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素养培养:课外小古文练习 第二阶段练习篇章一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新序杂事【注释】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钩:衣服上的带钩。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文:通“纹”,花纹。牖(yu):窗户。施(y):延伸。还(xun):通“旋”,转身。夫:这,那。知识卡片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结构,它的字数、结构和意义都相对稳定。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画蛇添足”;有
2、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叶公好龙”。叶公平时非常喜爱龙,但见了真龙后却吓得掉头逃跑,可见他并非真正喜爱龙,只是喜欢图片上的龙罢了。“叶公好龙”这个成语讽刺那些表面上爱好某些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爱好的人。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2)弃而还走(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_3 叶公好龙的具体表现为:_ (用原文语句回答)4 对成语“叶公好龙”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成语是一个褒义词。B. 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喜欢龙的人。C. 这个成语是一个贬义词。D. 这个成语赞扬了叶公对龙的喜
3、爱。古文今译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衣服的带钩上画着龙,酒杯上画着龙,房屋雕刻的花纹上也都画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上下来,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叶公见了真龙,丢下它转身就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都变了。这个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非龙的东西。篇章二:枭将东徙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说苑【注释】枭(xio):猫头鹰。安:哪里。东徙(x):向东迁徙。徙,迁移。恶(w):厌恶,讨厌。以:因为。更(gng):改变。知识卡片“故”的意思在古汉语中,“故
4、”是一个常见的实词,它的义项有:原因,缘故。比如前文的“人问其故”,就是“有人问其中的缘故”。所以。原来的,原先的,旧的。“故人”的意思是“原先就认识的人,老朋友”。故意。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 子将安之( )(2)以故东徙(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_3 猫头鹰想搬家的原因是:_4 想一想:猫头鹰搬家能解决问题吗?为什么?_5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_古文今译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说“你将要到哪儿去?”猫头鹰说:“我将要向东搬家。”斑鸠问:“是什么原因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为这个我要向东迁移。”斑鸠说:“
5、如果你能改变叫声,就可以;你要是不改变叫声,那么即使你向东迁移,那里的人照样会讨厌你的叫声。”篇章三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注释】亡:通“无”,没有。寄:依靠,依附。晓:晓谕,开导。若:你。只使:即使。躇(ch)步跐(c
6、)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舍然:释然,抛弃一切忧虑。舍,通“释”。知识卡片列御寇与列子列御寇,战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著名代表人物。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被称为“列子”。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约十万字。现在流传的列子一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家喻户晓,广为流传。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 废寝食者( )(2) 不当坠耶(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_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4 写出“杞人忧天”的近义
7、词:_古文今译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气体在一起聚积起来的。你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篇章四:鹬
8、蚌相争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战国策【注释】鹬(y):一种水鸟,羽毛呈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曝(p):晒。箝(qin):通“钳”,把东西夹住。舍:放弃。禽:通“擒”,捕捉,抓住。知识卡片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名词活用为动词,就是一个名词在特定的情况下作动词使用,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这则寓
9、言中“今日不雨,明日不雨”一句中的“雨”,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作动词,解释为“下雨”。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 蚌方出曝( )(2)蚌亦谓鹬曰(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_(2) 渔者得而并禽之。_3 “渔者得而并禽之”的原因是:_ (用自己的话回答)4 这则故事后来演化成一个八字成语,就是:_ ,_ 。古文今译一只河蚌刚刚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就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把壳合上,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掉的河蚌。”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来,明天你的嘴出不来,就会有死掉的鹬。”两个谁也不肯放下,结
10、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篇章五螳螂捕蝉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说苑【注释】悲:大声。委身曲附:缩着身子,弯起了前肢。委,缩着。曲,弯曲。附,通“跗”,脚背,这里代脚。延:伸长。务:一定,必须。顾:考虑。知识卡片“居”的几个义项“居”是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它的义项有:1居住。如愚公移山中说愚公“面山而居”,意思就是“面对着山居住着”。2处于,处在。如成语“居安思危”,意思就是“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到危险的降临”。本文中“蝉高居悲鸣”的“居
11、”就是“处于”的意思。3停留。如“不可久居”,意思就是“不可以长久地停留”。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 蝉高居悲鸣饮露( )(2)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_3 蝉、螳螂、黄雀的“前利”分别是:_、_、_;它们的后患分别是:_、_、_。4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_ 古文今译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在高高的树上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自己的身后;螳螂缩着身子弯起了前肢想猎取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这三个家伙,都极力想要
12、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篇章六: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百喻经【注释】1 闻已:听到之后。更:再次。 益:增加。既:已经。所以:的原因。 口爽:口味败坏。爽,差、败坏。患:祸患。知识卡片“食”的几个义项“食”是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它的义项有:1名词,食物。如“身上衣裳口中食”意思就是“身上穿的衣服,嘴里吃的食物”。2动词,吃。如成语“愚人食盐”,意思就是“愚蠢的人吃盐”。3通假字,通“饲”,给吃,喂养。如“食马者”,意
13、思就是“喂马的人”。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 主人与食( )(2)食已口爽(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主人闻已,更为益盐。_3 关于这个愚人空口食盐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A. 因为主人给他食物里加了盐,食物就不淡了。B. 他认为盐可以使食物的味道变好。C. 他特别喜欢吃盐。D. 他认为盐越多食物越美味。4 这则故事的寓意是:_ 古文今译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别人家,主人给他食物吃,他嫌弃食物太淡没有味道。主人听到之后,再给他增加了盐。感觉到了盐的美味之后,就自言自语地说:“味道鲜美的原因,是因为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更多一些呢?”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只空
14、口吃盐。吃后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篇章七: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韩非子【注释】身:自己。屦(j):用麻、葛等制成的鞋。缟(go):白绢,周时人用缟做帽子。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跣(xin):赤脚。被:通“披”。知识卡片“其”在古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其”是常见的文言虚词,其意义有和用法有:1.作为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的”。如“此其父善游”,意思是“这个人他的父亲善于游泳”。2作为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如“
15、遂饮其酒”,意思是“于是喝完了那壶酒”。3作为副词,相当于“难道”“大概”等,上文“其可得乎”,意思就是“难道可能吗”。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 或谓之曰( )(2) 屦为履之也( )(3) 而越人被发( )(4) 以子之所长( )2 下面句子中的“穷”字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子必穷矣B. 欲使无穷,其可得乎C. 穷困潦倒D. 无穷无尽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_4 你认为鲁人可以徙越吗?为什么?_古文今译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妻子善于织缟生绢,他想搬家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那
16、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鞋子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以您的所长,到不使用(您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 篇章八疑邻窃斧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 吕氏春秋【注释】亡:丢掉,丢失。意:怀疑,猜想。颜色:神情脸色。俄而:不久。他日:另一天。复:再,又。知识卡片“颜色”的古义和今义“颜色”一词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现代汉语中,“颜色”的意思是“色彩”,而在文言文中,“颜色”是由两个
17、单音节词构成的词组。“颜”指的是“面容,脸上”,“色”指的是“神色”,“颜色”的意思是“脸上的神色”。上文“视其颜色,窃斧也”,意为“看那人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古汉语中,单音节词语居多,很多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语,在古汉语中,都是由两个单音节词语构成的词组,如“妻子”,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妻子和儿女”。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 疑邻窃斧( )(2) 掘其沟而得其斧(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_(2) 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_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_,而应该_。古文今译有个丢了斧子的人,他怀
18、疑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是偷斧子的人。没多久,他挖沟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另一天,他再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的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篇章九:人有卖骏马者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注释】比:接连地。莫:没有谁。还:通“环”,环绕。去:离开。顾:回头看。一朝之贾:一天的费用。贾,通“价”,这里指报酬
19、。之,的。知识卡片话说“伯乐”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叫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据说他只要看一眼就可以分辨马的优劣,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现在,“伯乐”借指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 臣有骏马,欲卖之( )(2)去而顾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_(2)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_ 3、伯乐“_,_”这一行为使得“马价十倍”,这是因为_。4、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_古文今译有个卖好马的人,接连在集市上站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的是
20、好马。他拜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做买卖所得的钱。”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天以后马价高了十倍。篇章十:齐人好猎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吕氏春秋【注释】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旷日,荒废时日。旷,荒废,耽误。知友:相互认识的朋友。得:得到,捕到。无以:没有办法
21、。本文指没钱买狗。疾耕:努力耕田。百事:许多事情。知识卡片“得”在古汉语中的常见义项1能够。如“吾不得而见之也”,意思是:“我不能够再见到它啦。”2得到。“得到”这一义项,在古文中可以引申为“找到、看到、抓到、捕到”,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最合适的解释。示例:“旷日持久而不得兽”,意思是“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没有捕到野兽”,“得”解释为“捕到”;“得其船”意思是“找到他的船”,“得”解释为“找到”;“便得一山”意思是“便看到一座山”,“得”解释为“看到”;“或得日或否”意思是“有的照到太阳,有的没有”,“得”解释为“照到”。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子加粗的字。(1) 入则愧对其家室( )(2)欲得
22、良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_(2)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_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_古文今译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自己的家人,在外愧对自己的朋友乡里。(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可是他家很穷没钱用来买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也都是这样。篇章十一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官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
23、金何?”对曰:“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耳。”列子【注释】攫(ju):抓取,抢夺。衣冠:名词作动词,穿好衣服,戴好帽子。适:往,到。鬻(y):出售,卖。徒:只,仅仅。知识卡片“去”在古汉语中的常用义项1离开。如本文“因攫其金而去”,意思是“于是抢了金子就离开了”。2距离。如“西蜀之去南海”,意思是“西蜀距离南海。”3去除。如“去其杂草”,意思是“去除其中的杂草”。4失去。如“今日存明日去”,意思是“今天还在,明日就失去了”。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 见人操金( )(2)因攫其金而去(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_(2) 取金时,不见人,
24、徒见金耳。_3 这个齐人的行为可以用成语_ 来概括。古文今译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去了集市。他去卖金子的地方时,正好看见别人拿着金子,于是抢了那人的金子就离开了。衙役把他逮住了,当官的审问他:“人都在那儿,你还抢别人的金子,这是为什么?”齐人回答他说:“我抢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罢了。” 篇章十二:越人遇狗越人道上遇狗,狗低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得兽,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其辄尽啖,将奚以狗为?”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领足
25、,走而去之。 列子【注释】人言:像人一样说话。若:你。粱肉:古代对精美食物的总称。倨(j):傲慢。啖(dn):吃。或:有人。嗤(ch):讥笑。将奚以狗为:还要养狗干什么?啮(ni):咬。知识卡片本文中的词类活用1 狗低首摇尾人言。名词“人”作状语,意为“像人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狗低着头摇着尾巴像人一样说话。”2 食以粱肉。食(s):名词作动词,喂养。这句话的意思是:“用精美的食物喂养。”3 尔饮食之。“饮食”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给吃、给喝”。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喂养它”。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子加粗的字。(1) 我善猎( )(2)引而俱归(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_(2) 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_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古文今译越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着头摇着尾巴像人一样说道:“我擅长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用精美的食物喂养它,用对待人的礼节去对待它。狗受到盛情的礼遇,一天天地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是自己全部吃掉。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养它,它把捕猎到的野兽全部吃了,你要狗干什么呢?”那越人醒悟了,于是和它分肉的时候,多给自己。狗恼怒了,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和腿,就跑着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