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辑版ppt1编辑版ppt2 出血性脑卒中:是指非创伤性的自发性颅内出血,常见病 因包括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脑淀 粉样血管病、烟雾病以及凝血障碍性疾病等。 急性脑血管疾病:称为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中风 )分为: 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编辑版ppt3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发病率高,占全部脑卒中203080%以上由高血压性脑内细小动脉病变引起,固又 称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编辑版ppt4 高血压性脑内细小动脉硬化 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时可有脑内细小动脉透明变性、纤维 素样坏死,病变管壁在血流冲击下形成微动脉瘤 导致脑动脉管壁薄弱
2、的其它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肿瘤卒中 其它危险因素 1.高血压 2.心脏病 3.糖尿病 4.短暂性脑缺血与脑血管疾病史 5.吸烟和酗酒 6.高脂血症编辑版ppt5 多为脑动脉深穿支破裂所致 豆纹动脉最为常见,次为丘脑穿通动脉 多发于大脑半球基底核区,次为脑叶、脑桥、小脑和脑室 等 出血可直接破坏脑组织 血肿挤压周围组织,引起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增高,严重 可引起脑疝编辑版ppt6 基底节区出血:50%60% 壳核出血 内囊外侧型出血,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类型 丘脑出血 尾状核头出血 脑叶出血:5%10% 脑干出血 脑桥出血:10% 延髓出血 小脑出血:10% 脑室出血:3%5%编辑版ppt7 头
3、颅CT MIR(磁共振检查) 脑血管造影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CTA(血管成像) 、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腰穿脑脊液检查 血、尿常规、血糖、电解质等检查编辑版ppt8 大于50岁,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 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身症状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神经体征 CT见脑内出血病灶与其他类型脑卒中、脑外伤后硬膜下出血、内科疾病鉴别编辑版ppt9 一、基本原则 脱水降颅内压 调控血压 防止继续出血 防治并发症 二、内科治疗 1、 一般治疗 2、 脱水降颅 3、 调控血压 4、 亚低温治疗 5、 并发症处理 6、上消化道出血 7、肺部感染 三、
4、外科治疗 1、微创显微镜手术治疗 2、CT引导下定向血肿抽取和血凝决溶解治疗 3、利用Mete分析研究出血性脑卒中手术治疗 编辑版ppt10 与出血部位、量及是否有合并症有关,出血量大、全身情况差者,病死率高 脑干出血病死率高达70% 大脑半球出血约为20% 总病死率为30%40% 存活患者中,病残率达70%编辑版ppt11 蛛网膜下腔出血: 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 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SAH 。此外,临床还可见因脑实质内、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等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SAH。编辑版ppt12 颅内动脉瘤:
5、好发于30岁以上成年人,占50%85% 脑动静脉畸形: 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其他: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等编辑版ppt13 内容积增加 颅内压增高 脑疝 血颅液刺激脑膜 剧烈头痛及脑膜刺激征 刺激丘脑下部和脑干 高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急慢性梗阻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 脑动脉痉挛 脑梗死编辑版ppt14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位于前循环,尤其是Wills环的动脉分叉处 青壮年多见 突然起病,可有剧烈运动等诱因,少数起病前有头痛、头晕、视 物模糊或长期间歇慢性头痛史 主要症状 突然发生的头部剧烈胀痛,位于前额、枕部或全头部,常伴有恶心、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定位体征 脑膜刺激征 眼
6、底改变编辑版ppt15 并发症 再出血,4周内,第2周尤多见 脑血管痉挛,发病早期或1-2周出现 脑积水 其他:癫痫发作、低钠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发热等编辑版ppt16头颅CT或(MIR检查(磁共振检查)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快速、安全的手段,作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检查腰穿脑脊液检查脑血管造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MRA(磁共振血管造影)、CTA(血管成像)经颅超声多普勒(TCD)编辑版ppt17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CT检查和CSF的检查结果,可进行确诊 鉴别诊断 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 其他类型脑卒中编辑版ppt18 急性期治疗原则上是制止继续出血、降低颅内压、去除病 因、防治
7、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 避免继续出血或再出血诱因 对症处理 降低颅内压 防治再出血 安静休息,绝对卧床4-6周 调控血压 止血治疗 外科手术 防治脑血管痉挛 维持正常血容量和血压 早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编辑版ppt19早期手术防治脑积水药物治疗脑室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术脑脊液置换治疗脑脊液分流术编辑版ppt20 (动脉瘤首次出血约25%死亡;再出血病死率约50% 脑血管畸形和动脉硬化引起的预后较好。)由和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的不同,脑卒中导致的障碍及严重程度也 不同。其起引的障碍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偏瘫 70-85% 移动障碍 70-85% 视知觉障碍 60-75%
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完全依赖40-65% 需要帮助 20-60% 构音障碍 55% 坐位平衡 45% 抑郁 40% 本体感觉障碍 40% 偏盲 20% 失语 2-35% 吞咽困难 15-35% 偏侧忽略 10-35% 近记忆丧失 10-20%编辑版ppt21 编辑版ppt22 (一) 肌力评定(国际上普遍应用的Lovett方法,将肌力检查结果分为六 级) (二) 关节活动度评定 (三) 肌张力的评定 痉挛是指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脑干和脊髓不受大脑 控制而反射性地亢进,而使局部对被动运动的阻力增大的一种状 态。痉挛的评定,一般使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 (Burnnstrom)脑卒中运 动
9、功能评定及恢 复六阶段) (六)步行能力评定 (七)协调与平衡评定 (八)心肺功能评定 (九)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是指人们 在每日生活中,为了完成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的卫生整洁和独立地 在社会中生活所必须进行一系列基本活动 ) 编辑版ppt23编辑版ppt24阶段阶段前臂前臂手手下肢下肢 无任何 运动,肌张力低迟缓。开始出现痉挛,肢体出现共同运动 痉挛明显,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并有一定的关节运动。痉挛开始减弱,出现一些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离运动:(1)手能置于腰后部。(2)肩在0,前臂可旋前旋后。(3)在肘关节伸直的情况下,肩关节可前屈90(1) 痉挛明显减弱,
10、基本脱离共同运动,能完成比较复杂的分离运动:(1)肘伸直肩关节可外展90(2)在肘关节伸直,肩关节前屈30-90时,前臂可旋前和旋后。(3)肘关节伸直、前臂中立位,臂可上举过头。痉挛基本消失,分离运动正常或接近正常,但速度比健侧慢(5秒)无任何运动,肌张力低迟缓。仅有轻微的屈曲。能劝止曲屈,呈半握拳状,手指不能伸直。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指可有半随意的小范围的伸展。手能抓握球状物和圆柱状物,手指可能集体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能进各种抓握动作,但比健侧稍差。无任何运动,肌张力低迟缓。出现小范围的随意运动。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再战为何坐位时,有髋、膝、踝的共同性屈曲。在坐位时,可屈膝90以上,可使足滑
11、到椅子下方。在足根不离地的情况下能做足背屈。能完成更复杂的分离运动:(1)直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2)直立位,膝伸直,足可背屈。分离运动大致正常,髋、膝、踝关节各种运动能做出。编辑版ppt25 阶段:为脑卒中急性期,为发病后数日至2 周,患侧上下肢体呈迟缓性瘫痪,肌力多为0级,这是由于锥体系休克所至。 阶段:为发病后约2周后,出现联合运动、剂量开始增加,肌张力开始增高,痉挛、共同运动开始出现。 阶段:痉挛加重,可随意进行共同运动, 阶段:痉挛开始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 阶段:痉挛明显减弱,躯体运动以分离运动为主。、阶段相当于病后第五周至3个月。 阶段:痉挛基本消失,共同运动消失,分离运动基
12、本正常。编辑版ppt26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大脑损伤),由于大脑对低级中枢(脊髓、脑干)调节和控制的丧失,导致原始反射出现,即正常的运动神经传导和执行受到干扰、破坏,而异常情况出现 异常情况: 1. 肌张力降低(肌弛缓、软瘫) 2. 肌痉挛(肌张力增高、硬瘫) 3. 运动方式(模式)异常 4. 正常的姿势反射丧失 5. 运动控制能力丧失 注意: 1. 防止一切引起肌痉挛的训练方式。如:增加肌力的训练、让病人多走、多练。 2. 防止强化共同运动、联合反应的异常运动的训练方法。 3. 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在评定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法。编辑版ppt27最大限度地改善、
13、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ADL能力,回归家庭和社会。1. 抗痉挛模式(患者在仰卧位时)头部:患侧颈部侧屈,面部转向健侧。 躯干: 患侧躯干向患侧侧屈并向后方旋转。肩胛骨: 后撤,下沉。 骨盆: 上抬并向后方旋转。肩关节: 内收、内旋。 髋关节: 伸展、外收、外旋。肘关节: 屈曲。 膝关节: 伸展或过伸。前臂: 旋前。 踝关节: 跖屈内翻。腕关节: 屈、尺偏。 趾: 屈、内收。拇指: 内收、屈曲。手指: 屈曲。编辑版ppt28编辑版ppt29由于患侧躯干的背阔肌,使肩关节下降的肌肉(斜方 肌)的痉挛和患侧躯干的感觉减弱或丧失常常导致患侧躯干短缩,牵 拉患侧躯干的屈肌将缓解 卧位俯卧位(向健
14、侧翻身) 躯异常的肌张力,从而达到矫正患者的姿势牵拉患侧躯干 使之伸展。 A. 牵拉躯干 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站立于患者身后一只手扶其肩部,另一手扶起髋部,双手作相反方向的牵拉动作,再最大牵拉范围内停留数秒钟。 B. 桥式运动 C. 患者被动从仰 D. 中心关键点的控制编辑版ppt30编辑版ppt31 (2)肩部抗痉挛模式: A.肩向前、向上方伸展。 B.巴氏握手,向前向上举。 C.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抓住患侧上臂,另一手置于患者的肩胛下面并向前向上按摩活动肩胛。 D.患者卧位上肢向上举900 向上伸。 E.治疗师将患侧上肢外旋位并充分上提。编辑版ppt32编辑版ppt33 (3)上肢抗痉挛
15、模式:是患侧上肢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指和拇指外展位。 (4)下肢抗痉挛模式:轻度屈髋、屈膝、内收、内旋下肢,踝关节背屈、伸趾。 (5)手的抗痉挛模式: a 巴氏握手 b 将患侧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并使之处于负重位 c 将腕关节处于伸展位,再牵拉拇指和手指 d 患手屈曲痉挛时,治疗师将该腕屈曲使手指打开并牵拉 e 双手抱膝运动编辑版ppt34编辑版ppt352.仰卧位训练 (1).关节和肌肉的被动运动 (2).关节和肌肉的主动+被动运动 (3).关节和肌肉的主动运动 (4).关节和肌肉的主动运动+阻力编辑版ppt363. 坐位训练 (1)正确的坐姿与头、颈、躯干的训练: a. 正确
16、的坐姿:躯干直立、两肩平放、头端正、重心放在两则臀部之中位。 b. 头/颈/躯干的训练:头和躯干向健侧转(牵拉患侧躯干肌) 骨盆屈伸运动(躯干的屈伸运动) 双手推巴氏球训练 向患侧重心转移训练编辑版ppt37(2)上肢的训练: a.上肢抗痉挛模式负重 b.头、躯干向健侧旋转:双手交叉抱肩,用健手带动患肩向健侧旋转。 c. 巴氏握手臂伸直,向健侧移动。(3)下肢的训练:a. 足着地踝关节背屈训练 b. 患腿上抬训练 c. 内收、内旋训练 d. 夹球训练 e. 翘二郎腿训练编辑版ppt384.从坐位到站立位的训练:5.站立位的训练:编辑版ppt396.步行训练7.上下楼梯训练编辑版ppt40 1.
17、上肢多练肩关节伸,肘关节伸,前臂旋后,腕关节伸,手指张开。尽量少练上述相反的运动。 2.下肢多练屈髋屈膝,内收内旋髋关节,背屈踝关节。 3.患者卧位时应及时摆放抗痉挛的体位。 4.患者尽量少练力量型的训练,少练可引起肌张力增高,痉挛加重的项目。 5.患者功能改善后,应定期进行维持性的康复训练。编辑版ppt41吞咽功能障碍主要的原因是: 1.面部肌肉控制能力差,表现为张颌(嘴)、闭唇差; 2.舌肌控制、协调能力差,表现为舌的伸缩、抬高、卷舌、舌尖上下运动差; 3.呼吸控制能力差,表现为呼吸浅,屏住呼吸差。编辑版ppt42 能与康复治疗师配合,并能理解其口令、动作。 应能保持坐位或半卧位。编辑版p
18、pt43编辑版ppt44 1 闭颌训练(患者坐位、直立,康复治疗师帮助患者闭颌并使其 保持正确的闭颌位置(中立位) 2 闭唇训练(患者坐位、直立,康复治疗师让患者闭颌并用手指 指出其活动能力差的唇的区域,让其轻轻闭唇) 3 舌运动的训练(患者坐位、直立,康复治疗师用食指(或压舌 板)压舌前三分之一部位,并做水平震颤,震颤幅度应小,每次不超 过5秒钟,然后治疗师帮助患者闭颌) 4 抬高舌后三分之一训练(患者坐位、直立,康复治疗师用食 指(或压舌板)压舌前三分之一部位,以使其舌根关闭咽峡部位,紧 接着像前面讲的那样闭颌、闭唇。) 5 面部训练(患者坐位、直立,康复治疗师用手指指出患者哪个 部位要放松,哪个部位应该运动(与张嘴、闭嘴同时进行) 6 吃和喝的训练(患者坐位、直立,开始时用黏稠的土豆泥进 行训练,观察患者咀嚼和吞咽食物的动作,如顺利可逐渐改用黏稠的 流质食物、流质食物、水) 7.改善呼吸控制训练(患者坐位、前倾,上肢放在前面的桌子上。)编辑版ppt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