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1.杨氏之子杨氏之子 创新教案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诣、禽”2 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 3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初步接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6.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
2、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简介文言文,导题解题。 1.简介文言文。 (1)指名背诵自相矛盾 。 (2)教师简介文言文: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 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 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 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 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
3、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2.导入课题。 (1)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节选自 世说新语 的文言文杨氏之子 (板书: 杨氏之子) 。 学生齐读课题。 (2)理解题目: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 “杨”是姓, “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 “之”的意 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 3.教师介绍世说新语 。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 世说新书 ,作者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卷帙门类亦有不同。 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 世说 (原书亡佚), 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 取又名 世说新书 , 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 “方正”等 三
4、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 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感受。 (1)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读。相机评价。重点指导朗读: “孔指以示儿曰” “为设果” “儿应声答曰” (两 个多音字:为、应)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家禽) 2.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1)学生试读。 (2) 教师范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 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 父不在, 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
5、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 是夫子家禽。 ” (3)学生练读。 (4)比赛朗读: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 文的韵味。 3.再指名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三、探究交流,理解意思。 (一)理解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1 “甚”是什么意思?(很,非常。 ) “惠”是什么意思?(惠同“慧” ,智慧的意思。 ) 2.再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但是很聪明。 )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 (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
6、非常聪明。 ) 4.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个字用得好?( “甚”字用得好。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 淋漓尽致。 ) 5.指导朗读,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要读出内心对杨氏子的喜爱。 (二)研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1.谈话过渡:课文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你知道是谁吗?(孔君平)你知道孔君平是 谁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孔子第 26 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 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 廷尉。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谥“简” 。
7、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 ) 3.孔君平见到杨氏子的父亲了吗?(没有。 “父不在” ) 4.孔君平发现杨氏子的父亲不在,他是怎么做的?(就把杨氏子叫了出来。 ) 5.从孔君平的做法中你了解了什么?(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 ) 6.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吗?(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 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 7.指导朗读。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 1.“设”是什么意思?(摆放,摆设。 ) 2.“为设果”谁为谁设果?(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 )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上一句讲 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
8、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 3.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 4.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他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 5.指导朗读:读出杨氏子的热情好客,读出对杨氏子的赞美之情。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1.谈话过渡: 师: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 ,于是 生: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 师:儿应声答曰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读一读,了解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孔君平
9、指着杨 梅给杨家子看,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 “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 鸟。 ” ) 3.体会语言的巧妙。 (1)理解孔君平的话. 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学生各抒己见。 ) 孔君平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 杨梅是杨家的孩子。 ) 教师小结: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 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谈话过渡:杨氏子是怎么回应孔君平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自由读一读。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 是您孔家的鸟了。 ) (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
10、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对比理解,感悟巧妙。 孔雀是君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第一句生硬,没有礼貌;第二句委婉回应了对方的问 话,又不失应有的礼貌。 ) 理解“应声答曰” 。 a.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 都没想。 ) b.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对话的巧妙,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智敏捷,在朗读中表 达出对杨氏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赞“聪惠” 。 1.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是什么样的神情?他又会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呢?请同 学
11、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也可以写下来。 2.学生独立思考、书写。 3.小组交流。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杨梅和姓杨的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 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 了不得! 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慧, 今日一谈, 果然名不虚传哪! 真是可喜可贺! ” 五、熟读成诵 1.谈话过渡: 课文中, 刘义庆用了短短的五句话留给我们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把一个聪慧、 礼貌的杨氏子展现在我们面前。老师觉得,像这们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小组同学比赛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小组间比赛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