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411577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6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键性问题关键性问题u 中医学中医学发病原理发病原理u 中医学中医学发病类型发病类型 疾病:在一定疾病:在一定致病因素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稳作用下,人体稳 定有序的生命活动遭到破坏,出现定有序的生命活动遭到破坏,出现阴阳阴阳 失调、形质损伤、或机能障碍失调、形质损伤、或机能障碍,表现为,表现为 一系列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症状和体征。 发病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发病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类的途径、类 型、机制、规律及影响发病诸因素型、机制、规律及影响发病诸因素的理的理 论。论。 第一节 发病原理发病:发病:是指疾病的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发生过程(包括原病和复发等),(包括原病和复发等),

2、是机体处于是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病邪的损害和和正气的抗损害正气的抗损害之间的之间的矛盾斗矛盾斗争争过程。过程。发病的基本原理发病的基本原理2.邪气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正气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3.正邪相搏正邪相搏胜负决定发病与否胜负决定发病与否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的称谓,是指人体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的称谓,是指人体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微物质。正气的防御作用:正气的防御作用:1. 抵御外邪入侵抵御外邪入侵 2. 驱邪外出驱邪外出 3.

3、 修复调节能力修复调节能力4. 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u正虚感邪则发病正虚感邪则发病u正虚生邪而发病正虚生邪而发病u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侯类型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侯类型u 邪气的概念:邪气的概念: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外界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外界的、机体内产生的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的、机体内产生的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u 邪气的侵害作用邪气的侵害作用 1.导致机能失常导致机能失常 2.造成形质损伤造成形质损伤 3.改变个体体质特点改变个体体质特点邪气是发病的重要邪

4、气是发病的重要u 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1.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 2.邪气影响发病的邪气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与特点性质、类型与特点 寒邪寒邪寒证;阳邪(风、暑、火邪)寒证;阳邪(风、暑、火邪)实热病证;外感实热病证;外感卫表证候等等。卫表证候等等。 3.邪气影响邪气影响病情与病位病情与病位 疫疠疫疠病重;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病重;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4.某些情况下在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发病中起主导作用作用正邪相搏胜负决定发病正邪相搏胜负决定发病正胜邪正胜邪 不发病不发病 邪胜正邪胜正 发病发病 决定证候类型决定证候类型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1

5、.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气候、地域气候、地域 生活工作、社会环境生活工作、社会环境3.精神状态精神状态2.体质因素体质因素(发病的内部因素)(发病的内部因素)体质体质:形成于形成于先天先天,定,定型于型于后天后天的个性在的个性在形态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机能结构、代谢和生理机能上相对稳定的特性。上相对稳定的特性。 决定决定 发病倾向发病倾向 决定对某些病邪的决定对某些病邪的易感受性易感受性 决定某些疾病的决定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证候类型 第二节 发病类型1.感邪即发感邪即发2.徐发徐发3.伏而后发伏而后发4.继发继发5.合病与并病合病与并病6.复发复发发病类型发病类型感邪后立即发病者。又称感邪后立即

6、发病者。又称“卒发卒发”、“顿发顿发”。临床常见:临床常见:新感伤寒或温病新感伤寒或温病 疫疠致病疫疠致病 情志遽变情志遽变 毒物中毒、毒物中毒、 外伤外伤指某些病邪侵入人体,不当时发病,而潜伏于体内,经过一指某些病邪侵入人体,不当时发病,而潜伏于体内,经过一定的时间或在诱因作用下才发病。定的时间或在诱因作用下才发病。临床常见:临床常见:破伤风、狂犬病破伤风、狂犬病 伏暑、伏气温病伏暑、伏气温病指徐缓发病者,又称缓发。指徐缓发病者,又称缓发。临床常见:临床常见:外感湿邪外感湿邪 思虑过度;房室不节等思虑过度;房室不节等继继 发发指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继而发生指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继而发生新的病症新的病

7、症。临床常见:间日疟反复发作临床常见:间日疟反复发作继发疟母继发疟母 病毒性肝炎失病毒性肝炎失 治误治治误治臌胀臌胀 糖尿病日久糖尿病日久目盲、坏疽目盲、坏疽等。等。合病合病是指是指两经以上或两个部位以上两经以上或两个部位以上的证候同时出现。的证候同时出现。如太阳少阳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如太阳少阳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病。并病并病是指是指一经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另一经证候者;或一个部位证候者;或一个部位证候未了,又出现另一个部位证候。临床常见气血两燔、胃证候未了,又出现另一个部位证候。临床常见气血两燔、胃脘痛并发大出血等。脘痛并发

8、大出血等。复复 发发 邪未尽除邪未尽除 正虚正虚 未复未复 诱发因素诱发因素复发复发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交替期交替如胆结石如胆结石休止与复发交替休止与复发交替如哮喘如哮喘疾病少愈及复发疾病少愈及复发多见较重的外感多见较重的外感热病如湿温热病如湿温基本条件基本条件基本类型基本类型重感致复重感致复食复食复劳复劳复药复药复 情志情志致复致复疾病初愈,因饮食因素而致复发疾病初愈,因饮食因素而致复发疾病初愈,因形神过劳疾病初愈,因形神过劳或房室而致复发或房室而致复发病后用药不当病后用药不当复发的诱因复发的诱因复 发扶正宜扶正宜平平补补 勿助邪勿助邪祛协宜祛协宜缓缓攻攻 勿伤正勿伤正病机

9、与病机学概念病机与病机学概念v病机: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亦即病亦即病因作用于人体,致使机体某一部位或层次的生理因作用于人体,致使机体某一部位或层次的生理状态遭到破坏,产生或形态、或功能、或代谢等状态遭到破坏,产生或形态、或功能、或代谢等方面的某种失调、障碍或损害,且自身又不能一方面的某种失调、障碍或损害,且自身又不能一时自行康复的病理变化。时自行康复的病理变化。v病机学:病机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揭示其规律的中医基础理论分支学科。(包括疾揭示其规律的中医基础理论分支学科。(包括疾病发生的机理、病变机

10、理及传变的机理)病发生的机理、病变机理及传变的机理)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病机基本病机基本病机:基本病机:指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所产生的指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所产生的最基本的病理反应,是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最基本的病理反应,是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基本病机基本病机邪正盛衰邪正盛衰阴阳失调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气血失常内生内生“五邪五邪”脏腑病机脏腑病机一、邪正盛衰一、邪正盛衰素问素问通评虚实论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则虚”。(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病机虚实病机2.虚实变化虚实变化(1)虚实错杂)虚实错杂 虚中夹实虚中夹实如脾虚所致水肿如脾虚所

11、致水肿 实中夹虚实中夹虚如邪热炽盛灼津所致气阴两伤如邪热炽盛灼津所致气阴两伤证证(2)虚实转化)虚实转化 由虚转实由虚转实 由实转虚由实转虚(3)虚实真假虚实真假(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正胜邪退正胜邪退 疾病好转,或痊愈。疾病好转,或痊愈。 邪去正虚邪去正虚 邪气被驱除,正气耗邪气被驱除,正气耗伤,见于重病恢复期。伤,见于重病恢复期。 邪胜正虚邪胜正虚 病情加重,病势恶化,甚至死亡。病情加重,病势恶化,甚至死亡。 邪正相持邪正相持 多见于疾病中期,或慢性病迁延期。多见于疾病中期,或慢性病迁延期。 正虚邪恋正虚邪恋 多见于疾病的后期, 急性转为慢性; 或慢性病多见于疾病的

12、后期, 急性转为慢性; 或慢性病经久不愈;或留下后遗症。经久不愈;或留下后遗症。 二、阴阳失调二、阴阳失调即阴阳消长失去平衡协调的简称,指即阴阳消长失去平衡协调的简称,指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从而形成阴阳偏胜、偏衰或阴不制阳、阳不制阴从而形成阴阳偏胜、偏衰或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状态。的病理状态。 (一)阴阳偏胜(一)阴阳偏胜1 1、阳偏胜、阳偏胜概念:概念:阳邪偏盛,机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的病理阳邪偏盛,机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的病理状态。

13、状态。特点:特点: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形成:形成:感受温热阳邪,阴邪化热,五志化火,气滞、感受温热阳邪,阴邪化热,五志化火,气滞、血瘀、食积等化热。血瘀、食积等化热。病机:病机:阳邪亢盛,机能亢奋,临床表现出一系列阳热阳邪亢盛,机能亢奋,临床表现出一系列阳热亢盛之证。亢盛之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阳盛则热:壮热、面红目赤。阳盛则热:壮热、面红目赤。 热则伤津,热则伤津,“阳盛则阴病阳盛则阴病”:口渴尿少。:口渴尿少。2、阴偏胜概念:概念:阴邪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阴邪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

14、状态。特点:特点: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形成:形成:感受寒湿阴邪,或过食生冷。感受寒湿阴邪,或过食生冷。病机:病机:寒滞中阻,阳不制阴而致阴寒内盛。寒滞中阻,阳不制阴而致阴寒内盛。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阴盛:恶寒、寒战、脘腹冷痛,拒按,吐泻物清冷。阴盛:恶寒、寒战、脘腹冷痛,拒按,吐泻物清冷。 “阴盛则阳病阴盛则阳病”:见畏寒肢冷。:见畏寒肢冷。(二)阴阳偏衰(二)阴阳偏衰1 1、阳偏衰、阳偏衰概念:概念:阳气偏衰、机能减退或衰弱,机体反应性低下,阳气偏衰、机能减退或衰弱,机体反应性低下,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病机特点:病机特点:阳气虚损不能制阴,阴相对亢

15、盛的虚寒证。阳气虚损不能制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形成:形成: 先天不足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饮食失养和劳倦内伤)后天失养(饮食失养和劳倦内伤) 久病损伤久病损伤表现:表现: 畏寒肢冷,面色白无光,喜静倦卧神疲,溲畏寒肢冷,面色白无光,喜静倦卧神疲,溲清便溏,舌淡苔白清便溏,舌淡苔白 (二)阴阳偏衰(二)阴阳偏衰2 2、阴偏衰、阴偏衰概念:概念: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阴不制阳,阳相对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阴不制阳,阳相对偏亢,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偏亢,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病机特点:病机特点:阴液不足和滋养、宁静功能减退,阳气相阴液不足和滋养、宁静功能减退,阳气相对亢奋的虚热证。对亢奋

16、的虚热证。形成:形成:阳邪伤阴阳邪伤阴 五志化火伤阴五志化火伤阴 久病耗伤阴液。久病耗伤阴液。表现:表现: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阴虚以肺、肝、肾为主。阴虚以肺、肝、肾为主。(三)阴阳互损 概念: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病变发展影响到相对的一 方,形成阴阳两虚 。 1、阴损及阳 阴虚的基础上导致阳虚,形成阴阳两虚。 阴虚症状为主:五心烦热,颧红盗汗。 兼有阳虚之象:溲清便溏。 2、阳损及阴 阳虚的基础上导致阴虚,形成阴阳两虚。 阳虚症状为主:畏寒肢冷,溲清便溏。 兼有阴虚之象:口干舌燥,舌红少苔。(四)阴阳格拒 概念:阴或阳一方偏盛至极,壅遏

17、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 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而出现真寒假热或真热 假寒之证。 包括:阴盛格阳,简称格阳。 阳盛格阴,简称格阴。1、阴盛格阳概念:阴寒盛极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的“真寒假热”性病理变化。阴盛于内内真寒: 四肢厥泠,面色苍白。格阳于外外假热: 身热(欲衣被) 口渴(不欲饮) 面红(非正常,戴阳,面红如妆, 游移不定)戴阳:阴阳上下格拒,下元虚寒,真阳浮越于上之病理状态。 2、阳盛格阴 概念:阳热盛极于内,格拒阴气浮越于外的真热假寒性 病理变化。 表现: 阳盛于内内真热:身大热,口渴。 格阴于外外假寒:四肢厥冷(不欲衣被),脉伏(沉 数有力)。(五)阴阳亡失概念:机体的阴液和

18、阳气突然大量地亡失,导致生命垂 危的病理状态。亡阳:阳气突然大量亡失,人体机能衰竭的病理状态。 邪气过盛 汗吐泻太过 亡阳:面色苍白,全身冷汗,手足厥冷, 脉微欲绝。(四逆、参附等) 失血过多 汗:汗清冷,无味,量多。 亡阴概念:阴气突然大量亡失,人体机能衰竭的病理状态。邪热伤阴 亡阴:汗热而粘,喘咳烦燥,吐泻太过伤阴 意识模糊。(生脉饮) 汗:温,粘,咸。 三、气血失常 概念:是指气与血的亏损不足和各自的生理功能异常,以及气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常等病理变化。(一)气的失常:包括气虚和气机失调。 1、气虚:即气的虚损不足,指脏腑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 先天不足 功能障碍:倦怠乏力,气短。 后天失养

19、 气虚 血行不利:瘀血。 久病劳伤 水湿不运:痰饮水肿。2、气机失调: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而致的病理变化。(1)气滞:气机阻滞不畅。 情志刺激 气血不畅:胀满疼痛 气滞 血行不利:瘀血。瘀血、痰食阻滞 水湿不运:痰饮水肿 主要影响肺、脾胃、肝。如肺气壅滞,肝郁气滞,脾胃气滞。(2)气逆概念: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变化。情志刺激 肝气亢逆:头胀头痛,面红易怒。饮食不节 气逆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痰浊阻滞 肺气上逆:气喘,胸闷。 (3)气陷概念:气的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多由脾气虚转化而来。清气不升:眩晕,倦怠。中气下陷:内脏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 垂,久泻脱肛。少腹重坠,

20、便意频频。(4)气闭:气机突然闭阻不通的病理变化。 情志刺激 气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浊邪过胜(5)气脱概念:阳气突然大量脱失,人体机能衰竭的病理变化。正不敌邪 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慢性病 开,全身软瘫,手撒,二便失 大出血、汗吐下太过 禁,脉微欲绝 (二)血的失常: 包括血虚、血瘀、血热等病理变化。 1、血虚:血液虚亏,营养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 生血不足 心血亏虚:心悸,失眠,健忘, 失血过多 血虚 多梦。 久病耗伤 肝血亏虚:两目干涩,月经量 少,手足发麻,肢节屈伸不利。2、血瘀概念:血液运行迟缓,或郁滞流行不畅的病理变化。见瘀血。3、血热概念:血分有热,使血行加速,迫血妄行的病理

21、变化。血分有热:发热夜甚,口干不欲饮。热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发斑。(三)气血关系失调: 1、气滞血瘀 气机阻滞导致血液瘀阻的病理变化。 2、气不摄血 气虚统血失常,导致出血的病理变化。 见脾不统血。 3、气随血脱 突然大量出血,导致阳气暴脱的病理变化。 见亡阳、气脱。4、气血两虚 气虚血少,营养不足,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 见气虚、血虚。5、气血不荣经脉 气血虚亏,筋脉和肌肤失养的病理变化。 筋脉失养:肢体麻木,甚至不用。 肌肤失养:肌肤甲错、瘙痒。四、津液代谢失常: 概念:是指全身或某一环节津液代谢发生异常,导致津液的生成、输布或排泄障碍等病理变化。 内容包括:津液亏损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障

22、碍和停滞贮留。(一)津液虚亏概念:指津液不足,滋养濡润功能减退。 燥热之邪 津亏:口鼻干燥,咽干 汗、吐、泻太过 津液虚亏 口渴,小便少,大便干。 久病耗伤 液耗:形瘦肉脱,面容枯 槁,手足震颤。 (二)津液输布和排泄障碍 湿浊困阻:胸闷呕恶,脘腹痞满,头身困重,腹泻便溏, 面黄肤肿。 痰饮凝聚:咳喘咳痰,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肢体麻木。 水液贮留:水肿或腹水。(三)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水停气阻:津液停积导致气机阻滞。 气随液脱:津液大量丢失导致阳气暴脱亡失的 病理状态。 津枯血燥:津液枯竭,导致血燥生风的病理状态。 津亏血瘀:津液亏虚导致血液瘀阻的病理变化。五、内生五、内生“五邪五邪”在疾病的

23、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异常所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热津液代谢异常所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热(火)五种外邪致病特征的病理变化。由于病起(火)五种外邪致病特征的病理变化。由于病起于内,因此,又称作:于内,因此,又称作:“内风内风”、“内寒内寒”、“内湿内湿”、“内燥内燥”、“内火(内热)内火(内热)”(一)风气内动(一)风气内动指因体内阳气亢逆变动或筋脉失养而形成的具有指因体内阳气亢逆变动或筋脉失养而形成的具有眩晕、抽搐、震颤等眩晕、抽搐、震颤等“动摇动摇”特征的一类状态。特征的一类状态。1、肝阳化风(肝风内动):、肝阳化风(肝

24、风内动):由肝阳上亢发展展而成。由肝阳上亢发展展而成。2、热极生风(热甚动风):、热极生风(热甚动风):见于热性病的极期。见于热性病的极期。3、阴虚风动:、阴虚风动:多见于热性病的后期。多见于热性病的后期。4、血虚生风:、血虚生风:血虚濡养功能失职血虚濡养功能失职(二)寒从中生(二)寒从中生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制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制阴,虚寒内生的病理状态。阴,虚寒内生的病理状态。内寒内寒阳气不足,机失体失于温养(畏寒肢冷)阳气不足,机失体失于温养(畏寒肢冷)气化功能减退,痰饮水湿停留气化功能减退,痰饮水湿停留阳不化阴,津液不化(小便清长,痰涎清稀)阳不化阴

25、,津液不化(小便清长,痰涎清稀)(三)湿浊内生(三)湿浊内生因体内津液输布、排泄障碍,导致水湿痰饮内因体内津液输布、排泄障碍,导致水湿痰饮内生并蓄积停滞的病理状态。主要与脾、肺、肾生并蓄积停滞的病理状态。主要与脾、肺、肾三脏功能有关。三脏功能有关。(四)津伤化燥(四)津伤化燥体内津液不足,导致人体各组织器官失于濡润体内津液不足,导致人体各组织器官失于濡润而出现的一系列干燥枯涩症状的病理状态。而出现的一系列干燥枯涩症状的病理状态。(五)火热内生(五)火热内生阳气过盛化火阳气过盛化火阴虚火旺阴虚火旺邪郁化火邪郁化火五志过极化火五志过极化火阳盛有余、阴虚阳亢、气血郁滞或病邪郁结等阳盛有余、阴虚阳亢、

26、气血郁滞或病邪郁结等产生的火热内扰,机能亢奋的病理状态产生的火热内扰,机能亢奋的病理状态“壮火食气壮火食气”,“气有余便是火气有余便是火”外感六淫或体内病理性产物郁而化火外感六淫或体内病理性产物郁而化火情志刺激,气机郁结或亢逆,日久化热情志刺激,气机郁结或亢逆,日久化热津液亏损,阴气大伤,阴不制阳津液亏损,阴气大伤,阴不制阳传变:传变:疾病在机体脏腑经络组织中的传移和变化。疾病在机体脏腑经络组织中的传移和变化。疾病疾病过程过程疾病传变疾病传变决定因素决定因素1.传变与否传变与否2.传变方向传变方向3.传变速度传变速度精、气血、津精、气血、津液等各类物质液等各类物质不同程度的虚不同程度的虚实盈亏

27、变化实盈亏变化人体脏腑经人体脏腑经络等机能的络等机能的异常改变异常改变一、疾病传变的形式一、疾病传变的形式表里出入表里出入表邪入里表邪入里外感病传变外感病传变六经六经内伤病传变内伤病传变脏与脏传变脏与脏传变不间脏传不间脏传(乘侮乘侮)、)、间脏传间脏传(母子母子)脏与腑传变脏与腑传变腑与腑传变腑与腑传变形脏内外传变形脏内外传变(一)病位传变(一)病位传变里病出表里病出表三焦三焦卫气营血卫气营血(二)病性转化(二)病性转化从化:又称从类化。是指病邪侵入机体,能随人之体质差异、从化:又称从类化。是指病邪侵入机体,能随人之体质差异、邪气侵犯部位,以及时间变化和治疗不当等各种条件变化而发邪气侵犯部位,

28、以及时间变化和治疗不当等各种条件变化而发生性质的改变,形成与原来病邪性质相反而与机体的素质一致生性质的改变,形成与原来病邪性质相反而与机体的素质一致的病理变化。的病理变化。由寒化热由寒化热由热转寒由热转寒寒热转化一般规律寒热转化一般规律阳盛阴虚体质阳盛阴虚体质易热化、燥化;易热化、燥化;阴盛阳虚体质阴盛阳虚体质易寒化、湿化易寒化、湿化受邪脏腑经络属阳受邪脏腑经络属阳多从阳化热、化燥多从阳化热、化燥受邪脏腑经络属阴受邪脏腑经络属阴多从阴化寒、化湿多从阴化寒、化湿误治伤阳从寒化;误治伤阴从热化误治伤阳从寒化;误治伤阴从热化因实致虚:因实致虚:邪气过盛损伤正气或失治误治邪气过盛损伤正气或失治误治因虚

29、致实:因虚致实:脏腑机能减退,气化不行,导致脏腑机能减退,气化不行,导致气血津液代谢障碍气血津液代谢障碍突变:突变:以外感病多见以外感病多见渐变:渐变:以内伤病多见以内伤病多见1.1.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气的强弱,决定发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气的强弱,决定发病和传变的迟速和传变的迟速2.2.对病邪的从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素体对病邪的从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素体阳盛,邪易从火化;素体阴盛,邪易从寒化。阳盛,邪易从火化;素体阴盛,邪易从寒化。地高干燥,久晴少雨地高干燥,久晴少雨热重于湿,易化热、热重于湿,易化热、燥、伤阴津燥、伤阴津居处卑湿,阴雨连绵居处卑湿,阴雨连绵湿盛热微,易伤气、湿盛热微,易伤

30、气、伤阳或转化寒湿证伤阳或转化寒湿证情志、饮食、劳逸、房事作用于正气而影响情志、饮食、劳逸、房事作用于正气而影响传变传变正确治疗中止疾病治疗,失治、误治助邪伤正正确治疗中止疾病治疗,失治、误治助邪伤正思考题思考题1 1、病机的概念?、病机的概念?2 2、实性病机与虚性病机的概念?、实性病机与虚性病机的概念?3 3、阳偏胜与阴偏胜的概念?、阳偏胜与阴偏胜的概念?4 4、阳偏衰与阴偏衰的定义?、阳偏衰与阴偏衰的定义?5 5、亡阴与亡阳的概念?、亡阴与亡阳的概念?6 6、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及气脱的定义?、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及气脱的定义?7 7、“内生五邪内生五邪”的概念?的概念?8 8、津液代谢障碍与哪些脏腑有关?机理如何?、津液代谢障碍与哪些脏腑有关?机理如何?9 9、内风的种类有哪些?基各自的机理如何?、内风的种类有哪些?基各自的机理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