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前教育学 姚伟 主编 第6章 学前儿童游戏 6.1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6.2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 6.3 幼儿园游戏的开展与指导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本章主要讲授学前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包括学前儿童游戏的含义、价值、特点、分类等,幼儿园游戏的开展与指导。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含义、价值及分类;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内涵、必要性及其实现,掌握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及指导;能够运用学前儿童游戏的相关知识评析学前儿童游戏相关的案例。 关键词关键词学前儿童游戏;基本活动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 6 6. .1 1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学前儿
2、童游戏概述 6.1.1 6.1.1 学前儿童游戏的含义学前儿童游戏的含义游戏是一类行为的总称,其定义复杂多样。游戏是一类行为的总称,其定义复杂多样。这种娱乐活动不仅常见于成人世界,也存在于儿童世界,儿童的游戏被认为是游戏的最纯粹最纯粹形式。儿童游戏与成人的游戏存在较大差别:儿童游戏与成人的游戏存在较大差别:首先,游戏在生活中的地位不同其次,游戏的目的不同最后,游戏的内容不同于成人的游戏学前儿童游戏形式多样,含义丰富,很难下一个明确定义。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含义是:儿童游戏是学前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儿童游戏是学前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学前儿童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游戏能够使学前儿童产生愉悦
3、的情绪。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6.1.1 6.1.1 学前儿童游戏的含义学前儿童游戏的含义(一)游戏是学前儿童自主自愿自主自愿的活动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是其自主自愿的活动。学前儿童游戏的动机主要源自主体的内在需要。(二)游戏是学前儿童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学前儿童游戏是儿童对自己的生活和经历的反映,游戏的主题和内容是儿童对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学前儿童的游戏是现实生活与想象活动结合的结果。(三)游戏能使学前儿童产生愉悦的情绪产生愉悦的情绪在游戏中,儿童总能产生愉悦的情绪。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第一,学前儿童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具有
4、兴奋强于抑制的特点;第二,学前儿童大脑皮质的不成熟使学前儿童的认知简单而具体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6.1.2 6.1.2 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多个学科、多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解释游戏的价值。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全面和谐发展。(一)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展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需要合理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和锻炼。游戏能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能给学前儿童以快乐,对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二)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认知发展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认知发展游戏是发展学前儿童认知的有效手段。首先,游戏拓展和加深学前
5、儿童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其次,游戏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最后,游戏发展学前儿童思维能力。(三)游戏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游戏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社会性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四)游戏促进学前儿童情感发展游戏促进学前儿童情感发展游戏发展学前儿童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6.1.3 6.1.3 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一)按照儿童的认知发展分类根据儿童游戏时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认知发展阶段和在游戏中表现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征,对游戏进行分类。1.感觉运动游戏
6、感觉运动游戏感觉运动游戏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是儿童游戏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一般处于儿童出生到2岁这一阶段。2.象征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象征性游戏是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3.结构游戏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来建构、反映现实生活中物体的活动。4.规则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游戏是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6.1.3 6.1.3 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二)按照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分类1.偶然行为偶然行为这类游戏行为无目的性。2.旁观游戏旁观游戏在这类游戏的特点是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在观察其
7、他儿童的游戏行为。3.独自游戏独自游戏他们专注于自己的游戏,对其他儿童的游戏行为漠不关心。4.平行游戏平行游戏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交流,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己的游戏上。5.联合游戏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协作,也没有建立共同一致的游戏目标。6.合作游戏合作游戏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对于游戏的材料、活动目的和结果有统一的计划和组织。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6.1.3 6.1.3 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三)按照游戏的教育作用教育作用分类1.角色游戏2.表演游戏3.结构游戏4.智力游戏5.音乐游戏6.体育游戏7.娱乐游戏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 6 6. .2 2
8、学前儿童游戏理论学前儿童游戏理论 6.2.1 6.2.1 传统游戏理论传统游戏理论传统游戏理论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对游戏做出解释的理论,它为以后的游戏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剩余精力理论剩余精力理论剩余精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诗人席勒席勒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斯宾塞。剩余精力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第一,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第二,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外,还有剩余精力第三,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否则就会像不透气的蒸气锅,会发生爆炸第四,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而低等动物的精力只能用于保存自己,无剩余精力,所以不存在游戏。第
9、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6.2.1 6.2.1 传统游戏理论传统游戏理论(二)松弛理论松弛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德国的拉察鲁斯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帕特里克。与剩余精力理论恰恰相反,松弛理论认为,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在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松弛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第一,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都会感到疲劳,游戏是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而产生的;第二,幼儿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对复杂的外部世界容易产生疲劳,这就需要游戏来使幼儿放松,以便恢复精力;第三,游戏是童年期自发的、以本能为基础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能够消除疲劳和恢复精力。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6.
10、2.1 6.2.1 传统游戏理论传统游戏理论(三)生活预备理论生活预备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德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卡卡尔尔格罗斯格罗斯。他认为,游戏是为成人生活做预备。游戏的目的就是给儿童提供一种安全的方法,帮助他们去练习和完善成人生活所需要的能力。生活预备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儿童天生的本能不能适应将来复杂的生活,需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第二,游戏是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第三,越是高等的动物,将来的生活就越复杂,所以游戏期就越长。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6.2.1 6.2.1 传统游戏理论传统游戏理论(四)复演理论复演理论的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斯坦利霍尔霍尔。他认为,通过游戏,
11、儿童复演了人类的发展阶段,游戏是遗传活动的表演,是在重复祖先的进化过程。复演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第一,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第二,游戏的发展过程同种族的演化过程相吻合传统游戏理论主要是从生物因素出发对幼儿游戏做出的种种解释,认为游戏是幼儿本能的反应,否认游戏的社会性、目的性。虽然这些理论都有局限性,但它们仍有重要意义,不仅提供了历史上成人对儿童游戏的观点,还促进了现代游戏理论的发展。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6.2.2 6.2.2 近现代游戏理论近现代游戏理论(一)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的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又称发泄论或补偿论。弗洛伊
12、德认为,游戏在儿童的情绪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游戏具有宣泄作用,可以让儿童摆脱创伤经历后产生的消极情绪。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了人格构成学说,“本我”、“超我”和“自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的三个组成部分。儿童出生时完全受本儿童出生时完全受本我的支配,随着经验的积累,自我和超我才开始发展。我的支配,随着经验的积累,自我和超我才开始发展。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提出了游戏理论,认为游戏允许儿童自由地调节本我和超我的要求,帮助儿童发展自我的力量。通过游戏,幼儿可以解决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1.儿童游戏的动机是心理生活的愉快原则2.游戏能满足儿童的愿望3.游戏能使儿童发泄消
13、极的情绪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6.2.2 6.2.2 近现代游戏理论近现代游戏理论(二)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皮亚杰。皮亚杰的游戏理论与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主要观点如下:1.游戏是儿童的一种智力活动2.游戏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3.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制约儿童游戏水平的发展4.游戏满足儿童情感方面的需求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6.2.2 6.2.2 近现代游戏理论近现代游戏理论(三)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14、维果茨基维果茨基、艾里康宁艾里康宁等心理学家。1.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第一,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第三,强调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2.艾里康宁的游戏学说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研究儿童的游戏应当以角色游戏为主要对象。艾里康宁进一步指出游戏结构的相互关系:一是角色。二是游戏行动,三是游戏式地运用物体,四是游戏者之间的真实关系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6.2.2 6.2.2 近现代游戏理论近现代游戏理论(四)后皮亚杰游戏理论近年西方心理学领域产生的两种新的游戏理论是觉醒理觉醒理论论和元交际理论元交际
15、理论,这两种游戏理论是在皮亚杰之后比较有影响的、系统性较强的游戏理论1.游戏的觉醒理论游戏的觉醒理论是在皮亚杰之后出现的比较有影响的一种游戏理论,又称为内驱力理论内驱力理论或激活理论激活理论,代表人物是伯莱因伯莱因(Berlyne)(Berlyne)。游戏是机体主动影响环境的倾向,它是由有机体而不是由刺激所控制的行为,它回答“我能用它来做什么”的问题。2.游戏的元交际理论元交际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贝特森(贝特森(BatesonBateson),他认为,游戏是一种元交际,是一种意识与信息的意义交流和理解过程,是一种发展儿童进入人类文化和表征世界必需技能的重要途径。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
16、戏 6 6. .3 3 幼儿园游戏的开展与指导幼儿园游戏的开展与指导 6.3.1 6.3.1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一系列法规文件中都强调游戏的重要性,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充分必要条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充分必要条件件。(一)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所谓基本活动,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在一日生活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如吃、喝、睡、排泄等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第二,对人的生活或生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活动。游戏是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
17、发展水平的活动形式,是最适合幼儿发展需要、对幼儿发展发挥重大影响作用的活动方式。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 6.3.1 6.3.1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必要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权利,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权利,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因此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保证幼儿的权利、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而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1.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权利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权利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得幼儿在幼儿园能够有充足的机会和时间进行游戏,这是保障幼儿游戏权利的必然要求2.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游戏是
18、幼儿的主体性活动首先,游戏是幼儿主动性活动;其次,游戏是幼儿独立性活动;最后,游戏是幼儿的创造性活动。3.游戏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游戏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第一,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生理发展的需要;第二,游戏能够满足幼儿认知发展的需要;第三,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第四,游戏能够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 6.3.1 6.3.1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三)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现1.保证幼儿充足的自由游戏时间保证幼儿充足的自由游戏时间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游戏的时间,为幼儿自由游戏提供机会,
19、这是保障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效落实的前提和基础。2.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教学活动游戏化是将游戏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之中,以游戏作为教学的组织形式或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原理在于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或“游戏性动机效应”来提高幼儿参与教师发起的各种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 6.3.2 6.3.2 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幼儿园游戏的组织科学的组织幼儿园游戏,需要制定合理的游戏计划,建立制定合理的游戏计划,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合理的游戏常规,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一)制定合理的游戏
20、计划游戏的计划主要包括游戏的时间、游戏的目标、游戏的环境设置、游戏的指导方式及注意事项。游戏计划的制定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首先,要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时间;其次其次,教师要根据幼儿园的学期总目标;最后最后,游戏计划的制定还要以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为依据,使游戏计划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促进幼儿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 6.3.2 6.3.2 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二)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游戏常规是指对幼儿在游戏中的适当行为和不适当行为所做的经常性规定,主要包括使用玩具的常规以及对其他游戏行为的规定。建立游戏常规的目的在于,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营造
21、一个和谐的游戏氛围,保障游戏活动顺利开展。游戏常规的建立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其次其次,发挥幼儿的主体参与性,以增强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保证游戏常规的有效落实。最后最后,要考虑游戏活动的性质,依据游戏的类型、游戏的特点、游戏的场地和材料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要求,提高游戏常规的有效性。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 6.3.2 6.3.2 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三)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游戏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创设适宜的环境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氛围,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游戏活动。同时,
22、游戏环境对儿童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首先,要创设安全有效的游戏场地,注重对幼儿想象力、自信心的培养。无论是室内的游戏场地还是室外的游戏场地,都需满足幼儿的需要,定期进行更换。其次其次,投放适宜的玩具及游戏材料,应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符合艺术、卫生和安全的要求,具有经济适用、多样化和新颖性、教育性等特点。最后最后,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 6.3.3 6.3.3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幼儿园游戏的指导幼儿园游戏的指导是指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对儿童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
23、以保证游戏价值的实现。教师的指导对幼儿游戏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既要尊重幼儿游戏主人的教师既要尊重幼儿游戏主人的地位,又要成为游戏的观察者、参与者和支持者地位,又要成为游戏的观察者、参与者和支持者。(一)把握正确的指导时机把握正确的时机关系到游戏指导的实际效果。当出现以下情境时,教师应该进行指导:第一,幼儿游戏活动开始时幼儿游戏活动开始时,以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第二,游戏活动结束时游戏活动结束时,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总结性评价;第三,当幼儿的游戏无法进行时当幼儿的游戏无法进行时,通过指导使游戏继续进行;第四,当幼儿出现不符合规范的行为时当幼儿出现不符合规范的行为时,及时矫正幼儿的行为;第
24、五,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满足幼儿的需要。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 6.3.3 6.3.3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幼儿园游戏的指导(二)采用合适的指导方式其一、平行介入法平行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玩与幼儿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暗示作用。其二、交叉介入法交叉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其三、垂直介入法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 6.3.3 6.3.3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幼儿园游戏的指导(三)运用恰当的指导方法游戏的指导方法主要有言语指导方法言语指导方法和非言语指导方法非言语指导方法。言语指导法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教师作为游戏参与者,言语指导往往是表现游戏中的角色另一种情况是教师作为游戏的旁观者,可采用直接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明确的指示和直接教授教师也可运用间接的方式,包括建议、描述、询问、提问、重述、评论等具体策略,重在启发幼儿如何去做。非言语的方法是指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身体运动等非言语手段来支持幼儿的游戏,对幼儿的游戏行为做出反馈。第六章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