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常识与化学(1).doc

上传人(卖家):欢乐马 文档编号:288472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常识与化学(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医药常识与化学(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医药常识与化学(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医药常识与化学(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医药常识与化学(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生姜: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生用。辛,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1、用于风寒感冒:本品辛温,能发汗散热,但作用较弱,故使用于风寒感冒轻症,可单用或配红糖、葱白煎服。2、用于呕吐:本品温胃散寒,和中降逆,为止呕良药,素有“呕家之圣药”之称,随症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治胃寒呕吐,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治痰饮呕吐,常配伍半夏;治胃热呕吐,可配黄连、竹茹、枇杷叶等。3、用于肺寒咳嗽:本品辛温发散,又能温肺散热,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4、可解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对鱼蟹等食物中毒,也有一定治疗作用。附药:生姜皮:性味平、凉。和脾

2、行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水煎服,39g。 葱白:白合科植物葱近根部的鳞茎。辛、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散寒。1、 用于风寒感冒:本品辛温不燥烈,发挥不峻猛。药力较弱。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轻症,可单用,也可和淡豆豉等其他解表药同用。2、 葱白外敷有散结、通路、下乳之功,可治乳汁郁滞不下,乳房胀痛,治疮痛肿毒,兼有解毒散结之功。胡荽/芫荽/香菜:伞形科植物芫荽的全草。辛温,归肺、胃经。发表透疹、开胃消食。1、 用于麻疹不透。可单用煎汤局部熏洗,或与薄荷、荆芥同用。2、 用于饮食不消,纳食不佳。薄荷:唇型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理气

3、。1 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 用于风热上攻,头晕目眩,目赤多泪河风热壅盛之咽喉肿痛。3 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蝉蜕:蝉科昆虫黑蚱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喑哑。2 用于马赫怎不透,风疹瘙痒3用于目赤翳障,目赤肿痛,翳膜遮睛4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抗惊厥桑叶:桑科植物桑的烦躁夜,甘,苦,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1 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 用于肺热咳嗽,燥热咳嗽,清泄肺热,凉润肺燥3 用于肝阳上元之头痛眩晕,烦躁易怒。4 用于目赤晕花:疏散风热,清泄肺热,甘润益阴以明目,

4、5 凉血止血菊花: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1 用于制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常与桑叶相须为用2用于目赤晕花,经痛肿毒 清热类 清热泻火石膏:研细生用或锻用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锻用:臁疮生肌,受湿止血决明子: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清热明目,润肠通便1 用于目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2 用于头痛目眩,常配伍菊花,钩藤,夏枯草等3 用于肠燥便秘 清热燥湿黄连:毛莨科植物黄莲,三焦叶黄连或方连的干燥根茎,苦,寒,归心,脾,胆,大肠径,胃生用或

5、清炒,将制止,酒制吴茱萸水制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1 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2 用于湿热泻痢,治泄泻痢要药,单用有效3 用于臃肿疥疮,目赤牙疼4 外用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眼目红肿苦参: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径,清热燥湿,杀虫,利尿。1 用于湿热泻痢可单用,便血,黄疸2 用于湿疹湿疮,阴肿阴痒,皮肤瘙痒,疖癣清热解毒金银花:忍冬科植物忍冬等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甘,寒,归肺,心,胃径 解毒清热,疏散风寒1 用于痈肿疥疮2 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3 用于热毒血痢,单煎口服有效忍冬藤: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径枝,又冬银花藤。味甘性寒,其功效与金银花相似,但解毒作用不及

6、金银花,但有清热疏风,通络止痛作用,常用于温热发病,风湿热痹,关节中热痛,屈伸不利导。大青叶:十字花科植物松蓝的叶片,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温度发斑)板蓝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本品与大青叶来源相同,因经叶分用则名称有二,二者作用相似,皆善解瘟疫时毒,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传染病,但大庆也便于散,治斑疹,口疮效佳:板蓝根偏于降,治大头温,烂喉痧其效尤捷四季青:冬青科植物冬青的叶,苦,涩,寒,归肺,心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1 用于水火烫伤,湿疹,疮疡2 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淋泻痢3 用于外伤出血:鲜:捣敷伤口 干:细

7、粉撒敷伤口包扎绿豆:豆科植物绿豆的干燥种子,甘,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消暑利水1 用于痈肿疮毒,单用煎服,或生研加冷开水浸泡滤汁服 或用本品与打黄为末,加薄荷汁,蜂蜜调敷患处2 用于暑热烦渴3 用于药食肿毒,可用生品研磨加冷开水滤汁顿服,或浓煎,频服,或配伍黄连,葛根,甘草等4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可与陈皮用用煮食绿豆华:将绿豆用清水浸泡后取皮晒干即成,性味甘寒,归心胃经,功同绿豆,但解暑之力不及绿豆,其清热解毒之力胜于绿豆,清热凉血生地黄:高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干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生地黄包括鲜地黄和干地黄,均甘苦性寒,以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围攻,但鲜地黄寒性更强,苦重于甘,

8、偏于清热凉血,临床多用于温热病较重者,干地黄寒性稍弱,甘重于苦,偏于滋阴养血,临床多用于阴虚劳热,内热销渴,血热虫等症。水牛角/代替犀牛角:牛科动物水牛的角,生用,货值为浓缩粉,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解毒定惊1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諺语,惊风,癫狂2 用于痈肿疮疡,咽喉肿痛 清虚 热青蒿:据科植物黄花蒿的地上部分,苦、辛、寒、归肝、胆经清头绪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泻下类 攻下药攻下药多具苦寒之性,有较强的泻下作用,既能通便,又能泻火,大黄、蓼科植物,张掖打晃,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根及根茎, 苦、寒、入脾、胃、大肠、肝、心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1 用于大便秘结,胃肠

9、积攒2 用于火热内盛症 三黄片:黄连、黄今3 用于淤血症,酒制芒硝:咸、苦、寒、归胃、大肠经写下,软坚清热1用于热解便秘,常与大黄相须为用2 用于清热泻火,外用,清热消肿,治咽痛口疮,可与硼砂,朱砂冰片等配伍,货值芒硝与西瓜美制成西瓜霜,治痈,外敷番泻叶:豆科植物狭/尖叶番泻的小叶,甘、苦、韩、归大肠经泻下通便,利水(腹水肿胀)芦荟:百合科植物库检索芦荟,好生叫芦荟的汁液经浓缩的干燥物,苦、韩、归肝、胃、大肠经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润下药多为含油脂的植物种仁类药材,具有润滑倡导软化大便促进泻下的作用 火麻仁,郁李仁 峻下逐水药药性烈峻猛,多具毒性,能导致剧烈腹泻,使体内储留的水液从大便排出,部

10、分药物还具利尿作用。本类为急治标之法,因有毒而力峻,易于损伤正气,不可久服,甘遂,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旋花科植物裂叶/圆叶牵牛的成熟种子,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泻下煮熟,去习只杀虫,不应与巴豆同用1 致水肿膨胀,二便不利,可单用研末服,病重者,可与甘遂等配伍2 用于痰饮喘咳,大便秘结,虫习只腹痛巴豆:大戟科乔木植物巴豆的成熟种子,用仁或制霜,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泻下冷积,聚水消肿,祛痰利咽 畏牵牛1 用于寒积便秘,少量可消积祛痰,治小儿乳食停积,痰涎惊悸。2 用于大腹水肿3 用于喉痹,巴豆研末吹喉,有豁痰利咽,通痹开塞,救急扶危作用,适用于痰涎雍塞,呼吸急促,甚至窒息

11、濒死等。本品的特性是得热而助泻,得冷则泻止,故服巴豆时不宜饮热粥、开水等,以免加剧泻下,若服后欲泻不泻者,进热粥以助药力,若泻利不止时,可速进冷粥/水以解药力。中毒腹痛大泻不止者,急用黄连,黄柏或绿豆煎汤而冷服以解之。利水渗湿类(利水消肿)薏苡仁:禾本科植物薏苡的成熟果食,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富含脂肪,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肿瘤,降血糖,增强免疫,降血钙,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镇静作用。冬瓜皮: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皮, 甘、凉,归脾、小肠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暑(可与西瓜皮等量,煎水代茶饮)玉米须:禾木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及柱头,甘、平,归膀胱、肝、

12、胆经,利水消肿,利湿退黄。葫芦:葫芦科植物瓢瓜的果皮,甘、平,归肺、肾经,利水消肿。荠菜: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带根全草,甘、凉,归肝、胃经。 清热利水,明目,凉血止血。湿里类干姜: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湿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寒性腹痛,呕吐,泄泻。小茴香: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实,辛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中。大茴香/八角茴香: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的成熟果实,性味,功效与小茴香相似,但药力较弱,主要用作食品调味品。花椒:芳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成熟果皮,辛温,归脾、胃、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辛温,归脾、胃

13、、肺、肾经。温中散热止痛,温肾助阳。本品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公丁香为其花蕾,气香力足,母丁香为其果实,气味稍淡,临床以公为主。胡椒:胡椒科植物胡椒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实,打碎生用。辛热,归胃、大肠经,温中止痛,下气消痰,兼有开胃进食的作用。胡椒又分黑白两种,一般认为黑胡椒较弱,白胡椒作用较强。本品辛热燥烈之性较强,多食后易动火炼液,耗气伤津,发疮损目。理气类橘皮/陈皮:芳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熟,辛、苦、湿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橘核:橘的种子,性味苦平,专入肝经,长于理气散结止痛,用于治疗之气,睾丸肿痛,乳房包块,水煎服橘络:橘的中果皮及内果皮之间的纤维束群,性味甘品,归肝、

14、肺经行气通络,化痰止咳橘叶:橘树之叶,性味辛苦,归肝经,疏肝行气,散结消肿,用于协助作痛,乳痈、乳房结块及症瘕等橘红:橘的外层果皮,性味,功效与橘皮相似,惟功偏湿燥,常与燥湿祛痰,用治肺寒咳嗽,喉痒痰多之症青皮:橘的幼果或为成熟的果皮,苦、辛、归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玫瑰花:蔷薇科植物玫瑰的干燥花蕾,甘、微苦、温、归肝、味精、行气解郁、活血止痛消食类山楂:蔷薇科植物山里红的成熟果熟,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化积,行气化淤。能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化油腻肉积,又善活血化淤,治疗妇科血淤诸痛胸痹胁痛等症,炒炭-嚼山楂能解毒止痢莱菔子: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种子,辛、甘、除胀,降气化痰,

15、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驱虫类南瓜子: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研粉生用,甘、平、归胃大肠经,杀虫,另外生南瓜子带壳研粉调服,可治产妇乳汁不通,但炒熟或煮粥吃则无效,与花生仁、核桃共服可治营养不良,面色萎黄。活血化淤类 活血止痛川穹:伞科形植物川穹的根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治头痛及妇科经产诸症之要药,活血调经。红花:菊科植物红花的筒状花冠,辛,温,归心、肝经。 活血通经,祛痰止痛。桃仁: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成熟果实,生、炒或去油制霜用。辛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活血祛痰,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安神类酸枣仁: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甘、酸、平,归心,肝

16、、胆经。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古:睡多,生便,不得睡,炒熟。现:二者均具安眠,镇静,抗惊厥。 开窍类麝香:鹿科植物材麝、马麝或原麝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辛温,归心、脾经。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本品活血通经,辛香走窜,有催生下胎之效,可治难产,死胎等。现今已罕用,但由此提示人们“孕妇禁用”,不仅口服不可,外用也属禁品。冰片: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加工品或龙脑香树的树干,树枝切碎,经蒸馏冷却而得到的结晶,称“龙脑”或“龙脑冰片”,亦称“梅片”,由菊科植物艾纳香/大艾叶的升华物经加工劈削而成“艾片”。现多用松节油、樟脑等化学合成,称“机制冰片”。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开窍醒神,清热

17、,止痛。例如:冰硼散。 补虚类 补气类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甘,微苦,微温,归肺、脾、心、肾经。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脑。 双向调节人参是大补元气之品,为治虚劳内伤第一良药,本品经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质量有较大差异,生长多年的野人参补力最强,人工栽培的圆参补力逊之。生晒参与红参质量最佳,白参次之,参须更次。西洋参: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甘,微苦,凉,归肺、脾、心、肾经。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与人参同为补益元气之功,但作用稍弱。党参: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的根。甘、平,归脾、肺经。补脾肺气,补血,生津。党参与人参功用相似,但作用缓和,药力薄弱,古方主治轻症和慢性疾病时,可用

18、党参加大量以代替人参。人参益气救脱,党参补血。山药: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温精。具有调节肠蠕动,促消化,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降血糖,抗氧化的作用。补阳类鹿茸:脊椎动物鹿科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头上尚未骨化二代茸毛的幼角。甘、咸、温。归肾、肝经。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紫河车:健康产妇的胎盘。甘、咸、温。归肺、肝、肾经。补肾益精,养血益气。韭菜子:百合科植物韭菜的干燥成熟种子。辛、甘、温。归肾、肝经。温补肝肾,壮阳固精。中西药区别药物是预防、诊断、治疗和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物质。首先中医和西医之间学术争鸣的实质,是系统论和还原论两

19、条思路的分歧。整体论:历史局限性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理解不够。没有打开从部分了解整体的道路。不能正确地阐明人和疾病的整体性根源。还原论:其本质在于强调人体和疾病过程必须才微观细节得到说明。评价:从方法论看,还原论有较强的解释功能。从本质论来看,还原论是行不通的。系统论:首先,系统是一个整体,具有只存在于整体水平的属性、功能、行为、规律。其次,系统的这种整体性并非凭空产生,是以诸要素为基础,通过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再次,任何系统都不是孤立的,不过是构成更大系统的“子系统”,其整体性的形成和发挥,受其“母系统”(环境)的控制和支配。不同点在于:第一,还原论把认识的重点放在部分,

20、忽略整体性。第二,还原论抹杀整体与部分之间原则区别,单纯用部分来解释整体,甚至把整体归结为部分之和。第三,还原论过分强调部分对整体的基础决定作用,片面强调“向下”的认识途径。首先,对中药的研究和应用,贯穿着整体性原则。中医之所以没有发展中药的还原研究,而是把重心放在其整体功效上,虽然有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造成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但更重要的是中药这种整体功效是与作为疾病的整体反应相对应的。有许多单味药组成的方剂,不同于西医的“联合用药”,它具有鲜明的整体性,产生了新作用,只存在于方剂的整体水平,而不同于各单味药的新的总功效。原味药:中药为有效部位/成分,而西药则为药效基团。制剂形式-剂型辅料

21、毒性 副作用配伍与禁忌:“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而视之。”单行:用单味药治病。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提高疗效。相使: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为辅,能提高药物疗效。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反应,能被另一种药物减消或消除。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相畏、相杀实际为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能降低,甚至丧失。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反应。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

22、藻,芫花。 马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蔹、白芨。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锟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马、草马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中药化学一、生物碱:从广义的范围讲,生物界除去生物体必须的含氮化合物,eg.AA、多肽、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外,其它所有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都可视为生物碱。麻黄黄连苦参二、醌类化合物:苯醌、萘醌、蒽醌、菲醌。 丹参-菲醌蒽醌类成分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三、香豆素和木脂素香豆素是具有苯骈-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天然化合物的总称。很多中药如秦皮、菌陈、蛇床子等都含有香豆素成分。

23、蛇床子中的蛇床子素。木脂素是一类由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多数呈游离状态,少数与糖结合成苷而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故而得名。五味子。四、黄酮类化合物数量之多列天然酚性化合物之首,大多具有颜色。过去也曾把黄酮类化合物称为黄碱类化合物。目前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通过3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槐花米。银杏。五、皂苷: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比较复杂的苷类化合物,它的水溶液易引起肥皂样泡沫,且多数具有溶血等特性。皂苷按其苷元结构可以划分两大类,其一为淄体皂苷,另一为三萜皂苷。人参: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药用人参有四种,生晒参、糖参、红参、冷干参(活性参)山参

24、、园参、生晒参、红参、糖参、参顶甘草柴胡六、萜类和挥发油:萜一词原来是指松节油和许多挥发油中含有的一些不饱和烃类,具有C6H10的通式,现今讨论的萜类化合物已远远超过此范围,它是指具有(C5H8)n通式及其含氧和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七、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eg.牛黄、麝香、熊胆、蟾酥、阿胶等。 中药炮制学炮制又称“炮灸”、“修事”、“修制”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起源: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早期的炮制主要是用火加工处理药物,酒的发明与应用。发展:大约分几个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前7221279),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12801644),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清代(

25、16451911)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现代(1912 )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刘宋时代,雷学撰成雷公炮制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二、炮制与临床疗效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净制:由于原药材常常混有一些杂质或非药用部分,或各个部位作用不同,若一并用药,难于达到治疗目的,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加工切制:药材切制目的是为了提高煎药的质量,或利用进一步炮制和调配。加热炮制:炒制、煅制。辅料(包括药汁)制。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传统制药原则: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

26、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相资为制,是指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提高药效。相畏(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能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相恶为制:中药配伍中“相恶”内容在炮制中的延伸应用。“相恶”本指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一般属于配伍禁忌,但据此理,炮制时可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使之趋于平行,以免损伤正气。其具体方法为: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4药物炮制对制剂的影响饮片是汤剂和中成药的基本原料一般情况下,汤剂对饮片的炮制要求更严格一些,但中成药也不能都用生品为原料,仍需按处方“依法炮制”。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

27、观质量和内在质量要求:入汤剂的中药,除煮散外,均以饮片形成配方,要求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规格,太厚太大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溶出,太小太碎又会影响煎后过滤、服用。中成药饮片虽不如汤剂严格,但也必须按照各种制剂的要求来掌握。三、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目的: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部位和趋向。便于调剂和制剂。有利于贮存和保持疗效。矫臭矫味,便于服用。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对理化性质的影响生物碱:游离生物碱一般不溶或难溶于水,而不能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亦可溶于酸水,大多数生物碱盐类则可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媒,所以酒、醋等常作为炮制辅料

28、。高温情况下某些生物碱不稳定,可产生水解和分解等变化。苷类:苷是分子环状半缩醛上-OH与非糖部分中的-OH缩合失水而成的环状缩醛衍生物。苷的溶解性能无明显规律,一般易熔于水或乙醇,难溶于乙醚和苯。酒作为辅料可提高含苷药物溶解度,提高疗效。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往往在不同细胞中含相应的分解酶,在一定T、H条件下引水解苷,所以常用炒、蒸、烘、火单、爆晒的方法杀酶保苷。苷类成分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所以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含挥发油:常温下可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油迹。含挥发油的药材应及时加工处理,干燥宜阴干,加水处理宜“抢水洗”以免挥发油损失,对加热处理尤须注意。鞣质: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耐高温,但易溶于

29、水,强还原性,且遇铁发生化学反应。油脂四、中药炮制常用辅料液体辅料酒:黄酒、白酒。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臭矫味。醋:米醋或其他发酵醋,化学合成品(醋精)不能用,陈醋好。醋性味酸、苦、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淤止痛、矫味矫臭的作用,还具有杀菌、防腐的作用。蜂蜜:炼蜜-生蜜加适量水煮沸,滤过,去沫及杂质,浓缩而得。蜂蜜,生则性凉,熟则性温,故能补中;以其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儒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痛;气味香甜,故能矫臭矫味;不冷不燥,得中和之气,故十二脏腑之病,无不宜之,因而认为蜂蜜有调和药性的作用。蜂蜜春夏易发酵,易起泡沫而溢出

30、或挤破容器,可加入少许生姜片,盖严盖子可起一定预防作用,贮存在510干燥通风处,防止发酵。蜂蜜易吸附外界气体,不宜存放在有腥臭气源附近,以免污染。用金属容器贮藏蜂蜜是有危险的,因为蜂蜜中糖类化合物化合,锌与蜂蜜中有机酸作用而生成有毒物质。食盐水:食盐性味咸寒,能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生姜汁:鲜姜捣碎取汁,或干姜加水共煎,去渣而的黄红色液体。生姜汁味辛、温。升腾发散而走表,能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药物经姜汁制后能抑制寒性,增强疗效,降毒。甘草汁:甘草饮片水煎去渣而得的黄棕色至深棕色液体。甘草味甘、平,具有补脾益气,去痰止咳,缓急止痛作用。黑豆汁:黑豆性

31、味甘、平,能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滋补肝肾。米泔水/米二泔:性味甘、凉,能益气、除烦、止渴、解毒、吸附油脂以降低药物辛燥之性,增强补脾和中的作用。胆汁:性味苦、大寒,能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润燥。麻油:性味甘,微寒,能清热、润燥、生肌。固体辅料稻米:性味甘、平,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麦麸:性味甘、淡,能和中益脾、矫臭矫味、吸附油脂。白矾:性味酸、寒,能解毒、祛痰杀虫、收敛燥湿,防腐。豆腐:性味甘,凉,能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沉淀,吸附。土:灶心土性味辛、温,能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蛤粉、滑石粉、河砂、米砂:镇静、安神、解毒。槐花: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

32、及花蕾,前者“槐花”,后者“槐米”。槐花生品炒槐花槐花炭山楂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干姜干姜炮姜姜炭苦杏仁生品有小毒火单品炒杏仁中药与中药学起源和发展先秦时期 诗经、山海经、五十二病方。秦汉时期 西汉时期出现药学专著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魏晋南北朝时期 陶弘景所辑本草经集注南朝刘宋时期雷书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炙专著隋唐时期 李责力,苏敬等主编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千方金 有唐冼原著,张鼎改编增补而成的食疗本草 李珣的海药本草宋代 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一大创举。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元金时期 他们在宋人的基础上,以药物形色气味为主干,利用气化。运气和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一

33、整套法象药理模式。明代 本草品汇精要该书是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 李时珍本草纲目 十五世纪中期,兰茂实地考察和搜索方南地区药物400余种,辑为滇南本草,它是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 古代地方本草 缪希雍炮炙大法则是明代影响最大的炮制专著清代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民国时期 西方文化和西方医药学的传播现代本草成就场地和采集产地 道地药材采集(1)植物类药材 a、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成刚开花时采收。 I割取植物地上部分 II、带根全草入药 III、茎叶同时入药的藤本植物 b、叶类: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特殊的霜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 c、花类:一般要花正开放时。

34、有时要求在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有的在刚开放时采摘。 d、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在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少有特殊要求未成熟时幼嫩果实。 e、根和根茎类:古人经验以阴历二.、八月为佳,认为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 f、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之间剥树皮3、动物类药材:因品种不同而各异4、矿物类药材多可随时采收三 中药的性能 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由于致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中

35、药的作用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中药的治疗作用又称中药的功效。中药的不良作用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副作用的产生固然与药物的偏性有关,更重要的是因为一味中药往往有多种作用,治疗时利用其一种或一部分作用,其它作用便成为副作用 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后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往往因为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与人的体质因素等也有密切关系。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中药性能与性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药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映归纳出来的,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中药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

36、气味、滋味、质地等,以药物为观察对象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五味基本作用: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 酸:能收、能涩,收敛固涩。涩与酸味相似,但酸能生津,酸甘化阴等是涩味药所不具备的 苦:能泄、能燥。泄的含义较广 (1)通泄 eg:大黄 (2)降泄 eg:杏仁 (3)清泄 eg:栀子、黄芩清热泻火。燥即燥湿,用于湿症。 苦能坚,“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升降

37、浮沉:反映药物作用趋向。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表示发散,沉是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药性升浮的大多辛甘、温热、药性沉降的大多酸苦咸涩、寒凉。归经:药物作用的定位。归作用归属,径脏腑经络。中医养生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益,所谓养,及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药物养生的机理固护先天,后天 先天禀赋强盛,后天营养充足,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乃先天之本,益寿方药的健身防老作用,多立足于固护先天后天,即以护脾,肾为重点,并辅以其他方法。着眼补虚,泻实 虚则补之,是则补之意衣燮理阴阳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二药物养生的应用原则1不盲目进补2补勿过偏3辩

38、证进补4盛者宜泻5泻不伤正 :力求达到许毋大泄,清毋过寒,下毋晙猛6用药缓图三延耳益寿中药举例 按其功用分补气,养血,滋阴,补阳之类。补气类:(1)人参(2)黄芪(3)山药(4)薏苡仁养血类:(1)熟地(2)何首乌(3)龙眼肉滋阴类:(1)枸杞子(2)桑椹补阴类:菟丝子,鹿茸,肉苁蓉,杜仲等 *脑力劳动者的保健1工作保健法 1科学用脑 连续用脑时,还应注意更换工作内容 有节奏的工作和学习2改善工作环境(1)须具备流通的新鲜空气(2)良好的采光(3)办公室或工作间保持安静(4)16摄氏度左右的室温最利于大脑保持清醒状态3、选择工作具(1)写字台(2)座椅不可无靠背(3)台灯2、营养药物补脑法:脑

39、组织由脂质,糖蛋白,钙,磷,等物质构成(1)健脑营养素:Cap-神经细胞不可缺少的元素, Ug-保健良好记忆所必需的元素,含上述元素的食物有坚果仁奶蛋鲜鱼动物内脏及海产品。谷氨酸/智慧酸大脑思维动能所必需,在鲜奶,鲜蘑,鲜肝,味精及其他鲜味食品中含有。VB有助于脑物质能量代谢,增加脑力,包括B1B6B12几种,存在于叶菜、粗粮、麦胚、豆类、酸奶中,不饱和脂肪酸参与大脑物质合成与代谢,可增强脑力抗衰老,在植物油、鱼虾中含有。(2)健脑药物:人参制剂对健脑方亦有效3、运动按摩保健法(1)体育运动保健法:跑步、乒乓球、网球、羽毛球(2)倒立与倒行保健法(3)脑部按摩保健法:头顶按摩-两手搓头皮,从前

40、发际到后发际作梳头动作 头侧按摩-用两手拇指按住太阳穴,其余的指从头两侧由上至下做直线按摩。再按揉太阳穴,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各数次,浴面摩眼。双手搓热后,从上到下,从内至外摩面数次,然后做眼部保健操,用于工作后大脑疲劳4、烟酒节制健脑法颜面保健/美容/驻颜颜面的生理特点 面部是脏腑气血上注之处,血液循环丰富,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中医还将面部不同部位分属五脏,即左颊属肝,右颊属肺,头额属心,下颏属肾,鼻属脾,可见,面部与脏腑经腑经络关系密切颜面皮肤衰老的原因 (1)年龄增长,皮肤变粗变干,弹性下降,皱纹增多 (2)疾病esp慢性的,长期耗损气血,精力,导致身体虚弱,面部皱纹出现较早 (3)饮食失调,肌肉失养,可加速皮肤老化 (4)不良的习惯和不良的动作保健方法 (1)科学洗面 水用软水 水温 1冷水洗面,保持颜面青春。2冷温交替洗面,加强皮肤血液循环,细腻。洗面次数应早中晚各一次。面皂应根据气候,个人年龄,职业,皮质而定。(2)饮食美容 饮食勿偏,饮食勿过,饮食有宜忌(3)药物美容 1内服 2 外用二头发保健/美发 中国人美发的标准是:发黑而有光泽,发粗而密集,发长而秀美1梳理,按摩 古代养生家主张“发宜多梳”,梳头能疏通气血,散风名目,荣发固发,促进睡眠,对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2洗烫宜忌3饮食:多样化,合理搭配,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对健发,美发,防止头发早衰有重要作用。4药物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数学 > 人教版 > 九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药常识与化学(1).doc)为本站会员(欢乐马)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