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2-考点分析真题试做近五年天津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举要近五年天津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举要-3-考点分析真题试做-4-考点分析真题试做近五年高考天津卷古代诗歌鉴赏题,从考查体裁看,以诗为主。从诗歌的时代范围看,以唐、宋为主,但备考时不可拘泥,从先秦两汉到元明清的古诗词都要涉及。从分值看,近几年都是89分。从题型看,2017年之前是三道简答题,2018年起出现了客观题,变为一道“四选一”的客观选择题和两道简答题。从命题的发展趋势看,设题灵活,考点丰富,角度多样,但“变化”中有“稳定”,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思想感情的考查是“变中的不变”。-5-考点分析真题试做
2、1.(2018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6-考点分析真题试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
3、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对于孔子“忧道不忧贫”的观点,作者并不否定,但“瞻望邈难逮”,一般人很难做到,所以作者决定归隐田园,转身立志做一个平凡的农夫,以耕种为生,辛勤劳作。 答案解析关闭A-7-考点分析真题试做(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参考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解析:“平畴”,平坦的田野。“远风”,远处
4、吹来阵阵微风。一个“交”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过广阔的田野、秧苗欣欣向荣的意境。“良苗”,长势良好的秧苗。“怀新”,孕育着新的生机。“良苗亦怀新”是一种拟人手法,写良苗之怀新,正是写诗人看到自己劳动成果时的喜悦。 -8-考点分析真题试做(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参考答案: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从诗歌整体内容来看,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他将精神寄托在对远古的怀想之中,以古代那些志行高洁的隐士、贫士为楷模,用他们的精神来进行自我鼓励,
5、这使他能够坚持“固穷守节”的生活,不改变“隐居求志”的初衷。对“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可以这样理解:酒喝好了,客人也送走了,长吟着诗歌掩起柴门,我就暂且安心地做个田野间的农夫吧。一个“聊”字耐人寻味。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人,他虽然隐居了,但并不能全然忘情,没有完全放弃济世弘道的理想,所以说“聊为”。-9-考点分析真题试做2.(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0-考点分析真题试做(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
6、画面? 参考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解析:答题思路可分为四个部分:分析形象内涵,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解答本题,应抓住关键词“独立”“相依”及景物“日落断桥”“水涵幽树”,可知诗人描绘了一幅人景相融的静态画面。-11-考点分析真题试做(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参考答案: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解析: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因此,解答此类试题,可
7、以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分析诗人借助某些意象(或画面)表达的感情。本诗第三联通过“清游”“静处”以及“心无累”“世有机”的感觉来表达自己的心态。-12-考点分析真题试做(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参考答案:虚写。“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以景结情。“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解析:答题时首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更待”点明是想象之景,是虚写,所
8、以要考虑虚与实的问题;“秋风斜月钓舟归”是景物描写,处于结尾,所以要考虑以景结情的手法;看到景物描写,也要考虑情与景的关系。-13-考点分析真题试做3.(2016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14-考点分析真题试做(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营造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态。解析:先明确“望”“空”的意思,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诗歌
9、主旨分别解释它们在句中的意思,分析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参考答案: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原,是静态描写。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解析:颔联写景,先将所写景物找出来;再思考所用手法,比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综合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答案。注意题干中的“哪些”一词,表明表现手法不止一种。-15-考点分析真题试做(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参考答案: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景之美、闲适之情。解析:要结合具体的诗句,特别是描写人物神态、心理的词语来分析“闲”的含义。结合首联、颔联中对场景的描述,
10、梳理重点意象,全面把握“闲”的含义。-16-考点分析真题试做4.(2015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17-考点分析真题试做(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扣住“春雨后”,找出诗中的意象,即
11、尘土、紫烟、晴日、红花和翠柳。参考答案: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比拟,如“柳拂”。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解析:本诗是七律,颈联必须对仗。“柳拂”赋予“柳”以人的动作,为比拟。“红花”“翠柳”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香”调动了嗅觉,“湿”调动了触觉。-18-考点分析真题试做(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要点:雨后天晴访友的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解析:分析诗歌情感,要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进而体会诗人所寓之情。诗中的“痛饮”“得闲人”等词语及紫烟、晴日、红花和翠柳等意象带有明显的喜悦之情,再结合注释中的背景交代,
12、就可以把握诗歌表达的感情。-19-考点分析真题试做5.(2014天津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20-考点分析真题试做(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参考答案: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扣住“阑珊三月”,找出诗中的意象,即落花、柳绵、东风、斜阳和子规。参考答案: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本诗描
13、写桃花却不直接写桃花,主要运用间接描写,如“濯手惟闻涧水香”。-21-考点分析真题试做(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参考答案: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解析:分析诗歌情感,要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进而体会诗人所寓之情。暮春诗中“阑珊”“春愁”等词语及“落花”“斜阳”“子规”等意象明显带有感伤色彩,而暮春山间诗中“缓步”“流莺”“涧水香”等描写雅致有趣,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22-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程序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程序一、审标题,明内容,捕捉情感线索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那么,如何利用标题来解读
14、诗歌呢?1.读出标题中的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等信息的载体。有的明示了诗歌写作的对象或内容,有的提供了阅读的线索,有的甚至明示或暗示了诗歌的思想情感。总之,标题可能揭示或暗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标题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例如:-23-24-2.带着标题中的信息去读诗标题往往包含了较多信息,可以说,读了标题,有些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乃至大致情感就已略知大概了。如: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唐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25-(1)标题信息:时间中夜(半夜);地点西园;景物月亮;动作望。(2)引发猜想:诗人
15、为什么半夜而醒?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诗人为什么要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月亮会让诗人产生怎样的联想?带着对标题的疑问,进入诗歌文本,大体上就读懂了诗歌内容,也就大致明白了诗人的思想情感。-26-二、据类型,理结构,把握情感脉络1.熟悉古代诗歌的题材分类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代诗歌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自然山水诗。这类诗以自然界的景物为写作对象,主要是描绘自然景色,在景物中寄寓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的志向。如王维的山居秋暝。(2)田园风光诗。这类诗大多以写醉心田园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满足,流露出诗人归隐田园的愿望,对清闲安适生活的羡慕或自得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险恶。如陶渊明的
16、归园田居。(3)羁旅思乡诗。这类诗大多抒发诗人对亲人朋友无尽的思念、独自在外漂泊的孤独寂寞、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忧伤、对时光流逝韶华难再的人生感慨。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27-(4)托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如梅、兰、竹、菊、松等,表面上看好像都是具体的物象,而实际上是诗人自己精神的象征。这类诗又称咏物诗,多为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感怀、借物言理等。如于谦的石灰吟。(5)咏史怀古诗。这类诗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为题材,借古事、古人、古迹等生发议论
17、,托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有的顾影自怜,感慨自身,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理想;有的借览古表达对时世的讽刺;有的借感古表达对先贤的缅怀或对后世的警示等。如杜甫的蜀相。-28-(6)边塞征战诗。这类诗中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人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对迥异于中原的风光的惊异,有国破家亡时的痛心疾首,有取得胜利时的满怀豪情和坚定信念。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人的边塞诗。(7)离别酬唱诗。这类诗又称赠友送别诗,一般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为主,或直接抒写离恨,或借离别一吐胸中的积愤,或表明
18、心志,或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祈愿等。如柳永的雨霖铃。(8)思妇闺情诗。即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内容的诗歌。这类诗多写妇女对在前线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等。在传统的思妇闺情题材中,又有三种情况:一是抒发别离苦情,二是描写美人迟暮,三是借思妇闺情寄寓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慨。-29-(9)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对事理的体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诉之于诗歌。这类诗多以社会、人生、生命、爱情、友谊、自然等为主题,或阐发真理,或警策世人,或剖析心态,或议论人生等。这类诗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有的表达对生活、
19、对自然的顿悟,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有的写对事理的体察,如朱熹的观书有感。-30-2.懂得诗歌体裁分类和基本特点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从形式来看,诗歌可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行”“引”“曲”“吟”等体裁的诗歌也属于古体诗。古体诗不拘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31-(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常见的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五律”“七律”以八句完篇,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按照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
20、联为尾联。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绝句本称“截句”,乃截取律诗一半而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根据字数不同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上阕或上片,第二段叫下阕或下片。-32-(4)曲,又称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诗歌,兴起于宋、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杂剧则是戏剧。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
21、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33-三、品语言,悟句意,分析表达技巧古代诗歌大都篇幅短小,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一扫而过,否则绝对是读不懂、读不透的。由字词到句意,由句意到全诗,边读边想,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进而明白所用的技巧,体会它所带来的美妙效果。古代诗歌擅长用最少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而且特别讲究含蓄,含蓄蕴藉的诗味可以补充、深化诗意,激发审美想象,取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再加上格律
22、诗体的诸多限制,诗人在传达情感时,往往不得不借助于一定的手段表达技巧。-34-四、读题干,借注释,拟制规范答案1.明确题干的答题指向读懂题干,可以从题干中获取多种信息:寻找答题范围,或明确答题角度,或寻求答案线索,或探寻答题思路,或确定答题层面等。如问“诗歌描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或者“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如果不仔细辨析,就可能混为一“答”。其实,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前面的问题是要分析意象本身及其特点,后面的问题是要分析意象描写的特点,侧重于表达技巧的分析。2.善于借助注释高考所选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考生对作者信息、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等知之甚少,命题者为了降低难度,往往附有注释。考
23、生借助注释可以更容易地理解诗歌内容,进而恰当作答。因此,要特别注意诗歌后面的注释。-35-3.熟练掌握答题的范式诗歌鉴赏中不论什么类型的问题,答案的拟制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明问点。针对题目所问,直接回答,如分析诗眼,就直接指出作为诗眼的那个字词;如问表达技巧,就直接回答用了什么技巧。(2)析运用。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是怎样运用的。如诗眼题,就解释该字词的意义;如分析比喻手法,就分析出具体的本体、喻体。(3)说效果。这是答案的关键部分,要结合诗句具体内容,简洁地分析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即分析“好”在哪里。第一讲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第一讲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37-技巧总结对点训
24、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从2017年的全国卷开始,古代诗歌阅读出现了选择题。2018年天津卷古代诗歌阅读也出现了选择题,为四选一的形式。从全国卷和天津卷的考题看,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主要涉及词语的意义、句子的深层含义,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考查的面很广。-38-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2018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野歌唐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39-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
25、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场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B -40-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思路解析A项是对诗歌首联内容的鉴赏分析,而“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等都是诗人借以排遣苦闷的方式,与诗意相符。B项,诗人不是“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在诗中“穷”是困厄、不得志的意思,“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C项,是对诗歌尾联表现手法的鉴赏,与韩愈运用简朴的文字,借助小雨、草色描绘早春的独特景色的方式相同。D项
26、是对诗歌整体思路的鉴赏分析,与诗意相符。-41-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一、了解设误方式和突破技法一、了解设误方式和突破技法通过对全国卷和天津卷的错误选项的分析,我们发现此类考题的设误方式有以下几种。我们可通过这几种设误方式,举一反三,把握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命题思路,并有针对性地总结一些解题方法。-42-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43-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44-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45-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46-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47-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二、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步骤二、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步骤了解
27、了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误方式、命题思路,再按照规范的作答步骤解题,能大大提高答题效率。第一步,认真审读题干。审清楚题干是要求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看题干中有没有提示选项命制角度的关键词,作为思考的方向。第二步,根据选项设误特点,确定重点关注的选项。细读选项,注意诗句理解,主旨情感分析,典故运用、技巧分析类常见设误选项。第三步,逐一审读选项,准确判断。先将选项要点细分,逐一和诗歌内容比对,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要有可靠的依据,没有找到依据不要轻易判断。要有整体意识,对选项的理解判断,要循着诗歌的主题、感情、背景等大方向;判断一个选项的正误,还要联系其他选项进行比较分析。-48-技巧总结对点训练
28、典题举例考点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放言五首(其一)唐白居易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注这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臧生:臧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但时人谓之圣。宁子: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的政治家典型。燔柴:古代祭祀仪式,将玉帛、牺牲置于积柴上焚烧。照乘:代指明珠。-49-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B.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诗人认为臧生与宁子性
29、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作伪。C.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萤虫露水,只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D.这首诗就社会人生真伪的辨别议论说理,全诗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B项,“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作伪”分析错误,颔联两句意为世人只爱臧生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有宁子那样的高贤,从诗人“但爱”“可知”两词看出诗人认为两者虽然都是在表面上作伪,但性质不同。 答案解析关闭B-50-21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题扬州禅智寺唐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
30、寺。杜牧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51-21(1)(考点题)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景。诗人遣词十分精细。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露出了萧瑟秋意,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B.颔联中的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感孤单冷落。C.从颈联中可以获知禅智寺的周围树林茂密,阳光几乎透射不进,夕阳西下时,产生了沉沉的暮霭。D.尾联使人感慨自己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禅智寺中凄凉度日。想到国家的衰败,诗人的伤感油然而生。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诗中并未提及国家的衰败,属无中生有。 答案解析关闭D-52-21(2)古诗很讲究炼字,请简析“青苔满阶砌”中“满”
31、字的表达效果。答案:“满”字写台阶上青苔之盛,侧面表现来人之稀,烘托了气氛的清冷。 (3)联系全诗,简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并简述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案:首句的“蝉噪”和末句的“歌吹”都是写声写动,目的是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衬哀,这种对照和反衬,更突出了诗人凄清和失落的心境。-53-21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清陈去病舵楼高唱大江东,万里苍茫一览空。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风翻水泛红。唯有胥涛若银练,素车白马战秋风。注本诗写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此时诗人正在从上海赴广州参加革命的途中。胥涛:传说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所杀,尸投于江,化为涛神。-54-21(1)(考点题)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高唱大江东”与尾联的“战秋风”,从不同角度表现出诗人不凡的气度。B.颔联描写了汹涌激荡的浪涛与忽隐忽现的洲渚,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景象。C.尾联运用伍子胥的典故,不仅描绘出白浪滔天之态,也蕴含了诗人无畏的斗志。D.全诗境界开阔辽远,诗人意气豪迈,慷慨悲凉,诗歌格调沉郁雄浑,低沉哀婉。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慷慨悲凉”“低沉哀婉”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