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2 页页 共共 8 页页济宁一中济宁一中 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模考模考语文语文试题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材料一:至少在春秋战国
2、, 中国就已经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并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技术体系, 这个体系的起点应该是如何把握农时。 种植需要确定合适的时间才会有好的收获,它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要各种自然因素配合。古人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才有“天人合一”与“三才”(指天、地、人)思想的形成。任何抽象的哲学理念都要有具体的操作措施才能实现其价值。 如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把握农时,实现天人合一,并获得好的收成呢?我们的祖先利用二十四节气掌握农时,加上北方耕、耙、糖(南方的耕、耙、耖)三者配套的抗旱保墒体系,再辅以中耕除草的技术,以少量土地养活众多人口,构筑了一条通往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径。可以说,深厚的农耕
3、基因决定了中国古代的文明类型, 它促成了天人合一哲学的产生, 进而孕育了二十四节气概念和抗旱保墒体系,构成了古代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所以说,二十四节气就是合理利用农时的典范,是当时发达的农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如今的中国农业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引进了西欧农业模式, 加入了许多工业化要素。 其中化肥与农药在作出贡献的同时,存在诸多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耕地质量下降,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耕作层变浅等。环境污染的现象日益突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生态系统退化明显,建设生态保育型农业的任务更加困难。二十四节气这一体系依然没有过时,这是因为不管农业生产如何发达,基础的原理不会变化,即依赖自然而生
4、产。人们依然要遵循自古而有的尊重自然而非征服自然的知识体系, 指导种植、 养殖等生产的各个过程, 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生产方式。 二十四节气理念正以新的形式服务于中国当代农业。传承二十四节气还可以对美丽乡村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不管工业化的程度有多高, 乡村依然会是中国社会的最大板块, 乡村的和谐依然要与工业化进程并行不悖。 城乡之间的互动应该是双向的、良性的,不能因为工业化而让乡村失去了它应有的韵味。二十四节气时刻提醒人们,城市不能离开乡村。通过熟悉二十四节气,生活在都市的人们能够了解乡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中国在未来将越来越多地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 二十四节气如同中国文化
5、的一张核心名片,有利于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当中国人提出“一带一路”的构想时,西方一些国家很不适应,认为这是中国试图主导世界的行为。实际上,中国的文化基因是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和谐理念,不是征服理念,“一带一路”是用玉帛替代干戈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世界文明史的视野中, 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知识体系, 只有在中华文明的和谐模式中才能产生。2016 年 11 月 3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实第第 2 页页 共共 8 页页际上是无意间送给中国人的大礼。我们应该很好地使用这个名片,排
6、除干扰,推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为整个人类谋福祉。(摘自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徐旺生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及现实意义 , 有删改)材料二:材料二: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 也意味着对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认可和对中国承担保护职责的信任。这就要求我国积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有序推动二十四节气的各项保护工作。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 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生产实践,是古代天文学和农学同步发达的结晶。其中蕴含的尊重自然、效法自然、爱护自然、利用
7、自然、扶助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二十四节气本来是大众的生产生活日用文化,始于西周,于春秋战国基本定型,于西汉完成记载。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郡县制度为其推广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古人立国,以测天为急察悬象之运行,示人民以法守”,通过官方推行,二十四节气才被普遍用于指导国计民生。2000 多年以来,二十四节气既是国家行政的时间准绳,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的风向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让二十四节气扎根人心,回归生产生活日用,才是真正的保护与传承。一直以来,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人们不仅传承着二十四节气内在的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和核心价值理念,而且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因地制宜、因
8、俗制宜的创造性利用,形成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既有国家祭典,又有生产仪式和习俗活动,还有谚语、歌谣、传说、诗词、工艺品、书画等文艺作品。二十四节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 有助于激起国人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增强外国人士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选自人民网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蕴 ,有删改,作者张勃系北京联合大学研究员)【链接材料】2022 年 2 月 4 日,北京冬奥会开幕。这一天恰逢中国传统的立春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冬天结束,春天开始。随着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冬奥会开幕式缓缓开启。从雨水开始,至立春结束,一幅幅节气的美丽画面对应
9、着中国古典诗词或谚语,将中国元素与冬奥会完美融合,惊艳了世界。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春秋战国,中国就已经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逐步形成了以把握农时为第一步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B.在利用二十四节气进行耕作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逐渐形成,“天人合一”哲学与“三才”思想由此产生。C.西欧农业模式的产物农药与化肥的副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D.利用好二十四节气这张文化名片, 落实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与传承, 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整个人类谋福祉。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
10、确的一项是(3 分)()A.我们应传承二十四节气所包含的理念, 更多地利用传统有机肥料, 建立新型生态农业模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种养结合,循环利用。B.二十四节气是天文与农学两方面知识高度配合的体系, 只能在中华文明的和谐模式中产生,是中华文明体在早期优于其他文明体的证明。第第 3 页页 共共 8 页页C.长期以来,二十四节气被全国各地采用,为多民族共享,各族人民通过创造性利用二十四节气,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宇宙观和核心价值理念。D.只有采取更加有组织、有计划的措施,使二十四节气扎根人心,回归日常农业生产,才是真正的保护与传承,才能保障国计民生。3. 下列选项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11、)()A.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初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农业。B.吕氏春秋审时有言:“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C.游牧文明的发展仅需要了解四季这种较粗的时序概念,没有细分节气的需求。D.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产生于中国古代的原因。 (4 分)5. 张艺谋总导演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拉开了北京冬奥会的序幕。请你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结合你对冬奥会的认识,谈谈自己对这一设计的意图的理解。 (6 分)(二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12、题。文本一文本一大歌星大歌星严歌苓胡同第五家, 十号, 住着三兄弟, 最小的叫郑小三儿。 整条胡同的街坊都拿他来发牢骚:“当今什么人能发?郑小三儿那号玩艺儿!”两个月前,天刚热那阵,郑小三儿的铺里进来个女孩。“有商务印书馆刚出的音乐辞典吗?”女孩问,胸口上别着一个校徽。她一看书后的标价就说: “高价呀?!”郑小三儿说: “不高价,我挣谁的钱?”“你挣了我的饭钱!下月我伙食费都没了!”她说。然后她开始掏钱:连个钱包也没有,左一把右一把地掏了一台面的钥匙、硬币。他拈出其中的六张十元钞票。“还差一半。 ”他说。“你明儿来买,保证给您留着。 ”见她要抵押自己的手表,郑小三儿诚恳地说。“这表不好,不过表
13、带特值钱!”她说。“你拿去吧。 ”她便拿去了,连六十块钱也没付。他说他不愿搜刮得她一个子儿也不剩;既然卖不了他理想的价钱, 他宁可一分钱也不卖。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女孩又来了。一来就把一张票拍在郑小三儿面前: “全世界最有名的歌星!唱得棒极了!你这儿放的是什么呀?母猫叫!”郑小三儿心里一股热乎:她来请我看戏!他一嘴油腔滑调全没了,半天才问地道: “你买的?”“买?这可买不着!他在北京一共演五场, 全是义演!票半年前就卖完了!现在黑市上一张票值五十块美金! ”他不信她的话, 但他说他知道, 对这类事的知与无知象征着档次。 这女孩既来邀他看戏,证明她没把他看得太低,他不能辜负她的抬举。剧场门口早就
14、没地方停车了,郑小三儿只好把他的奥迪停在五百米之外。刚出车门,两个男人上来问: “您有富裕票吗?”一看就知道他俩不是看戏的。他想,原来那女大学生说的是真话:这票真有赚头。在他走神的几秒钟里,两个男人相第第 4 页页 共共 8 页页互咬,已把价钱咬到了“二百!” “二百二! ” 。郑小三儿走到剧场台阶下面,已经有不下十人问过他“有富裕票吗?”一个少年从一群外国人中钻出来,显然刚刚成功地敲到一笔,兴奋得两眼贼亮。他一把逮住少年,问: “卖了多少?”“一百! ”他心里突然一阵痛苦。像是一头猎犬被禁制而不能扑向猎物,那种对天性背叛的痛苦。还有五个台阶,就是那扇门金的框,晶亮的大玻璃。里面像个殿堂,大理
15、石的地、吊灯闪烁的天。先进去的人们都表情隆重、穿着隆重地聚在那儿,像是等待皇室接见。一个学者样的洋老头靠近了郑小三儿。“有富裕票么?”他用中文问道, “我的妻子有票,我没有。一百块,怎么样?美金!”郑小三儿飞快地换算:一百块几乎顶上了他一天的销售额。不过他还是摇头,向那扇宫殿一样的大门走去。老头看出他的动心,两步跨在他面前。台阶下的人群早已留神到这里的苗头。他们很快包围上来。郑小三儿觉得自己现在就是个大明星,一招一式,一个眨眼,一个微笑,都牵动这群人的神志。“一百九! ”一个号啕般的声音重复道: “一百九!”号响渐渐变成了赌咒,最后变成了定音鼓一般自信而沉着地宣布: “一百九。 ”郑小三儿却仍
16、感到他还没榨干他们,还是对他们太手软。幕前曲轰响起来。那个被人群弃下良久的老学者这时走到郑小三儿面前, 又红又大的鼻子上是油亮亮的汗。他低声却不容置疑地说: “两百!”“两百。 ”老头知道再不会有人跟他拼,他掏出两张钞票。音乐变得柔和,充满诱惑。他今晚为看这场歌剧兴奋得忘了吃饭。他还生怕吃了面条的肚皮把“皮尔卡丹”西服绷走了形。他这几个星期来一直等着的心诚意笃等着的绝不是到这宫殿的大门口,出卖他进入宫殿的权力。啊,绝不是的!那些坐在宫殿内的人或许比他更短缺这两百美金。女大学生完全可以拿这张票换取下月的下半年的伙食费。他来,是为了走进那扇大门。他突然意识到那女大学生和他之间荒唐的尊卑关系,原来是
17、这扇大门所做的分野。这是张很昂贵的进入许可。既然这样昂贵,我为什么要把它给你,你们?!音乐声拉开了红丝绒的大幕,他生平第一次走进如此的辉煌和庄严之中。大歌星在唱出最著名的那段高音时, 郑小三儿睡着了。 直到一群大学生在演员谢幕时叫喊: “We Love You,PAVAROTTI!老帕! ”郑小三儿还没醒。郑小三儿在空调中,在音乐歌声伴奏中,睡了多年来最踏实的一觉。(有删改)文本二文本二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讲故事, 而故事的好坏主要是由故事的情节决定的。严歌苓在主流与边缘中曾写道: “我总想给读者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好听的故事该有精彩的情节,有出其不意的发展,一个意外接一个意外,
18、最主要的是通过所有的冲突,一个个人物活起来了,读者们与这些人物渐渐相处得难舍难分,因他们产生了爱、憎、怜、恶。 ”-王莉严歌苓小说艺术研究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街坊邻居都拿郑小三儿发财来发牢骚, 借此影射社会上有许多人像郑小三儿一样, 有着追第第 5 页页 共共 8 页页求金钱的强烈欲望。B.文中女学生为了买到商务印书馆的音乐词典, 钱不够的时候甚至想要将手表抵押给郑小三儿,可见女孩对音乐的热爱。C.当一群人围着郑小三儿飚价时,郑小三儿觉得自己像大明星,透露出其向往成为明星,能够引人注目,牵人心神。D.小说将郑小三儿在“卖票”和“不卖票”之间挣扎的情
19、绪表达得非常饱满,很有张力,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回味无穷。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通过郑小三儿开“奥迪” 、穿“皮尔卡丹”等日常细节,表现了他想要通过炫富来赢得别人尊重的心理。B.郑小三儿看到少年成功敲到一笔时突然感到 “一阵痛苦” 此处凸显出郑小三儿追逐金钱的天性受到压抑时的心理状态。C.“幕前曲轰响起来” “音乐变得柔和”和“音乐声拉开了红丝绒的大幕” ,都是通过对音乐的直接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D.“我为什么要把它给你,你们?!”句末连用三种标点,表现出郑小三儿在卑下与崇高中挣扎后的心灵突围。8.文章结尾郑小三儿“在音乐歌声伴奏中,睡了多年来最
20、踏实的一觉” ,请简要分析其原因。(4 分)9.文本二中,严歌苓指出要让“读者们与这些人物渐渐相处得难舍难分” ,小说大歌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简要分析。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甲)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 “此乃泰山之力也。 ”(段成式酉阳杂俎节选)(乙)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其
21、望则海内之所宗仰也。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
22、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 “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第第 6 6 页页 共共 8 8 页页(薛福成登泰山记节选)(丙)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姚鼐登泰
23、山记 )注释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曾公:曾国藩。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11.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4、)()A.泰山,又名岱宗、东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转称妻父为“泰山” “岳父” ,称妻母为“泰水” “岳母” 。B.同治四年,是帝王年号纪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纪年一样,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C.四更,在十二时辰的丑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也叫“四鼓” 。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以打更击鼓报时。D.女墙, 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是古代传统的防御建筑。 刘禹锡就有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12.下列对材料有关“泰山”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 从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 其
25、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和人生感怀。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C.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撰文从登山循道到观日写景,都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D.泰山给人创作灵感。观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姚鼐的描写形象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 (4 分)(2)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4 分)14.(乙) (丙)二
26、文都描叙泰山之巅观日出,从中你悟出哪些道理?(3 分)第第 7 页页 共共 8 页页( (二二) )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两首咏柳絮的词,按要求完成 1516 题。唐多令唐多令林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临江仙临江仙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注燕子楼,在今徐州市,唐朝张建封为其爱妾关盼盼所建。张死后,关盼盼独居此楼
27、十多年。逐对成逑: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粘在一起。 “逑”即“球” 。15.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两首柳絮词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将柳絮自比,来表达了内心的情感。B.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意思是柳絮可不断借助好风之力,直上青云。这里化用了宋朝侯蒙临江仙中“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之意境。C.薛词“蜂围蝶阵乱纷纷”一句,以蜂蝶纷飞之状,来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着一“乱”字,尤其传神。D.黛玉拟的这首词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词缠绵凄恻,催人泪下。全词语多双关,明显有借柳絮隐说人事的用意,而又浑然无迹,表现出精美的艺术技巧。16同
28、是写柳絮,但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词却明显不一样,请比较分析两首词的不同之处。(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月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苏轼在赤壁赋中仰见明月初升便道“,” ;李煜面对春日的风月在虞美人中感慨“,” ;曹操短歌行里用“,”的疑问来喻指人才难求。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典籍里的中国运用电视化、通俗化表达,将遥不可及的古典书籍变得。高冷的历史故事在电视里变得活了起来,成为滋养当代读书人永不枯竭的源泉。节目把图书馆里的典籍搬上电视,采用今人和古人相遇的方式,跨
29、越时空界限,实现舞台对话。在表现形式上,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为受众营造“沉浸式”的视听。在舞台置景方面,节目采用“全包围式”的舞台设计,场景布置和灯光效果,产生了一种仿佛的审美体验。在故事讲述和情景再现方面,节目采用主持人与演员对话的手法,通过实景拍摄表现与情景再现还原,找到联结“过去”与“当下”的情感纽带,为当代人认知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多种可能。节目的构思,实现了视听语言技术和舞台空间表演艺术的完美结合。节目播出后,收视率高涨,一跃成为现象级传播产品。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唾手可得 相辅相成 设身处地 自出机杼B.触手可及 相得益彰
30、身临其境 别具匠心C.唾手可得 相得益彰 设身处地 别具匠心D.触手可及 相辅相成 身临其境 自出机杼第第 8 页页 共共 8 页页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语“全包围式”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A.“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为高扬正能量创造了机遇。B.剧场科技、智能舞台的应用成为一些地方的宣传噱头和引以为豪的“亮点”。C.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选择了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尚书。D.节目世界听我说,讲述了华人为传承中华文化各显“神通”的独特经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成正确的句子。(4 分)21请简要赏析画横线句的表达效果。(4 分)
31、22根据你对红楼梦的阅读和理解回答问题。(6 分)王维的使至塞上脍炙人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红楼梦里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是否同意香菱的话,为什么?请结合香菱学诗的有关内容加以解答。四、作文四、作文(60(60 分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在二 0 二二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它出自礼记 ,意思是能通达至广大之境,又能极尽精微之处。.这句古语对我们当代青年在求学、做人、做事等方面都有启示。请你选择最有感悟的一方面,结合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