徽法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30、力现代化,有利于完善国家标志制度,维护国旗、国徽的尊严,展现大国气象,符合题意。:修改国旗法、国徽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体现,而不是决定权,错误。:修改国旗法、国徽法有利于增强公民的义务意识,而不是权力意识,错误。故本题选A。14C【详解】:“制定常态化监管措施”体现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并非是文化职能,错误,正确。:“依法依规严厉查处涉事企业”体现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正确。:材料与深化简政放权无关,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点睛】15A【详解】:交警部门依法对长期占用公共区域的车辆进行处置,还市民整洁市容和良好交通秩序,这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形成尊法、守法、护
31、法的风气,正确切题。: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指的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材料未涉及,排除。:政府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政府的权力不受任何约束”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16C【详解】:材料强调对领导干部进行法治素养教育,是希望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想和法治能力,从而让这个群体在全社会范围内对推进依法治国起到模范引领作用,正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错误。: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模范,引领全社会的良好风尚,不是营造,错误。故本题选C。17D【详解】: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高空抛物侵权行为作出规范,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合
32、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不是为了强化政治职能,故不选。:题干中的做法并未涉及科学民主立法,目的不在彰显人大良好形象,故不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高空抛物侵权行为作出规范有利于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提高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故入选。故本题选D。18A【详解】: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立法联系点让群众提交意见和建议,能畅通民意反映渠道,促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符合题意。:公民没有立法权,我国立法权属于人大,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立法联系点推动了人大的工作,不是推动政府更好决策,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9A【详解】:最高人
33、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明确惩治“碰瓷”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适用、公检法部门间的分工配合等,这一举措的目的是落实司法责任,有效遏制“碰瓷”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明确惩治“碰瓷”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问题,不涉及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力的问题,不选。:科学立法的主体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而不是公检法,而且“公”也不司法,可执法,不选。故本题选A。20A【详解】:民法典的编纂为我国依法治国提供了法律依据,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有利于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完全建立说法错误,民法典的编纂是
34、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不选。:使人民形成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说法是错误的,民法典编纂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排除。故本题选A。21C【详解】: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错误。:积极推进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关乎国运民生和社会稳定,需要法律保障,说明民法典关于民事主体节约资源的规定,为促进食品节约提供了有效法律依据,也需要餐饮企业应履行提醒责任,鼓励消费者适量点餐,在菜品分量上提供多样化选择,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要求公民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不涉及公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问题,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22A【详解】:“贯彻严格执法的法治精神”的主体是执法机关,不是公
35、民,排除。: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要求公民增强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依靠法律解决问题,正确切题。:“营造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治环境”的主体是国家,不是公民,排除。故本题选A。23A【详解】: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对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展开探究论证和征求意见,做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符合题意。: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制定体现了人大和人民的关系,是民主集中制的表现,符合题意。:材料只是强调了征求意见,没有涉及到公众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科学民主立法,不属于司法制度,排除。故本题选A。24C【详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
36、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选项属于已取得的成就,不是接下来的任务目标,故不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应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故入选。:司法机关要坚持公正司法,而不是从严司法,故不选。故本题选C。25(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推进国家治理制度化、法治化。(2)促进政府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3)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国家长治久安(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4)增强国家公职人员和公民的法治意识,推
37、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考生如从“公正司法”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分析】本题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推进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答题思路:从对国家、对政府、对国家公职人员、对公民个人四个层面阐释。对国家角度:联想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建设角度分析;对政府角度:联想依法行政角度分析;对公职人员角度:联想法治意
38、识、民主政治角度分析;对公民角度:联想公民权益、法治意识等角度分析。【点睛】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分析时,可思考试题关联的理论依据,语言组织时,理论依据可简写,或不写;“意义”的解答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推动、增强、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26(1)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或“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
39、。(2)引领法治中国建设,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保障。(3)推进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厘清政府职能边界,提高依法行政创新监管和服务,推动发展、防范风险的能力。(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或“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领域、全过程”)。【分析】本题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素材,考查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人民民主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详解】本题设问要求考生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
40、指南”的观点加以说明。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应认真分析设问,抓住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依法治国这两个关键词,再结合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我国推进党的领导入法入规,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公布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进行分析,注意找出材料中的主体,涉及党、政府、人民等;然后围绕这些不同主体的具体做法进行演绎分析即可。考生在组织答案时,注
41、意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点睛】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2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保障公民参与权,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
42、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如何彰显人民性。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难度一般。【详解】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政治生活,要求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如何彰显人民性。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根据材料着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根据材料“从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出发,努力践行法治建设为人民、法治建设靠人民。”可知,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保障公民参与权,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根据材料“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法治需求,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可知,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根
43、据材料“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鲜明的人民性。”可知,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
44、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28(1)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国家立法,崇尚节约,杜绝浪费;为政府加强市场监管提供法律遵循,通过依法行政有效遏制餐饮浪费;便于社会各方依法监督餐饮浪费行为,形成人人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2)答案要点:提高素质;积极宣传;付诸行动。【分析】本题以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为背景设置问题情境,考查政治生活人大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报告的现实意义。本题考查人大的相关知识,属于意义类题型,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报告对公民、政府产生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报告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