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 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练习一、单选题1. 北宋柳永的煮盐歌中写到“风干日曝盐味加,始灌潮波流成卤”。该过程涉及的物质分离操作为A. 萃取分液B. 浓缩结晶C. 蒸馏D. 趁热过滤2. 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说法有 () 蒸馏操作时,如果温度计插入溶液中,则会收集到沸点偏低的馏分;蒸发结晶时,应使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一个烧杯中;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铁;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灼烧石灰石时,应该选用坩埚;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放在玻璃实验台面上;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
2、必须比水大;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之一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A. 1个B. 3个C. 5个D. 7个3.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现象、结论正确的是()操作现象结论A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一定无NH4+B加入苯,振荡、静置分层,下层溶液显橙红色原溶液中一定有溴单质C滴加氯化钡溶液,再加盐酸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SO42-D用洁净铁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一定含钠盐4. 下图是化学中的常用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分离操作分别
3、是()A. 蒸馏、蒸发、分液、过滤B. 蒸馏、过滤、分液、蒸发C. 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 过滤、蒸发、分液、蒸馏5.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利用图1装置蒸馏海水制取少量淡水 B. 利用图2装置分离汽油和水C. 利用图3装置可分离浊液和胶体 D. 利用图4装置可蒸干硫酸铜溶液制备硫酸铜晶体6.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下列常见离子的方法、现象及结论正确的是( )A. 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说明一定含NH4+B. 先加入硝酸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SO42C. 先加入盐酸无现象,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说明一定含ClD. 蘸取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说明一定含有K+7.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或提纯方法与对应不正确的是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分离水和乙醇加入生石灰后蒸馏水和乙醇的沸点不同B.分离溶于水中的碘单质四氯化碳萃取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较大C.除去CO2中少量HCl气体通入足量NaHCO3溶液中洗气HCl会与NaHCO3溶液反应且产生更多CO2D.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3杂质加水溶解配成热的浓溶液,冷却结晶,过滤NaCl和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较大差异。8. 甲、乙两种有机物的某些性质如下表所示: 熔点/沸点/密度(20)溶解性甲261610.9618gcm
5、-3微溶于水,可溶于乙乙-117.378.50.789gcm-3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要除去混入甲中的少量乙,应采用的方法是( )A. 重结晶法B. 分液法C. 蒸馏法D. 过滤法9. 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图1装置蒸干NaCO3饱和溶液制备NaCO3晶体 B. 用图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C. 用图3装置蒸馏海水制取少量淡水 D. 用图4装置分离乙醇与溴水的混合物10. 下列古代研究成果中涉及的物质分离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汲水而上,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色成至白”(天工开物生产井盐)“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味极浓烈”(本草纲目制作烧酒)A.
6、常压蒸馏萃取分液B.萃取分液趁热过滤C.浓缩结晶常压蒸馏D.趁热过滤浓缩结晶11. 下图是一些实验操作的装置,关于这些操作及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为过滤装置,实验者用玻璃棒引流,且玻璃棒底端紧靠漏斗壁B. 乙为蒸馏装置,实验者将蒸馏烧瓶置于水浴中,能更精确地控制温度;且冷凝管中的冷凝水下进上出,利用逆流交换原理,冷却更充分C. 丙为萃取操作,实验者用左手托住分液漏斗活塞,右手抵住玻璃塞,将分液漏斗按图所示双手用力振荡,使液体混合D. 丁为蒸发结晶装置,实验者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以促进液体挥发,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能让容器受热更加均匀12. 硫酸铵是一种常见的化肥,某工厂用石膏、NH3、
7、H2O、CO2制备硫酸铵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操作1为过滤,操作2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B. 滤液中的主要阳离子可通过向少量滤液中加NaOH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C. 甲到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NH3+CO2+H2O=CaCO3+2NH4+D. 工艺流程中产生的CO2可循环利用二、双选题13. 下列说法或基本操作合理的是( )A. 将铂丝放在稀硫酸中洗涤并灼烧至无色后,再蘸取待检物进行焰色反应B. 蒸馏实验时,需将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上沿与支管口的下沿相平C. 洗涤漏斗中的沉淀时,加入洗涤液后玻璃棒轻轻搅拌,自然滤干后,重复23次。
8、D. 不可直接用常温下的坩埚钳夹持灼烧后的坩埚并将其放在石棉网上冷却14.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K+、NH4+、Ba2+、Mg2+、I-、CO32-、SO32-、Br-中的若干种。取样,滴加新制氯水,无气泡、无沉淀产生,溶液为无色,继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黄绿色,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有( )A. 取样,加入足量盐酸,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检验气体B. 取样,加入足量熟石灰,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C. 取样,做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D. 取样,滴加足量硫酸15.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 向某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不变色,则该溶液一定显酸性B.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9、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该溶液中不一定有SO42-C. 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显黄色,该溶液一定含钠盐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该溶液中一定有NH4+三、填空题16. (1)下列A、B、C、D是中学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基本装置请根据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原理,回答在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哪种装置将A、B、C、D填入适当的空格中除去粗盐中的泥沙_;与海水晒盐原理相似的是_;用四氯化碳碘水中提取碘_;分离CCl4(沸点:76.75)和苯(沸点:110.6)的混合物(互溶)_;(2)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_A.待检液加入BaC
10、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存在B.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C.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H4+存在D.待检液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存在17. 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现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并用实验检验其中的SO42-、CO32-和Cl-。 (1)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操作顺序如下:称量样品,溶解和沉淀,_,_,冷却结晶。(2)在进
11、行操作时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 、_ 、_ 。(3)将制得的少量晶体放入试管,加蒸馏水溶解并把溶液分成三份,分装在三支试管里。在第一支试管里加入稀盐酸,可观察有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离子。在第二支试管里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可观察有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离子。在第三支试管里加入足量稀硝酸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可观察有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离子。18. 请选用适当的分离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从海水中获得粗食盐从溴水中提取溴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分离固体氯化钠和碘单质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四氯化碳和水的分离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参考答案1.B 【解答】风干日曝盐味加,从海水中得
12、到食盐,可知为蒸发结晶,故选B。2.B 【解答】蒸馏时,温度计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若温度计插在溶液中,假设显示为100时,支管口的温度就低于100,实际收集到的是低于100的馏分,而不是我们想要的100馏分,故正确;蒸发时,不能直接蒸干,防止物质分解而变质,故错误;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防止药品重新混合而污染,故错误;胶体粒子和溶液的溶质均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铁,可以用渗析的方法,故错误;酒精与水混溶,不能用作萃取剂,应用苯或四氯化碳,故错误;灼烧石灰石时,应该选用坩埚,故正确;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到玻璃试验台上
13、,试验台会破裂,应该放到石棉网上,故错误;萃取与萃取剂的密度大小无关,故错误;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溶液,由于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溶于水时又放出大量热,易使水沸腾而引起浓硫酸飞溅至皮肤和衣物上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使用和稀释浓硫酸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稀释浓硫酸时,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要用玻璃棒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故错误;检验气密性,可用压强差原理,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故正确。正确的有个,故选B。3.A 【解析】解:A.氨气可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操作和现象可知原溶液中一定无NH4+,故A正确; B.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下层溶液显橙
14、红色,上层为有机层,则现象不能确定含溴单质,故B错误; C.白色沉淀为AgCl或硫酸钡,则原溶液中不一定含SO42-,故C错误; D.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由现象可知,溶液为NaOH或钠盐溶液等,故D错误; 故选:A。A.氨气可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下层溶液显橙红色,上层为有机层; C.白色沉淀为AgCl或硫酸钡; D.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4.B 【解答】第一个仪器是蒸馏烧瓶,故可以蒸馏,第二个仪器为漏斗,可以用来过滤,第三个仪器为分液漏斗,可以用来萃取分液,第四个仪器为蒸发皿,可以用来蒸发,故B正确。故选B。5.D 【解析】略6.A 【解答】A.向某溶液中加N
15、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故A正确;B.若溶液中含Ag+,滴加BaCl2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故B错误;C.先加入盐酸,则溶液中引入Cl-,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Cl-,故C错误;D.观察K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则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一定含Na+,可能含有K+,故D错误。故选A。7.D 【解答】A.水与乙醇互溶,加入生石灰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进行蒸馏,原理为水和乙醇的沸点不同,故A正确; B.碘由于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
16、可以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碘单质,故B正确; C.氯化氢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并且HCl会与NaHCO3溶液反应且产生更多CO2,故C正确; D.NaCl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故D错误。 故选D。8.C 【解答】由于甲可溶于乙,所以分液、过滤均不可使用。重结晶的首要工作是选择适当的溶剂,且要求该溶剂:(1)杂质在此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很大,易于除去;(2)被提纯的物质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因为甲可溶于乙,故只能根据沸点的差异,采取蒸馏法进行分离。故选C。9.C 【解答】A.制备NaCO310H2O晶体不能蒸干NaCO3饱和溶液,故A错误;B.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硫酸
17、钙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B错误;C.水中的杂质不易挥发,可用蒸馏分离,故C正确;D.乙醇与溴水不分层,不能用分液分离,故D错误。10.C 【解答】中描述的是取井水煎炼、结盐的过程,涉及的分离操作是浓缩结晶,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描述的是液体组分汽化后冷凝的过程,涉及的分离操作是常压蒸馏,故C正确。11.C 【解答】A.玻璃棒靠紧三层滤纸,故A错误;B.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则温度计水银球应该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故B错误;C.丙为萃取操作,实验者用左手托住分液漏斗活塞,右手抵住玻璃塞,将分液漏斗按图所示双手用力振荡,使液体混合,故C正确;D.蒸发结晶应
18、在蒸发皿中进行,故D错误。12.C 【解答】流程中,向硫酸钙浊液中通入足量的氨气,使溶液成碱性,再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利于反应的进行,硫酸钙与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硫酸铵和碳酸钙沉淀,加热制成饱和溶液,再降温冷却,结晶析出,过滤,则可以使硫酸铵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碳酸钙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A.操作1为过滤,操作2是溶液中得到溶质固体的过程,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故A正确;B.滤液中主要阳离子为铵根离子,向少量滤液中加NaOH溶液,加热,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氨气,故B正确;C.硫酸钙与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硫酸铵和碳酸钙沉淀,物质发生的主要化学
19、反应为:CaSO4+2NH3+CO2+H2O=CaCO3+(NH4)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2NH3+CO2+H2OCaCO3+2NH4+SO42-,故C错误;D.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参与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碳酸钙,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工艺流程中产生的CO2可循环利用,故D正确;故选C。13.BD 【解答】A.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并灼烧至无色后,再蘸取待检物进行焰色反应,不能使用硫酸,故A错误;B.蒸馏实验时,需将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上沿与支管口的下沿相平,测量馏出成分的沸点,故B正确;C.洗涤漏斗中的沉淀时,加入洗涤液后不能搅拌,静置滤干后,重复23次,故C错误;D.不可直接用
20、常温下的坩埚钳夹持灼烧后的坩埚,以防损坏坩埚,故D正确。14.BC 【解答】取样,滴加新制氯水,无气泡、无沉淀产生,溶液为无色,说明无I-、CO32-,Br-,有SO32-;根据SO32-与Ba2+、Mg2+不能大量共存,则一定不含Ba2+、Mg2+。因此不能确定的离子为有K+、NH4+。A.加入量盐酸,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检验气体,该操作是检验SO32-,而SO32-已确定含有,故A错误;B.取样,加入足量熟石灰,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判断是否含有NH4+,故B正确;C.取样,做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判断是否含有K+,故C正确;D.取样,滴加足量硫酸,无法确定是否有
21、K+、NH4+,故D错误。15.BD 【解答】A.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为8-10,加入酚酞,溶液不变色,则该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弱碱性,故A错误;B.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或Ag+,故B正确;C.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显黄色,该溶液一定含钠元素,故C错误;D.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该溶液中一定有NH4+,故D正确。故选BD。16.B;D;C;A;AD【解析】解:(1)泥沙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利用过滤法分离,选装置B,故答案为:B; 水易挥发,可蒸发分离,故答案为:D; 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则利用萃取、分液法
22、分离,选装置C,故答案为:C; CCl4和甲苯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法分离,选择装置A,故答案为:A(2)A.AgCl沉淀也不溶于硝酸,则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溶液中可能含Ag+或SO42-,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故A错误; B.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若为紫色,则含K元素,故B正确; C.因铵根离子与碱共热生成氨气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故C正确; D.无色无味的气
23、体为二氧化碳,待检液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可能是碳酸氢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则待检液中不一定含有CO32-,故D错误; 故答案为:AD(1)泥沙不溶于水; 水易挥发,可蒸发分离; 碘易溶于四氯化碳; 沸点不同的有机物,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2)A.AgCl沉淀也不溶于硝酸; B.观察K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C.铵根离子与碱共热生成氨气; D.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二氧化碳,碳酸盐和碳酸氢盐都可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17.(1)过滤;蒸发(2)加速溶解;引流;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3)气体;CO32-白色沉淀;SO42-白色沉淀;Cl-【解答】(1)从草木灰中除去不溶性的固体杂质来提取固
24、体碳酸钾的实验操作顺序为:称量样品;溶解和沉淀;过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故答案为:过滤;蒸发;(2)在溶解固体时,使用玻璃棒可以起到搅拌加速溶解的作用,在过滤操作中,可以用玻璃棒来引流,在蒸发结晶操作中,用玻璃棒来搅拌,使得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故答案为:加速溶解;引流;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3)碳酸根离子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气体生成说明有碳酸根离子,故答案为:气体;CO32-;向原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排除了其它阴离子的干扰,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就说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故答案为:白色沉淀;SO42-;向原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硝酸后,排除了其它离子的干扰,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故答案为:白色沉淀;Cl-。 18.蒸发 萃取 过滤 升华 蒸馏 分液 重结晶【解析】使水蒸发,将溶质和溶剂分离。利用溴单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固液分离。碘单质的特性,易升华。使水汽化后冷凝。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