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doc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567855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诗词阅读专题湖南省邵阳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中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雨 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这首诗写雨后漫步所见的残春之景。诗的前两句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表现了诗人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后两句采用_的修辞手法,不仅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它有脚,自己跑到了邻家,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答案】 (1). 拟人 (2). 惜春(爱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本题是以填空的

2、形式来考查的。“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描写了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从而表现了诗人的惜春、爱春之情。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注:选自诗经魏风泄泄,和乐的样子。逝:回。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A.在古代,采桑养蚕的工作多由女子承担。她们在采桑之中,收工之时,都要唱着歌儿,这首诗就是她们在收工前所唱的一首歌。B.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一幅清新的劳动图景,抒写了采桑人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C.这首诗不仅写了桑园之大,桑树之多和女子们采桑归来时的悠闲快乐的情景,还具体描写了采桑的劳动,宛然一幅怡然悦目的图画。D.这首诗内容简短朴素,语言明白如话,富有民歌风味,但又言浅意深,触及了普通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一面,自然的生活气息浓厚。16.本诗无一“乐”字,却处处透露了“桑者”的欢乐,结合文本分析诗歌是如何艺术地表现“桑者”之乐的。(6分)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0-2021学

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2)杜甫的登高中,“。”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飄摇的悲凉之景,“”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C(没有描写具体的劳动。)16.参考答案:运用叠词表现快乐。“闲闲”“泄泄”写出了采桑女由“十亩之间”到“十亩之外”都是悠闲自得、和乐的样子。运用语气词“兮”字,

5、使全诗舒缓而轻松。诗的每句后面都用了语气词“兮”字,这就很自然地拖长了语调,表现出一种舒缓而轻松的心情。这“兮”字里,包含了紧张的劳动结束后轻松而舒缓的喘息;也包含了面对一天的劳动成果满意而愉快的感叹。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以轻松的旋律,表达愉悦的心情。评分细则:6分。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苏轼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注释】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韵相同。

6、九重:指朝廷。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钓石:垂钓时坐着的石头。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意。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的浔阳的环境特点相似。B颔联写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新扫旧巢痕”点明他作“终老计”的原因。C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D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且寓意丰富,显得婉转含蓄、情意温厚。16.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

7、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答案及解析】B(A苏轼笔下的黄州“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乱山环抱,江水侵门,淮南尽处道出了偏僻低湿荒远,白居易“住近湓江地低湿”,“地僻无音乐”,“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两者环境有相似之处。B苏轼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是削官被贬后的无奈之辞,“终老计”是“渐成”的,而非早有的打算。C “与东风约今日”既呼应标题“复出东门”,点明寻春之意,也有希望能再回到朝廷,重新被起用,犹如能得东风,梅花二度开放之意。D.对“婉转含蓄、情意温厚”的理解,如“渐成终老计”好像终老黄州是自己的打算,不是受到排挤陷害;“新扫旧巢痕”把新政

8、的一些做法,说成朝廷有新的作为,非常含蓄;“暗香先返玉梅魂”指梅花在正月里落后再开,写出自己在被罢斥后希望还能再回朝廷,表达婉转。)16【答案及解析】颈联说自己与沙鸥已熟,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都有了温热,表达出诗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尾联却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这反映了诗人出世入世的矛盾纠结。(6分)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小重山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

9、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注】陈亮,字同甫,多次向宋孝宗上书陈述抗金方略。据丽情集记载,唐朝御史裴质和成都歌女灼灼有情,裴质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写景,营造了凄凉、哀婉的气氛,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B.“冷烟浓”中的“冷”,既指秋天薄暮时天气微冷,也暗示着词人的冷寂心境。C.下阕用典,体现出词人的满腔忠诚,同时有忠心无处可诉的悲苦,用语含蓄。D.“江南阔”中的“阔”,指地之辽阔,使全词在哀婉之上添了一丝悲壮与豪放。16.简要赏析这首词上阕的写景艺术。(6分)答:_15.D(全诗风

10、格哀婉,无“悲壮与豪放”。)16.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清冷幽静的秋景中寄寓浓浓的愁情。多角度描写,富有层次。从视觉、听觉、触觉、远近、高低等角度描写。选取景物,渲染烘托。描写啼鸟、暮霭、月光等景物,渲染烘托词人内心的悲苦。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用红绡喻晚霞,比喻贴切。(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

11、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注】快哉亭:位于黄州江边,苏轼好友张怀民修建。张怀民字梦得,又字偓佺。兰台公子: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他曾任兰台令。刚道:硬说。宋玉的风赋写他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忽然刮起风来,楚襄王被襟当风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然后叙“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之差别。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张怀民是苏轼在黄州的好友,两人同是因贬官来到黄州,志同道合。他们的交游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也有相

12、关记载。B.本词上阙开头两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广阔景象。C.下阕“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用比喻手法描绘广阔明净的湖面,形成一幅山水画卷。D.本词在写景之外还以散文入词、以议论入词,迥异于一般写景抒情词作,表现了作者婉约细腻、自由洒脱的写作风格。16.作者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下阕作简要阐释。(6分)15.D “表现了作者婉约细腻的写作风格”错误,此词属于豪放风格作品。16.(1)下阕先写了平静澄澈的江面突然大浪掀起,老渔翁沉着与风浪搏击的场景,表现了人生风云变幻。(2)用宋玉典故,嘲笑他把风分成大王之风和庶民之

13、风,表现出大王和庶民实质上并无区别的平等观念。(3)任何人只要胸中有“浩然气”,就能坦然自适,在任何情境中,都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的那样快意的哲理。(每点3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湖南省衡阳市二十六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四、古代诗歌阅读(共7分)(本题7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进艇杜甫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注)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寓居草堂之时。南京:指当时的成都。瓷罂:盛酒浆等用的陶瓷容器。无谢:犹不让,不亚。11(3分)下列对这首诗

14、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两“南”两“北”各当句自对,“南”“北”又上下句互对,音韵和谐,自然流畅。B颔联紧扣诗题,描写诗人在晴朗的白日里,与老妻幼子乐游于清江之上,富有生活情趣。C颈联写浣花溪畔“俱飞蛱蝶”和“并蒂芙蓉”的美景,意在表达对此地环境的喜爱之情。D尾联写作者与家人享用茶浆,虽用的是粗陋的瓷器,但作者却认为足以比得上玉制容器。12(4分)明末清初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公艰难入蜀,得携妻子,此不幸中之幸也,故形之于咏歌。”请分析诗人的“不幸”与“幸”在本诗中的表现。11C12“不幸”:“南京久客”一句写诗人长年颠沛漂泊,客居异乡;“北望伤神”句写诗人北望长安,感伤国势颓败、有志难

15、酬。于家于国可谓不幸。“幸”:诗歌后三联,写诗人挈妻携子,乘舟出游,虽粗茶淡浆,却也闲适安定。在漂泊流离中暂得一家团圆安稳,也是人生之幸。【分析】1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意在表达对此地环境的喜爱之情”错误。颈联喻指孩儿欢戏、夫妻团圆。想到这里,杜甫内心深处的感情犹如潮水从心底奔涌而出,多年漂泊与流离的苦痛和如今能执子之手与子

16、偕老的幸福,两种冰火两重天的情感交杂在一起,最终化作颈联“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这两句。“俱飞蛱蝶”和“并蒂芙蓉”,如双栖鸳鸯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象征着夫妻或两个相爱的恋人双宿双飞,永不离分,唯美的梁祝化蝶所表达的也正是此意。故选C。1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同时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题干要求分析诗人的“不幸”与“幸”在本诗中的表现,根据题干中透露的信息,诗人的“幸”,应是“公艰难入蜀,得携妻子”,这是“不幸中之幸

17、也”,在诗中的体现是颔联“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这是一种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乡野生活。波光云影伴着棹声、嬉闹声,杜甫望着眼前这位同他患难与共的糟糠之妻,两鬓业已有些斑白,回想起和她一起看过的风景和一起走过的人生旅程,今生有伊相伴,纵然再苦也甘之如饴。多年漂泊与流离的苦痛和如今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两种冰火两重天的情感交杂在一起,最终化作颈联“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这两句。加上身边还有“稚子”相伴,让诗人感受到人生的幸福。而“不幸”则是诗人“久客”“南京”,早年多舛的命运,长年颠沛漂泊,客居异乡,“坐北窗”“北望伤神”,一种悲怆感伤的情绪油然而生。考生作答时,依据题干要

18、求,将诗人情感分为“幸”与“不幸”两方面,分别作答即可。【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湖南省邵阳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检测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19、,完成1213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注释】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况乃:何况,况且。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所见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B.颔联点题,同时点明时令。虽然不是写客观实景,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C.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月光勾起思乡之念,又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D.尾联写国家遭逢战乱,家书难寄、与亲人音信不通,直接抒发对战争的厌恶。1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12D“直接抒发对战争的厌恶”错误。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意思是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繁的时候呢,通过写信件无法传达,从而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含蓄蕴藉,属于间接抒发对战争的厌恶。1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亲人生死未卜的担忧;对人民战后生活的同情;对国家陷入战乱的忧虑。译文: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doc)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