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理 解 意 境谈谈意境谈谈意境 意: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象+意象=意境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的、细小的单位。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意境与意象的关系如何分析
2、诗歌的意境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适当的联想和想像加以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适当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简洁优美。再创造,语言力求简洁优美。概
3、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比切忌空洞,要具体。比如光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感伤”。 西西 楼楼 曾曾 巩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
4、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西西 楼楼 曾曾 巩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答案示例答案示例】: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临前的壮美景象: :渲染了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壮阔的的雄伟、壮阔的气势气势, , ( (步骤二步骤二)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
5、 (步骤三步骤三) ) 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去, ( (步骤一步骤一) )一 般 表 达 式 “本诗通过描写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等景物,营造了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的图画)画) ,表达了,表达了的感情。的感情。” 特别提示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进行具体阐释。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
6、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春行即兴 李华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请从“景景”和和“情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春行即兴 李华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
7、空啼。 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请从“景景”和和“情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春行”时的所见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所闻:有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二)。诗中“花自落花自落”“”“鸟空啼鸟空啼”之景都显现出之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
8、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了山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步骤三)。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1 1)什么形象(即答出)什么形象(即答出形象特征形象特征:该诗描写了一位该诗描写了一位的形象的形象););(2 2)形象的特征简析()形象的特征简析(用诗歌中的用诗歌中的依据依据剖析证明剖析证明这种形象特征这种形象特征););(3 3)
9、形象的意义()形象的意义(作者或抒情主人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心志等公的情感、心志等)。)。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论点论点论证论证结论结论结合全词,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全词,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诉衷情诉衷情 陆游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
10、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三山。人人陆游;世陆游;世南宋,抗金;背景南宋,抗金;背景词后词后“沧州沧州”的注释,暗示此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2、抓人物心理:、抓人物心理:“万里万里” 、“匹马匹马”、“关河梦断关河梦断”、“身老沧身老沧州州” 抓人物神态:抓人物神态:“泪空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等词句理解全词。解题过程:解题过程: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
11、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湖边的三山。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特征特征简析形象的意义步骤三:步骤三: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步骤一:步骤一: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象。步骤二:步骤二:上片前两句
12、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上片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英姿飒爽。后两句说诗人现在早活,匹马征万里,英姿飒爽。后两句说诗人现在早已被弃置不用。下片已被弃置不用。下片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表明诗人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明诗人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请结合全诗简要
13、分析,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的描写是如何表现惜别之情的?这些景物的描写是如何表现惜别之情的? 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诗歌通过、诗歌通过“柳条柳条”“”“藤蔓藤蔓”“”“黄莺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概括回答)(概括回答) 用用“柳条藤蔓柳条藤蔓”将将“离情离情”系住,表面写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系住,表面写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实际上表现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黄莺的离去的深情,实际上表现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黄莺的频啼频啼“,更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更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分析)(分析) 2.运用了拟人手法,化
14、无情为有情,更浓烈地抒发了诗人的依依运用了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更浓烈地抒发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惜别之情。 运用了反衬手法,以湖上亭春风骀荡、景色宜人的乐景,衬托了运用了反衬手法,以湖上亭春风骀荡、景色宜人的乐景,衬托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哀情。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哀情。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词二首(其一)秋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极富哲理意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了深
15、刻的思想,极富哲理意蕴,请以蕴,请以“鹤鹤”这一意象为例作一简要赏析。这一意象为例作一简要赏析。 (描绘形象特点)(描绘形象特点) 在秋日晴空中,鹤振翅高飞,排云直上,是那样的矫健顽在秋日晴空中,鹤振翅高飞,排云直上,是那样的矫健顽强,奋发有为。完全冲破了秋天肃杀的氛围。强,奋发有为。完全冲破了秋天肃杀的氛围。 (思想情感)(思想情感) 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是奋斗精神的体现。让人领悟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是奋斗精神的体现。让人领悟到人只要人有志气,就会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到人只要人有志气,就会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
16、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扩写扩写误例分析: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 0分。分。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
17、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理解欠全面,理解欠全面,答非所问。答非所问。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理解欠准确理解欠准确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
18、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评李白评李白误例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性的评价,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 1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2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
19、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3众鸟飞尽, 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或者“穿靴”。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白居易陆游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陆游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20、的形象。如赠汪伦、送友人 别董大 送杜少府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王昌龄高适岑参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李清照秦观李商隐二、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二、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景物形象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1 、 概 括 景 象 特 点 ( 意 境 ) ( 该 诗 描 绘 出 一幅图画或画面);2、简析画面特点(用诗歌中的意象加手法予以分析);3、剖析作者思想及其情感。(表达了作者或主人公的什么心情)二、
21、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绝句杜甫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这首诗由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这首诗由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生机蓬勃春意盎然的画面。四种景物并列组成一幅生机蓬勃春意盎然的画面。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体。远与近相生,概括
22、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也表现了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目。也表现了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概括景象概括景象描摹图景描摹图景作者情感作者情感江宁夹口三首江宁夹口三首( (其三其三) ) 宋宋王安石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舟下建溪 宋宋方惟深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客航收浦月
23、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动作形象:就是通过动作进行描摹刻画,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依据人物的动作行为。 鉴赏角度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行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鉴赏诗歌的动作形象例赵师秀约客“黄梅
24、时节家家雨, 春早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中的“闲敲棋子”的动作。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作者 .因久候朋友不来而焦灼不堪因久候朋友不来而焦灼不堪 ,百无聊赖的心理状态。,百无聊赖的心理状态。 简析:约客久候不到,灯蕊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正是这个动作将诗人那焦躁而又期望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孤身一人,无法下棋,所以是“闲敲棋子”,“闲”说明了无聊,“敲”点明了苦闷,隐含着诗人焦躁而失望的情绪。故“敲棋”这一细节,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十分焦躁。2004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第第1
25、616题、阅读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秋 思思 张籍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寻常”的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参考解答:参考解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要发出
26、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又开封”。作。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简析:这首诗寓情于事,借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行动细节表达了远在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书信写好放入信封封好似乎已经将要说的话说尽了,但当捎信人就要上路时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掉什么重要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作者没有直叙浓重的乡思,而是通过“封”后又“开”这一动作传达出来。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鉴赏文学形象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三部曲:分析特征,再造形象,把握情感。 1 1 概括形象特点概括形象特点3、领悟言外诗情。 2、填补形象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