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卖家):阳光灿烂杨老师 文档编号:247641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共 15 页 9 9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一篇课文。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的第四首。诗歌通过描写在 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 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 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 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 九

2、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 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 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 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 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 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 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

3、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 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 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 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但是对于边塞诗学 生读得较少,再加上学生对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 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必要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有关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 容,体会思想感情。 第 2 页 共 15 页 教学教学目标目

4、标 1. 会认“渭、仞、岳、蓟”等 6 个生字,会写“仞、岳、摩”等 6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仞、岳、蓟”等 6 个生字。本文要求会正确书写 6 个字,关键是“仞”和“遗”这两个 容易写错的字,应重点指导。 2.阅读理解 课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

5、生在 反复诵读中入情、在品味意境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 3.语言运用 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3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从军行从军行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背诵从军行,默写从军行。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 3 页 共 15 页 板块一板块一 谈话导入,解读题目谈话导入,解读题目 1.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边塞诗。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古诗三首)同学们听说 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

6、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战功。谁知道“从军”是什么意思?(参加军 队) 2.每一个时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杀敌报国的动人事迹。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 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中的第四首诗。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从军行) 3.解读题目。 教师引导:读懂诗的题目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一起轻声读一读题目,谁读懂了? 预设:(1)书上注释说,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2)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 4.了解诗人。 5.铺垫渲染。 (1)教师引导:我们读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 笑,古来

7、征战几人回”。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 (2)在王昌龄的笔下,边塞风光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意图】从介绍边塞诗入手是为了让学生对这类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总体感知边塞诗的风 格,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品读从军行时能更快地融入此诗特有的情境。 板块二板块二 初读古诗,感知诗意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点评指导),再指名学生读。 (2)教师小结提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 些?(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 (3)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默读这首古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

8、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 意思。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边读边与同桌讨论。 2.析字词,明诗意。 谁来说一说这首古诗字面上的意思。预设: 第 4 页 共 15 页 (1)“青海长云暗雪山”的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 (2)“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思是: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3)“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都被磨穿了。 (4)“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是:他们心怀壮志,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教师小结: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边塞的风景,后两句抒发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设计意图

9、】引导学生通过初读古诗,运用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这首诗的大 意。 板块三板块三 品读古诗,想象诗境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教师小结过渡:这首诗字面上的意思你们已经弄明白了,现在我们就一起体会诗的深层含义吧。 课件出示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自己轻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哪些景物?(青海湖、长云、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 了玉门关) (2)追问:什么样的雪山?请仔细观察文中这首诗上面的插图,这里的雪山是指祁连山,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终年积雪。祁连山雪光闪耀,异常壮丽,如今怎么就暗了下来呢?(漫天的黄沙,四起的 硝烟,让雪山变暗了) (3)带着你的理解来

10、读这两句诗。(学生练读指名学生读) (4)人有时会因心情的不同而对周围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就如杜甫国破家亡时看到盛开的繁花而 流泪,听到鸟的叫声亦惊心。再读读这两句诗,对“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 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是低落的)带着这种低落的心情再读这句诗。 (5)在你积累的诗句中有写到玉门关的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再读这两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暗”,体现了戍边将士低落、孤独的心情,以及 对故土和家乡亲人的思念)把你的感受融在诗句中,再读一次。 2.教师小结过渡:边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思乡之情是这样的深切,可戍边将士 课件出示

1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齐读,谁愿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战士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 们表示不攻下楼兰就不回来) 第 5 页 共 15 页 (2)教师引导:“穿”是指穿上金甲吗?(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金属制作的盔甲会被磨 破,不可思议呀!边塞将士身上的金甲怎么会被磨破呢?(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 (3)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忠心报国的壮志雄心) (4)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壮志却不会减,所有的豪情、气势都融在了这两句诗 里。刀光剑影里横刀立马的身影流露着马革裹尸的豪情。带着这份豪情壮志来读读这两句诗。 (5)豪壮

12、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怎样的心情?(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热爱祖国 的心) 3.教师小结:诗的前两句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一个“暗”字描写出将士们低落、孤独的心 情。后两句直接抒情,用将士们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乡的雄心壮志激励着我们每个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古诗,想象诗境,初步体会古诗的情感,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 板块四板块四 诵读古诗,感悟诗情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1.感悟诗情。 (1)“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不思念家 乡的亲人,不想回家吗?(他们思念亲人,也想早日回家,但忠心报国比这些更重要) (2)家乡的亲人也无

13、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 预设: 也许两鬓斑白的双亲拄着拐杖一次次在村头翘首以盼。 也许一对年幼的儿女在一声声地呼唤父亲回家。 也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思念而过早地让黑发染霜。 (3)请你们代替边关的将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为什么“终不还”。学生练笔、 交流。(结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忠心报国) (4)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背诵从军行。默写从军行。 2.总结全诗。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即使战争如此残酷, 可守边的将士们却(学生接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边塞的恶劣环境,感受到

14、了戍边将士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 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孤独、悲凉、充满壮志豪情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 第 6 页 共 15 页 (3)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呈现出七幅不同的画面,我们今天学的是第四首,还 有另外六首,大家课后选自己喜欢的读一读。感兴趣的同学回家之后可以再收集一下其他诗人的边塞诗 并读一读,感受盛唐边塞诗的豪放之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感悟诗情。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体会诗人表达 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

15、迎凉有感。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默写秋夜将 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板块一板块一 释题激趣,创设语境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1.教师引导:唐宋,是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朝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闪耀着 璀璨的光芒。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 颗忧国忧民的心灵。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了解诗人。 陆游,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的一位诗人,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 远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16、”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 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 第 7 页 共 15 页 3.回顾以前学过的古诗示儿。 我们来看他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一封遗嘱,这首诗就是示儿,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4.一首示儿,让我们感受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又体 现了陆游什么样的心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那悲愤而又充满希望、无奈而又充满激 情的心灵。 5.理解题目。 (1)这个题目这么长,该怎么读呢?(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这个“晓”指什么?(“晓”是天亮的意思) (3)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

17、 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4)读了这个题目,你们心中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你想问什么? 预设: 诗人为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他是因为什么而睡不着呢? 为什么诗人会感到一阵凉意? 6.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学生自由练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陆游写的另一首古诗示儿,体会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为学习古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做好铺垫。 板块二板块二 初读诗歌,感受韵律初读诗歌,感受韵律 1.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导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指名学生读) 2.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韵律美、节奏美,接下来给这首诗划分节奏。 课件出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

18、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教师指导朗读:“又一年”,时间多么漫长,读最后一句语速应该缓慢一些。我们再来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 3.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 8 页 共 15 页 (1)其实诗歌不仅具有韵律美,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独特的情感,有时作者还将自己的情怀 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 (2)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师提示:往东入海。(黄河) (3)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 山东注入渤海。“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不是,是为了

19、突出黄河的长) (4)仅仅是长吗?你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可以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 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黄河) (5)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谁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学生读“三万里河 东入海”) (6)“五千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古时以八 尺或七尺为一仞)“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上摩天” 是什么意思?(碰到天) (7)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 (8)此时此刻,你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是怎样的?(壮丽) (9)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河

20、山,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激动、自豪、兴奋) 4.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古诗的第一、二句。(男生齐读) 5.祖国的壮丽河山就只有这些吗?你还知道哪些?(滚滚的长江、巍峨的黄山) 6.教师引导:是啊,万里江山无限好,如此多娇的江山怎会不令人留恋、沉醉、自豪呢?让我们带 着这种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女生齐读) 7.此时此刻,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涌起了一股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份情融入这琅琅的 诵读声中吧。(全班齐读第一、二句)不要停,把这首诗读完。(全班齐读第三、四句) 8.读完后两句,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呢?(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个字眼中体会到的?(从 “泪

21、”字体会到的) 9.泪流到了哪种程度?(“泪尽”,泪都流完了,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啊!) 10.教师小结:同学们,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 人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呢?(这些美好的河山被胡人占领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表达的思想感 情。 第 9 页 共 15 页 板块三板块三 品读古诗,感悟诗情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补充背景材料。 课件出示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金兵在中 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

22、水深火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统 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 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痛断肝肠呢? 2.“遗民”是什么意思?(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3.他们是被谁遗弃的呢?(南宋的昏君和贪官)这些遗民中有哪些人?(有老人、妇女、儿童等) 4.“胡尘”指的是什么呢?(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5.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什么?(师朗诵古诗,生闭上眼睛 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或听到百姓怎样了?(有的在金兵的追赶下四处逃窜,有的倒在金兵的铁蹄下

23、, 到处血流成河) 6.教师引导: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啊!但是他们绝望了 吗?(没有)他们仍然南望王师又一年。 7.他们“望”的是什么?(期望王师赶走金兵,收复失地) 8.教师小结:是啊!金兵铁蹄溅起的尘土,挡不住遗民们期望的目光。仅仅只有遗民在等待王师 吗?还有我们的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正直、有爱国心的人们。 9.“又一年”是多少年?(一年又一年)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 65 年,“又一年”是整整 65 年呐,780 个月啊!他们(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全班齐读) (1)一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五年过去了,生

24、齐读(遗民泪尽 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十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六十五年过 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同学们,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没有) (3)南宋统治者在做什么呢?(他们花天酒地,终日沉醉在莺歌燕舞中,早把中原大地上的老百姓 忘得一干二净) (4)遗民们对王师尽管还存着期望,但是一年两年,甚至六十多年的苦难中,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 次的失望,一年又一年的失望。(再读后两句) 第 10 页 共 15 页 (5)是啊!奸臣当道,小人横行,多少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是,他们绝望了吗?他们抗战 到底的信念动摇了吗

25、?(没有)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 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此时此刻,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10.这一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在金统治地区里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题,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写小练笔) 11.教师小结:我们的诗人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对祖国无限 的热爱都凝聚在这首古诗里,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最后让我

26、们背诵这首诗并把它默写下来 吧!(学生默写古诗)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品读古诗,通过补充的材料和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训练学生写 小练笔,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板块四板块四 找共同点,总结提升找共同点,总结提升 1.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把这三首诗放在同一篇课文中,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这三首诗都是描 写家国情怀的) 2.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每首诗的前两句都是写景,借景抒情;后两句都是写人,通 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 3.教师总结:今天学的古诗三首告诉我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对国家 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

27、遭受祸害而躲开。 【设计意图】总结三首古诗写法和表达上的共同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明 白任何时候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道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第 11 页 共 15 页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见课时作业。 第第 3 3 课时课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正确朗读古诗,读出诗歌韵味,理解诗歌的意思。 2.在品词析句中感受格式的艺术魅力。 3.感受诗人内心的喜悦,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板块一板块一 对话诗人,解诗题对话诗人,解诗题 1.出示杜甫像,认识诗人。 2.说一说,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 3.齐读诗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8、。 【设计意图】从诗人的相片引入,通过学生的交流中认识诗人、了解诗题,意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 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板块二 初读感知,觅诗心初读感知,觅诗心 1.初读感知,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第 12 页 共 15 页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师引导:当杜甫听到唐军收复失地,激动无比,挥泪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请同学 们读读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韵味,看看从诗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2)指名学生读古诗,相

29、机正音。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蓟北 涕泪 衣裳 襄阳 3.学生交流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 4.交流“安史之乱”的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读准字音,读出诗韵,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对学习 有帮助的资料信息的习惯,提高材料的组织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板块三板块三 细读品味,悟诗意细读品味,悟诗意 1.细读品味 (1)师引导:八年战乱,不但使我们的诗人杜甫壮志未酬,更加尝尽了有家难回、饥寒交迫的苦难 生活,如今战乱已经平息,怎能不让我们的诗人心生喜悦呢? (2)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人,默默地,用心读一读这首古诗,你可以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看看 从诗中

30、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呢?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深入感受杜甫内心的喜悦之情。 (1)先在四人小组中汇报交流: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2)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 3.对比感悟“悲喜交集” (1)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自己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 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2)出示杜甫的春望。 (3)学生自读杜甫的春望,看看诗中,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并带着无比悲痛的心情齐读春 望。 (4)学生交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联中,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板书:悲喜交集) 第 13 页 共 15

31、 页 (5)朗读首联两句。 4.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1)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自己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并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2)诗人的亲人们都不再愁眉苦脸,原来,他们都愁些什么呢? (3)在老师的引领下,闭上眼睛想象诗人的苦难的八年生活。并说说这是怎样的八年?(板书:欣 喜若狂) (4)角色朗读颔联两句。 5.对话感悟“放歌纵酒” (1)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自己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 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2)阳春三月,诗人想到可以回到故乡,内心无比的激动,请同学们想一下,诗人可能想些什么呢? 他的心情怎

32、样呢? (3)朗读颈联两句 6.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1)指名说一说,从尾联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2)看诗人的回家路线图,感受诗人回家的迫切。 (3)对比朗读李白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感受诗人愉快的心情。 (4)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尾联两句。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情境,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揣摩、体会诗句所承载的知识、 情感、文化。以教材为载体,以“读悟说读”为基本的活动程序,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 悟,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 板块四板块四 诵读感悟,增诗韵诵读感悟,增诗韵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两次整体朗读古诗。 2.学生交流:学习了这首古诗后,你看到

33、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3.配乐美读古诗,尾联重复一次。 4.趣读古诗,(剑外忽传忽传收蓟北)。 5.熟读成诵,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 14 页 共 15 页 【设计意图】诵读整首诗歌,回归整体,教师的声情并茂的诵读把学生带到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与 诗人同喜。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增加对诗歌韵味的体验,让学生通过多 次诵读达到背诵古诗的目的。 板块五板块五 拓展阅读,懂诗人拓展阅读,懂诗人 回乡后的杜甫是否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呢?这里是几首安史之乱平息以后杜甫的诗作,请同学们 读一读,体会体会诗人在收复失地后的生活和情感。想想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的诗人。课 件出示

34、: 登楼 宿府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登高 阁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四首

35、诗分别表达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全班交流汇报: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的诗人? 【设计意图】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古诗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教学要基于文本,又要跳出文本,理解 一首诗诗是为了理解一位诗人,理解诗人的生活,理解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人的生活时代。引导学生与 诗人对话 ,走进诗的世界,浸润于诗歌文化,提升语文素养,课终而意无穷。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第 15 页 共 15 页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见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亲近语言,整体感知。 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读得有感情、有滋味。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古 诗,在朗读评价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注释,了解诗题的意思和正确读法;再通过读好句尾词的方法,指 导学生将古诗读得字正腔圆。上述做法,从诗的语言着手,以读为策略,读中渗透学法指导。 2.推敲语言,精读深悟。 围绕重点词体悟古诗中的情感,运用比较法洞悉古诗中的情感。注重学法指导:知诗人,解题目; 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3.积累语言,潜移默化。 古诗教学尤其要重视语言积累,使其对学生的语言和精神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布置学生搜集王昌 龄另外六首从军行诗歌的学习任务,比较好地体现了朴实、扎实、求实的教风,体现了重视语言积 累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五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阳光灿烂杨老师)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