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30007学前儿童发展评估高频主观题汇总.pdf

上传人(卖家):雁南飞1234 文档编号:2504765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30007学前儿童发展评估高频主观题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考30007学前儿童发展评估高频主观题汇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 录第一章 儿童心理行为发展.1第二章 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 儿童心理行为异常.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 儿童心理行为评估.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 06 岁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教育指导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自考押题 vx 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 顺通考试资料1第一章 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第一章 儿童心理行为发展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一节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简述行为主义的有关理论。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应该是以可以观察的行为为基础,而非依据人的动机与意识。在研究方

2、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保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发展的原则试述格塞尔成熟论的发展原则。 (论述题)(1)发展的方向性发展的方向性。遗传遗传决定了儿童发展的方向性。(2)相互交织的原则相互交织的原则。格塞尔认为,人体的结构和动作是相互对称相互对称的,而且对称的两边要保持均衡保持均衡发展才能发挥有效的机能。(3)机能不对称原则机能不对称原则。格塞尔认为,尽管发展具有相互交织的原则,但最终还是会分出占优势的一方面和劣势的一面

3、(4)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成熟原则是格塞尔成熟论的核心原则核心原则。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成熟,而成熟又是由基因基因所决定的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来决定的。格塞尔坚信,成熟是由基因决定的,不可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成熟成熟决定了学习的时机,学习只有等待成熟之后才有意义。(5)自我调节的原则自我调节的原则。格塞尔提出,儿童的发展有自己的行为周期,提示成年人应该遵从儿童行为儿童行为的周期,来采取正确对待的方法。(6)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原则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原则。所谓的行为模式是指每当儿童进入一个特定的成熟阶段成熟阶段,他们的神经运动系统神经运动系统就会对一个特定的情境产生特定的反应特定

4、的反应,这类特定的反应就被称为行为模式行为模式。但是,格塞尔在强调行为模式和常模的同时,也强调注重个别差异个别差异。但是,格塞尔依然强调这些差异都只是数量上的差异只是数量上的差异,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试论述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论述题)1、口唇期口唇期出现在儿童出生后至 1 岁的阶段。新生儿通过吮吸母亲乳头的动作来获得食物,从而满足生存的需要。因此,新生儿通过说吸动作获得快感,那么口唇也就是产生快感的中心,新生儿不仅仅会去吮吸母亲的乳头,即使不饥饿的时候,也会通过吮吸指头或其他能够抓到的东西去获得快感.弗备伊德认为这种通过吮吸获得快感的倾向就是性欲的雏形,2、

5、肛门期肛门期出现在 13 岁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可以通过排泄而产生快感,产生快感的中心是肛门。这一时期的儿童会对自己的身体更加敏感,会渐渐对自己的生殖器官产生注意。同时,这一时期儿童的重要课题就是学会控制排泄,养成卫生的习惯。3、前生殖器期前生殖器期出现在 36 岁的阶段。弗洛伊德认为,从这一阶段儿童会有依恋异性父母的行为,被称为奥狄帕斯(恋母情结) 。男孩会产生恋母情结,女孩会产生恋父的情结,弗洛伊德指出,这一阶段儿童由于生殖器尚未成熟,所以没有稳固的组织性;与成人的冲动相比,冲动较为薄弱。潜伏期。这一阶段出现在 611 岁时期、儿童的奥狄帕斯情结最终会因为惧怕同性父母的惩罚和社会道德的约

6、束而受到压抑,因此儿童就进入了潜伏期,之后儿童性欲会出现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早年的性的欲望和快感会因为道德、宗教、文化等因素被压抑到潜意识之中。潜伏期的儿童处于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会把精力集中在游戏、运动等被社会节定的活动之中。这种状况会一直延续到青春期。4、青春期青春期是从儿童的 1113 岁开始。女孩会比男孩更早地进入青自考押题 vx 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 顺通考试资料2春期。进入青春期的儿童性腺更加发达,性器官也较之前发展得更好。因此,进入青春期之后个体更容易出现性冲动,也容易产生抵触成人的情绪和冲动,会试图挣脱父母的约束,出现叛逆的行为。埃 里 克 森的 心 理 社会 发 展

7、 理论学龄前儿童所处三个阶段的特点。 (简答题)(1)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阶段信任对不信任阶段。这一阶段发生在 0 01 1 岁岁的婴儿时期,主要的任务是获得信任感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与弗洛伊德的口唇期口唇期相对应。这一阶段的婴儿获得生理需要的满足是其生存下去的条件,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人是母亲或者母亲的替代者。(2)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怯和疑虑自主对羞怯和疑虑。这一阶段发生在 2 23 3 岁岁阶段的儿童早期,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与弗洛伊德的肛门期肛门期相对应。(3)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这一阶段发生在 3 36

8、6 岁岁学前期。主要的任务是获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与弗洛伊德的前生殖器期前生殖器期相对应。同一性渐成说简述同一性渐成说。 (简答题)该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不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消极的人格特征

9、,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论述题)(1)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02 岁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依靠看看、听听、感觉感觉,品尝和品尝和嗅嗅的方式去感知周围的世界,手的抓取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和嘴的吮吸是这一阶段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随之通过对物体的动作来适应周围的世界,到了该阶段的后期,儿童的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思维思维也开始萌芽开始萌芽(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2727 岁岁)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水平有所增长认知水平有所增长,但仍然存在着自我中心性与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与不可逆性的特点。具体而言,这个阶段,有以下三个特点

10、:泛灵论倾向;自我中心主义;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泛灵论倾向;自我中心主义;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711 岁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掌握了守恒守恒的概念,从而思维也开始具有可逆性,随着“去自我中心化去自我中心化”的出现,儿童的自我中心性也有了一定的改变,他们可以更加客观地看持世界,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另外,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也更加成熟。(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1 岁以后岁以后) 。到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维果斯基的儿童发展观点试述维果斯基的儿童发展观点。

11、(1)跨文化差异跨文化差异。人们所强调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以及使用工具的不同使用工具的不同造成了在每个文化的高层次心智活动高层次心智活动上的不同。(2) 发展的或发生学的方法发展的或发生学的方法。 维果斯基认为, 如果想了解某些东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看它是如何发展形成的。(3)双线的发展双线的发展。儿童发展在两个不同的平面等级发生,即自然的线和文化自然的线和文化的线的线。自然的线指的是生物的成长、物体的成熟生物的成长、物体的成熟,以及心智的结构,文化的线则是指学习使用文化工具,以及参与文化活动的知觉意识知觉意识。(4)较低相对于较高的心智功能较低相对于较高的心智功能.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的心智功能

12、分为较低和较高两种。较低的心智功能是与其他哺乳类动物共有的,较高的心智功能则是人类所独有的人类所独有的,包括语言及其他文化工具语言及其他文化工具的使用。在发展的过程中,较3高层次的心智活动,会自动重组低层次的心智活动。(5)文化发展的一般性起源法则文化发展的一般性起源法则。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的文化发展功能出现在两种层面上,一个是在文化或人际间文化或人际间的层面,另一个是在个人或心理个人或心理的层面。所有具有这种社会根源的高层次心智功能都会逐渐内化。(6)语言是中心语言是中心。维果斯基认为,语言语言是最初始的文化工具,人们用语言来修正行为;语言也是重建思想重建思想,以及形成高层次、自我规范高层次

13、、自我规范的思考过程中非常有用的工具。(7)教育引导发展教育引导发展。维果斯基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正式的教育正式的教育以及其他社会化的文化形式社会化的文化形式在引导孩子发展到成人的过程中起着关键关键的作用。第二节儿童的语言和交流能力发展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特征论述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特征。 (论述题)(1)学龄前儿童第一批真正被理解的词语出现在在 1 1 岁左右岁左右,以此为界,一般可以将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行为发展划分为准备期(准备期(0 01 1 岁)和发展期(岁)和发展期(1 1 岁以后岁以后) 。发展期又可以分为言语形成期(言语形成期(1 13 3 岁)和发展期(岁)和发展期(3

14、 3 岁以后岁以后) 。(2) 3 36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所谓“关键期”最早由奥地利的习性学家劳伦兹劳伦兹对动物的“印印刻现象刻现象” 进行研究后提出, 指的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能力的时期。(3)在婴幼儿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称为“前语前语言阶段言阶段” 。一般把从婴儿出生到能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语之前的这一时期划分为前语言阶段,一般为 0 01212 个月成者是个月成者是 0 01818 个月个月。在这一阶段中,婴儿言语的知觉能力、发音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逐步发

15、展起来,出现“咿呀学语” ,非语言性声音与姿态交流等现象。1 13 3 岁岁则是婴儿语言真正形成的时期真正形成的时期,也是婴儿语言发展最迅速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经过这个阶段语言能力的爆发,3 3 岁左右的婴岁左右的婴儿儿初步掌握了本民族的基本语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婴幼儿则开始不断地新正发音,扩大词汇量,句子也不断完整和复杂。学龄前儿童交流的一般规律试述学龄前儿童交流的一般规律。 (论述题)(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口头表达可以细分为对话式和独白式对话式和独白式两样。 3 3 岁以前岁以前的婴幼儿基本上都是要采取对话采取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成。 交流的内容一般是回

16、答成人的一些问题或者是提出或者是要求回答成人的一些问题或者是提出或者是要求。一般而言,45 岁的学龄前儿童能够独立地讲清楚一个小故事, 6 6 岁岁的儿童则有生动且带有感情地表述一则小故事的能力。(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3 3 岁之前岁之前的婴幼儿基本都是使用情境情境性言语性言语进行交流。 45 岁的儿童说话常常断断续续, 不太能够完全体现出来事物,行为之间的联系,但是连贯性语言已经开始出现。直到 6767 岁岁,儿童才能够较好地完成连贯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的表达,情境性言语和连贯性言语在口语表达中的比例达到各占一半。(3)讲述的逻辑性发展讲述的逻辑性发展

17、。3434 岁的岁的婴幼儿进行独白式交流独白式交流时常常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单纯地把意识中的东西罗列,并没有什么层次的设计。表达交流的顺序性、完整性、逻辑性在 3434 岁时发展最快岁时发展最快,会让人感觉到儿童的表达仿佛每天都有质的进步。(4)言语表情的发展言语表情的发展。所谓的言语表情实际上就是除了准确的发音准确的发音、正确地正确地词汇使用、词汇使用、连贯地语法连贯地语法表达表达之外,使得语言更具有感染力、更好地传达自己思想的一种交流元素,其主要指标就是语气的运用语气的运用。语气的运用实际上也是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部分,基本上也是通过模仿通过模仿来完成。第三节儿童认知能力发展儿童认知发

18、展的规律论述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 (论述题)(1)由己及彼由己及彼。在学龄前儿童还不知道客观事物永久存在之前,其认知范围局限于自己。在此基础上,随着各种经验的增加,才逐渐认识到了客观事物和自己的区别,但是在思维上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三山实验三山实验”就证明了个体的自我中心倾向。以自我为中心阶段会认为对方看到的情景和自己是一样的,到 5 岁左右的学龄前后期,自4我中心的思维才会渐渐地淡化。(2)由表及里由表及里。学龄前儿童认识事物,都是从表面特征开始从表面特征开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认识到事物内在的属性。尤其是 0 03 3 岁岁的儿童基本都是根据

19、外部形状、颜色、质量等元素来完成自己的认识,其结果也只是整合成了事物的表面特征。渐渐地,学龄前儿童才能够认识事物的功能、类别等特征。(3)由偏到全由偏到全。学龄前儿童对一个事物或现象的认知往往是不够全面的。尤其是 0 03 3 岁岁的儿童更是专注于把事物的某一部分当作全部。即使到了 6 6 岁左岁左右右,学龄前儿童的认知有了一个整体的知觉,但是也不能说是全面不能说是全面的。(4)由浅入深由浅入深。学龄前儿童对一个事物的认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完善的过程。感知觉简述儿童的认知过程。 (简答题)当代心理学家把认知过程看作一个由感知(感觉、知觉、注意) 、记忆(表象、学习、记忆等

20、) 、控制(兴趣、思维、内部言语等) 、反应(表情、动作、外部言语等)四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整体结构。02 岁的儿童,由于思维、言语等都还没有出现,控制系统力量薄弱,反应以动作为主,这就决定了婴儿的认知结构以感知系统为主,认知方式为“感知-动作”方式。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2 岁以后,儿童逐渐有了言语、思维等心理过程,认知结构的四个子系统的组成发生了变化,但是各组成部分力量十分不均衡。虽然整体来看记忆、控制等会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但是感知觉在学龄前儿童认识活动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即使是后面逐渐形成的思维活动也摆脱不了感知觉的制约和影响。也就是说,学龄前儿童宁愿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愿

21、意相信自己的思考结果。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简述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的特征。 (简答题)(1)首先,是认知的初始性认知的初始性,也就是说,3 3 岁前的儿童岁前的儿童是认知发展的最早阶最早阶段段,其认知处于形成期形成期。(2)第二,动作化动作化。0303 岁岁的儿童无法将认知活动和操作活动分开,他们的认知活动必须通过动作来实现,也就是所谓的“无动作不思考无动作不思考” 。(3)第三,无意性无意性。个体出生后的头三年认知带有很大的无意性无意性,此时的注意、记忆都是无意的,包括 2 岁左右发展起来的想象也是无意的,此时的思维是自由联想式联想式的,无意识地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4)最后,自我中心自我中

22、心化。大约 1 1 岁以后岁以后,儿童开始喜欢“唱反调唱反调” ,2 岁左右就更为明显。注意简述注意的三大功能。 (简答题)注意具有选择、调节和维持选择、调节和维持三大功能。(1) 所谓选择选择, 是指注意使得心理活动能够选择有一定意义的, 合乎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信息,同时排除一些与当前活动无关的,甚至起干扰作干扰作用用的刺激,使得认识对象认识对象更加清晰。(2)所谓调节功能调节功能,就是注意能从纷杂的内外刺激中区分出与当前活动有关的信息,从而自主地调节心理活动和行为,保障活动的正常进行。(3)所谓维持功能维持功能,顾名思义,就是使幼儿的心理活动锁定在所选择的事情上,并且保持比较紧张和

23、持续比较紧张和持续的状态,才能保证其游戏或者学习等活动的顺利进行。注意在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发展中有着尤为特殊的意简述注意在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 (简答题)(1)注意是感知的先决条件先决条件,只有去注意对象才能形成最完全、最清晰、最突出的知觉。(2)没有注意的知觉只能停留在短时间记忆停留在短时间记忆的水平,无法进入长时记忆。(3)注意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学习学习特别重要。(4)注意还能够加强行动能力加强行动能力,和学龄前儿童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的发展紧5义和价值密相连。学龄前儿童不同年龄阶段注意发展的特点简述学龄前儿童不同年龄阶段注意发展的特点。 (简答题)(1)婴儿从出生出生的

24、那天起就表现出了注意的能力注意的能力,并且随着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以及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大约出生两三周两三周之后,新生儿出现了明显的视觉集中和听觉集中视觉集中和听觉集中的表现。(2)学龄前儿童的注意都是以无意注意为主以无意注意为主,如上而提到的视觉偏好、听觉偏好等,都是属于无意注意。(3) 随着年龄的增长, 无意注意的范围扩大, 注意的稳定性稳定性也会有很大增长,周围的很多东西都会引起儿童的注意。注意的时间也不断增长。七八个月的婴儿能够注视物体被隐蔽的地方,甚至去寻找。(4)3 3 岁前岁前儿童的注意时间都非常短,引起儿童注意的事物也有限。随着儿童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接触事物的增加,儿童在活

25、动中注意的时间也有所延长,3 3 岁岁的儿童能够集中注意 3535 分钟分钟,注意范围小。4 4 岁岁的儿童一般达到1010 分钟分钟左右,扫描范围增大,也比较系统。5 56 6 岁岁的儿童能够集中 1515 分钟分钟左右,如果有成人的参与引导,则可以保持 20 分钟。学龄前儿童记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简述学龄前儿童记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简答题)(1)知觉为记忆记忆提供材料,同时依靠记忆获得对事物认识事物认识的完整性。(2)学龄前儿童的想象和思维想象和思维都依靠记忆。(3)记忆也是学龄前儿童学习一切学习一切的基础。(4)学龄前儿童的记忆也会影响其情感和意志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学龄前儿童记

26、忆发展阶段特点简述 36 岁的学龄前儿童记忆的年龄局限和特点。 (简答题)(1)记得快忘得快记得快忘得快。(2)记忆不精确记忆不精确。(3)无意识记忆无意识记忆效果好。(4)形象记忆形象记忆占优势。(5)机械记忆机械记忆较多。想象在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论述想象在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论述题)(1)想象的产生想象的产生是学龄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志之一。意味着反映事物关系和联系的高级认知能力开始萌芽。(2)想象是理解的基础想象是理解的基础。(3)想象想象还是维持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维持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学龄前儿童的想象发展特点简述学龄前儿童的想象发展特点。 (简答题)(1)

27、大约 1 1 岁半到岁半到 2 2 岁左右岁左右的儿童才可能有想象的萌想象的萌芽。(2)2323 岁岁的儿童想象的特点是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想象过程进行缓慢没有目的,想象过程进行缓慢,与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记忆的界限不明显,需要依靠动作或者是成人的语言提示等。(3)3434 岁岁的儿童仍然以无意想象为主。无意想象为主。(4)4545 岁岁的儿童的想象中终于含有了有意的部分含有了有意的部分。(5)5656 岁岁的儿童开始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开花结果。思维在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简述思维在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简答题)(1)思维的产生是学龄前儿童认识过程的质变认识过程的质变。(2)思维的产生

28、和发展同时也是学龄前儿童个性的萌芽开始个性的萌芽开始。6学龄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简述学龄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简答题)(1)思维工具从感知和动作感知和动作到表象材料表象材料,再到概念概念;(2)思维方式从直觉行动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性思维,最后过渡到抽象逻辑思抽象逻辑思维维;(3)思维内容从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内在联系、本质,从当前事物到未来事物。第四节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情绪与情感对儿童发展的作用论述情绪与情感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论述题)(1)情绪的动机作用动机作用。情绪可以唤起和组织儿童的认知与行为认知与行为。(2)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情绪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起到了促进

29、促进、激发激发的作用,另一方面情绪也可以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起着抑制抑制、延缓延缓的作用。(3)情绪对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作用。表情作为的外部表现外部表现,是人与人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尤其对于婴幼儿,表情表情是表达自己的重要手段。(4)情绪对幼儿个性幼儿个性形成的作用。儿童在反复反复受到特定环境刺激特定环境刺激的影响下,会反复体验到同一情绪状态,随之这种状态将会逐渐稳固下来形成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正是个性性格结构个性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恋的发展论述依恋的发展阶段。 (论述题)(1)第一个阶段为无分化阶段无分化阶段。这一阶段的婴儿还不能不能对特定的人物产生依恋,婴儿通过啼哭、咿呀学

30、语、微笑等行为积极主动地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也保持与其他人的接触。(2)第二阶段,又叫低分化阶段低分化阶段。处于 3636 个月个月左右的婴儿能够区分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人,偏爱母亲,对母亲更加敏感。但是并不排斥其他人不排斥其他人,对其他人也会表现出友好的态度。(3)第三个阶段始于 6 个月左右,持续到近 2 岁半,也称之为“运用运动和信运用运动和信号同已识别的对象保持亲近号同已识别的对象保持亲近”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婴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与母亲的亲近与接触,对母亲形成了特定的依恋特定的依恋。(4)2 岁半之后,儿童进入依恋发展的第四阶段,即“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 。处于这一

31、阶段的儿童能够从母亲的角度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能够理解并推测到母亲经常性活动的目的,因此能够改变活动来更好地达到自己亲近、接触母亲的需要。影响依恋的因素简述影响依恋的因素。 (简答题)(1)儿童的依恋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尤其是与母亲的交往。因此,母母子交往的质量子交往的质量对依恋起着关键关键的作用。(2)依恋的发展受到儿童自身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如儿童的气质类型和智力水平的影响。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简述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 (简答题)(1)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的发展。父母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交往对象,也是他们学习社会规则的重要来源,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观

32、念,对儿童的同伴关系产生直接或间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尤其是母子关系母子关系是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母亲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儿童构建积极的同伴关系。积极的同伴关系。(3)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成员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利于儿童的积极模仿,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的同伴交往关积极的同伴交往关系。系。7第五节运动和身体发展学龄前儿童动作的发展特点简要分析学龄前儿童动作的发展特点。 (简答题)学龄前儿童动作的发展主要包括先天性反射动作先天性反射动作、大动作的发展和精细动作大动作的发展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1)首先是先天反射性动作先

33、天反射性动作先天性反射性动作是婴儿与生俱来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不不学而会学而会的。(2)大动作大动作的发展过程而言,首先是头部和躯干部头部和躯干部的基本自主控制能力,随后是爬爬、走走等自主位移动作的发展,最后才发展到起跑起跑、跳跳以及其他技巧性技巧性的粗大动作技能。(3)个体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精细动作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对于处于发展早期的儿童而言,他们面临多种发展任务多种发展任务(如写字、画画和抓握物体等) ,精细动作能力既是这些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评价儿童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学龄前儿童动作发展的观察要点试述学龄前儿童动作发展的观察要点。 (论述题)(1

34、)学龄前儿童动作发展分为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两个部分。对粗大动作的观察包括抬头、翻身、爬、站、走、抬头、翻身、爬、站、走、等动作的观察到幼儿期的平衡能力、协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耐力、力量调能力、耐力、力量等。(2)学龄前儿童精细动作的观察要点必须根据其年龄特点以及个体差异性年龄特点以及个体差异性。1 1 岁之前岁之前,精细动作发展变化最快发展变化最快,需要密切持续关注。1 1 岁到岁到 2 2 岁岁的婴幼儿的精细动作主要从喝水喝水、吃饭吃饭、翻阅画册翻阅画册等生活自理项目中进行观察与评估。2 2 岁到岁到 3 3 岁岁的婴幼儿则可以完成脱衣服,扣扣子,洗手等活动,3 3 岁以后

35、岁以后的学龄前儿童则可以完成一些学习和游戏活动学习和游戏活动。第二章第二章 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一节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影响因素概述和理论模型遗传和生理成熟论述遗传和生理成熟与心理行为发展的关系。 (论述题)遗传和生理成熟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心理行为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物质前提和基础,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为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发育良好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智慧发展的前提。(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最初的可能性。(3)生理成熟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

36、上制约心理行为发展。生态系统理论试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论述题)生态系统理论共有四个层次和一个时间维度构成:(1)微观系统微观系统,指儿童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直接环境,这个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是环境系统的最里层最里层。对大多数婴儿来说,微观系统仅限于家庭仅限于家庭。(2) 中间系统中间系统, 指儿童与其所处的微系统和各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如果微系统之间有较强的积极地联系,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最优化。相反,微系统间的非积极地联系非积极地联系会产生消极的后果。(3)外层系统外层系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境系统环境系统,及系统之间的相关作用。

37、四个外层系统分别是:父母的工作环境父母的工作环境、邻里社区邻里社区、学校的管理和学生可以访学校的管理和学生可以访问的网络站点问的网络站点。儿童并未直接参与到这些系统中,但是儿童的发展却受到这些系统的潜在影响。(4)宏观系统,指涵盖社会宏观层面的文化系统,如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社会文化和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风俗习惯等。 宏观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广阔的意识形态, 它规定如何对待儿童,教给儿童什么以及儿童应该努力的目标。(5)布朗芬布伦纳的模型还包括了时间纬度时间纬度,或称作历时历时系统系统。时间纬度强调把时间和环境时间和环境相结合,考察儿童生活环境的改变或者稳定状态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这种变化包括家庭结构、

38、居住环境和父母工作环境的改变,以及社会大环境。(6)此外,在以上的五个系统之外,生态系统模型的核心是“最接近过程最接近过程” ,它指持续的互动方式对儿童的影响最直接最直接,强调了儿童和外界相互作用的重8要意义。生命全程观的启示儿童期健康的重要意义简述儿童期健康的重要意义。 (简答题)儿童期健康具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的作用:(1)一方面其健康状况受胎儿期和婴幼儿期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的健康状况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胎儿生长状况、母亲的营养状况和健康习惯、环境危险因素、家庭氛围和出生时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等;(2) 另一方面, 儿童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的健康状况和所处的环境也将对成年期的健康结局产生重要影响

39、。第二节家庭养育环境拒绝型简述拒绝型养育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简答题)(1)首先,是在家希望被关注希望被关注。(2)第二,其他场所采取引人注目引人注目的行为。(3)第三,体现在“攻击性的行为攻击性的行为” ,常表现为对他人的不信任以及反抗、挑战和嫉妒。(4)最后,是异常行为的多发异常行为的多发,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极度的情绪不安,社会法则的无视,罪恶感的缺失等。溺爱型简述溺爱型养育行为的负面影响。 (简答题)第一,受到溺爱的孩子由于情绪的发育被阻碍,行为总呈现为不能很好地控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制自己的行为。第二,表现在无法站在他人立场无法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严重的自我为中心倾向自我为中心

40、倾向。第三,缺乏自主性以及创造性自主性以及创造性,在幼儿期的游戏中多次重复同样的行为。第四,表现为性早熟性早熟。过度保护型简述过度保护型养育行为的负面影响。 (简答题)(1)过度依赖父母过度依赖父母,认为自己没有必要保护自己;(2)责任感的缺失责任感的缺失;(3)自我中心自我中心的行为;(4)缺乏与他人交往时必需的社会习惯,容易离群容易离群;(5)言语能力突出言语能力突出,对话呈现成人倾向;(6)遇到挫折容易放弃容易放弃的特性导致算术能力的不平衡算术能力的不平衡;(7)性格顺从性格顺从,对父母的要求高度敏感并且机械化;(8)容易吸收来自父母的不安,逐渐感受到劣等感劣等感。严格型简述严格型养育行

41、为负面影响。 (简答题)(1)严厉型养育行为下的孩子常表现得顺从顺从,有礼貌有礼貌。顺从的背后是孩子长期以来对自我的抑压自我的抑压,是缺乏自发性缺乏自发性的表现。(2)其次,由于父母长期的命令行为孩子易失去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独立性的发育受到妨碍。(3)第三,孩子享受人生的意识极度缺乏受人生的意识极度缺乏。(4)再者,父母的严苛还会造成孩子将来性生活的障碍性生活的障碍,甚至发展到自我否定的劣等感意识的加强。祖孙关系隔代教养论述隔代教养的利与弊。 (论述题)(1)积极作用包括:第一,祖父母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参与到育儿过程中,减轻父母负担减轻父母负担,促进家庭和谐;第二,祖辈父母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丰富

42、的人生经验,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宝贵财富;第三,老人有较为平和的心态较为平和的心态,能带给孩子宽松的教育环境;第四,祖辈可以体验到归属感体验到归属感,摆脱孤独。(2)消极面包括:第一,过分的能动放养容易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自我中心,形成自自私私、任性任性的不良性格;第二,过分的保护遏制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发展遏制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第三,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难以好养9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第四,祖父母年老体弱者较多年老体弱者较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的发展;第五,祖父母和父母的育儿观念冲突育儿观念冲突,很难形成一致的养育

43、。第三节儿童个体因素定义、维度和类型简述气质的类型。 (简答题)(1)易养型易养型:易养型儿童通常是适应性强的适应性强的、温和的温和的,或在活动和强度方面是温和的,有积极的情绪,对新的经历很感兴趣。(2)难养型难养型:难养型儿童往往是紧张的紧张的,适应性差适应性差,并且情绪消极情绪消极。(3)启动缓慢型启动缓慢型:启动缓慢型儿童会随着情境的改变随着情境的改变而不安,在新的情境中会出现典型的不情愿和退缩典型的不情愿和退缩,并且见到生人会害羞见到生人会害羞,尽管给了他们更多时间但仍然适应缓慢。(4)混合型混合型,不是以上任何一种类型。第三章第三章 儿童心理行为异常儿童心理行为异常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

44、第一节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流行情况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危害论述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危害。 (论述题)(1)对日常生活和学习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心理和行为问题不仅造成儿童精神的痛苦精神的痛苦,同时也给儿童的身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身体功能和日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他们往往难以处理好同伴关系, 和同学矛盾冲突术断, 很难适应学校的生活很难适应学校的生活, 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挤。另一方面,内心的冲突或是行为问题本身会导致他们在学习时难以集中精难以集中精神神,学业表现不佳,这让他们感到挫败挫败、自卑自卑,这种恶性循环如果一直持续,将导致成人期社会的适应不良、情绪障碍、药物滥用、违法犯罪和精神疾病。(2)对家庭家庭的影

45、响。儿童的问题不仅危及自身危及自身,更会让家人承爱一定的心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明显的影响。(3)对健康生活健康生活的损害伤残调整生命年。第三节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和不良习惯咬指甲简述咬指甲的原因。 (简答题)(1)从父母父母处习得。(2)为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敏感易紧张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咬指甲行为,部分儿童可能伴有其他行为问题,如多动、抽动、睡眠不安等。(3)对触觉触觉过于敏感。社会退缩行为简述社会退缩行为的分类。 (简答题)社会退缩是指儿童在陌生或熟悉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回避人际接触回避人际接触,少语少少语少动或独自游戏动或独自游戏的行为表现。常表现

46、为过分安静、害羞、社会性孤独安静、害羞、社会性孤独等状态。(1)主动性退缩主动性退缩。儿童对社交不感兴趣对社交不感兴趣,离开同伴选择独处,沉湎于自己的活动。他人的活动与存在并不能吸引其注意,在参与社交时多独自游戏,主要是玩建构游戏或摆弄物体。(2)焦虑退缩型焦虑退缩型。儿童希望交往希望交往,但因情绪过于焦虑情绪过于焦虑,难于投入社交工动,在社会性游戏的参与中主要表现为无所事事无所事事但非常留意其他人的举动。(3)被动退缩型被动退缩型。儿童希望交往却不善交往不善交往甚至被同伴拒绝被同伴拒绝,不得不不得不独自玩夸张的游戏,表现出喧闹多动的行为喧闹多动的行为及夸张的假想游戏夸张的假想游戏,精力充沛好

47、动,情绪积极。亲子冲突简述解决亲子冲突的方法。 (简答题)(1)改变环境和转移注意力改变环境和转移注意力。(2)替换替换。(3)提供选择提供选择。(4)忽视或冷处理忽视或冷处理。(5)以身作则以身作则。10打架、骂人试述幼儿出现攻击言行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论述题)(1)原因: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人际冲突人际冲突的表现。模仿习得模仿习得。家人娇宠和纵容娇宠和纵容。(2)解决办法:帮助建立安全感建立安全感,信任他人,鼓励友好交往;以身作则以身作则,尊重他人,不随意打骂责罚;对儿童的攻击言行切勿反应过度切勿反应过度;教儿童认识和接纳情绪,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应用行为矫正方法

48、矫正方法,如“隔离” “冷处理”等结合奖励等正强化的行为矫正方法消退攻击言行,建立积极言行积极言行。偷窃简述儿童出现“偷窃”行为的原因及防止和应对措施。 (简答题)(1)原因:为了满足需要为了满足需要。好奇心的驱使好奇心的驱使。引起成人关注引起成人关注。报复心理报复心理。(2)措施:帮助其形成“所有权所有权”的概念;帮助儿童理解“礼物礼物”的概念;用惩罚和奖励惩罚和奖励等行为矫正的方法,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行为方式。第四节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简述精神发育迟滞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简答题)(1)开展特殊的教育训练开展特殊的教育训练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多数轻度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脑功能可缓慢改善

49、,对其进行特殊教育、耐心辅导训练可帮助其能力提高,以适应生活和简单职业需要,不少患者最终能够自理最终能够自理。重度和极重度者需终终身照料身照料,但仍可通过长期训练使其具备简单的卫生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简单的卫生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2)预防措施:宣传教育禁止近亲结婚,鼓励适龄婚育;加强遗传咨询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加强孕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孕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对可治疗的遗传代谢或内分泌障碍进行及时诊治也可减少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生。运动技能障碍试述儿童运动技能障碍的病因、症状表现。 (论述题)(1)导致动作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个体神经生理、环境和心理等诸多因素,而额叶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

50、小脑、脑干、基底神经节等部位的轻微损伤轻微损伤被认为是主要原因。(2)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异常,动作的计划性不足动作的计划性不足、控制性失调控制性失调、持久性困难、稳定性缺乏、协调性缺陷持久性困难、稳定性缺乏、协调性缺陷等方面。孤独症论述孤独症的症状表现及治疗措施。 (论述题)(1)患儿多数外观正常外观正常,典型的孤独症主要表现为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刻板的兴趣行为刻板的兴趣行为三个方面同时具有本质缺陷,即所谓的“三联征三联征” ,不典型的孤独症则只有其中之一或之二。(2)对孤独症患儿应早发现、早筛查、早诊断、早训练治疗、孤独症无单早发现、早筛查、早诊断、早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招考、培训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自考30007学前儿童发展评估高频主观题汇总.pdf)为本站会员(雁南飞1234)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