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rar

相关 举报
  •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学生版.docx--点击预览
    •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教师版.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第 1 页 共 21 页必修必修 3 政治与法治政治与法治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1)基本国情:)基本国情: 。(2)主要矛盾:)主要矛盾: 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 的矛盾。(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 ;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 。2.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方案,存在两个根本性的弱点:一是没有认清 ,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 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因而以失败告终。(2)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 ,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中国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 。1919 年五四运动后, 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五四运动是 的转折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是 不同。中国工人阶级具有 、革命性、团结性、 和力量性,因而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2)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以 , 为初心和使命,把实现 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对 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 、封建主义、 三座大山,取得了第 2 页 共 21 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 的伟大飞跃。实现了 。 (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基本实现 ,全面建设 的新征程,实践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1.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 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 前提。(2)我国革命和建设历程我国革命和建设历程: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标志着 在我国确立,为我国逐步走向 、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了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逐步提高。2.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1)时间:)时间: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 的历史时期。(2)意义:)意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 。具体意义:见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目的:)目的: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 ,实现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 ;就是要加强和改进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3.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1)地位:)地位:使我国发展站在新的 上。(2)意义:)意义: 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 到 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 的光明前景。 意味着 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 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第 3 页 共 21 页贡献了 和 。 第二课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1)性质:)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 的先锋队,同时是 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宗旨:)宗旨: 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3)要求:)要求:坚持权为民 、情为民 ,利为民 。2.党的执政理念党的执政理念 , 。(1)含义:)含义:立党为公: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 的发展要求、中国 的前进方向和中国 (三个代表) ,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执政为民:执政为民:就是要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 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原因:原因: 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3)措施:)措施: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坚持 路线,坚持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坚持党在 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 为中心,坚持 ,坚持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 (五词)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2.2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走在时代前列1.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1)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 、科学发展观、 ,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2)原因:原因: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的理论体系。第 4 页 共 21 页2.坚持解放思想、坚持解放思想、 。(1)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 、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2)含义:)含义: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要从 出发,探求事物的 ,用以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际工作要体现 ,把握规律性,富于 ,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求真务实:求真务实:就是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既正确认识事物的 ,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又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行事。3.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含义含义指共产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共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原因原因是由中国共产党的 所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 的体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特点特点具有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要求要求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做到八个模范(见教材 24 页)第三课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3.1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1.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1)重要性:)重要性: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和 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 、 和 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2)含义及要求:)含义及要求: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主要包括 、 、 等。内容内容侧重点侧重点要求要求第 5 页 共 21 页政治领导就是党在政治立场、 、政治道路 、 领导,主要体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即通过法定程序将 两个确保(四个意识、两个维护、三个始终)见教材26 页思想领导就是党在 和 上的领导, (侧重用党的指导思想教育人民) 。统一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力量(最重要的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培育和践行 。组织领导就是党在 和 方面的领导(党的干部、党组织、党员)培养、选拔、推荐、考核干部;发挥党组织的( )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得到贯彻执行 总要求:总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 、社会号召力,从而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2.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要求:)要求:确保党始终处于 地位,健全总揽全局、 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见教材 27 页) (2)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对 的绝对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具体体现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3)意义:)意义:才能协调推进全面 ,全面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 ,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3.2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1.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1)原因:)原因:在新形势下,党面临四大 和四大危险关系党的先进性、 ,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 ,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 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组织建设、 、纪律建设,把( )贯穿其中,深入推进 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第 6 页 共 21 页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含义含义区别区别科学执政科学执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 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规律,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并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怎样执政怎样执政遵循规律遵循规律民主执政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障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为谁执政为谁执政为人民为人民依法执政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 、支持司法、 ,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国理政。 (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通过法定程序让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靠什么执政靠什么执政宪法和宪法和法律法律联系联系科学执政是 , 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四课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4.1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1.我国的国体。我国的国体。(1)我国的国体:)我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是我国的国体。(2)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是 的重要标志,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 基础,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2.最最 、最、最 、最、最 的民主。的民主。(1)民主的含义:)民主的含义: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 的原则和 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民主的本质属性是 。(2)民主是专政的)民主是专政的 ,专政是民主的,专政是民主的 第 7 页 共 21 页(3)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民主的广泛性民主的广泛性 和主体民主的真实性民主的真实性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在国家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有 、法律、 保障。国家尊重和保障 ,人民的权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有选举民主和 两种方式。最管用的民主最管用的民主有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体系体现了这套制度体系体现了 ,保障了,保障了 ,激发了,激发了 。拓展:拓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可集思广益,达成共识,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4.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人民民主专政包含对人民民主专政包含对 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 两个方面。两个方面。(1)发扬民主的原因:)发扬民主的原因:只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 ,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 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2)专政的原因:)专政的原因: 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才能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保证人民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国家的职能表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维护国家稳定维护国家稳定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 。对内职能对内职能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组织开展社会主义 、政治建设、 、社会建设和 建设。对外职能对外职能防御外来侵略,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保卫国家 ;加强国际交;加强国际交坚定维护国家的 和 ,坚定维护国家的( )完整,坚定维护国家的各项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维护国家的尊严,发展对外关系,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第 8 页 共 21 页往往第五课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1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1)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和地位:性质和地位:是我国的 。组成: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性质:是 国家权力机关。地位:地位:在我国 中居于最高地位。常设机关:常设机关: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 国家权力机关。【特别提示特别提示】注意:我国只有一个注意:我国只有一个 ,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拥有国家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是所有地方人大)可以制定 ,国务院可以制定 ,国家监察委员会可制定 。注意: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才是 ,其他机关制定的只能叫法规或者 。【易混提示易混提示】(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与“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前者特指 ,后者则指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2)“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与与“其他国家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前者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包括国家元首、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监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 ,对人大负责,受人大 。注意只能是 的,如某市政府、法院对市人大负责并受市人大监督;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不是( )关系,也不是 关系。(3)“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与与“立法机关立法机关”。前者指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后者指 。全国人大既是我国的 ,又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而地方各级人大只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不是 。(4)“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与与“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前者作为权力机关,具有 ,监督宪法和法律第 9 页 共 21 页的实施,但不是法律监督机关。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 、 、监督权。【拓展升华】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的四种职权职权内容备注立法权即制定 的权力。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 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任免权 、任命、 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监督权监督 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区分四个权力的关键是看其内容。如果是关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则是 权;如果是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进行 的决定,则是任免权;如果是对相关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的 进行审议,则是监督权;如果是关于国家大政方针、规划的通过,则是决定权2.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1)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产生地位:地位: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产生:产生:县级以上(不包括县级)人大代表由 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由 产生。任期:任期:各级人大代表每届任期 。【特别提醒】在我国,人民是国家主人,但人民不( )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 )才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2)人大代表的职责)人大代表的职责权利:权利: 、表决权、 、 。【易混提示易混提示】要区分人大代表的权利、人大的职权、公民的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要区分人大代表的权利、人大的职权、公民的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人大代表享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人大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公民拥有 、参与权、 、监督权;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 和 、政治自由和监督权。注意“监督权”为人大和公民所享有,人大代表不能行使;质询权为人大代表的权利,第 10 页 共 21 页公民不能行使。义务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人民意见和要求;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含义含义是按照 原则,由人民定期选出自己的 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 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任务的 。地位地位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 制度。具体表现:直接体现了( )的本质要求,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 地位,是国家其他制度建立的基础。基本基本功能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 ,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 。优越性优越性保障了 ,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 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 。要求要求坚持 、人民当家作主、 有机统一。提醒提醒区分我国的国家制度、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区分我国的国家制度、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1)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这是从广义上来说的,狭义的国家制度是指国体。我国的国体是( )的社会主义国家。(2)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称。(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制度。(4)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制度。第六课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6.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第 11 页 共 21 页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 政治制度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奉行“长期共存、 、 、荣辱与共”的方针; 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 ,各民主党派是 ,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 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特点及优越性共产党依法 ,各民主党派依法 ;共产党 ,多党派合作。有利于发展 ,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 大业。提醒提醒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 ;在组织上:相互 ;在法律地位上: ;在事业上: 、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不是执政党与反对党,在朝党与在野党的关系,不是兄弟党);在工作上: (不是监督与被监督)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性质:)性质:是中国人民 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2)主题:)主题: 和民主。(3)职能:)职能: 、 和 。拓展拓展:比较人民政协的职能比较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党和国家就大政方针、地方重要举措、重要问题,在决策 和决策 征求政协委员意见(被动)民主监督就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方针政策等的贯彻执行情况,通过提出 、批评、 的方式进行的协商式监督参政议政通过调查研究,以调研报告、 、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主动)(3)要求:要求:把 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第 12 页 共 21 页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民族格局特点:)民族格局特点: (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民族区域地方和 。(3)中国的)中国的 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已经形成了 团结 的关系(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 和 。民族平等原则:含义:各民族一律平等,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 、文化和( )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 。原因:各民族只有 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 。民族团结原则:含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 、互相合作、 ,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重要性: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 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 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 的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 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物质基础)原因:是由 所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提醒提醒民族平等和民族差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别。民族平等并不意味着各民族间发展程度是一样的。民族平等不仅是指政治地位的平等,还包括 、文化、 方面的平等。(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位地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 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 、实现中华民族 的重要保证。含义含义是在 领导下,各少数民族 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 的制度。原因原因统一的多民族历史传统,“ 、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社会基础),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 的民族关系(政治基础)第 13 页 共 21 页意义意义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 ,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 的光荣职责。要求要求一方面,要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必须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处理各种民族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易错提示易错提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在少数民族“聚居”(不是居住)的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不包括民族乡);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 )和 ,不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机关等;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内容,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3.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实行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 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 )相适应。【误区警示误区警示】(1)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能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2)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是限制人民信仰宗教,而是让宗教在 和政策范围内活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并不反对我国宗教对外进行友好交往。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的私事,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 。(3)明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 相适应”,而不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4)在我国,宗教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宗教仍然主要起消极作用。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产生:)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 的产物。(2)作用:)作用:法律体现着 的意志,是实现 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第 14 页 共 21 页(3)历程:)历程: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 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 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 源远流长。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1)观点:)观点: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 和 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 决定的。 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类型:)类型:奴隶制法、 、资本主义法和 。(3)特征:)特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 。法是 、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 制定或 的社会规范(制定和 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法是由 保证实施的具有 的社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法将受到法律制裁。(4)职能:)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 ,又具有 。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 的作用。(5)我国当代的法是 ,是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体现。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原因:)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原因:法治是国家 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建设法治国家才能推动我国 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总目标:)总目标:是建设 、建设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形成完备的法律 体系、高效的法治 体系、严密的法治 体系、有力的法治( 第 15 页 共 21 页)体系,形成完善的 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 、法治政府、 一体建设,实现 、严格执法、 、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2.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坚持中国共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产党的领导 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 、保证执法、 、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 统一起来。坚持人民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 、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 。坚持法律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前人人平等 是社会主义法律的 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 )权威,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坚持依法治坚持依法治国和国和( )相结相结合合国家和社会治理既重视发挥法律的 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 作用,用法治保障和 道德,以道德 和和 法治。坚持从坚持从( )出发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第八课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建设8.1 法治国家法治国家1.法治国家的内涵。法治国家的内涵。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 、 、依宪执政的国家。坚持宪法法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律至上( )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坚持良法之坚持良法之治治推进 立法、 立法、 立法,既使法律内容合理,反映( )意愿和要求,能维护公平正义,又使法律 、规范系统、 ( ) 、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尊重和保障尊重和保障依法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如人身权、 、 、参与权、 第 16 页 共 21 页公民权利公民权利和( )等)是法治的主要功能。规范国家权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力的运行国家的立法权、 、司法权、 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 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 机制、 的保障机制。2.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法治国家。(1)措施:)措施: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 。推进宪法实施。推进宪法实施。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 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律体系是 的制度前提。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政府依法 ,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 ,依法行使权利、 ;司法机关严格 ,以 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 。 (2 2)意义:意义:通过建设法治国家,通过建设法治国家, (从权力运行来看)能够有效规范(从权力运行来看)能够有效规范 ,保障公民,保障公民 ;(从;(从国家治理来看)能够推动实现国家国家治理来看)能够推动实现国家 ,实现长治久安,实现长治久安。8.2 法治政府法治政府1.法治政府的内涵。法治政府的内涵。 法治政府就是 、权责法定、 、公开公正、 、 的政府。( )的政府的政府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必须 。 、市场监管、 、公共服务、 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权责法定权责法定的政府的政府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因此,需要完善行政组织和 法律制定,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执法严明重在 、执法必严、 ,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第 17 页 共 21 页)的政府的政府事执法活动。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确保 的实施。公开公正公开公正的政府的政府全面推进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 )和 ,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 和监督权。( )的政府的政府政府必须 ,不得利用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政府必须 ,通过优化流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 )的政的政府府政府要带头遵守法律、严格 ,做到诚实守信,要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2.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1)措施:)措施:坚持权责法定,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 。 (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 。(2)意义:)意义: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 水平,实现水平,实现 ;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 、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 的新型关系。的新型关系。8.3 法治社会法治社会1.法治社会的内涵。法治社会的内涵。内涵:内涵: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 、社会治理依法开展、 的社会。具体表现:具体表现:全社会对法治 ,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信法)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 ,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守法) ; 依法得到解决, 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用法) 。2.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1)措施:)措施:深入开展深入开展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弘扬法治 ,建设法治文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法治 ,树立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 水平。水平。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 ) 、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 、行业规章、 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第 18 页 共 21 页建设完备的法律建设完备的法律 体系。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 )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 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健全社会矛盾纠纷 机制。机制。强化 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 表达诉求、 维护权益。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3)意义:意义: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 、信法、 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 ,有效化解 ,实现社会和谐。有利于促进 完备,严格公正司法,发展社会主义 ,实现社会文明进步。(4)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关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关系 是法治政府的前提条件;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共同构成法治社会的 ;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 ,是法治社会的决定性因素; 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必要条件。第九课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9.1 科学立法科学立法实现依法治国,实现依法治国, 是前提,严格执法是是前提,严格执法是 ,公正司法是,公正司法是 ,全民守法是,全民守法是 。1.科学立法的内涵和原则科学立法的内涵和原则内涵:内涵: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 ,不断提高法律的 。原则:原则:(从立法方向上看)体现社会主义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 。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 。(从立法实效上看)符合国情和 。(从立法方法上看)遵循法律体系的 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 ,注重立法技术。2.为什么要科学立法为什么要科学立法第 19 页 共 21 页科学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只有按照立法程序和规律制定出符合国情和实际的 才能切实保护人民利益。3.如何推进科学立法如何推进科学立法(1)坚持 领导(2)坚持 立法,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3)坚持民主立法,充分发扬民主, ,集思广益,开展 ,凝聚社会共识。(4)要合理设定 、 。做到权利与义务 、相对应,合理配置并规范约束权力与责任。9.2 严格执法严格执法1.严格执法的内涵严格执法的内涵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 。2.为什么要严格执法为什么要严格执法在法律实施体系中, 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严格执法是建设 、法治政府、( )的客观需要,是依法治国的 和必然要求。 (必要性或理论依据) 如果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就可能导致滥用权力、 等现象,影响执法机关的( )和人民对法律的尊崇和敬畏 ,从而引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 (危害或现实原因) 严格执法才能捍卫法律的 ,才能实现社会 ,维护群众 ,才能建设法治政府,提高政府 和公信力。 (重要性或意义)3.如何推进严格执法。如何推进严格执法。政府依法全面 ,坚持 ,法无授权不可为;坚持 执法,完善执法程序,明确执法 ;坚持 执法,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 对待,恰当行使 ,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坚持 执法,提高执法人员 ,改进执法方法,做到 、行为规范,坚持以法为据、 、 。9.3 公正司法公正司法1.公正司法的内涵及要求公正司法的内涵及要求在司法活动的 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 。具体就 的审判而言,公正司第 20 页 共 21 页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 和公正,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 。要求:要求:(1)司法的 要公正(当事人 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 进行) 。(2)司法的 要公正(法律适用准确、 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rar)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