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部编版部编版四四年级语文年级语文下下册册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2020 年 02 月 1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积累古诗 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 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1.谁能来背背小池这首古诗?你们知道小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 3.读诗题,理解
2、题意(板书课题) 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初读古诗 (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它们的小 朋友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 (看课件)读生字词“住宿、徐公、篱落、疏疏” 。 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 (注意读 准翘舌音,后鼻音。 ) 然后全班齐读。 4.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
3、真好。 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 流利地把诗读一读。 5.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另一名学生读。 6.这几位同学读得真好。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7.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 三、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 到了什么? 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 。联系学生的回答,解说词语 2 (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疏疏:指围篱笆的竹棍隔得很开。 篱落疏疏就是讲围 园子的篱笆很稀;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未成阴:指树
4、枝上绿 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 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树 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 美读出来呢。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 (疏疏,要读得轻;深,要 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然后,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看谁读得更美。 6.过渡 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 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学生
5、回答。 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 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 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想)那 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 3.指名读。 (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 )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师: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 还有谁来? 我仿佛看到你就要追上黄蝶了。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 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 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 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很难找到
6、。 ) 8.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 诗人杨万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高 兴) 9.是呀,诗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又看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也不由得高 兴起来,请你自己把这两句多读几遍,读出那种高兴的心情来! 10.请想来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再四大组比赛读。 点评:你们读得真有趣呀!我听了也高兴起来。 四、诵读古诗,表现古诗的意境。 1.过渡。 老师忍不住想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 (配乐朗读) 3 2.老师读得怎么样?(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有感情)是的,陈老师读得 有轻有重,还注意了停顿,你们想不想比老师还读得好呢?请你们分小组学着老师 的样子一起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老师到
7、各小组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 ) 3.现在谁来挑战老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 (老师先肯定学生的勇 气,再引导学生点评。注意诗的节奏、轻重,有感情地朗读。 )听后再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老师点评。 5.古人经常用歌的方式把诗唱出来。 老师也给这首诗谱上了曲子, 你们想听吗? 老师唱诗。 6.你们想学唱这首歌吗?老师教唱诗歌。 7.指导背诵,看图背诵,引背(篱落树头儿童飞入) 8.同桌互背互听,全班齐诵古诗。 五、激发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1.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写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古诗。我们再来欣赏 他的另一首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晨他在净慈寺外看
8、到的景 色。 2.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诵读,指名学生读,齐读。 3.今天小朋友们都学得很认真,请你回家把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有感情地背 诵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 想感情。 2.自主识字,会读“杂”字,会写“杂、稀、蜻、蜓”等 4 个生字。正确读写 “杂兴” “菜花稀” “蜻蜓”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4.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 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
9、,感受田园生 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 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揭题。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 吗? (学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 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板书课题: 四时田园杂兴注意 “杂”字,下面的部分,不是“木” 。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诗题。 “四时” “兴” 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 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 “四时田园杂兴”的“兴” ,四声。 “即兴”意思是: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 临时发生兴
10、致而创作。这里的“兴” ,兴致,兴趣, “四时田园杂兴” ,从一年四季的 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 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共 60 首。分“春日” “晚春” “夏日” “秋日” “冬日”五组。 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 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
11、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 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 石湖词 吴湖录等。 )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认识生字:杂、稀、蜻、蜓。 注意读准平舌音“杂” ,后鼻音“蜻、蜓” 。 2.指导书写 “蜻、蜓、稀”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特别是“蜓”字,右边不要写成 “延” 。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 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 5 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3)蛱(ji)蝶
12、:蝴蝶的一种。 三、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个人自由朗读。 (2)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画: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 哪些景物?他们分别怎么样?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法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 的大概意
13、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预设:可以借助课文注释理解。 预设: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理解。 预设:还可以问老师。 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 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 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2.学生自学 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 (同桌说,指名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 “惟有、 日长” 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惟有: 只有; 日长: 天长了。 ) (2)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3)教师随机点
14、拨,注意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 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4.质疑: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6 1.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 稀稀落落。 ) 2.赏析“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1)诗歌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 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
15、飞去。 ) (3)读诗思考: 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 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五、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1.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宁静。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第四句中写“蜻 蜓蛱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以动写静。 (板书:宁静 以动写静) 总结: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 2.指导朗读: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3.尝试背诵: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六、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
16、土气息。描写了安静闲适的田 园生活。 (板书:清新、田园、安逸闲适) 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 挥想象, (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 杂兴 ,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 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7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17、? 3.比较两首诗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写景) , 后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 村生活的和谐, 这么一种兴致。 是呀, 同样是写田园诗, 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 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 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 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有生机和活力的场景。 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 (读) (2) 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 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女劳动时的场面 “昼出”
18、(3) 虽然只字不提劳动场面, 但景物的描写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那农村的勃勃生 机,劳动的喜悦。来,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两首诗吧! 七、总结交流,拓展阅读 1.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 让我们从中体会到田园之美, 自然之趣, 劳动之乐。 2.搜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教学后记】 清平乐清平乐. .村居村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节课的生字。 2.理解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意思,体会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
19、绚 丽多彩的画,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词 人辛弃疾写的词,并通过他的词去探寻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出示:走近辛弃 疾)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们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8 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 (补充课题,生读题。 )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到底怎么 样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设计意图 学生以前没接触过词,让他们对词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学习新词,感悟意境。 1.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1)翁媪(“翁”上面是个公字,猜猜是什么意思。 “媪”呢?翁媪就是指老翁和老 妇。) (2)剥莲蓬(“剥”的意思把东西的皮去掉。
20、把莲蓬剥开叫剥莲蓬,把苹果的 皮去掉叫削苹果。这两个字连在一起读剥削。 “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 轻声,这里应念 pn,这是诗词里和仄、 押韵的需要。 你们看, “小、草、好、媪;东、 笼、蓬” 。)(指名读) 2.词一般分上阕和下阕两部分,朗读时,上、 下阕之间要停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指导朗读) 3.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呢?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看谁能把村居的情 景想象出来。(学生自由读) 4.人常说“诗中有画”,你在这首词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茅舍清溪图、翁媪相 媚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织笼图、小儿剥莲图) 5.这是大自然的清新、 秀丽之美,也是田园风光的朴素之美。 你想给这
21、个美好的 乡村生活画面起一个什么题目?(农家乐、 世外桃源、 最美的风景)所有的景物汇 成了词中的一个字醉。那可真是“沉醉不知归路”了,多么宁静优美的村居啊, 多么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啊,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一起走进这如诗如画、清新 恬静的乡村生活中,听听这“相媚好”的翁媪在用吴地方言说些什么。同学们小组交 流一下。 (1)“相媚好”是什么意思?(想象说话) 这是老夫妻聊天的情景,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 笑着说:“”听了老爷爷的话,老奶奶怎么说呢?“”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温馨的情景啊!我们送他们一个“媚”字,一个“媚” 字,让人醉了。侬侬软语传递着绵绵情意。
22、大家说的、想的都含在一个词中,谁知 道?(相媚好) 听着他们聊天,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幸福的老夫妻)请读出幸福之情。 (恩爱的老夫妻)请用朗读表现老两口的恩爱。 (和和美美的老夫妻)老两口恩恩爱爱, 悠闲自得,让我们也去分享他们的快乐。(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 家翁媪?” (2)我们再来夸夸他们的三个儿子。 9 研读“亡赖”:谁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从哪看出小儿的无忧无虑?(亡赖) “卧”是什么意思?除了俯卧,还可以怎样卧?(仰卧、侧卧) 想一想,小儿剥莲蓬时还可能怎样?(可能摇着小腿,嘴里哼着歌。可能在地上打 个滚儿,玩累了还可能躺在地上睡一觉。 )这样的小儿
23、,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自由 自在)读出小儿的自由自在。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读得轻快、 上扬,小儿好顽皮呀。他享受着天真无邪的幸福,多让人羡慕。我们都来分享他的幸 福。 (3)聊着这些,看着这些,让老两口醉了,这里的“醉”仅指醉酒吗? 6.小结:这里的风景优美,这样的家庭很幸福,老两口陶醉在和美的生活中。 让我 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情入境地朗读这首词。 然后加进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再来 描绘这幅村居图。 设计意图 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词的方法,让学 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学以致用。 三、总结升华,背诵课文。 1.你们觉得这些画面
24、美吗?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这些画面对我来说很平常啊, 作者怎么就觉得那么富有诗意呢? 简介作者生平:800 多年前,辛弃疾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 而且受到了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于是他归隐江西上饶地区。想到在沦陷 区度日如年的老百姓,再看到眼前的一家五口,作者觉得眼前的画面太美了,太富有 诗意了。 2.乡村的生活是那么恬静,那么安逸,酒不醉人人自醉。此刻,看着这远离战火、 温馨舒适的村居生活,他会怎么想?(指名说) 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让老者有所养,勤者有所闲。 这是辛弃疾一直主张抗 金收复失地的目的呀!看到这样理想的村居生活,他的千言万语化作了这首只有 46
25、 个字的词清平乐村居(齐读词)大家能试着背一背吗? 设计意图 进一步感受词人情怀,增强阅读鉴赏能力。多角度、多方面立体感知词及词人, 蕴积认识与情感,成就生动、饱满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深刻,延益课外。 四、回环结课,激荡情感。 800 多年里,无数人在怀念着辛弃疾这位旷世奇才。 网上有一个专为纪念他而设 的网站,就叫: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纪念馆。 相信网站的建立者也认为 “醉里挑 灯看剑”六个字足以体现他一生的落寞、无奈、悲壮。 【教学后记】 10 乡下人家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交流、再次朗读来理解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 美的语言,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
26、热爱。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 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 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 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体验,导入音乐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听过这首歌 吧,这首歌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 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读课文,长句
27、子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 顺。另外,读的时候还要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开始吧! (生读课文) 2.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可以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吗? (快活 美好 诗情画意 独特 迷人 别有风趣) 3.作者的感受怎样,你能找到么?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 (生读) 三、品读语言 感受美景 1.那我们沿着乡间小路去寻找你所喜欢的独特、 迷人的风景吧。(先组内交流) 多媒体出示:阅读 1-6 自然段。建议:默读,想象你看到了哪几处乡村风景。 自由轻声读,想象你最感兴趣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把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 的语句勾画下来。 2.全班交流(每组出一位同学谈谈) 请一同学读
28、自己勾画的句子,并谈谈喜欢 的原因。 生一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 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 A、 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别有风趣的装饰” 是怎样的装饰? (别有风趣的装饰 青、 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B、 请大家看图 多媒体出示瓜架 谈谈你看到了什么? (颜色丰富 数量多 种 类多形状不一 ) 11 C、高楼大厦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竖着的大旗也很可爱,今天我们就把它搬到乡 下人家屋子前,你感觉怎样?(不协调)正因为有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 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 (生齐读) 生二读“几场春雨过
29、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 里探出头来。 ” (生评价) 原因: A、 “探”字写出了春笋快速生长的样子。 B、用了拟人手法。 C、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淘气、顽皮的“笋娃娃” 。 那么多的“笋娃娃”一下子 蹦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生三读“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 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还有喜欢这 处风景的吗?我们一起读吧。 原因: A、耸着尾巴的雄鸡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B、鸡妈妈负责。 威武的鸡爸爸,带领着负责的鸡妈妈和好学的鸡宝宝嬉戏、 觅食,多么幸福的一家子,
30、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话吧。 (生读) 生四:我喜欢门前的几株花,因为它们绚丽。 生五: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乡下人家的 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生六:我喜欢秋天纺织娘的歌声,因为它能送人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这么多 的独特迷人景物这是让人流连忘返,还想回味回味吗? 多媒体展示:文中描绘的图 景 其实咱乡下的风景还多着呢!想看看吗? 多媒体展示:配合乐曲走在乡间 的小路上出现图片:金灿灿的菜花、绿油油的麦田、流淌的小河、竞相开放的桃 花梨花、扑鼻的花香、温情的小院、别有风情的瓜架、悠闲的鸡鸭 我们一起 欣赏了乡村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
31、色,想象乡下的冬季又会为我们呈现一番怎样 的景象呢?(组内相互交流) 小结:乡间美景真是看都看不够,我们不由得发出了 和作者一样的赞叹:(齐读) 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时候, 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 迷人的风景。 四、延伸拓展 多媒体出示课后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 ,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有兴趣的同 学可以背下来。 五、作业布置 小练笔: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我们今天的乡间之旅就要结束了。此时此刻, 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打开本子,把你想到的乡下冬天的景象写下来。 【教学后记】 12 天窗天窗 【教学目标】 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 带来的无尽遐
32、想和无穷快乐。 2.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 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 窗是怎样的呢? 出示课文 13 自然段。 (1) 读读这三段话,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人们在屋顶上开天窗的目的 是什么? (2)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茅盾(板书:茅 盾)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天窗。 (3)板书课题:天窗 (4)齐读课题 2.简介茅盾 3.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33、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 2.完成填空: 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 ,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 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 )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 (唯一的慰藉) ,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 3.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屋子、闪电、云彩、星、蝙蝠、夜莺、猫头鹰的短语。 13
34、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领略了天窗的神奇。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茅盾先生,去感受童年时代天窗带给他的快乐和慰藉。 二、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预设: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预设:因为乡下的房子里只有一排木板窗,碰到大风大雨的天气或者冬天,木 板窗一关,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一样,开天窗,显得屋里亮堂一些。 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慰藉) “慰藉”什么意思?(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慰藉?(
35、当自己失落时,无奈时, 需要安慰。 )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语 句体会体会。 (1)夏天阵雨来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是怎么理解“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预设:当小朋友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天窗成了唯一的 心灵寄托,唯一的自我抚慰。 指导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 ”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 “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了。 ”体会小朋友当时的无奈。 (2)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 唯一的慰藉! 你又是怎么理解“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预设:晚上,被逼着上
36、床去“休息” ,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唯 一的心灵寄托,唯一的自我抚慰。 指导朗读:读出“被逼着上床去休息 ”的无奈,读出对天窗的喜爱。 3.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_”和“”在文中画出看到的、想到的。 (1)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 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 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预设:我感受到风雨雷电的威力很强大,很有威慑力。 为什么透过天窗看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 14 倍?
37、 预设:这是“我”的想象,无限地放大风雨雷电的威力,感受到一种快乐,一 种在暴风雨中玩耍嬉戏的快乐。 (2)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 影, 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 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 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这段话中,哪些是看到的? 预设:一粒星,一朵云; 预设:掠过的一条黑影。 从作者的想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天窗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友们的童年充满想 象。 (课件展示以上内容) 我们把孩子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4讨论问题 为什么说活
38、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 “无” 中看出 “有” , 从 “虚” 中看出 “实” ? 小组讨论,交流。 孩子们虽然不能在雨中、在月光下玩耍,但是透过一扇天窗,产生了无数遐 想,从无奈中找回了很多很多快乐。 孩子们从“一粒星,一朵云”看出了“无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 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从“掠过的一条黑影” ,仿佛看到了“灰 色的蝙蝠,会唱歌的夜莺,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 三、学习想象的方法 1.看文中孩子是如何想象的。 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细观察)还有哪 些地方? 板书:仔细观察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齐读)
39、 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 (齐读) 男女声对读。 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 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 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 出示:合理想象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5 1.教师启发提问: “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身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玩弄什 么小玩具? 2.把自身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教学后记】 三月桃花水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谈” “绮”2 个生字,读准 1
40、个多音字“和”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2.让学生在熟读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等,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培养学生的 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件)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 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 脚步向我们走来。 听:丁零零、 丁零零,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看:那明
41、镜般透彻的,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2.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潺 潺的春水也唱着歌儿向我们跑来了,它滋润了大地,它催生了万物。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春天,去感受这迷人的 “三月桃花水” 吧!(板 书课题) 设计意图 16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老师先领读,然后学生自己读,最后指名读。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几个词语?(四年级应该注重培养 学生自学词语的习惯,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
42、(课件:生字、词)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检查学生的预习 效果,引导学生读文章一定要从整体去感悟。(板书:水声如音乐 水清如明镜)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生字词,熟悉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悟课文。 三、精读悟情。 1.通过第一阶段的初读,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 们留下了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 的语句。 2. “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 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啊!(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对 美好自然环境的喜爱。) 3.
43、水声如音乐。 结合“啊,河流醒来了”一句,理解“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让学生体 会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的惊喜之情 4.水清如明镜。 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 通过诵读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等,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进一步 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我想此时这珍贵无比的桃花水一定已经流进了我们每一个爱它的同 学心中,让我们一起掬一捧,品一口,带上对它的沉醉走进美丽的春天!(配乐读课文) 2.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 (2)用你的笔写下你心中的春天。
44、设计意图 朗读悟情,积累语言。 【教学后记】 17 琥珀琥珀 【教学目标】 1.会认“琥、珀”等 11 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 15 个生字。理解“飒 飒、松脂、柔嫩、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断绝、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 值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2. 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你们见过琥珀吗?如果见过,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2.我们先来
45、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出示图片。 3.最后一幅图为书上的琥珀图片: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呢?谁想说一说? 作者也向我们介绍了这块琥珀的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描述的。让 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三、合作学习,交流评析。 1. 小组交流朗读成果,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小组学习的力量解决。 2.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朗读课文。并说一说小组内解决了什么,还有什么没 解决,全班讨论解决。 四、作业。 熟读这篇课
46、文,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这篇文章,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理解课文。 1.假如你就是科学家,面对这样一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 18 (生答) 2.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想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的?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看看课 文中是怎样说的? 默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 (出示问题) 。 (l) 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 以便全班交流。 ) (2)集体交流。 (指导朗读课文,深层次理解课文。 ) (3)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47、。第二,炎热的夏天 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 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 3.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要想进行合理 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 4.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最后一个自然段) 小组讨论后回答。 三、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 交流交流。 四、布置作业。 把你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想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教学后记】 飞向蓝天的恐龙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会认 12 个生字,
48、会写 15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并能有条 理地介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19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恐龙这种动物吗?了解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了许多 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1.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我们都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会想到这种庞 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
49、、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自读全文:指名逐段读,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读完后,指名说) 2.查生字掌握情况: (1)读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 (2)猜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 (3) 根据动作选配词语: 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的动态画面, 认识局部词语, 如: (恐龙的)笨重、愚钝(鸟儿的)轻灵、敏捷、飞翔 3.再读课文,说说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对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筛选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5.班级汇总各小组的问题。 预设一: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预设二:阅读感悟课文写法上的特点。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集体研讨预设一: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 (1)先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3)汇报:第一种恐龙大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