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0203概况三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整体概况概况一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概况二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3话题1 1:阅读教学你教会了学生什么? 这节课你教了什么:4阅读教学的尴尬:我们语文老师心里不太清楚要教些什么不太清楚为什么要教不太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不太清楚用什么方法教合适5话题2 2:如何评价新课改十年的历程?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n语文素养的争论n关于“对话”n关于“语文训练”n诵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建议n如何正确发挥语文教师的主体性n语文考试改革6基本思潮n1.水土不服,消极抵制n2.回归老路,依然故我n3.另起炉灶,重新开始n4.重拾理性
2、,科学发展7第一部分:当前阅读教学现状透视n一、阅读教学倾向性问题n. .教学目标虚化n. .教学内容泛化n. .教师作用弱化n. .教学活动非语文化 81.理论界的矫枉过正,非此即彼,使传统语文教学与新课程完全对立起来。 二、问题探因2.人们对新课程的理解出现偏差,造成认识及操作层面上全盘否定传统。 3.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阅读教学的复杂性促成了其在变革过程中出现偏颇。 9三、思考:语文教育能否重披传统的“长袍马褂”中国教育报07年3月12日提高语文课的语文含量 吴忠豪10阅读教学的三个原则 华中师范大学 夏家发n语言思想语言n整体局部整体n语文生活语文 11以学定
3、教,顺学而导崔峦 学-教-导 指导引导12阅读教学崇尚简,依标扣本学语言;人文熏陶含其中,读思议练重实践。 崔峦 2006年8月 两年一届的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大赛)之前的暑期,都要召开阅读教学研讨会,旨在为阅读教学把脉、导航。13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崔峦 2010年8月n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n“一个中心”n“两个基本点” 14阅读教学标准有四:n吃准目标n夯实基础n指导学习n鼓励创新15 老师们平时上课,都要注意以下几点:n 1.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n 2.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n 3
4、.3.要改进“教”的法子。16 最关键的是,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教学实践证明,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 17 简约而不简单忙碌而不盲目放松而不放纵取舍之间 彰显智慧一则电视广告带给我们的思考:18 第二部分 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一、当前需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问题(二)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问题时效:指在一定时间内能发挥的效应。实效:实际的效果。19 二、总体思路 倡简 务本 求实 有度 20倡简倡导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 简明的教学目标简
5、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21 务本“务本”之“本”,包含三个意思 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是突出语文的本体 三是用好文本22 求实教学真实;教法朴实;训练扎实。 23 有度要求有度;推进方式变化有度;拓展有度。24三、阅读教学的建议(一)关于教学目标25教学目标的落实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无目标意识。二是教师不能在阅读文本中生成和落实教学目标。三是教师在制订和落实目标中有偏差。261.1.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四个必须” (1)必须把初读落到实处 (2)必须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 (3)必须把理解定位在适当程度 (4)必须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272.2.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三个侧重点 (1
6、)读书能力 (2)理解能力 (3)拓展积累28 (1)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句的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2)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3)学习诗歌、记叙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 (4)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四个重点29(二)关于文本解读n1.提高教师与文本先期对话的深度与广度 (1) 不要在人文内涵上费时、用力过多。 (2) 引导、点拨和讲解要符合学生接受能力,要深入浅出。30备课的三种角色转变n我是一般读者 n我是一位语文老师 我是一名学生 31 2搞好课前的学情预测,为优化教学过程做好准备 较为准确地预测学生的已知和
7、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未知,明确阅读课的切入点。 (学生是“零起点”吗?) 32(三)关于教学过程和方法n1.时间要提速;2.环节要精简;3.内容要取舍。 学习一篇课文一般的四个步骤: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 品读赏读,揣摩写法 积累语言,尝试运用33( (四) )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n1.自读自悟的能力。学会“圈”“画”“批”“注”的方法。n2.朗读、默读能力。n3.略读与浏览。n4.用多种方法理解文本语言的能力。n5.了解写法以及迁移、运用能力。n6.积累学习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品质。34(五)关于阅读课的基本流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建立起交流话题。 2.放手试
8、读,整体感知。 中高年级要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反复多次的朗读练习,确保学生能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高年级逐步将此变为自学要求,进一步增加默读和略读的比重,逐渐提高把握关键词句段要点的要求。35 4认读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新词。 进入中高年级后,对生字的把握要通过预习和课堂反馈解决;对新词的理解,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为主要渠道,重点加大对工具书的使用。 5初步的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写作层次。 6.质疑、解疑。 36 第二课时 1.复习。 2.精读课文。 围绕话题,选择重点,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把握课文中关键词句的作用,把握课文的层次、要点及思想感情为主。) 3.熟读
9、课文,形成积累。(对背诵的内容、篇幅、自主选择的比例可适当加大。) 4.课堂演练。(高年段应适当增加小练笔)。37 第三课时 (依文而定) 1.字词的巩固。 2.课后练习题中个别特殊问题的处理。 3.拓展与延伸。 4.积累与运用。 5.重要知识点的讲解与运用38第三部分 教学案例与反思39n鲸长城恐龙 太阳 圆明园的毁灭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颐和园庐山云雾向往奥运埃及金字塔桂林山水 4041“犁过”与“滑过”42n详则细嚼慢咽n略可一带而过43 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关系,是语文课堂教学各种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 对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程度的深浅;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关系的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
10、教师教学水平极其重要的指标,或者说是最重要的指标。 树立什么样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是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关系的基础和保障。44图说语文 1 1“死”与“活” 线性思维开放思维AB45图说语文2 2:“导”与“拉” 46牧 者47纤 夫48图说语文3:3:“导”与“教” 49 图说语文4 4:“鞋”与“脚” 50图说语文5 5: “收”与“放” 51 图说语文6 6: “薄”与“厚” 52图说语文7 7:“虚”与“实” 53“伤”与“断”图说语文8 8:54图说语文9: “守衡”与“失衡”55n于永正小稻秧脱险记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声音大)
11、)师:你没有完,( (学生笑) )再喷点儿你都不会完。( (做喷农药状)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学生喘着气读) )师:看来这农药还不够, ,再来!(!(又做喷农药状) )生:( (小声地)“)“完了, 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 语文教师课堂中的“无力感”与“无效感”56n1.1.朗读指导:不顾课文的整体情感基调,把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独立出来,要学生读出这样那样的感情,给学生以单纯的朗读技法指导。57n咏柳为什么“活”树被我们讲死了?n2.2.对文章内容( (词语) )的理解符号化、理性化n3.3.利用现代媒体帮助理解词语58 1.1.语文教学应当有“基本式”它反映了教学的基
12、本规律,更应当因生、因师、因时、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异彩纷呈。2.2.不同的人教不同的课文,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面对不同学生教同一篇课文,教学过程、方法、应当是不一样的。 59不可制造新的模式化介绍作者处理生字词划分段落串讲串读归纳中心概括写作特点“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课改课堂“流行语”“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你喜欢读哪儿就读哪儿!”“你想先学哪一段?”“你最想对他(她它)说”“挖坑布雷式”的虚假的主体彰显“串讲串读”式的教学模式的抬头60讲读课文几何证明讲读课文琐碎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还可怜吗?n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61 无论怎么改革, ,阅读教学实质都是要关注两个“度” 尺度 角度62
13、谢 谢!我用认真的态度,弥补学识的粗浅!63n个性:3 3处;n独特、独立:1313处;n自主、主动、自我:9 9处;n自己、自己的:4242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表述特点:64师:同学们,作者在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句,大家想一想,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柳树比作碧玉,把柳条比作绿丝绦。师:好,说得真准,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生齐读,感情平淡。)师:我们应该带着什么语气来读?生:应该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师:好,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生:齐读。(进入下一个环节)咏 柳 【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65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66问题提问与解答问答HERE COMES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67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也请写在上边结束语68感谢观看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