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试题及答案(3套)最新.docx

上传人(卖家):浪漫满屋 文档编号:2904393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试题及答案(3套)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试题及答案(3套)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试题及答案(3套)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试题及答案(3套)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试题及答案(3套)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3套试题及答案试卷 一题目: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论述题: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创立的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由之路。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30分)答:毛泽东作为伟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苏联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这一革命理论的形成富有创新性,在当今社会依然闪耀着其真理光芒。中国革命走农村

2、包围城市的道路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首先,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决定着中国对内遭受封建主义的压迫而无民主制度,对外则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而没有民族独立。这种畸形的社会形态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建立人民的军队并利用武装斗争这一形式,以共产党的革命进步力量来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落后力量。其次,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历次的革命经验证明农民问题能否解决决定着中国的革命能否成功。农民是中国革命和无产阶级最可放心依靠的同盟军和主力力量。最后,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盘踞在中心大城市,反革命队伍异常强大,革命不可能迅速在中心大城市取得胜利。而农村则是反对派统治的薄弱环节,可以率先进行突破,从而建立起农村

3、革命根据地。毛泽东认为应该对农民进行一种思想教育的过程,让广大农民理解并接受党的革命思想与进步主张,自觉地加入到革命队伍当中。因此,必须要把思想建党放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广泛宣传党的思想理论,进行理想信念和价值教育,用先进思想武装农民群众,使其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要不断用无产阶级进步思想来改造和克服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落后思想。首先进行思想建党从而促进党的其它各方面工作的展开,这一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当今党的建设的开展仍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在中华大地的提出和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历史飞跃。这一理论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并发展马

4、克思列宁主义的生动写照。要坚持从我国的实际问题出发,不断深化对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从而研究和制定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这是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和加以运用的根本方法。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必须要始终联系我国的基本国情,脚踏实地地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力量,不断保持党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的党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性政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和本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从而通过自己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欧洲的舶来学说,要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并

5、指导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必须要使其成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广泛接受的民族形式。这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要用中华民族自己传统的语言方式,深入浅出地阐释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带有中华民族本土化气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上首先把武装斗争的立足点放在农村,领导开创井冈山根据地,创造性地解决了为坚持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而且从理论上逐步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出明确的说明。重视理论创新是保持理论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总结起来就是一部不断重视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历史

6、。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发展进程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的政治经验。伟大的实践需要正确的理论来引领,而理论又进一步指导着实践的深入发展。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实践創新的基础上实现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个方面的创新,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创新之道,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道。试卷二题目:理论联系实际,请分析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述题: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个重大判断,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

7、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请分析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0分)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当前,尤其要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

8、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让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各种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就是要有效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确保社会的稳定团结;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各

9、个方面群众的利益。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民主社会。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还要求实行法治。和谐社会要求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反对社会的无序化与无序状态。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法治社会中最重要的规则是法律规则。法律是所有社会规范中最具有明确性、确定性和国家强制性的规范。依照法律规则来治理社会,人们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社会就有了和谐的基础。因此,也可以说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法治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手段是民主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和谐与否的最终决定性因素。只有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

10、利益和最终利益的社会,才具有最深刻的群众基础。只有在人民支持和参与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建立起来。民主是和谐社会得以长期维持与维护的根本保证,是和谐社会的努力方向与理想目标。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以建立的手段和途径。和谐社会是社会矛盾能够获得及时解决的社会。在法治社会,法律为社会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则。严格地遵守法制,社会矛盾和冲突就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或者减少,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法治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减少矛盾,而且还在于可以有效地解决矛盾,使己经产生的纷争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使不和谐的状态归于和谐。从减少矛盾和解决矛盾这个意义上讲,法治就是达成和维系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与路径。胡锦涛

11、同志指出:“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就是要使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让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民主法治是目标与手段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需要民主法治的支持,需要以民主法治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试卷三题目:论述题: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12、时代,并不是说己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的理论?(30分)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基本实现为止,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这种长期性,是由历史前提、现实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决定的。邓小平曾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所谓“不够格”,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这种“不够格”,主要是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的不够格

13、,也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这反映了中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未来发展阶段之间在物质技术基础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主义发展程度方面的不够格。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1.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原来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这样,当我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

14、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 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这表明,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15、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 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出现,在人类进入21世纪时,知识经济己见端倪。这就使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更具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而在这之前,我国只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状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实现这个历史过程中的一系列转变,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仅供参考考点分析: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

16、运动规律2.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考点1:社会存在:1.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社会存在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地理环境。表现:对生产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对军事政治影响。人口因素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制约且影响社会发展。表现:一定数量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前提人口状况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易考题型:选择题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

17、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如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本领)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易考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考点2: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2.社会意识的分类: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区分,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表现为人们的情感、风俗、习惯等等。思想体系: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具有系统化、抽象化的特性。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来区分,可以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政治思想、法律思想、

18、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非意识形态: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从社会意识的主体范围来区分,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易考题型:选择题考点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2)社会意识反作用与社会存在:先进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易考题型:选择

19、题、简答题(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或称能动性。(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易考题型:选择题、简答、论述题考点4: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一: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1)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

20、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劳动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2)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3)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4)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易考题型:选择题二:我们没有把技术单独列为生产力的要素。因为技术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的物质设备,即“硬件”,属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二是人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即“软件”,属于劳动者。易考题型:选择题三: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第

21、二层含义: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第三层含义: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易考题型:选择题、简答、论述题四: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三项内容:(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3)产品的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着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本质。(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4)生产资料

22、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易考题型:选择题、简答、论述题五: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是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性质与发展要求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

23、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易考题型:选择题、简答、论述题考点5: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一: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术语,但内容相同。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主导地位)、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思想上层建筑和

24、政治上层建筑是相互区别、相互作用的。思想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影响思想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三项内容构成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易考题型:选择题考点6:社会形态的划分划分社会形态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另一中是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2.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是根据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在经济社会形态的范围内,又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一种是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另一种是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是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划分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

25、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马克思根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形成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在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3.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技术社会形态就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易考题型:选择题考点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历史规律不是别的,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原因:(1)因为每一代人在社会上开始生活时

26、,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的水平,就是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发展中的唯物主义因果决定论,或称历史决定论易考题型:选择题考点8:社会自然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的作用。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不矛盾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1)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纯

27、粹的必然性只存在于逻辑中。(2)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社会规律所揭示的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不是单值对应的线性因果联系,而是多值的、或然的、非线性的因果联系。(3)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又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即各种具体的模式和途径。易考题型:选择题、简答、论述题考点9: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指各国历史发展过程所具有的共同性、普遍性。这种统一性表现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2.所谓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各国的历史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

28、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第二,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第三,人类社会在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第四,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在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超越”情况,就世界范围而言,不仅不违背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规律,反而是以这个规律的存在为前提的。易考题型:选择题、简答、论述题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考点1: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首先,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

29、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着主导作用。其次,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经济基础是联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易考题型:选择题、简答、论述题考点2: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阶级是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产生和存在

30、的。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2.阶级就是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个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上述的阶级定义表明,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不能用政治标准和思想标准来划分阶级。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易考题型:选择题考点3: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社会革命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

31、社会改革是同一社会制度(社会形态)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一)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2.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持续存在与发展或自我完善,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社会革命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社会改革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社会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展开的。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价,甚至流血牺牲,但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试题及答案(3套)最新.docx)为本站会员(浪漫满屋)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