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专项复习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文档编号:2444108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稼先》专项复习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邓稼先》专项复习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邓稼先》专项复习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邓稼先》专项复习知识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邓稼先》专项复习知识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邓稼先【课文整体把握】1.本文虽然是写人的散文,但并不像一般的人物传记那样按照时间顺序把人物从生到死都讲一遍。那么,作者是怎么来写邓稼先的?主要写了邓稼先哪些方面的事情?请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明确:作者打破一般人物传记散文的常规,对邓稼先的生平只是简要概述,而将重点放在对邓稼先性格、品质的评述上。而在评述邓稼先性格、品质的过程中,作者也没有选择邓稼先一生最主要的事迹,即参与研制原子弹,而选择了作者感受最深的三件小事,即“文革”期间说服工宣队和军宣队两派继续工作,为作者调查寒春是否参与原子弹研制,核武器试验现场井下失去信号时拒绝离开。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段是第一部分最后一段,第二部分最

2、后两段,第三部分第9、10段,第四部分最后一段,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2.文章一开始,为什么没有先写邓稼先,而是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能否去掉?明确: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这一部分从百年屈辱人手来写,似乎与邓稼先关系不大。其实,这一段的用意是在创设一种广阔的社会背景。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去衡量他,才更能显出他的伟大之处来。正是他领导着中国知识分子追赶世界科技势头,提高国家科技水平,保证中国坚强地站立起来。所以第一部分是为歌颂邓稼先

3、所进行的必要准备,绝不能去掉。另外,从表达效果上看,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3.课文有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明确: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但作者没有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具体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饱含着

4、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20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4.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两人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明确: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5、。”“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中两国原子弹研究的领导人。他们的共同成就表明他们同样都是学术非凡的人。但是两个国家、两种社会背景,又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邓稼先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率直,很少顾及他人的想法。站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基础上考虑,我们更钦佩邓稼先,更接受他为国忘我、为科研忘我的伟大精神。作者也正是要通过在国家大背景下的对比,来进一步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格。5.第四部分小标题为“民族感情?友情?”,作者为什么以此为小标题? 明确:看起来好像作者既没有肯定是民族感情,也没有肯定是友情。这一部分最后

6、一句“我始终想不清楚”,似乎并没有对标题作出肯定的回答。但通过阅读本部分我们其实可以得知,这两种情感是兼而有之的。当邓稼先肯定地告诉杨振宁,中国人自力更生研制成功了核武器,而没有外国人的援助时,杨振宁“感情震荡”,“热泪盈眶”,实际上杨振宁很清楚:是他的强国梦,被他的同学实现了。这使他的祖国、他的同胞再不必有屈身向外之感了。一方面他为同学的成功而骄傲,更为祖国的崛起而自豪,作者以选择问句的形式把小标题写成“民族感情?友情?”,一方面是为吸引读者,另一方面概括了自己为朋友、为民族而骄傲自豪的感情。6.第五部分引用邓稼先的一句话“我不能走”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明确: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

7、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集中概括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7.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否任意调换位置?明确:各部分看似互不相于,各自独立,实则有内在联系,逻辑严密,不可调换。第一部分,是为赞扬邓稼先创设环境,作必要铺垫,放在开头,不能移动。第二部从邓稼先出生到逝世,总体介绍其生平和成就,是下文的纲目,下文是对第二部分的具体展开。第三、四、五部分,分别从为人品格、工作风格和献身精神等方面具体展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是对第二部分的展开。同时这三部分由浅入深,有逐渐深入的意味,也不可调换。第六部分是全文的高潮,水到渠成地引出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和缅怀,文

8、章中心得到全面体现,这样整篇文章安排严密合理。由此可见,这六个部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歌颂邓稼先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一中心而组织起来,因此不能随意调换位置。8.有人说,本文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和全球胸襟,请问表现在哪里?明确:本文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和全球胸襟,文章写得不同凡响。一方面,由于作者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故而能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盛赞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表现了作者的传统文化眼光。另一方面,从小所受到的民族精神的熏陶,使作者能站在中

9、国历史的高度来看待问题。文章简述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儿时从父亲口中学来的中国男儿歌,使文章有了一种历史纵深感,使人物有了一种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再一方面,由于作者学贯中西,胸怀世界,同时又能把我们的科学家与美国的顶尖人物作对比,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总之,由于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所以使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9.作者的妹妹杨振玉女士在父亲、大哥和我们一文中说:“这是一篇至情的文章,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我觉得这也描述了大哥的志向。”说这是一篇“至情的文章”,何以见得?明确:至情,表现在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

10、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至情。例如,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的结果,竟激动得热泪盈眶,显示出作者对民族、对老朋友的一片深情。还有,“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些语句,处处只呼名而不称姓,也都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课文细节探究】1.本文第一部分从中国百年屈辱史入手,似乎与邓稼先关系不大,是否可以删掉?作者把标题拟为“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有什么好处?明确:其实,这一部分的用意是在创设一种广阔

11、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邓稼先的功绩必须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去衡量,才更能显出其伟大之处,所以第一部分是为歌颂邓稼先所进行的必要准备,绝不能去掉。这个小标题如恢弘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更能突出邓稼先对历史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2.“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作者在句中以“巨大贡献”和“鲜为人知”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作者前面介绍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背景,此时把邓稼先的特写镜头推到话者面前,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写作的中心,开启下文。“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的极大反差,突显出了邓稼先的默默奉

12、献精神和不平凡的人生。 3.邓稼先的学生时代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度过的,为了求学他也曾屡遇困境。作者为什么在第二部分中对这方面的内容只字未提? 明确: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是“两弹元勋”。作者是围绕邓稼先为民族核武器事业作出贡献这一中心选取有关材料组织内容的。在邓稼先64年的人生旅途中,当然他在1958年受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理论之后的28年经历最能表现这一中心。作者很好地处理了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紧密围绕中心的详写,与中心无关的一字一句也不要。4.文中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从第二部分看,作者是如何围绕“始终”二字展开叙述的?明确:中国的“两弹”事

13、业始于1958年,邓稼先是第一批投入此项秘密工作中的一位。28年后,直到他去世前的四个月,他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篇关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作者列举的几个时间不光在共和国“两弹”事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邓稼先的一生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随着“两弹”事业的发展,邓稼先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他仍然坚持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以最后作者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概括了邓稼先的一生。5.“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率割危机的新生日子!”这个感叹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些日子”是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间。两弹的爆炸,

14、标志着中华民族真正强大起来了,而这样的进步是邓稼先所献身的事业带来的。这个感叹句一方面赞扬了邓稼先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突出作者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6.第三部分第4段详写奥本海默经常打断别人学术报告的故事,有什么用意?明确:介绍奥本海默其人打断别人报告的故事,突出其锋芒毕露的性格特点,既照应了上文,又为下文写邓稼先作了铺垫。7.“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你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纯”字?明确:“纯”既指纯粹,也指淳朴。说邓稼先纯粹,是指他为了事业而忘我工作,根本不计较个人得失,“没有私心”,“最不要引人注目”;说邓稼先淳朴,是指他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15、”,“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作者以“纯”字总括邓稼先的性格特点,可谓一字千金。8.“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句中“我所认识的”“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能去掉吗?为什么?明确:“我所认识的”不能去掉,因为作者不可能全部认识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这体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写作态度。“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这是补充说明,虽然去掉也不影响句意的表达,但加上能使叙述范围更加明确。 9.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几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句评价?明确: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

16、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是截然不同的,“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说“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化大革命”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道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17、因此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10.作者为什么认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明确:作者在这里客观地分析了中国、美国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所造就的不同性格的人才。美国人提倡个性,张扬自我,不迷信权威,邓稼先如果在美国会驾驭不了比自己年轻的科学家,因而不会成功领导原子弹工程;而中国人讲究谦虚,提倡集体精神,尊重老师、权威,服从领导,奥本海默这种性格的人会被认为太张狂,因而不会被重用来领导原子弹工程。作者在这里是说,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才能为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11.第四部分写关于寒春是否参与研

18、制中国原子弹的问题,邓稼先开始说“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邓稼先开始没有贸然否认,而要去证实一下,因为这事关寒春这位外国科学家的声誉,也事关中国科学家在原子弹研制方面的自力更生能力。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凡事都要调查证实,这体现了邓稼先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12.作者在写收到邓稼先的信后自己受到了“极大的感情震荡”时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作者是真的“想不清楚”吗?请说说给作者造成“极大的感情震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明确:说“想不清楚”,其实是想表达兼而有之

19、的意思。作者运用两个表示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但作者没有给予明确答案,难道真的想不清楚吗?当然不是。在这里,看似想不清楚的两个疑问,实际上正是作者非常想肯定的两点:自己既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也为朋友而感到骄傲。其实,作者对民族和对朋友的两种感情已经合二为一,彼此交融了。给作者造成极大的感情震荡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终于证实了中国能够不借助外国的“援助”自行研制核武器,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为之骄傲自豪的消息;二是来自于邓稼先在整个事件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感情和巨大贡献,作为挚友,作者当然更为友人而感到骄傲。13.第五部分第1段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

20、明确:引用吊古战场文,是用虚笔描述邓稼先工作环境之恶劣、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这就更增添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壮色彩。14.“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问?明确:作者揣测邓稼先埋葬同事的心情,虽未作答,却不难想象他埋葬与自己并肩奋斗的战友,心情该是何等惨烈悲壮,令人不忍思量。15.第五部分第4段有一处环境描写:“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这处环境描写有什么用意?明确:以环境描写表明工作环境、条件的艰难,更加突出邓稼先的工作热情和坚忍执著、吃苦耐劳的精神。1

21、6.作者讲述邓稼先说“我不能走”这个事例,有什么作用?明确:表现邓稼先在危难面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无私无畏、勇于担当大任的精神。17.作者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其用意是什么?明确:文中五四时代的中国男儿歌,旨在赞颂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18.最后一部分作者写道:“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那么,应该如何“从长远的历史角度”来看待邓稼先呢?明确:“从长远的历史角度”来看待邓稼先,这就照应了本文第一部分,即将邓稼先的一生放置在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历史大背景下看待,放置在中华民族开始独立、复兴并走向强大的历史大背景下看待,这样就能全面认识邓稼先的历史价值

22、。19.“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这两句话应如何理解?明确: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20.“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这句话有什么含义?明确:邓稼先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祖国的国防事业上,他以自己的一生实现了人生目标,从来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过,至死不渝,无怨无悔;他执著追求、竭力奋斗的辉煌一生将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不可磨灭。能够这样坚定不移地践行人生目标,并且成为永恒的人并不多,但邓稼先却是其中的一位。所以,作者对邓稼先的夫人说“我们应为稼先庆幸”,庆幸他获得了永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中考其它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邓稼先》专项复习知识点整理.doc)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