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题库.doc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2242215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 页数:235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5页
中医基础理论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5页
中医基础理论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5页
中医基础理论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5页
中医基础理论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基础理论一、 选择题A型题1.中医学是产生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A.古罗马    B.古希腊    C.中国     D.埃及      E.印度2.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纟的形成: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千金要方)  D.(中藏经)  E.(诸病源候论)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难经)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神农

2、本草经)    E.(中藏经)4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A.(素问)   B.(伤寒)   C.(小儿药证直诀)   D.(黄帝内经)   E.(难经)5.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诸病源候论)   D.(脾胃论)   E.(难经)6.确立六经辨证治纲领的医家是:A.张景岳    B.华佗    C.张介宾   D.陈无择    E.张仲景7.中医学

3、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诸病源候论)   D.(神农本草经)   E.(中藏经)8.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王清任     B.华佗    C.张介宾    D.陈无择     E.巢元方9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A.巢元方    B.陈无择    C.张仲景   D.王清任    E.钱己10.下列着名医家中被后

4、人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A.朱丹溪    B.张从正    C.王清任    D.叶天士    E.刘完素11.下列着名医家中被后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A.朱丹溪    B.刘完素    C.叶天士   D.吴鞠通    E.薜生白12.下列着名医家中被后中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A.李中梓    B.李东垣    C.陈元择   D.叶天士    E.刘完素13.下列着名

5、医家中被后人称为”攻下派”的代表是:A.王清任    B.吴又可    C.李杲    D.张从正    E.吴鞠通 14.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A.朱丹溪    B.李东垣    C.张景岳   D.张仲景    E.吴鞠通15.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A.吴鞠通   B.薛生白    C.王孟英    D.吴又可   E.叶天士16.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

6、治方法的医家是:A.朱丹溪    B.吴鞠通    C.吴又可   D.刘完素    E.薛生白17.中医学理论体纟的哲学基础是:A.阴阳学说    B.五行学说    C.精气学说    D.唯物观     E.唯物辨证观18.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的本原物质是:A.血液    B.津液     C.精汁    D.精气    E.水谷精微19.以下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因

7、素是:A.四时气候    B.昼夜晨昏    C.地区方域    D.情志因素    E.以上都是20.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昼夜晨昏对人体影响 D.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E.脏腑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B型题A.(伤寒杂病论)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黄帝内经) &nbs

8、p;    E.(诸病源候论)1.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纟的著作是:2.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著作是:3.提出六经辨证和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A.(难经)     B.(黄帝内经)     C.(温疫论)      D.(医林改错)    E.(温病条辨)1.成书于汉之前,系秦越人所著者为:2.成书于明代,系吴又可所著者为:3.成书于清代,系王清任所著者为: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    B.”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C.”平旦

9、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D.”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E.”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1地区方域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2.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3.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D 型题1.春夏气候温热,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A.阳气发泄,气血易趋于表     B.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C.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   D.皮肤致密,少汗多尿    E.阳盛则寒X 型题1.中医学独独特理论体系的特证是:A.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并以此为其主要内容之一   B.

10、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C.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   D.以辨证论冶为诊疗特点E.在血液循环方面,首先提出心主身之血脉2.金元四大家指的是:A.刘完素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景岳    E.张从正3.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A.吴又可    B.赵献可    C.张景岳   D.喻昌      E.李中梓4.温病学理论源于:A.<<黄帝内经>>    

11、;B.<<诸病源候论>>   C.<<难经>>  D.<<温疫论>>   E.<<伤寒论>>5.成书于汉之前的著作是:A.<<伤寒论>>    B.<<中藏经>>   C.<<难经>>         D.<<黄帝内经>>  E.<<金匮要略>>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

12、唯物观     B.辨证论观     C.望闻问切    D.整体观念    E.辨证求因7.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在于一:A.创立了六经辨证钢领    B.创立了脏腑辨证体系     B.创立了三焦辨证方法D.创立了温热辨证方法    E.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方法8.<<医林改错>>的主要贡献在于A.发展了痰饮致病的现论    B.改正古医书中的辨证错误   B.改正了古医书中的解剖错误 D.创立了新的气血

13、理论      E.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9.中医学理论体系始终贯穿着下列观点:        A.气化观     B.统一观     C.唯物观    D.辨证论     E.对立观10.整体观念的基本内容是:A.人体内部的统一性    B.自然界事物的协调性    C.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D.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性    E.季节气候与地区方域的协调性11.中医学认为物质在

14、体内的运动方式有:A.升    B.降    C.出    D.人    E.以上都是1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概括为:A.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B.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D.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E.社会地位对人体的影响13.中医学的辨证观,主要表现在:A.标本缓急    B.正治反洽    C.病治异同    D.异法方宜    E

15、.审证求因14.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依据是:A.结构上不可分割    B.脏与脏密切相关    C.生理上相互联系    D.病理上互相影响E.五脏六腑相为表里15.中医学理论中神的概念有:A.自然界物质变气功能    B.人体生命的一切活动    C.人的精神意识   D.人的视听活动   E.神乃形之主16.中医的证包括了:A.病变的原因    B.病变的性质    C.病变的部位    D.邪正的关系 &nbs

16、p;  E.病变的过程选择题答案A 型题1.C  2.B  3.C  4.B  5.D  6.E  7.C  8.D  9.E  10.E11.A  12.B  13.D  14.C  15.E  16.B  17.E  18.D  19.E  20.DB 型题    1.D  2.D  3.B  4.A  5.C  6.D  

17、7.A  8.B  9.D  D 型题1.AD  2.ADX 型题1.ABCD  2.ABCDE  3.BC  4.ACE  5.CD  6.BD  7.CE  8.CE  9.CD  10.AC 11.ABCDE  12.ABC  13.ABCD  14.ACD  15.ABC  16.ABCD二,非选择题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   2.百骸    3.九窍    

18、4.人气    5.证    6.辨证论治   7.同病异治 8.异病同治  9.异法方宜  10.形与神俱    11.中医学(一) 填空题1.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到_学说的深刻影响,是以_为主导思想,以_为基础,以_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2.  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_.3. <<难经>>系_所著,成书于_之前.4. 东汉末年,张仲景在_,_等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体会写成了.5. <<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_和_.6. <

19、<伤寒论>>在_的基础上,确立了_的钢领.7. 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_,由_代医家_等编着.8. 刘完素以 _立论,后世称他为 _.9. 朱丹溪倡 _,后世称他为 _.10. 温病学理论源于_,_,_等书.11. 中医学理论中,神的含义有三: _,_,_.12.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_,_.13.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_,_,以及疾病的_和_等的一门科学14. 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包括_,_.15. 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_代的_16. 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宋代的_,其代表著作是_.17. 中医学认为_是生命的本原物质,它先身而生,具有_特性.18.

20、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_和_.19. 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_.20. 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是_,_,_,_.21. 中医认识并治疗疾病,是既辨_又辨_.22. <<中医基础理论>> 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等八部分.    (三)判断题1.<<黄帝内经>>一书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伤寒论>>.(    )3.刘完素倡相火论,用药以寒凉

21、为主,后世称之为寒凉派. (    )4.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指出,温疫传染的途径是从口鼻而入. (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唯物观和辨证观. (    )6.温病学理论渊源于<<温疫论>>.(    )7.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疗局部的病变,也必须从整体出发. (    )8.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    )9.证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 (    

22、;)10.中医认识并治疗疾病,差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    )11.温病的三焦辨证是昊又可创立的. (    )12.除人的精神意识维活动外,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功能也是神的概念. (    )13.春夏人体气血易趋于表,脉象多沉小. (    )14.秋冬人体气血易趋于里,脉象多浮大. (    )15.<<医林改错>>一书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 (    )16.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一门科学. (  

23、  )(二) 问答题1. 简答题(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2)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条件和客观标志是什么?(3)  <<黄帝内经>>的主要成就什么?(4)  <<伤寒论>>主要创立了哪种辨证钢领?(5)  “神”的含义有哪些?(6)  中医辨证观点体现在治疗学中有几个方面?(7)  不论是同病异治还是异病同治,都必须依照什么原则?(8)  <<金匮要略>>以何为据进行证候分证?(9)  中医是怎样认识和

24、治疗疾病的?(10) 叶天士和吴鞠通在温病学方面各有何创见?2. 论述题(1) <<份伤寒杂论>>的作者是谁?其主要贡献是什么?(2)  何谓”金元四大家”?各自射主要学术观点和治疗特点有何不同?(3)  如何理解”形与神俱”?(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 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4) 四时气候对人体生理有何主要影响?(5) “症”,”证”,”病”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6) 何谓”辨证论治”?辨证与论治有何关系?非选择题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1.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

25、体即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白然界存在着统一的思想.2. 骸,泛指骨骼.百骸,指生身的骨骼.3. 指头部七窍(眼二,鼻二,耳二,口)及前后二阴4. 指人体的阳气.5.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6.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佐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冶治疗方法.7. 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异.8. 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26、9. 同一种疾病,由于方域,季节,气候,生活,环境,体质,等不同,治法就应有所区别.10. 形,指形体,是生命的物质及结构,也是生命存在的根本;神,指精神,是生命的活动及作用,也是生命的表现.形存则神在,形谢则神灭,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附.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称之为”形与神俱”,又叫”形神观”11. 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二)填空题1. 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辨证论治2. (黄帝内经)3. 秦越人;汉代4.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5. (伤寒论);(金匮要略)6. (素问热

27、论);六经辨证论治7. (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8. 火热;寒凉派9. 相火论;养阴派10.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11. 一指自然界物质变化功能;二指人体的生命的一切活动;三指人的精神意识12.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13. 生理;病理;诊断;防治14.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的统一性15. 宋;陈无择16.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17. 精(气);遗传18. 古代唯物论;辨证法思想19. 辨证论治20.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21. 病;证22.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藏象;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三)判断题1.  2.X &

28、nbsp;3.  4.  5.X  6.X  7.  8.X  9.  10.X  11.X  12.  13.X  14.X  15.  16.X(四)问答题1.简答题(1) 是受古代唯物辨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 生理,  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2)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形成的条件是: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奠定了实践基础; 古代自然科学的渗透和影响,奠定了科技基

29、础;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其客观标志是(黄帝内经)的问世(3) 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4) 六经辨证论治钩钢领.(5) 指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功能;指人体生命的一切活动;指人的精神意识.(6) 标本缓急;正治反治;异法方宜;病治异同.(7)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8) 脏腑的病机理论.(9) 既辩病又辨证.(10) 叶天士着(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着(温病条辨),创立三焦辨证.2.论述题(1)张仲景.他在(黄帝内经),(难经),等理论论述基础上,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着成此书.本书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它以六

30、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的方法,对外感病和内伤杂病进行诊治,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金元时期,出现了以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医学派,后人织为”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以”火热”立论,倡”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之说,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他为”寒凉派”;张从正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攻邪祛病,以汗,吐,下为功病去邪的三个主要方法,后世称他为”功下派”;李杲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治疗以补益脾胃为主,后世称他为”补土派”;朱丹溪倡”相火论”,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后世称他为”养阴派”.(3)

31、所谓形,是指形体,为生命的物质与结构,也是生命存在的根本,如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及精,气,血,津液等.神,指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没有形体也就无所谓神,形为神的物质基础;而正常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利于机体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若机体生理功能失常,可表现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异常的精神刺激,可影响机体的乞气血运行和脏腑的生理活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形与神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两者相互依存而不可分离,故曰”形与神俱”.(4)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是古代的唯物辨证观.表现在:1唯物观:认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形与神俱,不可分离;

32、疾病可知,又可防治;2辨证观: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各个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表现在事物间既有相互资助的一面,又是相互制约的.并认识到精神意识对健康的反作用.中医治疗也包含有标本缓急,正治反治,异法方宜,病治异同等辨证观点.(5)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贯穿在生理,病理,诊断与防治等各个方面,是构筑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导思想,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概而言之,不外乎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两方面.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主要表现在:构成人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功能上是相互资助,互相制约,相互协调的;病理上是相互影响,互相传变的,局部的病

33、变往往是整体的反映.治疗局部的病变,也比须从整体出发.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人车自然息息相应.自然界存在着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人类在能动地适应斥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本身具备着自我调节能力,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若自然环境的变化超越了人类自身的调节能力,则会产生病理反应,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这种认为机体自身整体性,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6)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尤以四时气候最为名显.舂夏气候温热,阳气升腾,机体则可表现为阳气发泄,气血容易趋于体表,呈现皮肤松弛,疏泄多汗和尿量相应减少的生理性改变,同频率象也多现浮大.秋冬

34、气候寒凉,阳气下降而伏藏,机体则可表现为阳气收藏,气血容易趋于体表,呈现皮肤致密,不易出汗和尿量相应增多的生理变化,同频率象也多现沉小.另外,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其身高增长速度在春夏明显快于秋冬季节,也说明四时气候对人体生理影响的一个方面.(7)症,症状,包括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医生检查所得的客观体征;证,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疾病,指机体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总过程.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症是疾病的现象,是闪在脏腑病变表现于外的征象;而证则是揭示了疾病的本质,是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症组成;病也是由症组成,在不同的病理阶段又有不同的证,它

35、是一种病理过程.    (8)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两者的美系: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一,选择题(一)A 型题1. 自然界用来区分阴阳属性的最主要标志是:A.内与外   B.上与下   C.水与火   D.明与暗  E.左与右2.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 A.

36、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阳3.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A.阴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阴    E.阳中之阳4.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肾为: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5.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37、;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阴6.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肺为: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7. 阴阳属性的征兆是:A.寒热   B.上下   C.水火   D.晦明   E.动静8. 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9. 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1

38、0.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A.下午  B.后半夜 C.前半夜 D.上午   E. 以上都不是11.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12. 属于阴的味是:A.酸   B.辛   C.甘   D.淡   E.以上都不是13. 属于阳的味是:  A.酸   B.苦   C.咸   D.辛   E.涩14. 阴阳二气的运动是阴阳交感得以实现的:A.表现   B.物质   C.基础 &nb

39、sp; D.结果   E.形成15.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以上都不是16. 可用阴阳的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E.阳盛格阴17. ”一阴一阳之谓道”旨在说明:A.事物运动的对立性  B.事物运动的统一性  C.事物的双重性  D.事物对立的统一性18. 将阴阳概念用于医道始于:A.夏商时期 &nbs

40、p;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E.晋唐时期19. 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阳:A.滋润   B.抑制   C.凝聚   D.收敛   E.推动20. 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阴:A.推动   B.温煦   C.滋润   D.兴奋   E.升散21. 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A.事物的一分为二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的对立制约22. 阴阳交感是指:A.阴阳

41、二气是运动的   B.阴阳二气的相互交通运动    C.阴阳二气的和谐状态   D.阴阳二气的对立表现   E.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23. 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下列属阳的是:A.青,白   B.晦暗   C.黄,赤   D.呼吸微弱   E.声音低怯24. 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下列属阴的是:A.黄,赤  B.青,白  C.鲜明  D.呼吸有力  E.声高气粗25. 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补益正气   B.补虚泻实   C.清除

42、邪气   D.泻阴损阳   E.调理阴阳26. 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A.阳气的重要性    B.春夏重在保养阳气    C.秋冬重在保养阴气    D.保养阴气的重要性   E.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27. 阴阳偏胜形成:A.实证   B.里证   C.热证   D.寒证   E.表证28. ”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A.表证   B.虚热证   C.里证   D.实热证   E.寒证29. 阴邪盛而

43、导致的寒实证,其治疗方法是:A.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阴病治阳30.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A.阳偏盛证   B.阴偏盛证   C.阴偏衰证   D.阳偏衰证  E.阴阳偏衰证31. ”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A.阳偏盛证   B.阳偏衰证   C.阴偏盛证   D.阴偏衰证    E.阴阳偏衰证32. 阴阳相互制约的条件是: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交感   D.

44、阴阳统一   E.阴阳互用33. 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A.整体观念   B.五行学说   C.精气学说   D.阴阳学说   E.比较,演绎,模拟34. 属中医哲学方法的是:A.精气学说   B.以表至里    C.诊断方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35. 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A.形式   B.物质   C.现象   D.根由   E.结果36. 以阴阳失调来阐释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则是:A.阴阳偏盛 &n

45、bsp;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亡失   E.阴阳格拒37. 属于阳证范围的是:A.寒证   B.表证   C.里证   D.虚证   E.以上都不是38. 属于阴证范围的是A.热证   B.虚证   C.实证   D.表证   E.以上都不是39.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指的是:A.以寒泻阳   B.以热袪阴   C.以寒补阴   D.以热补阳   E.补阴助阳40.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最适用于:A.阴盛则寒之证

46、   B.阳虚则寒之证   C.阴盛伤阳之证   D.阴损及阳之证   E.以上都不是41.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阴   D.阳中求阴   E.补阴扶阳42. 在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药的治法,称为: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阴阳双补43. 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47、 D.阳病治阴   E.平补阴阳44. ”阳病治阴”的治则是针对下列何证:A.阳损及阴之证   B.阳盛伤阴之证   C.阳虚阴盛之证   D.阳气暴脱之证   E.阴虚阳亢之证45. ”阴病治阳”的治疗原则适用干:A.阴胜阳虚   B.阳盛阴虚   C.阳虚阳亢   D.阳虚阴盛   E.阴阳两虚46. ”热者寒之”的治法适用于:A.阳胜则热之证   B.阴盛格阳之证   C.阴阳两虚之证   D.阴虚则热之证   E.以上都不是47. 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A

48、.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4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A.六腑之大肠   B.五体之皮毛   C.五志之恐   D.五化之绞   E.五色之白49.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A.五脏之脾   B.六腑之胃   C.五志之脾   D.五官之口   E.五气之湿50. 五脏中的”脾”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nbs

49、p; E.反证法51. 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A.比较   B.演绎   C.模拟   D.试探   E.反证法52. 肝虚影响脾健运,称为:A.木旺乘土   B.土壅木郁   C.木不疏土  D.木能克土   E.抑木扶土53.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土侮木   E.木胜土54. 以五行生克关系推测,出现下列何种情况,其病为逆:A.”客色”胜”主色” &n

50、bsp; B.色脉相符   C.”主色”胜”客色”  D.生色之脉   E.以上都不是55.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是”土”的特性A.生长   B.生化   C.承载   D.受纳  E.稼穑56.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属于”金”的特性A.从革   B.寒凉    C.沉降    D.隶杀   E.收敛57.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是:    A.为水之于    B.水为木之母   C.火为土之母   D.

51、土为金之子    E.火为木之孑58.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克规律是:    A.金为木之所不胜   B.水为土之所不胜   C.木为水之所不胜   D.火为水之所胜E.木为金之所胜59.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肝病诊断依据是:    A.面色青   B.喜食酸味    C.易怒    D.目赤    E.脉洪60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心病诊断依据是: A.面色赤   B.喜笑无常   C.喜食酸味   D.舌

52、赤   E.脉洪61.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脾病诊断依据是:A.面色黄   B.口泛甜味   C.唇淡无华    D.多唾    E.肌肉消瘦62.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肾病诊断依据是:    A.面色黑   B.善恐   C.易骨折   D.流涎   E.耳聋63.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肺病诊断依据是:    A.面色白   B.易悲   C.爪甲枯槁    D.鼻塞   E.流涕64. 以下何项不是

53、”克”的异常:    A.制化   B.相乘    C.相侮   D.反侮   E.反克65. 以下不属五行相克关系传变的是:A.木旺乘土    B.土虚乘     C.木火刑金    D.水不涵木     E.土虚水侮66. 以下不属五行相生关系传变的是:    A.肝火犯肺    B.肾病及肝    C.心病及肝   D.脾病传肺     E.肺病及肾6

54、7. 按五行生克的关系,肝为脾之:    A.母    B.子   C.所胜   D.所不胜    E.以上都不是68. 五行相乘的基本概念是:    A.母病其气有余而乘其孑      B.子病其气有余而乘其母     C.其气有余则乘己所胜      D.其气有余则乘己所不胜      E.其气不及则己所胜者侮而乘之   69. 五行相侮的基本概念是:   &nb

55、sp;A.子病其气亢盛,反侮其母   B.母病其气不足,子反侮母   C.其气有余,则侮己所胜    D.其气不足,则己所不胜者轻而侮之    E.以上都不是70  ”肝火犯肺”是属于:    A.子病犯母   B.克   C.乘   D.侮   E.母病及孑71 脾病传肾是属于:    A.相克   B.相侮  C.母病及孑  D.相乘   E.孑病及母72.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病机传变是属:A.木

56、克土  B.木乘土  C.土侮木  D.母病及孑 E.孑病犯母73 .水气有余导致土气哀弱的传变关系属于:A.制己所胜   B.侮所不胜  C.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D.己所胜轻而侮之   E.以上都不是74. 下列情志相胜中,错误的是:    A.惊胜恐   B.恐胜喜   C.怒胜思   D.喜胜忧   E.思胜恐75 .就肺来说对肺的生理联纟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A.生我   B.克我  C.我生  D.我克

57、   E.反克76. 下列不是说明病理变化的是: A.母病及孑     B.子病犯母     C.五行制化    D.传其所胜     E.传所不胜77. ”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五行之间的: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78 .按五行相克乘侮的关系,肾病及脾者属于:    A.母病及孑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n

58、bsp; E.相克79. 不属于五行生克规律来确定的治法是: A.培土生金    B.引火归原    C.滋水涵   D.扶土抑木    E.佐金平80. 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培土生金    B.滋水涵    C.金木相生    D.佐金平木     E.益火补土81.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nbs

59、p;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上亢E.肾阳虚损而心火浮越82. ”实则泻其孑”的方法一般是指: A.肝旺泻肺    B.肝火泻心    C.肾实泻脾   D.心实泻脾    E.肺实泻肾二、 B型题A.天地    B.男女  C.左右   D,水火   E.上下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阴阳的征兆是:2. (素问。阳阳应象大论)所说的阴阳的道路是: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

60、阳中之阴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3. 以时间来划分阴阳则上半夜是:4. 以脏腑部位来划分阴阳则肝是:A.实热证      B.虚寒证      C.阴阳両虚证    D.虚热证      E.真寒假热证6. 阴阳互损可形成:7. 阴盛格阳可形成:A.阴不足则阳相对亢盛    B.阳有余以致阴液受损     C.阴消亡则阳元所依  D.阳不足则阳阳相对有余  E.阴邪

61、有余以致阳气受损7. “阴盛则阳病”的含义是:8. ”阳盛则阳病”的含义是:A.阴盛则内寒      B.阳虚则外寒     C.阴盛则阳病      D.阳虚则阴盛内寒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阳9. 寒湿内袭脾胃而引起的脘腹冷痛,泄泻清稀,称为:10. 阴寒内盛,迫阳外越而见面红,烦渴,此属:A.热极似寒,客寒极似热    B.热极生寒,寒极生热    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    D.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11. 可以用阴阳互根解释的是:12. 可以用阴阳转化解释的是: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补阴扶阳13.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基础理论题库.doc)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