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小学 三年级语文 电子教案 共计: 1 课时课题:1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备课人赵文平执教人赵文平课时安排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课前准备下发“自主学习单”,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写学习单。制作PPT教学方法图文对照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前导学:1.今天,老师给
2、大家带来了一幅画,是什么呢?先看看关于它的介绍课件出示:它是我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它被宋徽宗称为“神品”,后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它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抢夺的目标。 它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尽劫难,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它就是清明上河图 2.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清明上河图。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初画卷,整体感知二、课前检测三、初读课文四、品读课文三、细品画卷,感悟传神四、延拓展,抒发情感揭题:“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能给“名扬中外”换一个词吗?读好“名扬中外”。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张择端 故宫 摊贩 官吏 形态各异 作坊 毛驴 一寸 栏杆
3、 风貌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到了哪些信息?画的作者:画的名称:画的内容:画的年代:画的现状:大家对清明上河图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幅图到底特别在哪儿?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请你们再仔细地观察这幅画,然后读读课文的二三四小节,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它确实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人多”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2.出示张择端作这幅画的经历和过程:张择端用了一年时间绘就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拙堂文话统计,清明上河图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比三国演义的1191人、红楼梦的975人、水浒传的787人都要多得多,堪称价值连城的国宝。提问:看到这里你有什
4、么感想?(指名读)带着对张择端的敬佩之情我们再读第二自然段。(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热闹”1、除了人物众多,这幅画还有什么特别之处?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理解“形态各异”:(板书“形态各异”)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都有哪些形态各异的人?请五位学生开火车读: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出示画中热闹的场面)看看这幅图,我们还可以来说:有的有的还有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话的话你会选择哪一句?(
5、像这样概括和总述语段的句子叫中心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3、齐读第三自然段(师读第一句,生读后面的语句。) 4、过渡:画中的人物形态各异,真是一绝!还有更绝的,你找到了吗? 5、出示句子: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问:这里有几句话?第一句话它想表达什么?第二句话想表达什么?你能在只有黄豆大小的地方画出骑马的人马?挑担的人呢?我们都不是张择端,没有他精湛的画技,但我们能画中的精彩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女生诵读。1、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2、课件出示第四段,指名读哪里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 3、用课文中的一个
6、词语来评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板书“传神”)朗读指导“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瑰宝还有许许多多,请你在音乐声中静静欣赏。 1、出示传统文化的图片,学生欣赏。 2、提问:看了这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你有什么想说的?课堂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相信只要你们努力,中国传统文化一定会在你们这一代中更加光辉灿烂!作业布置:板 书 设 计人物众多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街市热闹 清楚传神教学反思: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赵文平4月9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示范课活动。活动中我上了一堂语文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是部编教材第五册第
7、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被誉为我国宋代小百科全书的清明上河图这一古画的年代、作者、画面内容及历史价值。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明确为什么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介绍作品,激发兴趣在上课之前,我先向学生介绍:这幅画是我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宋徽宗称为“神品”,后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它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抢夺的目标,它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尽劫难,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简单介绍,激发了同学们对清明上河图的兴趣,产生了要把这篇课文学下去的愿
8、望。二、抓住课题、引起思考“这是一幅 的画?”,“你怎么理解名扬中外?”通过简单的提问,引起学生对本堂课学习内容的思考。一幅八百多年前的作品,怎么能“名扬中外”?他到底具有哪些特点呢?带着这些疑问,进入了学习的第二个环节。三、围绕切入点、理解课文你从哪里感受到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的二三四小节,再仔细地看这幅画,然后思考。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将学生带入画中美轮美奂的意境中,激发学生了解古画的兴趣。针对学生的交流再让学生找找这内容都在课文的哪一段,初步感知了课文第二、三、四段的内容。并由此教给学生抓住中心句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明
9、确了人物众多、街市热闹、情景传神是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四、展开想象、训练说话在学生初步感知古画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段练习朗读,借机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并在指导朗读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如: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只介绍了8中不同职业的人,还可能有哪些人?让学生用“有有有”说话;第三自然段,课文出现了“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像这种内容相似,意思相关联,语气相近的句子串联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叫作“排比”,同时在说明文中,这里又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实例对刻画的事物加以描述。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画中的任务虽然只有黄豆大小,但却可以让人看的清清楚楚。引导学生
10、展开想象,在只有黄豆大小的人物身上,你可以清楚地看见什么?学生兴趣浓厚,想象丰富。回顾整个课堂教学,它不仅让我对清明上河图这幅古画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在三年级小组学的组织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摸索,使孩子们在小组学的意识和技能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学生没有按照我预先设计的思路回答问题,而是直接跳过热闹的街市,找到画中人物小却可以看的清清楚楚,体现了画家不同凡响的绘画技能。所以导致我的课件展示上出现了不少的出入,也打乱我的教学思路。同时在第四自然段中抓住“最有意思”这个词让学生小组学习时,本想让学生或表演或朗读来表现最有意思,可是由于时间的原因,这一部分没有开展,指让一个学生朗读。对我来说这次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其余8位老师的课堂虽然学科不同,但却各具特色,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在活动中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