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doc

上传人(卖家):宇zoey 文档编号:250296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12 元日说课稿元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元日 ,下面我将从教材 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说教材(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元日一诗中,作者王安石通过“爆竹声” 、 “屠苏酒” “换桃 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 的欢快情景和万象更新的情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 的民间习俗, 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王安石既是诗人, 又是政治家,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这首诗就是通过新年新

2、 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 自信的情感。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 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教学标准的新要求,我制定 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生 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2、朗读课文,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在交流中学习古诗,并以读 悟情。 3、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自学古诗的能力。 其中教学目标 2 是本课重点,教学目标 1、3 是难点。 本课的教学 1 课时完成,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准备课件及写有古 2 / 12 诗的小黑板。 二、说教法学法二、说教法学法 在新课

3、程的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 有效地让学生走进诗的天地呢?我尝试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 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在教学 中用多层次的吟诵、多层次的问、拎出一条主线等方法让诗中的画面 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 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入文本世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 生的心中再现。 并收集其他诗句, 使学生由此及彼, 不局限于一节课, 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立足古 诗文校本课程的大背景,让学生课上品析、课后创作

4、,从中提升学生 的古诗文素养。整堂课以问为针,以读为线,力求创建语感共生的课 堂,诗意的课堂。 三、说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 (一) “聊”出“年景” “未有曲调先有情” ,要让学生走进诗的情境,就要调动他的生 活体验,唤醒他的情感积累。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同学们, 中国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知道是什么节吗?春 节到啦, 过年啦! 哦, 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为什么这么开心呀?” 紧接着,学生就会说到在春节里令自己开心的事情,而这些快乐的事 是由过年时那丰富多彩的习俗带来的。 老师在评价时也要运用多种方 3 / 12 式营造快乐的氛围,令学生感受到春节是一个丰富多彩

5、的节日。如让 学生模拟爆竹声、引导学生想象使用压岁钱的情景等。这里,让学生 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聊出春节的特色,春节的气氛,既有利于激发 学习情趣,又能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铺垫。随后揭示课题,这 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初读有“韵” 古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转承合辙的韵律,遵循这一文体的特点, 我首先让学生带着字音、 节奏两方面的要求字正腔圆和有板有眼 自由朗读古诗, 接着在反馈时注意运用激励性评价和划分节奏符的方 法引导学生关注并落实这两个层次的朗读要求,扎扎实实读好诗。由 “字正腔圆”到“有板有眼”的初读要求使学生明白诗所特有的节奏 魅力,并掌握了读出韵味的基本方法划分停顿符号。经过古

6、诗文 大环境的熏陶,大多数学生都明白读诗仅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是不够 的,还要读得有感情,这就向学生提出了朗读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接 着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巧问促“悟” 首先让学生轻声地读这首诗,读的时候结合插图和有关注释,想 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并试着说一说诗的意思。 在读和想的过 程中学生同时也在看注释、看插图,是对他们运用资料自学古诗能力 的培养。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理解诗意、感悟情境是学习的重点和 难点,也一直是学生的弱项,有些学生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随 后在交流古诗意思的过程中,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而是提出了两个 4 / 12 大问题,第一问: “在这一岁之首的元日,有哪

7、些换了?”并要求学 生用“在一岁之首的元日,换成了”的句式说一说。学生很 自然地会说到旧符换成了新桃、寒风换成了春风、旧岁换成了新年这 些辞旧迎新的景象,接着引导学生快说辞旧迎新的心情,进而让学生 带着那样的心情齐读元日 ,通过这第一问完成了感悟性朗读上的 第一次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当学生交流到寒风换成了春风 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曈曈日” ,可以这样问学生: “春风吹拂在我们 脸上暖洋洋的,你从诗中的哪里还可以感受到这股暖意呢?”学生接 着便会提到 “曈曈日” 的意思, 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之一。 第二问: “冬尽春来,万物更新,人们心中都充满着辞旧迎新的喜悦,那么人 们又是用什么方式来

8、辞旧迎新的呢?” 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困 难,他们很快就会说到燃爆竹、换桃符、喝屠苏酒这些方式。这时陡 然一转, 以一个追问 “咦, 人们怎么都选择这些方式来辞旧迎新呢?” 激发学生再次运用注释、探索文本的热情。学生便会发现燃爆竹、换 桃符、喝屠苏酒这些春节习俗中所传达出的人们期盼新的一年平安、 幸福的美好愿望。紧接着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人们还会期盼些什么 呢?” 在想象说话的环节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说话注意完整性的同时 捕捉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如用得好的四字词语)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使学生的说话逐步有质量上的提升。随后引导学生读出企盼、读出祝 愿就水到渠成了。通过第二问又进行了朗读的第二次提

9、升。最后教师 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想象,并结合整首诗说一说仿佛听到了什 么?看到了什么?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通过这最后一问引导 5 / 12 学生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在前面两个问题的铺垫下,学生说的难度 降低了。 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 序说、带着感情说。随后就分别从把祝福送给诗中的人们,送给现在 身边的每一个人及自己和送给全世界的人这三个角度朗读元日 。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通过有层次的问吸引学生注意 力,适当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让他们很自然地进入诗的情境中 去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以问串起一条主线,打 破了传统古诗教学

10、模式,增强了讨论交流的有效性;让学生依靠想象 走进诗境,增强了体验的有效性。一首元日 ,仅仅是学习春节诗 篇的开始,这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 (四)走向延伸 投影出示描绘春节场景的其他诗句(3 句) ,要求学生按照初读 元日的要求先自由朗读这些诗句,读到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再 交流从这些诗句中分别可以看到怎样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巩固学习古 诗的方法。随后引导学生课后也试着写一写关于过年的诗句或诗篇。 拓展阅读让学生触类旁通,感悟更深,课后让学生尝试创作,使学生 “我口写我心” ,写出积累的情感体验,萌发一种我是“诗人”的自 豪感! 四、说板书设计: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板书

11、如下: 元 日 爆 苏 美好喜悦 6 / 12 换 符 辞旧迎新 清明说课稿清明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清明 ,作者 杜牧描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景象, 借春雨绵绵寄托了作者 对逝去亲人的惆怅感伤无限哀思。这是一首叙事诗,寓情于景,同时 也是一首七言绝句,语言十分简洁,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四年级的 学生学了一定的古诗词,也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诗歌的方法。 清明 这首诗所表达的茫然若失的心情,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对此需要积极 诱导,通过重点字、词的解释,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同时要从学生已 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最终化解难点。 二、 说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

12、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大意,并熟读成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三、 说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品位诗歌丰富的 内涵。 2、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7 / 12 出示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幅图,描绘的是中国哪些传日吗?(通过图 片,激发学生对于了解传统几日的热情,从而引出清明节 ) 2、播放微课视频,导入古诗清明 ,尽可能的把学生带入诗的 境界。 3、 介绍“清明” 清明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季。在这个节日里按照惯例, 家人应该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是踏青游春。 3、作者简

13、介 杜牧(803-825)字牧之,唐代晚期著名的诗人。人们把他与杜 甫并提,称为“小李杜” 。 4、读诗 (1) 、依照课本,自学古诗(1 分钟 ) “老师待会儿要提问哦,认真看,可以读出声音来的” (2) 、 找同学,读古诗“好,读的非常好! ” “有哪位小朋友感觉自己比他读的还要动听?大胆的举手! ” “好,我们为她的勇气,鼓掌! ” 5、 解释具体字词“我们已经预习过了” A、 “雨纷纷”春雨绵绵,淅淅沥沥(图画上显示的) 想一下“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雨中,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B、 “欲断魂”欲、将要;断魂:形容心里十分的哀伤、痛苦。 C、借问:请问 8 / 12 D、 “牧童”放牛的小

14、孩儿; “遥指”指向远方; “杏花村”杏花盛开的地方 6、简述诗意: (注意看背景图) 清明时节, 细雨绵绵, 路上的行人, 心中烦闷, 像是丢了魂似的。 请问哪里有喝酒的地方? 放牛的小孩用手指着远处杏花盛开的地 方。 (欣赏图片) “诗中哪一句,没有在图画中表现出来?”“路上行人欲 断魂” 7、思考:在这个节日里按照惯例,家人应该团聚,一起上坟祭 扫,或是踏青游春。可诗人为什么“欲断魂”可能由哪些原因?诗人 又是怎样消除忧伤之情?大家分组来讨论一下: 借酒浇愁借酒浇愁 A、思念亲人,怀念故友 B、郊游无人陪伴 C、踏青却没有找到春天的痕迹 7、 分组合作,探究、小结。 (1)、请学生朗读并

15、尝试背诵古诗。 (2) 、根据诗歌,用自己的话叙述诗意。 (3) 、体会作者心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说课稿说课稿 一、说教材 9 / 1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 家乡的亲人而作。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 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 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 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 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蕴涵的思乡之情,作为教学本诗的一个 重点;同时由于三年级

16、学生对古诗已不再生疏,对学习古诗的方法也 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我认为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而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 生十分遥远, 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 所以体会诗人的情感, 理解诗的意境是教学本诗的难点。 根据本诗的特点, 通过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看注释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 表达诗的内容。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领会诗文的意境。 3、能正确朗读古诗,掌握朗读古诗的方法。 4、拓展积累其他几首思乡的诗和句子。 二、教学理念 1、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该“以人

17、为本” ,尊重学生独特的 情感体验。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10 / 12 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 为本,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 2、古诗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我们的教 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启发学生 喜欢古诗,并且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陶冶爱美的情趣。但是由于 古诗创作的年代离学生比校久远,所以学生在理解意思,体会意境方 面就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是想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主动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总 之在整个的教

18、学设计过程中,我始终有一条清晰的脉络,那就是从整 体上把握古诗, 通过层层诵读的方法去指导学生体会它独特的意韵美 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 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 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三、教学方法 1.三年级学生学习古诗已有一定的基础。以往的串讲串问,效果 不理想。所以我打算运用情境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 自己学习,运用多媒体,动用多种感官,进入到诗人描绘的情境中, 体会诗句的意境美。

19、 2.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寓学法指导于 教学的全过程。 11 / 12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这首诗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学习古诗的基础, 我按以下几个 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揭题,读题,解题 古诗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诗人写作视角的小结,直接 揭示本课课题,学生也很明确这是一首思乡诗。诗歌的学习要在课开 始就先声夺人,抓住情感的基调,因此在读题上加以强化: “读诗要 从读题目就开始入情入境。 ”题目中的“忆山东兄弟”中“山东”地 理位置是个难点,采用板画形式,直观形象地画出诗人家乡蒲州、华 山以东、 长安的简单示意图, 突破难点, 同时也了解了诗人写作背景。 (二)

20、诵读,理解意境 毛苌曰: “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鲁迅先生也指出: “诗 歌是本以发抒自己的热情的,发讫即罢。 ”这都在说明诗是情感的载 体。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 性。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读(或吟诵)中才能充分发 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 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 生共鸣。所以古诗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反复朗读。本课朗读,我设计了 “字正腔圆”去初读,让学生读准诗句; “有板有眼”去认真读,让 学生注重节奏; “原汁原味”去吟诵,让学生把握情感基调。 在此诵读基础上,我让学生

21、再走近诗人,走进古诗,让学生自己 12 / 12 借助工具书, 自主学习诗的意思。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我通过 “诗 人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入情入境。在 分析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让学生展开想像翅 膀,从“独” 、 “异乡” 、 “异客”中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从“ 每 逢” 、 “倍”体会诗人的思乡思亲。通过描绘意境小结第一句诗,让学 生对读诗句,加深了学生对千古名句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想像王维和 兄弟互相牵挂对方,更深层地体会作者思乡的伤感。在理解全诗的基 础上,师生通过韵译、诗文的反复对读,充分感受诗歌的艺术力量。 (三)古今乡愁诗歌拓展,

22、学以致用。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 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本中拓展了两首古诗:一首是苏轼的 水调歌头 ,另一首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通过对古今文人 墨客诗作的欣赏,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本课 中还设计了一个“古诗今用” ,把千古名句巧妙地运用到现代意境中, 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也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四)总结课文,共勉学生 课的最后,赠送一首勉励诗于学生,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 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 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 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 深;也让学生学习语言之美,学习运用美之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三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doc)为本站会员(宇zoey)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