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含视频)-2022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rar

相关 举报
  • 2.《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含视频)-2022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
    • 《烛之武退秦师》上课.pptx--点击预览
    • 《烛之武退秦师》朗诵可用于课件_标清.flv
    • 烛之武退秦师(视频故事)13分钟_标清.flv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龟虽寿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歌鉴赏】 【内容赏析】开头四句是说长寿的神龟和螣蛇尚且会死,这就使读者自然地联想到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如何对待衰老和死亡呢?自然引出“老骥伏枥”四句。 作者使用比喻的手法,用伏在马槽上的老骥还想驰骋千里,来比喻想建功立业的壮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曾经激励过无数的仁人志士,在“治国平天下”的事业中,奋发有为,即使到了暮年,“犹冀有新功”。这一点恐怕也是龟虽寿能在历代脍炙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2、烛之武退秦师 鲁君子左丘明 左丘明(约前502年约前422年),姓左,名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汉代太史令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他根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大量史料,依春秋的顺序著成了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 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左传又被称为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史书体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 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第一部词典 尔雅第一部神话集 山海经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层解:这一段写秦、晋围郑。一个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两个强国的进攻,大军压境,国都被困,形势十分危急。层解:烛之武临危受命。郑国君臣决定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危机。慧眼识英雄的佚之狐推荐“壮年不遇”的烛之武,烛之武虽流露出满腹委屈与牢骚,但在郑伯的真诚委任和透彻分析下,终于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去见秦伯。层解:烛之武说退秦师。点拨:“秦伯说乃还。”这段话富有雄辩的逻辑力量。秦、晋虽然联合起来围困郑国,但他们何尝不在各自考虑自己的利益。层解:晋军撤离郑国。文脉梳理2、阅读课文第三段,根据提示,用原文语句填空,解读烛之武高超的攻心术。烛之武说秦伯运用了高超的攻心术。第一步,故意示弱,以退为进,坦言知亡,避其锐气:_ _。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亡郑只对晋有利: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舍郑会对秦有益: _ _。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说辩艺术:一是援古例今,有历史的回顾,有现实的分析。二是善于作比,本意是为保全郑国,言语上却处处为秦国打算。从反面强调亡郑结果,只能使“邻厚”“君薄”;从正面陈说保全了郑国,对秦不仅无害,反而“利秦”,便于“取晋”。三是语言得体。本是求人,却不卑不亢,高屋建瓴,语重心长,迫使对方就范。可谓有理、有利、有节、有体,从而出色地完成了游说使命。【知识储备】左传名句摘录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欲加之罪,其无辞乎?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2通假举要(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失其所与,不知( )“已”同“矣”“共”通“供”,供给“说”通“悦”“知”通“智”4词类活用(1)夜缒而出(2)朝济而夕设版焉(3)既东封郑(4)晋军函陵(5)与郑人盟(6)越国以鄙远(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在早上,在晚上(名词作状语) 在东边(名词作动词) 驻军(名词作动词) 结盟(名词的意动用法) 把当做边邑(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8)若不阙秦(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10)共其乏困(11)邻之厚,君之薄也(12)因人之力而敝之(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减少,侵损,削减(动词作名词) 恩惠(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灭亡(形容词作名词) 缺少的东西(形容词作动词) 变雄厚,变薄弱(形容词作动词) 损害5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指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那人,指秦穆公。6文言句式(1)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译文:(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断句)译文:(3)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译文:这是我的过错。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呢?(4)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译文:(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句)译文:(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省略句)译文: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如果使郑国灭亡能对您有好处。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7名句积累(1)以其无礼于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以乱易整,不武。且贰于楚也失其所与,不知【答案】“知”通“智”。1请找出“失其所与,不知”一句中的通假字。1定义: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2分类:对于通假字,从文言文的要求出发,只要能从借字联想到本字,确实弄懂了文句的意思就行了。不过由于语音的变化,过去音同的字,现在并不音同了,过去音近的字,现在也不那么音近了,这就给我们理解通假字带来了一定困难。我们将常见的通假字加以分析,归纳为四种类型:(1)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的字。例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亡”(wn)通“无”(w)。(2)叠韵通假:借字与本字韵母相同的字。例如:“才美不外见”(马说)中“见”(jin)通“现”(xin)。(3)同音通假:借字与本字读音相同的字。例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中“反”(fn)通“返”(fn)。(4)形近通假:借字与本字字形相近的字。例如:“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中“女”(n)通“汝”(r)。(我来)教给你什么是求知吧! 东莱博议 吕祖谦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天下间的事因为利益而聚合到一起的,亦必定会因为利益而分开。秦、晋连兵攻伐郑国,郑快要灭亡了,烛之武去说服秦穆公,一席话就把郑国从灭亡的边缘挽救回来了,不仅仅使秦军撤退,秦军撤退时还留下了军队援助郑国,局势的变化太快了!烛之武的话使秦穆公背弃晋国亲近郑国,丢下强援、依附弱国;不顾旧日恩情、召来新的怨恨;放弃成功、愿意冒险。若不是利害关系打动了秦穆公的心意,怎么会这样呢?秦穆公同晋国,相处很久,又那么信任,交情也非常深厚,一旦动心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便视晋国如鼻涕唾沫,把它丢弃掉了,这跟郑国有什么关系呢?将来要是有比烛之武说的更大的利益,我知道秦穆公必定会和郑国翻脸去谋取那种利益的!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利化干戈 叶茂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因利害关系,兄弟阋墙,杀父弑君,恃强凌弱,朝秦暮楚,这类事比比皆是。这种恩怨情仇,是难以用真假、善恶的观念来评判的。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秦晋联军看似亲如兄弟,可是烛之武仅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就使二国分道扬镳,不禁让人心生疑惑:是什么使这种矢志灭郑的联盟顷刻间土崩瓦解呢?而郑国这个在夹缝中生存的小国,当年暗中亲楚,战败后又立马与晋结好,强敌面前又仰秦人之鼻息,究竟又为了什么呢?究其根源,不过是“利益”两字在作怪。西方哲人有云:“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接下来,我们先回顾一下事件的相关背景,看看当事各国面临利害冲突时是怎样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的。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那么,郑国当年为什么没有对晋文公以礼相待呢?用郑君的话说就是“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 可见,短视的郑君小瞧了落难的晋文公,由此埋下了祸根。叔瞻“君不礼,不如杀之,且后为国患”的言论,更是火上浇油,加深了晋郑之间的矛盾。郑国是弱国,又无险可据,因此,总想找个依靠。在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背晋助楚,结果楚国却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郑国见风使舵的转变只给自己带来暂时喘息的机会,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场战争。这场战争与秦无关系,秦国出兵只是源于其与晋国良好的历史关系和向外扩张的野心。 可以看出,秦晋联合围郑的原因是不同的,但却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各有各的利益打算。而这种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联盟是不牢固的,一旦一方利益受损,联盟就自然破裂。这就为烛之武成功说退秦师埋下了伏笔。烛之武可谓熟谙世俗之道,他的说辞处处体现一个“利”字。关键的一句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一“阙”一“利”,利益得失一目了然。秦伯之所以改变主意,冒着得罪晋国甚至和晋国交火的危险站在了郑国一方,就是利益使然。 翻云覆雨、见利忘义、朝秦暮楚,在纷纷扰扰的政治、军事斗争中,自古皆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含视频)-2022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rar)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