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教案.doc

上传人(卖家):lilei2001 文档编号:26555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2 愚公移山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本课常用的文言词语 , 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 、 难句 。 2 结合过去学过的寓言理解其特点 , 把握寓言的寓意 。 3 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 , 弄清楚愚公和智叟的本质区别 , 从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课前预习 ,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章 , 并查找和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和作者资料 。 2 把握文章的脉络和写法 , 抓住文章的主体内容 , 有效地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 3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 朗读 、 断句 、 背诵 、 译文 , 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愚公精神 , 体会古

2、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 教学重点 1 能利用工具书 , 结合注释 , 弄懂重点字词的意思 , 疏通文意 。 2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 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 。 教学难点 1 对比 、 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 2 分析人物形象 , 对文章做个性化的思考与探究 。 3 联系生活 , 辨析寓言的现实意义 。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 听起来是奇闻 , 讲起来是笑谈 ,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 , 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 , 凭着是一身肝胆 。 ?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 , 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 , 耳听江涛的愚公移山 , 想想这是怎样的

3、一段传奇佳话 ? 我们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叹 ? 请随我走进古代的寓言故事 愚公移山 。 (板书课题 ) 二、自主预习 1 作者介绍 列子 , 名寇 , 又名御寇 , 郑国人 ,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 列子是列子 、 列子弟子 、 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 著名的典籍 , 是一部智慧之书 , 它能开启人们心智 , 给人以启示 , 给人以智慧 。 全书八篇 , 一百四十章 , 由哲理散文 、寓言故事 、 神话故事 、 历史故事组成 。 2 背景资料 战国初期 ,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各家学派在传扬自己的主张时 , 常运用大量生动的小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 这

4、样 , 寓言就空前繁荣起来 。 列子早已散失 , 现在流传的本子是东晋张湛辑注的 , 书中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 3 知识链接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 达到劝诫 、 教育或讽刺目的 。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 保存下来 , 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 4检查预习 (1)重难字 万 仞 (rn) 豫 南 (y) 荷 担者 (h) 箕畚 (jbn) 孀 妻 (shung) 始 龀 (chn) 无穷 匮 (ku) 一 厝 (cu) 垄 断 (ln) 冀 州 (j) 魁 父 (ki) (2)通假字 始一 反 焉 (“ 反 ”

5、 同 “ 返 ” , 往返 ) 甚矣 , 汝之不 惠 (“ 惠 ” 同 “ 慧 ” , 聪明 ) 河曲智叟 亡 以应 (“ 亡 ” 同 “ 无 ” , 没有 ) (3)古今异义 指?古义 : 直 。 例 : 指 通豫南 。今义 : 手指 。 曾?古义 : 连 ? 都 ? 例 : 曾 不能损魁父之丘 。今义 : 曾经 。 诸?古义 : 之于 。 例 : 投 诸 渤海之尾 。今义 : 各个 、 许多 。 荷?古义 : 肩负 、 扛 。 例 : 遂率子孙 荷 担者三夫 。今义 : 莲 。 虽?古义 : 即使 。 例 : 虽 我之死 。今义 : 虽然 。 (4)一词多义 且?年 且 九十 ?将近 ?且

6、 焉置土石 ?况且 ? 焉?且 焉 置土石 ?哪里 ?始一反 焉 ?语气词 ? 方?方 七百里 ?方圆 ?方 其远出海门 ?当 ? 的时候 ? (5)重点虚词 “ 之 ” 的用法 A 结构助词 , “ 的 ” : 冀州 之 南 , 河阳 之 北 以君 之 力 渤海 之 尾 , 隐土 之 北 京城氏 之 孀妻 曾不能毁山 之 一毛 操蛇 之 神 B 用在主谓 之 间 , 取消句子独立性 : 惩山北 之 塞 , 出入 之 迂也 汝 之 不惠 虽我 之 死 汝心 之 固 C 指示代词 : “ 这 ” : 曾不能损 魁父 之 丘 “ 这件事 ” : 操蛇 之 神闻之 , 告之于帝 D 人称代词 : “

7、 他们 ” : 跳往助 之 “ 他 ” : 河曲智叟笑而止 之 曰 “ 而 ” 的用法 A 连词 , 表修饰 : 面山 而 居 笑 而 止之 B 表顺承 : 聚室 而 谋 何苦 而 不平 ? C 表转折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而 山不加增 “ 其 ” 的用法 A 代词 : “ 他的 ” : 其 妻献疑曰 帝感 其 诚 “ 他 ” : 惧 其 不已也 B 副词 , 加强反问语气 : 其如土石何 ? (6)词类活用 面 山而居 (名词用作动词 , 面朝 ) 帝 感 其诚 (被 ? 感动 , 被动用法 ) 毕力平 险 (形容词用作名词 , 险峻的大山 )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用作状 语 ,

8、 用箕畚装 ) (7)特殊句式 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 倒装句 A 主谓倒装 : 甚矣 , 汝之不惠 (正常的语序 : 汝之不惠 , 甚矣 ) B 宾语前置 : 何苦而不平 ? (正常的语序 : 苦何而不平 ) C 定语后置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正常的语序 : 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 省略句 A 省略主语 : (愚公 )聚室而谋曰 (室人 )杂然相许 B 省略介词 : 帝感 (于 )其诚 一厝 (于 )朔东 , 一厝 (于 )雍南 三、朗读指导 停顿指导 。 1 惩 /山北之塞 2 曾不能 /损魁父之丘 3 遂 /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 4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 遗

9、男 5 命 /夸娥氏二子 /负二山 四、疏通文意 1 重点词语解释 方 七百里 方 :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 惩 山北之塞 惩 : 苦于 。 迂 : 曲折 , 绕远 。 毕 力平险 毕 : 尽 、 全 。 杂然相 许 许 : 赞同 。 损 : 消减 。 始龀 : 刚刚换牙 , 指七八岁 。 龀 , 换牙 。 寒暑 易 节 易 : 更替 。 固不可 彻 彻 : 通达 , 文中指改变 。 何 苦 不平 苦 : 愁苦 , 文中指担心 。 2 重点句子翻译 (1)我与汝毕力平险 , 指通豫南 , 达于汉阴 , 可乎 ? 译 : 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怎么样? (

10、2)以君之力 ,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如太行 、 王屋何 ? (“ 如 ? 何 ” 是固定结构 , 是“ 把 ? 怎么样 ” 的意思 。 ) 译 : 凭你的能力,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定语后置句 ), 叩石垦壤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译 : 于是立即率领三个能挑担的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 (将这些石头和泥土 )运到渤海边上。 五、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 , 整体感知 1 全文一共四段 , 勾画了几幅图画 ? 是哪几幅图画 ? 答案示例: 第一幅:二山雄立图 (第 1 段 );第二幅:战前动员图 (第 2 段 );第三幅:毕力

11、平险图 (第 2段 );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 (第 3段 );第五幅:神灵移山图 (第 4段 )。 2 移山非移物 , 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 答案示例: 山高大无比: “ 方七百里,高万仞 ” ; 路途遥远: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 移山的人年龄太大或太小: “ 年且九十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始龀,跳往助之 ” ; 工具简陋: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愚公移山,困难重重。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是针对文中重点的文言字词进行讲授 , 圈注疑难点 , 适当点拨 。 弄清楚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 。 七、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抽查字词

12、的意思 , 试背课文 。 二、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 我们掌握了基础的字词和文章的大概内容 , 这节课我们就深入课文内容 , 来看看这篇寓言到底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 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 我们从中又可以学到人物的什么精神 。 三、合作探究 (一 )精读课文 , 内容探究 1 文中写了山的高峻 , 遗男的相助 , 智叟的阻止 , 神的搬山 , 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 答案示例: 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

13、 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2 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 “ 献疑 ” 有什么不同 ? 答案示例: 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关心,她提问题,是从 “ 献疑 ” 的角度说的: “ 以君之力 ” 带有关心的语气, “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 焉置土石? ” 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 “ 甚矣,汝之不 惠 ” 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 “ 残

14、年余力 ” 又显得十足的轻视, “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是有意挖苦讥笑和嘲讽, “ 其如土石何 ” 反问语气很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 3 请谈一谈你对愚公这一形象的认识 。 答案示例: 愚公以九十高龄亲自率领子孙上山 “ 叩石垦壤 ” ,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从 “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正因为有这样的抱负,他才会不顾年迈力衰,毅然从事这一伟大事业。二是他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 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力是 “ 无穷匮 ” 的,而自然条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变化,尽管移山的事业不可能在几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愚公的这种抱负和信心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愿望的生动反映。 4 结合课文具体说说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和讽刺烘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教案.doc)为本站会员(lilei2001)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