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赤壁赋》文言知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567923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7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1《赤壁赋》文言知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16.1《赤壁赋》文言知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16.1《赤壁赋》文言知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16.1《赤壁赋》文言知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16.1《赤壁赋》文言知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2赤壁赋知识点1:赤壁赋1.作者: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今广东惠阳)、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

2、郏县)。与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开创豪放词派,与南宋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上,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写作背景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束诗文。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诬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

3、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的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苏轼所游的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元丰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这样残酷的打击感

4、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3.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

5、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4.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

6、,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

7、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5:注释:(1)壬戌(rn x):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2)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3)徐:缓缓地。(4)兴:起。(5)属(zh):倾注,引申为劝酒。(6)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7)窈窕(yo tio)之章:陈风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8)少焉:一会儿。(9)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10)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

8、江:横贯江面。(11)“纵一苇”二句: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凌,越过。万顷,极为宽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12)冯(png)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冯虚,凭空,凌空。冯,通“凭”,乘。粤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改为“凭”,但原文应为“冯”。虚,太空。御,驾御。(13)遗世:离开尘世。(14)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升。登仙:登上仙境。(15)扣舷(xin):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16)桂棹(zho)兰桨:桂树做的棹,兰木做的桨。(17)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溯:逆流而上。流光:在水波上

9、闪动的月光。(18)渺渺:悠远的样子。(19)美人: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好的君王。(20)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和:同声相应,唱和。(21)怨:哀怨。慕:眷恋。(22)余音:尾声。袅袅(nio):形容声音婉转悠长。(23)缕:细丝。(24)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25)嫠(l)妇:寡妇。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里化用其事。(26)愀(qi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27)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28)何为其然也:箫声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29)夏口:故城在今湖北

10、武昌。(30)武昌:今湖北鄂城县。(31)缪(lio):通“缭”,盘绕。(32)郁:茂盛的样子。(33)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34)“方其”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方,当。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江陵,当时的荆州首府,今湖北县名。(35)舳舻(zh l):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36)酾(sh)酒:滤酒,这里指斟酒。(37)横槊(shu):横执长矛。槊,长矛。(38)侣:以为伴侣,这里为意动用法。麋(m):鹿的

11、一种。(39)扁(pin)舟:小舟。(40)匏(po)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尊,同“樽”。(41)寄:寓托。蜉蝣(f yu):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42)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43)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44)长终:至于永远。(45)骤:多。(46)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47)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斯,指水。(48)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49)卒:最终。消长:增减。(50)曾(zng)不能:固定词组,连都不够。曾,连都。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12、51)是: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zng):无穷无尽的宝藏。(52)食:享用。释典谓六识以六人为养,其养也胥谓之食,目以色为食,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口以味为食,身以触为食,意以法为食。清风明月,耳得成声,目遇成色。故曰“共食”。易以“共适”,则意味索然。当时有问轼“食”字之义,轼曰:“如食吧之食,犹共用也。”轼盖不欲以博览上人,故权词以答,古人谦抑如此。明代版本将“共食”妄改为“共适”,以致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误从至今。(53)肴核:菜肴、果品。(54)枕藉:相互靠着。6.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

13、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缓步徐行。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

14、为之饮泣。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

15、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

16、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7.重点字词:(1)通假字:举酒属客(“属”通“嘱” 劝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山川相缪(“缪”通“缭” 环绕)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狼籍(“籍”通“藉”,凌乱)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通“已”停止)(2)古今异义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一种游戏方式白露横江 古:白茫茫的水汽 今:二十四节气之一凌万顷之茫然 古:浩荡渺远的样子 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望美人兮天一方古:指他

17、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美貌的女子(3)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b.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c.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d.歌窈窕之章(名作动,吟咏)名词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名词作状语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c.桂棹兮兰桨(名词作状语,用桂树,用木兰)动词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起舞,使哭泣)形容词作动词a.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b.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18、4)一词多义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如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歌 a.扣舷而歌之 (动词,唱) b.歌曰 (名词 歌词) c.倚歌而和之 (名词 曲调)长 a.抱明月而长终 (永远) b.而卒莫消长也 (增长)(5)文言句式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倒装句a.介词结构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

19、渚之上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相与枕藉乎舟中b.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c.谓语前置渺渺兮予怀d.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而又何羡乎?而今安在哉?8.文章赏析:(1)层次结构前赤壁赋的外在形式,似乎是一篇游记。开头就交代时间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地点(“游于赤壁之下”)、人物(“苏子与客”)、事由(“泛舟”)。下面从出游到赏景、箫歌、怀古、伤今、议论、醉酒、天明,完全按照时间顺序一路写来。而且以“月出”起,以“东方之既白”(月落)收,在起结安排上也突出了时间因素。但细究起来,在时间这一条外在线索之外,还有一条情感的内在脉络。作者此文并非以记游为主,而重在抒情议论。因此剖析此文

20、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人物的感情变化。这种变化,经历了“乐悲喜”的过程,全文也就可以分为三大段:第一段:从开头到“羽化而登仙”,写因泛舟江上而生乐。这部分作者用勾勒和概括的笔法,写江上清风明月之景,由此而引出遗世独立之情,并为下面的抒情议论作铺垫。第二段:从“于是饮酒乐甚”到“托遗响于悲风”,写因箫声呜咽而兴悲。开头一句中的“乐”字,点明上段的感情基调,转入第二段。接着“扣舷而歌”的歌词,已蕴含着哀怨之情,客吹洞箫,又把哀怨之情推进了一步。所以这首楚辞体歌词在文章中实是起到了感情由乐到悲的过渡作用。“苏子愀然,正襟危坐”,以人物神态举止的改变表示人物心情的变化,于是展开了下半篇的主客问答。客

21、的议论,即景生情,怀古伤今,由赤壁、曹操生发出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喟叹,这正是悲的根源。末句“托遗响于悲风”中一个“悲”字,便点明了第二段的感情基调。第三段:从“苏子曰”到结束,写因得到解脱而复喜。苏子借眼前之水、月、风作譬,分两步反驳客的悲观论调。先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领起,反驳客“羡长江之无穷”的议论;再以“且夫”一转,反驳客“抱明月而长终”的感慨。“客喜而笑”,表明主客认识取得一致,一个“喜”字,点明了感情的再一次转变。“洗盏更酌”、“相与枕藉”,则把这种喜悦心情化成了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还要说明的是,由“乐”到“悲”到“喜”,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第二段的“悲”是对第一段的“乐”的

22、否定,第三段的“喜”是对第二段的“悲”的否定。始游赤壁时主客二人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固然得到了遗世独立之乐,但这只是存在于一瞬间的快乐,并没有从精神上摆脱现实处境的束缚,所以立刻由乐转悲。主客辩论后,终于体悟了人生的意义,从肉体到精神都回归到自然的怀抱之中,这是确认了生命价值之后思想上的升华,当然是一种比遗世独立之乐更高层次的喜悦。(2)创作手法“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

23、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连用的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

24、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例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方其破荆州(当) 东望武昌(现在湖北鄂城,不是现在的武昌)B.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举匏尊以相属(葫芦)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知不可乎骤得(数得,即多有所得)D.驾一叶之扁舟(形容船小)下江陵(向下)【难度】【练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B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感

25、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C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和积极进取的一面。D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难度】知识点2:文言文实词(赤壁赋相关实词)1.既(1)言未既(尽,完)(2)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3)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4)三军既惑且疑(既又并列关系)(5)既而得其尸于井(既而:不久)(6)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7)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既望:农

26、历每月十六日)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而今安在哉(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4.得(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27、往往有得(心得,收获)(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4)吾得兄事之(应该)(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10)此言得之(对、合适)5.非(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2)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3)苟非吾之所有(不是)(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6)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6.间(1)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两事物的当中)(2)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期间)(3)

28、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4)安得广厦千万间(指房屋的间数)(5)彼节者有间(间隙,空隙)(6)遂与外人间隔(隔离)(7)间以诗记所遭(间或)(8)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10)骨微伤,病间月(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11)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声宛转)(12)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间谍)(1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表时间有时、偶然)(1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表状态,从小路)(15)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7.举(1)举匏樽以相属(举起,抬起)(2)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举行)

29、(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推荐,推举)(5)将军向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荐,推举)(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总合,聚合,拿)(7)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皆)(8)杀人如不能举(尽)(9)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举言:发言)(10)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举事:作事情)(1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包举:并吞)(12)兔起凫举(飞)(13)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动问)(14)卒叫,函谷举(攻占、占领)(15)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举动)8.绝(1)不绝如缕(断绝)(2)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阻绝)(4)佛印绝类

30、弥勒(极,最,非常)(5)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完全,绝对,全然)(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7)绝代:久远的年代;当代独一无二(8)绝伦:独一无二,超越同等(9)不如早与之绝(绝交)(10)抢呼欲绝(绝命)(11)以为妙绝(达到极点)(12)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9.穷(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困窘,处境困难)(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3)所识穷乏者得我欤(贫困)(4)羡长江之无穷(穷尽)(5)复前行,欲穷其林(寻求到尽头)(6)穷巷陋室穷山恶水(僻、荒)(7)公孙衍穷张仪(困窘)(8)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穷冬,

31、严冬)10.如(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去,往)(2)先生如其指(依照,遵从)(3)不绝如缕(像,如同)(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5)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6)其如土石何如何,对(把)怎么办11.少(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这里为少数人。)(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足,缺少)(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少年,青年;年轻)(5)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通“小”少子:小儿子)(6)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减、减少)(7)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8)义不杀少

32、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少数人)(9)少间、少顷、少时、少焉、少刻等词语都表示“一会儿”,“不一会儿”、“不久”)12.是(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是以:因此)13.适(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5)适为虞人逐(刚才)(6)又以适去,竟不自得(流放,贬职)14.属(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33、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3)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4)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掌管)(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类)(6)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7)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15.望(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远看,观察)(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4)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声望)(5)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6)并、汾乔木,望秋先陨(临近)16.相(1)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2)儿已薄禄相(容貌,貌相)(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丞相

34、,相国)(5)举匏樽以相属(互相)(6)杂然相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词)(7)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古代主持礼仪的官)(8)相与枕藉乎舟中(相与、一起)(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相得,相投合)(10)便利在此月,六合正相应(相应、合适)17.兴(1)水波不兴(兴起,发生)(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发动,调发)(3)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复兴)(4)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浓(兴致)(5)夙兴夜寐(起、起来)(6)事不成则礼乐不兴(作)(7)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兴办、举办)18.徐(1)不徐不疾(迟缓)(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19.遗(1)秦无亡矢遗镞

35、之费(遗失,丢失)(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特指死去的人留下的)(4)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排泄(大小便)(5)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送给,给予)(6)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遗踪:遗迹,旧址)(7)地有遗利,民有遗力(剩余的)20.造(1)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到去)(2)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到达某一境界)(3)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制作,建造)(4)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5)小子有造(培养,造就)(6)造物者之无尽藏也(造物者:指天地、大自然)21.知(1)知不可乎骤得(知道,懂得)(2)君何以知燕王(了解)(3)不知口体之奉

36、不若人(感觉,感到)(4)其真不知马也(识别)(5)孰为汝多知乎(知识)(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7)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8)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知已、朋友)(9)绝宾客之知(交情)(10)子产将知政矣(主持、管理)22.卒(1)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步兵,士兵)(2)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古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3)初,鲁肃闻刘表卒(死)(4)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5)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仓猝)(6)而卒莫消长也(最终)23.坐(1)正襟危坐(坐着,坐下)(2)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3)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由于)(4)与其坐而待亡

37、,孰若起而拯之(坐守)(5)指位置所在。坐北朝南(坐落)(6)坐法去官(触犯)24.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压倒,胜过)(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约)(6)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连接上文,表示原因)(7)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发语词,不译)(8)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9)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肯定判断、原来是)25.哀 哀吾生之须臾(悲伤)26.蔽 (1)旌旗蔽空 (遮盖)(2)王之蔽甚矣(蒙蔽)27.变 (1)亡何,国变(变故,突发事件)

38、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变化改变)28.长 (1)抱明月而长终(与“短”相对) (2)应变将略非所长欤(长处,优点) (3)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增长) (4)尔翁长铨(担当) (5)孰与君少长(年纪大的)29.出 (1)有怠而欲出者(与“入”相对) (2)莫知计所出(产生、发生) (3)月出于东山之上(出现、显露)30.主 (1)其主不能守(国君)(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主人)(3)不能自主(掌管)31.独 (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独自,单独)(2)独不怜公子姊邪(表反问 )32.方 (1)方其破荆州(当)(2)今齐地方千里(周围) (3)今操方连船舰(并排) (4)方正之不容也(正

39、直) (5)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方位、方向)33.孤 (1)幼而无父曰孤(幼年丧父)(2)泣孤舟之嫠妇(孤独)(3)孤当与孟德决之(侯王谦称)34.固 (1)固一世之雄也(本来)(2)据函之固(坚固,指地形险要或城郭坚固)(3)汝心之固(固执)35.观 (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看,观赏)(2)古人之观于天地(观察) (3)大王见臣列观(宫廷建筑) (4)岳阳楼之大观(景象)36.怀 (1)渺渺兮予怀(胸怀)(2)行仁义而怀西戎(安抚)(3)内怀犹豫之计(心里包藏某种想法)(4)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怀抱,揣)37.击 (1)击空明兮溯流光(敲打) (2)为击破沛公军(攻打)38.将 (

40、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从)(2)廉颇为赵将(将领)(3)使将将其军归魏(带领)39.尽 (1)取之尽锱铢(全)(2)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完,没有)40.终 (1)抱明月而长终(完结,终了)(2)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始终)41.困 (1)天下诸侯已困矣(困窘,困难)(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困,围)(3)牛困人饥日已高(疲倦)42.乐 (1)于是饮酒乐甚(高兴、快乐)(2)今王鼓乐于此(音乐)43.立 (1)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即刻、马上)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站立) (3)立土动即百尺(直立)44.流 (1)击空明兮溯流光(水流动)(2)宁赴江流(河流)(3)安能屈豪杰之流(

41、一类人)(4)虽放流(流放)45.明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明亮) (2)火尚足以明也(照亮) (3)明道德之广崇(证明、阐明) (4)谗谄之蔽明也(清楚、明白)46.目 (1)目遇之而成色(眼睛)(2)此皆言其可目者也(看)(3)范增数目项王(递眼色)(4)而不在使者之目(列)47.能 (1)细疏其能(才能) (2)非能水也(擅长)48.破 (1)方其破荆州(攻破)(2)亡国破家相随属(残破)(3)六国破灭(战败)49.秋 (1)壬戌之秋(秋天)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年,时代) 50.取 (1)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拿,与“舍”相对)(2)青取之于蓝(取出)(3)须取无茎时采(选择)

42、(4)终老不复取(通“娶”) 51.色 (1)王变乎色(脸色)(2)目遇之而成色(颜色)(3)年长色衰(容貌)52.上 (1)月出于东山之上(上面)(2)上大嘉悦(特称皇帝) (3)臣乃敢上璧(献上) (4)负势竞上(向上)53.声 (1)耳得之而为声(声音)(2)为之声义(伸张)54.世 (1)专其利三世矣(父子相继)(2)固一世之雄也(时代)(3)此子贤者,世莫能知(天下、世间)55.无 (1)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没有)(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要)56.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与“上”相对)57.中 (1)相与枕藉乎舟中(内、里) (2)中述汤武(

43、不高不下) (3)木直中绳(合乎) 58.虚 (1)盈虚者如彼(与“满”相对)(2)有苗时采,则虚而福(与“实”相对) (3)成顾蟋蟀笼虚(空虚) (4)古之人虚中乐善(虚心)59.用 (1)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使用) (2)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资财) (3)用心一也(因为)60.游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览) (2)此其父善游(游泳) (3)挟飞仙以遨游(旅行) (4)秦时与臣游(交往)61.遇 (1)然公子遇臣厚(待遇) (2)晋楚治兵,遇于中原(相遇) (3)目遇之而成色(接触)62.止 (1)而不知其所止(停止、留住)(2)臣舍人蔺相如止臣(阻止,禁止)63.临(1)临视,则虫集冠上 (临近,靠近)(2)东临碣石 (站在高处看低处)(3)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面对)【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正襟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16.1《赤壁赋》文言知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