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草船借箭草船借箭 课题课题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 课型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授课 时间时间 2 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认识“瑜、忌”等 9 个生字,会写“妒、忌”等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 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 的兴趣。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
2、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 的兴趣。 教学教学 难难点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 法。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认识“瑜、忌”等 9 个生字,会写“妒、忌”等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 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具教具 准备准备 课件: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及作者简介、词语解释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导入导入 ( 8
3、8 ) 分钟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1) 【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 1】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 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出示歌词:【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2 2】 (3)学生阅读歌词,说说对这首歌的了解。(这是电 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4)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教师评 议并梳理词意: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 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 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江上白 以 三国演义 主 题歌导入交流, 激发学 习参与课堂活动的兴 趣。 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和
4、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 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世人下酒闲 谈的材料。 (5)问题交流:歌词里说“浪花淘尽英雄”,你最 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学生自由发言。) 【出出 示课件示课件 3 3】老师相机呈现三国人物形象。 (6)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三国 演义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板书:草船借箭)学 生齐读课题。 2. 简介三国演义。【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4 4】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 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 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
5、三国演 义中人物的了解。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5 5】 罗贯中(约 1330 年约 1400 年),名本,号湖海散 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 太原人。 简介 三国演义 , 同时了解作者及写作 本篇文章的背景, 有助 于学生理解课文, 激发 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 趣。 新课新课 教学教学 ( 3232 )分)分 钟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
6、导。 三、再读感知,整体感知三、再读感知,整体感知 (一)理清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 按照什么顺序将故事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全班交流,教师订正。 (二)了解起因、经过、结果。 1.快速浏览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6 6】 (1)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 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
7、诸葛亮。 (2)故事的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 只箭。 (3)故事的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四、细读课文,了解起因四、细读课文,了解起因 1.教师简介“草船借箭”的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曹操、 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 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 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 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 发生的。 2.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从这部分课文 此环节的设计是 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 理文章结构的方法, 帮 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 课文内容。 采用读、 思、
8、议等 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4.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 交流自己的感受。 5.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 葛亮。) (2)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为什么还 要害诸葛亮?【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7 7】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学生齐读)。 从这句话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嫉贤妒能。) (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 的?(他们的对话。)【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8 8】 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 用什么兵器好吗?(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
9、故问。) 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 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 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 (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 己的目的的?【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9 9】 “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推 却”又是什么意思?(借理由推托、拒绝。)为什么不能 推却?(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 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具 有险恶用心的人。) 同桌一起交流,想象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9 9】(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课文内容的理解
10、,选择描写人物 说话时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再读加入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 题:【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010、1111】 A. 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 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 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理 解故事情节。 B.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 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 万枝箭呢?从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 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 走了。 指名读这段话。 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 心里为什
11、么很高兴?(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 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 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 天造好十万枝箭呢?(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 计个人得失。) 从学习中你了解到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胸有成竹, 顾全大局。)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212】 (4)教师小结: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 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 诈。 (5)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要读 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如读出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 杀机;读出诸葛亮明
12、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 容镇定,胸有成竹。 6.谈话过渡:从课文第 12 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 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 置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 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 (板书: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 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一、读拼音,写词语。 他 d j( )小亮的才干,s z( )逼迫小亮立下一定要完成任务的 jn lng zhung( )。但小亮 shn j mio sun( ),先他请 来了 co ( )
13、 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轻松地完成了任务。 二、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二、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妒忌忌(y j) 幔幔(mn wn)子 都督督(d du) 水寨寨(zhi zi) 丞丞(chng cng)相 呐呐喊(ni n) 调调(tio dio)度 三、比一比,再组词。三、比一比,再组词。 诸( ) 虚( ) 妙( ) 都( ) 虑( ) 沙( ) 著( ) 虎( ) 炒( ) 四、根据课文填空。四、根据课文填空。 1.草船借箭节选自 ,作者是( )。 2.草船借箭的起因是( );草船借箭准备是( );草船 借箭的过程是(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 )。 【答案】 一、妒忌 私自
14、军令状 神机妙算 曹 二、二、妒忌忌(j) 幔幔(mn)子 都督督(d) 水寨寨(zhi) 丞丞(chng)相 呐呐喊(n) 调调 (dio)度 三、诸位、都督、著作;虚心、考虑、老虎;绝妙、沙场、炒菜; 四、1.三国演义 罗贯中 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准备:请鲁肃帮忙准 备好船只、草把子、青布幔子、士兵等。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诸 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 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
15、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 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2.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 作品的兴趣。 教教具具 准备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导入导入 ( 4 4 ) 分钟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 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了 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 一下: 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第 12 自然段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什 么? 这部分课文的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 的原因? 2.谈话过渡: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
16、们还了解到 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周瑜是怎么“叹”的?快速浏 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来。【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2 2】(诸葛亮 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 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 略。)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 默读课文,圈画批注出来。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 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 此环节的设计为 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 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新课 教学教学 ( 3333 )分钟)分钟 二、了解“借箭准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二、了解“借箭准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诸葛
17、亮请谁帮忙做借箭前的准备?(鲁肃)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3.从哪里可以看出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请默读 课文 35 自然段,把书上有关句子标出来。 4.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相机指导。【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4 4】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 来报告周瑜,果然 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 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启发学生自由读这段话, 从 “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感受鲁肃十分诚信、顾全大局、对诸葛亮赞赏与默默 支持。从“果然”一词也能够看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 为人。 5.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哪些准备?【出示课件
18、出示课件 5 5】 (1)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好哪些准备?(二十条 船, 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 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2)诸葛亮为什么对鲁肃说“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诸葛亮知道 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 (3)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 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三、精读“借箭经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三、精读“借箭经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指名读课文 69 自然段,标出能表现诸葛亮“神 机妙
19、算”的有关语句。 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 的“神机妙算”?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6 6】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 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1)读一读,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诸葛 亮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他在等雾。) (2)诸葛亮那个时代有没有天气预报啊?(没有) 这又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了诸葛亮懂天文,识气 引导学生借助人 物对话感悟人物特点。 象。) (3)除了这儿,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 算?【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8 8】 这时
20、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从“大雾漫天”你了解到什么?(了解到当时 的天气情况:到处都是大雾。) (2)从天气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什么?(选择这样的 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3)从“诸葛亮笑着说”你感受到什么?(诸葛亮 镇定自若, 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 用兵谨慎, 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这 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 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 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4)把船只
21、“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 目的是什么?(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 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5)军士为什么要“擂鼓呐喊”?(这样做既是为 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 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 方向。) (6) 从这段叙述中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了解? (诸 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 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 (7)指导朗读,读好鲁肃和诸葛亮说话时的语气。 【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414】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 船头朝东, 船尾朝西, 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
22、,船尾朝西”,这样 安排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 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的 时间。) (2)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把船掉 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显示了诸葛亮过人的 智慧。“逼近曹操受箭”,进一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 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此行“借箭”, 轻轻松松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诸葛亮谋划之周 密, 安排之巧妙, 不仅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 也体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4.自由读课文 39 自然段,总结“借箭的经过”。 (板书: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 万只箭。)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23、?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515】 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 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 算好鲁肃:忠实守信。 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算好曹操:谨慎多疑。 四、了解“借箭结果”,感受人物形象四、了解“借箭结果”,感受人物形象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1) 小组交流: 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818】 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 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
24、, 周瑜心胸狭窄, 嫉贤妒能, 而诸葛亮宽厚待人,顾全大局。 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 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3.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4.教师小结: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 亮神机妙算。“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 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 的第一句话。(板书: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 瑜自叹不如。)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及拓展延 伸伸 ( 3 3 ) 分钟分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 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 葛亮做草船借箭的
25、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 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 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 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 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 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2.作业: 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 三 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板书板书 内容内容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 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是按照事情
26、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_ ,接着写了_ ,着重写了 _ ,最后写了_ 。 二、下列哪二、下列哪些选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些选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 ) A.A.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C.他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诚信向他借船没事,周瑜聪明过人,曹操生性多疑。 D.诸葛亮能算,因为他是神仙。 三、品味探究,选择正确的答案。三、品味探究,选择正确的答案。 1.“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鲁肃_ (1)忠厚守信;(2)欺骗周瑜;(3)不诚实 2.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
27、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从这句话中,我 感受到诸葛亮 _。 (1)胆量很大;(2)谋划周密,安排巧妙;(3)不拍牺牲 3.“雾这样大,曹操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这段话是_ 对_ 说的,表现了他_ 的特点。 (1)鲁肃 诸葛亮 贪酒;(2)诸葛亮 周瑜 勇敢;(3)诸葛亮 鲁肃 自信 4.从“曹操的之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 手朝他们射箭便是。”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_ ,曹操 _。 (1)足智多谋 谨慎多疑;(2)勇敢机智 小心谨慎;(3)神机妙算 爱惜士兵 【答案】 一、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周瑜妒忌诸葛
28、亮,用短期造出十万枝箭的任务 为难诸葛亮。 接着写了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 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 着重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军借箭。最后写了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 的才干胜过自己。 二、ABC 三、1.(1)忠厚守信。 2. (2)谋划周密,安排巧妙。 3.(3)诸葛亮 鲁肃 自信 4.(1)足智多谋 谨慎多疑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 在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力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堂课, 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与合作学习, 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9、。学生在读读、说说、思思、议议中不知不觉理解了课文。整个教学设 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 要表现在:让学生活动不够到位,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 性的动手、动口的活动还不够到位。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声音过小,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 达。 备课素材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 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30、。刘备派诸葛亮到 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 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 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 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 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文中的 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 严密性。 诸葛亮、周瑜
31、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顾全大 局。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阴险狡诈。文中还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鲁肃、多疑谨慎的曹操 等人物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这是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积累阅读名著 的方法,这是教学重点。 【作者介绍】 罗贯中(约 1330 年约 1400 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汉族,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其它主要作 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 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32、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 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不仅是公认中国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历史演义”类型的开山作三国演义 的作者,而且分别被认为开创了章回小说中“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类型的水浒传 和三遂平妖传的作者都有包含罗贯中的说法。由此可以认为,罗贯中一人担当了中国古 典长篇章回体小说四大主要类别鼻祖(或至少鼻祖之一),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 义。有人甚至称罗贯中为“中国古代小说之王”。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一部优秀长篇历史小说。大约创作于元 代末年,是罗贯中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史书
33、、平话、戏曲和轶事传闻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 原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有弘治本传世,经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加以增删润色,才成 为现在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书中的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王浚平吴,包括了 整个三国时代。在“拥刘反曹”的传统思想支配下,作品把蜀汉当作全书矛盾的主导方面, 把诸葛亮和刘、关、张当作中心人物,以魏、蜀、吴的兴亡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封建统治 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 暴和丑恶,反映了他们的爱憎与背向以及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三国演义的艺术造诣很深,影响深远,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中的佼佼者。它由汉末
34、 各个军阀之间的兼并战争直写到晋统一全国,前后近百年,事多人众,头绪纷繁,但由于作 者匠心独运,以曹、刘双方矛盾斗争为主线,或实写或虚写,或详写或略述,或插叙或倒叙, 精心编结,主次分明,有条不紊,构成一个既宏伟壮阔又不失严密精巧的艺术整体。全书写 了四百多个人物,成功地塑造了有智谋的诸葛亮、义勇的关羽和性格正直的张飞等个性鲜明 的典型形象。 三国演义卓越的艺术成就,为后代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学习的楷模和借鉴。但是, 它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它对黄巾起义的仇视和污蔑,以及它的唯心 主义英雄史观、忠君思想、宗教迷信和宿命论,都是十分有害的封建糟粕。艺术上,它的人 物性格则缺少发展
35、,且又过于渲染夸张,使某些形象失于真实。 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吃豆芽小莱一盘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三国三国:
36、 三国(220 年-280 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 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 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 续汉朝,史称蜀汉。222 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 年刘备去世,诸葛 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 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 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 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 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两年后
37、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 280 年,西 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诸葛亮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 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他出生的第四 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 184)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又 失去了双亲,依随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亮十五岁跟随叔父到荆州襄阳去依附刘表。他看到 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这是公元 197 年的事。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他广
38、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 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 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 “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 桃园三结义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 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 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 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 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
39、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一天,刘备同关羽、 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 “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刘 备又问: “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 “那更说不定了。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 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驻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 人立即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 责他:“胡说!孔明(诸葛亮字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 出门,关羽、张飞也
40、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 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 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 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 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 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 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
41、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 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 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 好久,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 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 都没有遇到。”诸葛亮忙答礼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 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 刘备
42、听了诸葛亮关于当时形势的一番精辟见解后,更加敬佩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 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 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奠定了蜀国的基业。 火烧赤壁火烧赤壁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 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 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 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
43、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空城计空城计 故事源自三国演义。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 马懿乘势引大军 15 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 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 2500 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 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 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 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 20 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 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
44、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 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听后,笑着说: “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 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 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 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 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 说
45、:“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 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面句子分别是从哪个角度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 A.识人心 B.知天象 C.晓地利 (1)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 ) (2)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 (3)鲁肃答应了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 ) (4)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 )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 ) (6)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
46、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 阅读能力大提升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情,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 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 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 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 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 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
47、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 愿意立下军令状, 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 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 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用“”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既然(j j) 惩罚(chng chng) 2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处罚( ) 商量( ) 招呼( ) 嫉妒( ) 3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4结合语段内容,回答问题。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句话是周瑜在_。 (2)“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周瑜这 样说的目的是 (3)周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