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礼仪习俗类)(共59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2690909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礼仪习俗类)(共59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礼仪习俗类)(共59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礼仪习俗类)(共59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礼仪习俗类)(共59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礼仪习俗类)(共59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判断题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礼仪习俗)1.我国古代以祭祀之事为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吉礼,合称“五礼”。( )2.吉礼是古代“五礼”之一,即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的礼仪活动。如郊天、祭日月、祭社稷、祭山川、祭天子宗庙、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狩封禅等。( )3.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其中“牺牲”是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如牛、羊、猪;色杂为“牲”,如鸡、鸭、鹅。( )4.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没有牛为“少牢”。( )5.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

2、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少牢,诸侯祭祀社稷用太牢。( )6.“家祭”是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如宋代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古代祭礼或行大礼前,要沐浴、更衣、独居,不喝酒,不吃肉,戒其嗜欲,以示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8.祖道是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其中“祖”即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9.嘉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后代的帝王登基、太后垂帘、帝王圣诞、立储册封、帝王巡狩等,也属嘉礼。( )10.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男子的父亲主持,并由指定

3、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利。( )11.男子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词,并给他起一个与其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 )12.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八岁行笄礼后也可结婚。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13.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4.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国交情好为“秦晋之好”。( )15.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如诗经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归宁”指已嫁女

4、子回娘家探望父母;“大归”则指已嫁女子回娘家后不再回夫家。( )16.乡饮酒礼是敬贤尊老之礼,是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历代常以乡饮酒礼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 )17.鹿鸣宴是古时地方官祝贺考中举人的“乡饮酒”宴会,起于汉代。饮宴之中先奏响鹿鸣之曲,随后朗读鹿鸣之诗以活跃气氛,故称。( )18.射礼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华夏先民寓德于射、寓礼于射、寓教于射的珍贵的人文实践成果。周人射礼有四种:大射、宾射、燕射、乡射。( )19.大射是天子、诸侯祭祀前为祭祀择士而举行的射礼,宾射是接见宾客时举行的射礼。( )20.燕射是地方官为荐举贤能之士而举行的射礼,乡射是天子与群臣宴饮

5、之时举行的射礼。( )21.燕飨之礼,是古时王室以酒肉款待宾客之礼,飨礼在太庙举行,虽设酒肉,但并不真的吃喝,牛牲“半解其体”,也不煮熟,不能食用。( )22.宾礼是古代“五礼”之一,是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宾礼共有八种,即朝、宗、觐、遇、会、同、问、视。( )23.诸侯朝见天子,“秋见曰朝,春见曰觐”,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这也是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一种礼制。( )24.孟子梁惠王下:“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般情况下,当时王畿之内的诸侯,一年朝觐四次;封于远方的诸侯则分为“六服”,朝觐的时间因各自服数的不同而不同。( )25.朝觐是天子单独接见一方一服来朝诸侯,会同则

6、是所有诸侯齐聚京师。会同有大、小之分,天子诸侯各自派遣卿大夫参加的,称“小会同”,天子、诸侯亲自参加的,称“大会同”。( )26.明代设会同四夷馆,负责接待藩国及外邦使节。使者除朝见皇帝外,还要到东宫朝见皇太子。( )27.军礼,古代“五礼”之一,即国家有关军事方面的礼仪活动。西周时期,依照四季的变化而划分了四种军礼,春天的叫作振旅,夏天的叫作拔舍,秋天的叫作治兵,冬天的叫作大阅。( )28.周礼中,军礼按内容划分,包括大师之礼、大兵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五种不同的形式。( )29.古代出征时,为了鼓舞士气,让士兵达到攻无不克的状态,在帅旗之下,将三牲(猪、牛、羊)的鲜血泼洒在地,

7、以祭祀上天,求降福运,是为祭福。这也是古代军礼的一种。( )30.古代诸侯都亲自参加四时田猎,以及因田习兵、检阅车徒等,分别称为春蒐、夏苗、秋狩、冬狝。( )31.军队获胜而归,谓之“凯旋”;皇帝或大臣出城至郊外迎接,以示慰劳,谓之“郊劳”。( )32.饮至之礼,属于“军礼”之“大封之礼”的范畴,是诸侯朝会盟伐完毕,祭告宗庙并饮酒庆祝的典礼。后代指出征奏凯,到宗庙祭祀宴饮庆功之礼。( )33.凶礼是我国古代“五礼”之一,即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包括丧礼、荒礼、吊礼、禬礼、恤礼等。( )34.殓分为小殓和大殓,小殓是把死者放入棺中,大殓是将棺放入椁中。根据礼仪制度规定,天子死后,小殓七天,诸侯五

8、天,大夫四天,士三天;大殓在小殓结束后的第二天进行。( )35.古人在丧葬的器具上,除使用棺外,还使用椁。椁是套在棺外的,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所有人均可使用。( )36.丧服制度和丧礼紧密相关。按照与死者的亲疏关系,依次有大功、小功、斩衰、齐衰、缌麻五种服期不等的丧服,其中大功关系最近,缌麻最远。( )37.总体而言,凶礼都是在个人或国家遭受不好的事情后,对其表达同情或慰问的礼仪。后世凶礼主要指丧葬、持服、封谥号等与死亡有关的礼仪。( )38.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孟子非常重视孝悌,他首先提出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 )39.九拜,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

9、的跪拜礼,包括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40.长揖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礼仪,指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该礼仪不分尊卑贵贱都可使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 )41.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其中“拱”是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头顶相合,表示敬意。( )42.顿首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该词也是常用于书信、表奏中的敬辞。( )43.稽首是古代的跪拜礼,为“九拜”中最轻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其形式为跪下并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地。( )44.古人跪时两膝着

10、地,挺直身子,臀贴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45.为了表示对人的尊重,古代的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其中“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示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一点,以免饮食污染座席而对人不敬。( )46.再拜指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开头也常用“再拜”,以示敬意。( )47.膜拜是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 )48.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特有的习俗,起源于周朝。礼记曲礼上载:“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

11、49.避讳的对象有四类:一是帝王,如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秀才为茂才;二是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三是圣贤,如避“丘”字;四是长辈,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写“敏”字总是增减笔画。( )50.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如将天子的死称为驾崩、山陵崩,将父母之死称为晏驾、见背,将一般人的死称为物故、捐生。( )51.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52.元宵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该节日的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到唐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53.寒食节严禁烟火,只能吃冷食。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吃冷食的习

12、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54.清明节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55.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节这一天要挂艾草和菖蒲、吃粽子、拴五色丝线、挂香袋、避“五毒”、划龙舟等。( )56.中秋节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雄黄酒等习俗,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57.重阳节时家族通常倾室而出,一起庆祝。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饮菊花酒等。( )58.腊日,古时腊祭的日子,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

13、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 )59.除夕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大年三十,指农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1.我国古代以祭祀之事为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吉礼,合称“五礼”。( )解析我国古代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以冠婚之事为嘉礼。2.吉礼是古代“五礼”之一,即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的礼仪活动。如郊天、祭日月、祭社稷、祭山川、祭天子宗庙、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狩封禅等。( )3.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其中“牺牲”是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

14、,如牛、羊、猪;色杂为“牲”,如鸡、鸭、鹅。( )解析“色杂为牲”错,应是“体全为牲”。4.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没有牛为“少牢”。( )5.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少牢,诸侯祭祀社稷用太牢。( )解析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社稷用少牢。6.“家祭”是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如宋代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古代祭礼或行大礼前,要沐浴、更衣、独居,不喝酒,不吃肉,戒其嗜欲,以示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解析“不吃肉”错。古代斋戒中的“不吃荤”,并非吃素食、忌肉食,而

15、是指不吃葱蒜韭姜等有刺激气味的菜。8.祖道是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其中“祖”即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9.嘉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后代的帝王登基、太后垂帘、帝王圣诞、立储册封、帝王巡狩等,也属嘉礼。( )10.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男子的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利。( )解析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11.男子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词,并给他起一个与其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 )

16、12.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八岁行笄礼后也可结婚。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解析古代女子十五岁行笄礼。13.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4.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国交情好为“秦晋之好”。( )解析“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15.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如诗经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归宁”指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大归”则指已嫁女子回娘家后不再回夫家。( )16.乡饮酒礼是敬贤尊老之礼,是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历代常以乡饮酒礼作为推行教化

17、的手段。( )17.鹿鸣宴是古时地方官祝贺考中举人的“乡饮酒”宴会,起于汉代。饮宴之中先奏响鹿鸣之曲,随后朗读鹿鸣之诗以活跃气氛,故称。( )解析鹿鸣宴起于唐代。18.射礼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华夏先民寓德于射、寓礼于射、寓教于射的珍贵的人文实践成果。周人射礼有四种:大射、宾射、燕射、乡射。( )19.大射是天子、诸侯祭祀前为祭祀择士而举行的射礼,宾射是接见宾客时举行的射礼。( )解析宾射是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20.燕射是地方官为荐举贤能之士而举行的射礼,乡射是天子与群臣宴饮之时举行的射礼。( )解析燕射是天子与群臣宴饮之时举行的射礼,乡射是地方官为荐举贤能之士而举行

18、的射礼。21.燕飨之礼,是古时王室以酒肉款待宾客之礼,飨礼在太庙举行,虽设酒肉,但并不真的吃喝,牛牲“半解其体”,也不煮熟,不能食用。( )22.宾礼是古代“五礼”之一,是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宾礼共有八种,即朝、宗、觐、遇、会、同、问、视。( )23.诸侯朝见天子,“秋见曰朝,春见曰觐”,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这也是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一种礼制。( )解析应是“春见曰朝,秋见曰觐”。24.孟子梁惠王下:“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般情况下,当时王畿之内的诸侯,一年朝觐四次;封于远方的诸侯则分为“六服”,朝觐的时间因各自服数的不同而不同。( )25.朝觐是天子单独接见一方一

19、服来朝诸侯,会同则是所有诸侯齐聚京师。会同有大、小之分,天子诸侯各自派遣卿大夫参加的,称“小会同”,天子、诸侯亲自参加的,称“大会同”。( )解析会同的地点既可以在京师,也可以在别地。26.明代设会同四夷馆,负责接待藩国及外邦使节。使者除朝见皇帝外,还要到东宫朝见皇太子。( )27.军礼,古代“五礼”之一,即国家有关军事方面的礼仪活动。西周时期,依照四季的变化而划分了四种军礼,春天的叫作振旅,夏天的叫作拔舍,秋天的叫作治兵,冬天的叫作大阅。( )28.周礼中,军礼按内容划分,包括大师之礼、大兵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五种不同的形式。( )解析“大兵之礼”应改为“大均之礼”。29.古代

20、出征时,为了鼓舞士气,让士兵达到攻无不克的状态,在帅旗之下,将三牲(猪、牛、羊)的鲜血泼洒在地,以祭祀上天,求降福运,是为祭福。这也是古代军礼的一种。( )30.古代诸侯都亲自参加四时田猎,以及因田习兵、检阅车徒等,分别称为春蒐、夏苗、秋狩、冬狝。( )解析应是分别称为“春蒐、夏苗、秋狝、冬狩”。31.军队获胜而归,谓之“凯旋”;皇帝或大臣出城至郊外迎接,以示慰劳,谓之“郊劳”。( )32.饮至之礼,属于“军礼”之“大封之礼”的范畴,是诸侯朝会盟伐完毕,祭告宗庙并饮酒庆祝的典礼。后代指出征奏凯,到宗庙祭祀宴饮庆功之礼。( )33.凶礼是我国古代“五礼”之一,即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包括丧礼、荒

21、礼、吊礼、禬礼、恤礼等。( )34.殓分为小殓和大殓,小殓是把死者放入棺中,大殓是将棺放入椁中。根据礼仪制度规定,天子死后,小殓七天,诸侯五天,大夫四天,士三天;大殓在小殓结束后的第二天进行。( )解析小殓是给死者沐浴、穿上寿衣、覆衾,大殓是将已装裹的尸体放入棺中。35.古人在丧葬的器具上,除使用棺外,还使用椁。椁是套在棺外的,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所有人均可使用。( )解析“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所有人均可使用”错,百姓和一般官吏死后有棺无椁,帝王、诸侯、权臣等死后才有权享用椁。36.丧服制度和丧礼紧密相关。按照与死者的亲疏关系,依次有大功、小功、斩衰、齐衰、缌麻五种服期不等的丧服,其中大功关系最近

22、,缌麻最远。( )解析“五服”按亲疏关系依次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其中斩衰关系最近。37.总体而言,凶礼都是在个人或国家遭受不好的事情后,对其表达同情或慰问的礼仪。后世凶礼主要指丧葬、持服、封谥号等与死亡有关的礼仪。( )38.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孟子非常重视孝悌,他首先提出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 )解析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是由孔子提出的。39.九拜,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包括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40.长揖是我国古代的一种

23、礼仪,指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该礼仪不分尊卑贵贱都可使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 )41.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其中“拱”是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头顶相合,表示敬意。( )解析行“拱”礼时,双手在胸前相合。42.顿首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该词也是常用于书信、表奏中的敬辞。( )43.稽首是古代的跪拜礼,为“九拜”中最轻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其形式为跪下并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地。( )解析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44.古人跪时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贴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解析

24、古人跪时,臀部不能贴脚跟。45.为了表示对人的尊重,古代的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其中“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示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一点,以免饮食污染座席而对人不敬。( )46.再拜指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开头也常用“再拜”,以示敬意。( )解析“再拜”应用于书信结尾。47.膜拜是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 )48.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特有的习俗,起源于周朝。礼记曲礼上载:“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49.避讳的对象有四类:一是帝王,如

25、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秀才为茂才;二是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三是圣贤,如避“丘”字;四是长辈,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写“敏”字总是增减笔画。( )50.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如将天子的死称为驾崩、山陵崩,将父母之死称为晏驾、见背,将一般人的死称为物故、捐生。( )解析晏驾是对帝王之死的讳称。51.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52.元宵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该节日的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到唐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解析吃元宵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53.寒食节严禁烟火,只能吃冷食。因寒食与清明时间

26、相近,后人便将吃冷食的习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54.清明节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55.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节这一天要挂艾草和菖蒲、吃粽子、拴五色丝线、挂香袋、避“五毒”、划龙舟等。( )56.中秋节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雄黄酒等习俗,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解析饮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习俗。57.重阳节时家族通常倾室而出,一起庆祝。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饮菊花酒等。( )58.腊日,古时腊祭的日子,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 )59.除夕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大年三十,指农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 )解析除夕指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即腊月二十九或三十的晚上。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礼仪习俗类)(共59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