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思乡怀人诗感情与手法模拟试题(共40首).doc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2538200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高考思乡怀人诗感情与手法模拟试题(共40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高考思乡怀人诗感情与手法模拟试题(共40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高考思乡怀人诗感情与手法模拟试题(共40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高考思乡怀人诗感情与手法模拟试题(共40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高考思乡怀人诗感情与手法模拟试题(共40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语文思乡怀人诗感情与手法模拟试题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下列各题。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注】天宝三载(744年),李白遇杜甫于洛阳,深结厚谊。后李白往江东,杜甫赴渭北长安。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论文:此处指论诗。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作于秦州。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而还。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处边塞,如在天之

2、尽头。秋水:秋日风波。(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表现了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和崇敬。B.两首诗都是律诗,形式规整,言简而义丰。C.“何时”与“几时”都表现出对李白音讯的期盼。D.“冤”字指屈原和李白都曾蒙受魑魅小人的冤枉。(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意思是“我在渭北看到春树想到江东,你在江东望着暮云念着渭北”,上下文互含其词而见意。下面不属于这种用法的一项是A.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杜审言赠苏绾书记)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杜甫狂夫)D.绿光风动麦,白碎日池翻。(杨万里春晚往

3、永和)(3)与“文章憎命达”一句所表达的文学观不同的一句是A.诗到能迟转是才B.诗穷而后工C.贫老愁病入诗佳D.赋到沧桑句始工(4)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而侧重点不同,请具体写出有哪些不同。(5)春日忆李白说李白的诗“飘然思不群”,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有这样的特点,请你写出开篇第一句:“,。”(6)律诗中间两联要求对偶。请写出杜甫春夜喜雨中最著名的一联对偶句。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劈头自问,其中暗含诗人无所事事的烦闷。

4、B.三四句用“古树”和“秋声”交代诗人居住的环境。C.第六句“空复情”中“空”的意思是徒劳的白白的。D.最后两句是说为了解除思念就跟随汶水一路南行。(2)下列诗句中与“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B.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李白行路难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3)从结尾来看,这是一首思念之作,请简要说明中间四句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3.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古诗,完成下列小题。秋夜谢朓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窓轻幔垂,西户月光入。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5、。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注】南北朝时,战乱不断,很多新婚男子被远征离家。窓(chung):同“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从听觉角度写,托物起兴,促织鸣叫、捣衣声声引发女子绵绵情思。B.三、四句表诉衷情,并借对女子动作的描写表现其彻夜难眠的生活状态。C.诗中写南、北、西三方位,虽未言东,也能让人体会女子独对四壁之况。D.诗的末尾用反问句,表达抒情主人公再也不愿承受终年分居相思之苦了。(2)“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两句写得含蓄蕴藉,请简要赏析。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使次安陆寄友人唐刘长卿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暮雨不知涢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6、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中的“涢(yn)口”“穆陵”都在安陆。三户: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安陆本楚地,故以“三户”言百姓稀少。(1)首联中“”二字点明诗人的身份,尾联中“”二字妙在从对方落笔,呼应诗题。(2)全诗运用多种手法来表达“伤时”之情,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赏析。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注】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用以指示壶上刻度。这里用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

7、声。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首联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突出了雪夜的寂静,表现了作者无边的痛苦与寂寞。B.颔联既实写所见之景,“竹”和“雪”又蕴含着人物品节和对环境的关切。C.颈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读来音韵和谐,让人充分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D.全诗写景优美,借景抒情,写景十分细腻生动,历历如在目前,令人觉得美不胜收,极富感染力。(2)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诗人如何回 忆胡居士的。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城上高

8、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这首诗就作于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飐:吹动。文身:身上刺的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初到柳州,即登高遥望朋友们的贬所,抒发了自己难于明言的愁思。B.颔联写诗人近处所见,疾风骤雨中的芙蓉与薜荔,它们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C.颈联又写远景,这是颔联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境况堪忧,朋友们又是如何呢?D.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写

9、自己虽牵挂好友望而不见,尚且可互通音信,聊以劝慰。(2)本诗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表现了对友人的牵挂,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7.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闻雁韦应物【注】故园渺何在?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注】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达滁州后不久写的。(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是五言律诗,诗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耐人寻味。B.诗人韦应物的家乡在长安,而此时却在远离家乡两千余里

10、的滁州为官,“渺”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C.“坐”即“因”,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字解释一样。“寒塘坐见秋”即“因在寒塘得见一派凉秋”。D.“一雁过南楼”脍炙人口,宋词“渐一声雁过南楼也,更细雨,时飘洒”(陈允平塞垣春),即从此句化出。(2)韦诗中的“夜”和赵诗中的“一”用得很妙,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8.阅读下面的唐诗与元曲,完成 下列各 题。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红绣鞋】醉思乡王粲登楼(元)郑光祖泪眼盼秋水长天远际,归心似落霞孤鹜齐飞,则我这襄阳倦客苦思归。我这里凭阑望,母亲那里倚门悲。争奈我身贫归未得。(1)上述

11、唐诗中的“冬至”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的习俗。元曲的前两句化用了王勃中的文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白诗与郑曲用于表达思念家人的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游襄阳怀孟浩然白居易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南望鹿门山,蔼若有馀芳。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山水发端,赋中含兴,铺绘出襄阳山水地貌的独特气势,正是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了孟浩然的诗作。B.诗人诵读孟诗,感怀其人,由感怀其人,而旅次襄阳,以追寻孟浩然遗踪。全诗文字

12、清淡简朴,颇有孟浩然气韵。C.诗人南望鹿门,望得深沉悠远,山林青翠,蔼蔼芬芳,以壮阔清丽之景将孟浩然的诗风更高一层地表现出来。D.诗歌由彼及此,由景及人,衔接过渡极为自然,字句之间深蕴对孟浩然的景仰钦敬之心全无萧瑟悲凉之态。(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孟浩然的追怀之情的?请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小题。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

13、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诗中“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B.颈联写俯察之景。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C.末联则抒写胸怀。上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风格沉郁而豪放。(2)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联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此

14、联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秋梦唐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运用比兴手法抒写了思妇在秋梦中赴边,探望自己远戍边关的丈夫的深情。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人借思妇委婉地流露出自己的忧国之思。(

15、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注】一阳生:指冬至日。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友爱,常共被而眠。(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作者客居他乡恰逢京使,为能捎信给弟弟而感到欣喜。B.第三句写作者冬至日思家忧国之情更为强烈,借酒消愁愁更愁。C.第五句用“姜被”典故,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弟弟的思念和关爱。D

16、.作品感情真挚,联想丰富,语言深婉,格调高雅,富有生活气息。(2)尾联“疑”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1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京口闲居寄两都友人【晚唐】许浑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一樽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宫阙楚江楼。【注】:凤城,指都城。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1)标题中的“京口”在今天的A.无锡 B.镇江 C.南京 D.苏州(2)对划线部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去”“东流”暗切友人和自己的所在地点。B.“聚散”偏重“散”,浮云漂泊寓意游子思归。C.“浮沉”偏重“沉”,大江东流暗示岁月流逝。D.此联融自然景物和人

17、生感慨于一体,公正精炼。(3)赏析颈尾两联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忆九华罗隐 九华巉崒荫柴扉,长忆前时此息机。黄菊倚风村酒熟,绿蒲低雨钓鱼归。干戈已是三年别,尘土那堪万事违。 回首佳期恨多少,夜阑霜露又沾衣。【注】罗隐十余次应进士第,最终铩羽而归,备受世俗评议。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二年,诗人54岁,在润州养病时,写作此诗。巉崒:读“chn z”,险峻。息机:忘掉世俗的机巧之心。佳期:相爱着的男女幽会的时日。罗隐赴举时,曾与色艺兼美的云英姑娘有过一段相爱的故事。(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忆”字紧扣诗题,既引出了所忆内容,又表达了“

18、长忆”的心里感受。B.颔联中的“黄菊”表面上写的是秋天的物象,实则暗示着诗人正值人生之秋。C.颈联“干戈”指战乱,“尘土”指战乱激起的烟尘。此处从实入笔,抒发感情。D.前四句写所“忆”,描绘了一幅“九华隐居图”,后四句描写眼前,时空跨度大。(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重九赏心亭登高范成大忆随书剑此徘徊,投老双旌重把杯。绿鬓风前无几在,黄花雨后不多开。丰年江陇青黄遍,落日淮山紫翠来。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注】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诗为淳熙八年(1181)任建康(今南京)镇帅时所作。双旌,镇帅的代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19、,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登高追忆,“书剑”意象豪迈,表现了诗人当年满怀理想抱负,意气风发。B.颔联写秋风中黑发无几,表达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慨叹;黄花经雨,象征着人生暮年。C.颈联写登临之景,庄稼即将成熟,田野丰收在望,落日照耀,淮山紫翠,绚烂美好。D.本诗在写景追忆中抒发对家国和个人境遇的慨叹,与杜甫的登高有异曲同工之妙。(2)诗歌尾联“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广受后世称道,请从炼字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16.古代诗词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注释

20、】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亚:接近。(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雁怯重云不肯啼”首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B.“画船愁过石塘西”,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只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C.词的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自己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D.下阕“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句,写词人回到家中,看到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E.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哀情

21、、虚实结合、以淡语写浓情。下片既有对眼前之景的实写,也有想象之景,语淡而情浓。(2)清代评家陈廷焯在谈论诗歌创作时说,感情“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借此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感情的。17.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哭李商隐(其二)崔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注】:踠,屈曲,弯曲。(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凌云万丈”“虚负”“未曾开”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世途、怀才不遇的一生。B

22、.颔联一问一答。“鸟啼花落”让人联想起李商隐的身世,“竹死桐枯”则暗喻李商隐的去世。C.“三光”指日月星,“文星”即“文曲星”,常指有文才的人,此处指李商隐。D.全诗按惜才、誉才和哭才顺序来写,先惜而誉,由惜而哭,以哭寓愤,情感浓烈。(2)诗的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秋晚登城北门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注】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

23、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为其下文描述抒情作了铺垫。B.“两行雁带杜陵秋”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诗人也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C.“身世安危入倚楼”中,从字面看作者是在感慨自己身世的安危,实则对国家命运的担忧。D.“横槊赋诗非复昔”中,“横槊赋诗”这一典故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也有体现,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在本诗中指作者当年的军中英姿。(2)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请找出来,并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19.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

24、诗。完成各题。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赵嘏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注】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杜若,香草名。海门,河流入海之处。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首联写“人未归”“想柴扉”,紧承题目“怀”字,足见其虽身处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故乡的心情。B.“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早春时节,写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为后三联表达感情烘托了气氛。C.颈联作者极目远望,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渺远,风浪阻隔使投递之信也愈显稀少。D

25、.尾联诗人发问“愁情不知多少”,转而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束,提升了诗歌的格调。(2)后人读此诗颔联,言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请就此赏析颔联的描写角度。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注】赵嘏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注】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中“杜若洲”“烟暖”“原草”等意象紧扣诗题中的“春望”一词,描绘出春到曲江的无限风情。B.诗歌首联,作者触景生

26、情,由眼前曲江岸边、水上的景象想到“人未归”“柴扉”,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C.诗歌颈联写作者思随目转,将无限深情寄托在草上,也苦于曲江浪涛汹涌而无法接到从故乡寄来的书信。D.诗歌尾联运用了设问手法,其中下句“万里春流绕钓矶”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来写景,以景结情,余韵悠长。(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颔联。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答题。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杨万里)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注翠纱红映肉:语出苏轼的诗句“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晕。尾联

27、作者原【注】“予去年正月离家之官,盖两年不见海棠矣!”(1)对这首诗的赏析,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交代了游览之地,又点明了以下数句均为游览所得。一个“行”字,为全诗之眼,领起全诗,有概括诗歌内容的作用。B.颔联以“无气力”状写春之柳枝,表现柳枝娇弱婀娜之态,运用拟人手法,形象新奇;“淡晴花影”写出了花朵在阳光照映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的美丽景色。C.颈联出句写幽径,所重在静;对句写新禽,所重在动。各有侧重,动静结合,以新鸟之声清脆悦耳来反衬小径的幽寂。D.整首诗作者写了竹林水榭、柳枝轻拂、花影朦胧、幽径新禽等景色,寓欣喜之情于烂漫春光中。(2)有人曾评价说,杨万里作诗“于结句每以出人不意为

28、胜”。请结合这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早玩雪梅有怀亲属韩偓北陆候才变,南枝花已开。无人同怅望,把酒独裴回。冻白雪为伴,寒香风是媒。何因逢越使,肠断谪仙才。【注】此诗作于天祐元年(904),诗人被贬于湖南醴陵。何因,怎么能够。逢越使,典出“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触景生情,既咏梅花又怀亲人,感情丰富,全诗语言清新明丽。B.首联写气候刚发生变化,而梅花已开上枝头,突出了一个“早”字。C.颔联写诗人独自饮酒,徘徊于梅花旁,却无人与之同赏,怅惘若失。D.尾联两处用典,表达了诗人被贬后思

29、念远方亲人却无处诉说的痛苦。(2)后人评价颈联“花与人兼而有之”,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悼室人十首(其一)(南朝)江淹 佳人永暮矣,隐忧遂历兹。宝烛夜无华,金镜昼恒微。桐叶生绿水,雾天流碧滋。蕙弱芳未空,兰深鸟思时。湘醽徒有酌,意塞不能持。【注】佳人:此处指江淹亡妻。湘醽(lng):湘地名酒。(1)开首两句用“”一词,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2)本诗是如何表达对亡妻的悼念之情的?试简要赏析。24.阅读下面作品,完成题。下列各溪行寄王震唐张九龄山气朝来爽,溪流日向清。远心何处惬,闲棹此中行。丛桂林间待,群鸥水上迎。徒然适我愿,幽独为谁情。(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

30、。(2)下面对本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的“寄”与“夜雨寄北”的“寄”字意相同B.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本诗描写的是早春景色C.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由景而情,情景交融D.作者写山溪中划船所见的景物,描绘得有声有色(3)从本诗来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变化,试结合具体词语加以分析。2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秋兴八首(其四)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注】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

31、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平居:这里指家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从大处落墨,笔带感情。“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变化急促,比喻贴切而形象。B.颔联承上写长安之变化,“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C.颈联跳出长安写全国,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D.尾联收转写自身。“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那些情感?请联系全诗内容加以

32、分析。2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B.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C.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之情。D.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

33、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但悲是主调,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中蕴含的悲情。2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九日登梓州城杜甫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弟妹悲歌里,朝廷醉眼中。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注】梓州,治所在昌城县,今四川三台县潼川镇。(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句式整齐,对伏工整,“伊昔”即从前,与“如今”构成鲜明对比。B.“白发”所流露出的感慨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早生华发”相同

34、。C.颔联,“追欢”句照应“伊昔”,写诗人当年重阳与亲朋登高饮酒赏花的情景。D.颈联,写登城远望后的情景:弟妹正在悲歌,朝廷大臣却在宴酒欢悦。这是实写。E.尾联,前句写兵戈阻于关塞的景象,流露出诗人殷殷之情;“意无穷”总括全诗。(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2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悲秋 杜 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待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注】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当时蜀地发生多处叛乱,杜甫滞留梓州(今四川三台)。两京:长安和洛阳,诗中代指朝廷。(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写秋景,点

35、明时令,富有夸张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群盗尚纵横”叙写社会现实,“尚”字表达出作者对动乱的厌烦。C.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来写,家书迟迟不能到达,使作者心中悲情加重。D.第五句以“高飞的鸟”喻“愁”,形象生动,显示出作者愁绪极深。E.尾联用反诘的语气结句,写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2)本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悲情?请简要分析。2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早秋夜作韦庄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遂。 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注。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注】蟏蛸:蜘蛛的一种,脚很长,通称蟢子。(1)请说说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

36、扣住“早秋”二字展开描写的。(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30.阅读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夏夜乘凉怀念友人的诗,作者怀念的这位朋友姓辛,在兄弟中排行老大。B.开头两句夜晚降临,“忽”“渐”二字将日与月交替,黑夜与白天的承接,一慢一快,写得十分传神。C.“散发”“卧闲敞”写尽隐者闲适,潇洒甚至颓放之态,“闲敞”的描写尤其新奇。D.夏夜的景色幽静,清风明月,良辰美景,正应弹琴助兴,权可借以慰藉,但却无人可

37、陪诗人欣赏。(2)从炼字的角度,鉴赏“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3)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李儋,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时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诗文好友。李儋在长安和作者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作者写了这首诗寄赠答谢。(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花里叙别起,又以花开一年结,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人事变迁的慨叹。B.颔联

38、“世事”与颈联“邑有流亡”相合,“春愁”又与首联“花开”暗合,上下浑融,衔接自然。C.“西楼望月几回圆”暗含奔赴西楼、仰观天空、计算时日、期待思念等动作与心理,极富张力。D.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章法严密,对仗工整,语言简淡,情感激愤,堪为七律名篇。(2)颈联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赏析。3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秦中卧病思归裴夷直索索凉风满树头,破窗残月五更秋。病身归处吴江上,一寸心中万里愁。宿开元寺楼许浑谁家歌袅袅,孤枕在西楼。 竹色寒清簟,松香染翠帱。月移珠殿晓,风递玉筝秋。日出应移棹,三湘万里愁。【注】许浑:晚唐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翠帱:翠色床帐。三湘:泛指洞庭湖南北

39、,湘江流域一带。(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以写声为发端,用叠音词将周围的声响描写得真切可感。B.两首诗都点出的“秋”字,不仅明示了时节,更是各自诗眼所在。C.裴诗末句和许诗首联都使用了对比,极大增强了诗句的感人力量。D.两首诗体裁不同,但都是卒章显志的写法,先写景物,后抒感怀。(2)两首诗都写到了“万里愁”,请说说两首诗中“愁”的内涵的异同。3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归梦杜甫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注】伐叛:讨伐乱臣贼子,指安禄山、史思明等。“雨急青枫暮”和“不用楚辞招”均化用

40、自楚辞招魂。(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联写历史叹身世,后两联述梦境发感叹,全诗以虚衬实,感人至深。B.诗人通过对道路时通时阻,以及江山日见冷寂萧条的描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灾难。C.诗的颈联写梦魂在急雨中难辨方向,难以飞越遙远的路途,隐喻着现实的艰难。D.最后两联运用典故,暗示了诗人和屈原有相似的处境、命运和相同的忧国忧民情怀。(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客游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注】南山:李贺家乡的山。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

41、臣值宿所居。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C.“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出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

42、朝统治者,表达了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慨叹。(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35.(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书怀寄刘五杨亿风波名路壮心残,三径荒凉未得还。病起东阳衣带缓,愁多骑省鬓毛斑。五年书命尘西阁,千古移文愧北山。独忆琼林苦霜霰,清尊岁晏强酡颜。【注】杨亿,与刘五当时同官知制诰,其诗歌颇多感慨。沈约任东阳太守时,自叙:“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骑省:官署。晋潘岳曾感慨自己在三十二岁时,已鬓发斑白。西阁:知制诰办公的场所

43、。南齐周彦伦隐居北山,后又出山为官。孔稚圭作北山移文表彰真隐士以嘲笑周彦伦这类利用隐居来沽名钓誉的人。琼林:宋御苑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既述说自己仕途风雨坎坷,自己的济世壮心也日趋衰退,也暗引“三径就荒”以陶渊明自比,表达了自己的心志。B.“病起”与“愁多”上下句相承,暗引沈约和潘岳诗文典故,陈述自己身体病瘦交加,且因愁多而早衰,表达自己在官府任职之苦。C.“五年书命”与“千年移文”相对照,一今一古,现实的自己为俗务所累,而先贤们却能隐居逍遥,典故引用贴切,暗示当时心境。D.整首诗歌风格明快,语言直白,诗人胸中块垒,不吐不快,体现了诗人“不通商量,真有气性”的个性,尤其是尾联中“独”字。(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36.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注】此为黄庭坚于熙宁四年辞去叶县尉职务时所作。平舆,在今汝南县,汝水流经此地。幽人,指李子先,与黄庭坚是同乡好友,时在并州担任佐吏曹的小官。青袍,品级低下的官吏所穿的服装。(1)这首诗可能在以下哪本书中找到?A.山谷外集B.草堂诗余C.古诗纪D.唐诗别裁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语文高考思乡怀人诗感情与手法模拟试题(共40首).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