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政 府府 预预 算算第三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第三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述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述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第三章第三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第一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论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论n一、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财政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广义广义 财财 政政 管管 理理 体体 制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国家金库管理体制国家金库管理
2、体制狭义财政狭义财政管理体制管理体制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第一节第一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述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述n基本概念基本概念n政府间预算关系是指各级政府,包括政府间预算关系是指各级政府,包括中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预预算职责、权限、收支划分上算职责、权限、收支划分上的的相互制衡关相互制衡关系系。n各级政府间的预算关系一般通过各级政府间的预算关系一般通过政府预算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具体体现。具体体现。n预算管理体制是规定一国预算的组成体系预算管理体制是规定一国预算的组成体系(一级政权一级预算管理主体),处理各(一级政权一
3、级预算管理主体),处理各级预算的财政分配关系,确定各级政府之级预算的财政分配关系,确定各级政府之间间划分预算收支划分预算收支和和管理权限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的一项根本制度。度。n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事权划分事权划分收支划分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政府间预算关系n(一)公共产品的层次论(思考举例)(一)公共产品的层次论(思考举例):凡本国公民或居民都可以无差别:凡本国公民或居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用它带来的利益。适于由中央提供。地享用它带来的利益。适于由中央提供。p :其受益范围局限于本地区以内,:其受益范围局限于本地区以内,适于由地方提供。适于由
4、地方提供。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二、政府间预算收支划分的原则与依据二、政府间预算收支划分的原则与依据n不同受益范围公共产品的成本负担方式不同受益范围公共产品的成本负担方式p全国公共产品的成本应该由全国的居民承担全国公共产品的成本应该由全国的居民承担p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应该由地方居民承担,但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应该由地方居民承担,但要充分考虑差别性和流动性的影响。要充分考虑差别性和流动性的影响。n 地方地方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有两种情况:有两种情况:p 一是一是地方地方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地方是指地方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受的受益面局限在地方,即该地的居民受益,不在该地的居益面局限在地方,即该地的居民受益,不在
5、该地的居民不受益。民不受益。 p 一是一是地方地方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地方是指地方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收的收益范围益范围辖区,即该辖区,即该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不仅使当地居民受益不仅使当地居民受益,还使其他地方的居民受益。,还使其他地方的居民受益。根据效率原则,闭合性地方根据效率原则,闭合性地方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成本应由当的成本应由当地居民承担;地居民承担;开放性地方开放性地方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收益外溢部分的成本要由上级收益外溢部分的成本要由上级政府补助。政府补助。n(二)(二)集权和分权集权和分权n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不同的国家,根据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不同的国家,根据本国的情况有不同的集权与分权的
6、划分和本国的情况有不同的集权与分权的划分和侧重。侧重。 联邦制国家则重于分权联邦制国家则重于分权n 各国的政治体制各国的政治体制 单一制国家则重于集权单一制国家则重于集权 (法国(法国/英国)英国) 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则重于分权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则重于分权 (自由型(自由型/协调型)协调型)各国的经济体制各国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则重于集权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则重于集权 自由竞争时期,政府自由竞争时期,政府干预程度低,则重分权干预程度低,则重分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 垄断时期,强调政府垄断时期,强调政府干经济,则重集权干经济,则重集权 (一)预算收支划分的原则(一)预
7、算收支划分的原则n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p保证各级政府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保证各级政府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p要保证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要保证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p要适当调动地方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要适当调动地方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p财权与事权匹配,收支划分与事权划分匹配财权与事权匹配,收支划分与事权划分匹配n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公平与效率的原则p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指各级政府的财权财力划分应相对平衡指各级政府的财权财力划分应相对平衡,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纵向均,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纵向均衡和地方政府间财政
8、关系的横向均衡。衡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横向均衡。p效率性原则效率性原则 指各级政府指各级政府财政职权的配置和收支关系的划分财政职权的配置和收支关系的划分,应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管理和使用,以及财政对,应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管理和使用,以及财政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效果。(收入划分和支出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效果。(收入划分和支出划分)划分)p1、经济稳定职能(中央政府)、经济稳定职能(中央政府)p2、收入分配职能(中央政府)、收入分配职能(中央政府)p3、资源配置职能(各级政府)、资源配置职能(各级政府)(二)政府间事权划分的通行规则(二)政府间事权划分的通行规则n 1 1、经济稳定职能的划分
9、经济稳定职能的划分p经济稳定职能以中央政府为主的原因是统一性和经济稳定职能以中央政府为主的原因是统一性和流动性。流动性。p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主要由中央政府掌握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主要由中央政府掌握p地方政府则缺乏这方面的政策能力。地方的稳定地方政府则缺乏这方面的政策能力。地方的稳定政策是无效的政策是无效的地方性地方性特点很强的产业特点很强的产业 地方预算支出的作用地方预算支出的作用通常和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目标是一致的通常和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目标是一致的 n2 2、收入分配职能划分收入分配职能划分p居民之间的收入居民之间的收入地方政府对居民之间的收入再分配缺乏影响力,居地方政府对居民之间的收入再分
10、配缺乏影响力,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的协调需要由中央政府来负责民之间收入分配的协调需要由中央政府来负责p辖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辖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n协调辖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需要由中央政府负协调辖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需要由中央政府负责。责。n 政府在社会公平方面主要解决三个问题政府在社会公平方面主要解决三个问题p保证居民的基本生存权,保证居民的基本生存权,p基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化,p对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扶持。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扶持。n 中央政府在收入分配职能方面应负有主要责任中央政府在收入分配职能方面应负有主要责任 n 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级政府、中心市级政府在社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级政
11、府、中心市级政府在社会公平方面仍可以有较大的作为会公平方面仍可以有较大的作为n 3 3、各级政府资源配置职能的划分各级政府资源配置职能的划分n 全国性全国性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提供应由中央政府提供n 全省地方全省地方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应由省级政府提供应由省级政府提供n 直至乡级地方直至乡级地方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应由乡级政府提供为止应由乡级政府提供为止n地方提供的地方地方提供的地方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以差别性为前提的是以差别性为前提的n对于开放性地方对于开放性地方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来说,因为受益者基本在来说,因为受益者基本在地方,因此基本上由地方负责提供地方,因此基本上由地方负责提供n收益外溢部
12、分的成本则由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解决收益外溢部分的成本则由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解决n政府间事权划分的一般模式政府间事权划分的一般模式p中央政府:全国性公共产品中央政府:全国性公共产品p地方政府:地方性公共产品地方政府:地方性公共产品p跨地区外部性效应的公共项目,中央政府在一定跨地区外部性效应的公共项目,中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程度上参与p调节地区间和居民间的收入分配调节地区间和居民间的收入分配(三)政府间事权划分的一般模式(三)政府间事权划分的一般模式 内容内容 责任归属责任归属 理由理由国防国防外交外交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金融与货币政策金融与货币政策管制地区间贸易管制地区间贸易对个人的福利补贴对个人
13、的福利补贴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全国性交通全国性交通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工业、农业、科研工业、农业、科研教育教育地区性交通地区性交通卫生卫生公共住宅公共住宅供水、垃圾供水、垃圾警察警察消防消防公园、娱乐设施公园、娱乐设施中央中央中央中央中央中央中央中央中央中央中央、地方中央、地方中央、地方中央、地方中央、地方中央、地方地方、中央地方、中央地方、中央地方、中央地方、中央地方、中央地方地方地方地方地方地方 地方地方地方地方地方地方地方地方 全国性公共产品或服务全国性公共产品或服务全国性公共产品或服务全国性公共产品或服务全国性公共产品或服务全国性公共产品或服务全国性公共产品或服务全国性公共产品或服务全国性公共
14、产品或服务全国性公共产品或服务收入再分配、地区性服务收入再分配、地区性服务收入再分配、地区性服务收入再分配、地区性服务全国性服务、外部效应全国性服务、外部效应地区性服务、外部效应地区性服务、外部效应地区性服务、外部效应地区性服务、外部效应地区性服务、外部效应地区性服务、外部效应地区性服务地区性服务地区性服务地区性服务地区性服务地区性服务地区性服务地区性服务地区性服务地区性服务地区性服务地区性服务地区性服务地区性服务 四、政府间预算收支划分方法四、政府间预算收支划分方法n我国预算收支划分方法的沿革我国预算收支划分方法的沿革 p 统收统支统收统支p 分类分成(中央、地方固定收入和央地分成收入)分类
15、分成(中央、地方固定收入和央地分成收入)p 总额分成总额分成p 大包干大包干p 分税制分税制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标包干。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标包干。1950高度集中、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统收统支1951-1957划分收支,分级管理划分收支,分级管理1958以收定支,五年不变以收定支,五年不变1959-1970收支下放,计划包干,地区调剂,总额分成,一年一变收支下放,计划包干,地区调剂,总额分成,一年一变1971-1973定支定收,收支包干,保证上缴(或差额补贴),定支定收,收支包干,保证上缴(或差额补贴),结余留用,一年一定结余留用,一年一定1
16、974-19751976-1979定收定支,收支挂钩,总额分成,一年一变定收定支,收支挂钩,总额分成,一年一变部分省(市)试行部分省(市)试行“收支挂钩,增收分成收支挂钩,增收分成”分分灶灶吃吃饭饭阶阶段段19801985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51988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19881993财政包干财政包干分分税税制制1994年至今年至今按照统一规范的基本原则,划分中央地方收支范围,按照统一规范的基本原则,划分中央地方收支范围,建立并逐步完善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p统收统支:中央总管、给够地方。统
17、收统支:中央总管、给够地方。p分类分成、总额分成:给够地方,剩下归中央。分类分成、总额分成:给够地方,剩下归中央。p大包干:给够中央,剩下归地方。大包干:给够中央,剩下归地方。p分税制:中央归中央;地方归地方;中央转地方。分税制:中央归中央;地方归地方;中央转地方。第二节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n(一)分税制的内涵与特征(一)分税制的内涵与特征n概念:在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责和概念:在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责和支出范围的基础上(事权划分),按照税支出范围的基础上(事权划分),按照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收入,正确处理中种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收入,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权、财力分配关央政
18、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权、财力分配关系的一种财政体制。系的一种财政体制。分税制的四个要素分税: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分权:各级政府享有相对独立的征税权力。分征:国税地税两个征收系统。分管:各级财政相对独立,自求平衡。分税制的基本特征分税制的基本特征n规范性规范性p收支范围划分调节的规范性收支范围划分调节的规范性支出范围以事权范围为依据支出范围以事权范围为依据收入范围以税种和税权标准确定收入范围以税种和税权标准确定税种税权划分全国统一税种税权划分全国统一p运作规范,各级政府各司其职,分级治事运作规范,各级政府各司其职,分级治事、收入分征、分管。、收入分征、分管。分税制的基本特征分税制
19、的基本特征n层次性层次性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预算n法制性法制性预算法预算法第八第八条条 国家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我国推进分税制改革的意义我国推进分税制改革的意义n可以理顺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可以理顺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n可以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可以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n有利于打破地区分割,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有利于打破地区分割,规范地方政府行为n有利于政企分开,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角有利于政企分开,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角色定位色定位二、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二、我国分税制改革的
20、基本内容n(一)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一)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p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p合理调节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合理调节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p统一政策与分组管理统一政策与分组管理p整体设计、逐步推进整体设计、逐步推进(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n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 p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家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家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
21、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p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n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 企业和个人企业和个人缴纳各项税收缴纳各项税收国家国家地方地方地方税地方税地方中央地方共享税地方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税(国税)中央税(国税)p中央固定收入包括:中央固定收入包括: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
22、收入中央企业上交利润等。p地方固定收入包括:地方固定收入包括: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个人所得税(目前为共享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的农业税,(简称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和赠予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n 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税、资源税、证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
23、券交易税、所得税所得税。n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n资源税按不同的资源品种划分,大部分资源税作为地方收入,海洋石油资源税作为中央收入。n证券交易税(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n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p以以1993年为基期年年为基期年p核定核定1993年中央净上划的收入额(消费税年中央净上划的收入额(消费税+75%增值税增值税-中央下划收入)中央下划收入)p1993年中央净上划收入全额返还,并作为中央对年中央净上划收入全额返还,并作为中央对地方返还基数地方返还基数p1993年后,税收返还额按本地增值税和消费税增年后,税收返
24、还额按本地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长率的长率的1:0.3系数确定系数确定例子:例子:n 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以一九九三年为基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以一九九三年为基期年核定。以保证期年核定。以保证1993年地方的既得利益。年地方的既得利益。p公式:公式: 1993年税收返还基数年税收返还基数=消费税消费税+75%增值税增值税-中中央下划收入央下划收入例例1:假设:假设A省省1993年消费税收入年消费税收入30亿元,增值税亿元,增值税收入收入100亿元,中央下划收入亿元,中央下划收入5亿元,试计算该省税亿元,试计算该省税收返还基数。收返还基数。 R=30+10075%-5=100(亿元)(亿元)
25、n1994年以后,税收返还额在年以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按地区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平均增长率的率按地区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平均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系数确定,即即上述两税地区平均每增长上述两税地区平均每增长1%,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增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增长长0.3%.n1994年以后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额将按下式计算:年以后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额将按下式计算:n或者或者Rn: 1994年以后的第年以后的第n年的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额年的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额Rn-1:第:第n年前一年的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额年前一年的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额r
26、n: 第第n年的年的“两税两税”收入增长率收入增长率3 .0%75%75%751111nnnnnnVCVCVCRRRnnnrRR3 . 011n例例2:A省省1993年的税收返还基数为年的税收返还基数为100亿元,亿元,如果计划年度该省如果计划年度该省“两税两税”收入实际完成收入实际完成110亿元,计算该省的税收返还额。亿元,计算该省的税收返还额。nrn=(110-100)/100100%=10%nRn=100(1+0.3 10% )=103(亿元)(亿元)(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n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事项的处理
27、 p一九九四年实行分税制以后,原体制的分配格局一九九四年实行分税制以后,原体制的分配格局暂时不变,过渡一段时间再逐步规范化。暂时不变,过渡一段时间再逐步规范化。p原来中央拨给地方的各项专款,该下拨的继续下原来中央拨给地方的各项专款,该下拨的继续下拨。拨。(三)分税制改革的成效(三)分税制改革的成效n分税财政体制的总体框架基本确立分税财政体制的总体框架基本确立p “存量不动,增量调整,逐步提高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存量不动,增量调整,逐步提高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合理的财政分配机制建立合理的财政分配机制”(增量改革)(增量改革)p 中央地方合理划分事权财权,各得其所(激励相容)中央地方合理划分事
28、权财权,各得其所(激励相容)p 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渐进改革)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渐进改革)(三)分税制改革的成效(三)分税制改革的成效n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已经逐步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已经逐步建立p 1994年以前,财政大包干,中央财政收入基本被年以前,财政大包干,中央财政收入基本被“包死包死”p 分设两套税收系统,调动各级政府当家理财积极性。分设两套税收系统,调动各级政府当家理财积极性。p 改变地方政府以往随意减免税的状况改变地方政府以往随意减免税的状况(三)分税制改革的成效(三)分税制改革的成效n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p 财政大包干,各地地方政府
29、发展加工产业,重复建设,经财政大包干,各地地方政府发展加工产业,重复建设,经济结构趋同。济结构趋同。p 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条块分割的状况被改变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条块分割的状况被改变p 农业税(农业税(2006取消)、营业税归地方,激发地方政府发取消)、营业税归地方,激发地方政府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和第三产业。展农林牧副渔业和第三产业。(三)分税制改革的成效(三)分税制改革的成效n促进了财政资金供给范围的合理调整和财促进了财政资金供给范围的合理调整和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政支出结构的优化p各级政府事、权、责、利明晰,强化了对各级政府事、权、责、利明晰,强化了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约束地方政府的财政约束p促使地
30、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促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三)分税制改革的成效(三)分税制改革的成效n中央对地方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初见成效中央对地方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初见成效p参看第三节参看第三节三、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思路三、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思路(一)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一)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n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尚缺乏科学、合理的界定。职责尚缺乏科学、合理的界定。p政府职能(缺位、越位)政府职能(缺位、越位)p事权划分不明晰(省市县)事权划分不明晰(省市县)p事权与
31、财权脱节的矛盾较为突出(财权上提,事权与财权脱节的矛盾较为突出(财权上提,事权下沉,中央请客、地方买单)事权下沉,中央请客、地方买单)三、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思路三、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思路n财权和收入划分不够科学合理财权和收入划分不够科学合理p税收立法权和政策制定权过于集中税收立法权和政策制定权过于集中p企业所得税任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土地增企业所得税任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土地增值税问题)值税问题)p个人所得税归地方(权宜之计)个人所得税归地方(权宜之计)三、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思路三、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思路n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收入
32、水平不高、自给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收入水平不高、自给率偏低(寻求税外收入,土地财政、高房价、率偏低(寻求税外收入,土地财政、高房价、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地方融资平台和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地方融资平台和地方债务)地方债务)n省级以下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层级过多,省级以下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层级过多,省管县)省管县)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第三节第三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n一、一、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与分类的概念与分类n概念:概念:p转移支付(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transfer payment),又称无偿支出。),又称无偿
33、支出。根据联合国根据联合国19901990年国民账户制度修订案年国民账户制度修订案,转移,转移支付是指支付是指“货币资金、商品、服务或金融资产的所货币资金、商品、服务或金融资产的所有权由一方向另一方的无偿转移。转移对象可以是有权由一方向另一方的无偿转移。转移对象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事物。现金,也可以是事物。”第三节第三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n一、一、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与分类的概念与分类n转移支付的特点:转移支付的特点:p无偿性无偿性p转移对象可以是货币形态也可以是实物形态转移对象可以是货币形态也可以是实物形态p不是终极支出,是转移对象的使用权在不同主体不是终极
34、支出,是转移对象的使用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转移之间的转移p转移过程中,没有购买商品或劳务,不增加流通转移过程中,没有购买商品或劳务,不增加流通过程中的货币供应量,不改变社会财力总量,不直过程中的货币供应量,不改变社会财力总量,不直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第三节第三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n一、一、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与分类的概念与分类p广义的转移支付包括:广义的转移支付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政府的转移支付(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各种补助费、农产品价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各种补助费、农产品价格补贴、政
35、府消费劵?)格补贴、政府消费劵?)企业的转移支付(捐赠、救济)企业的转移支付(捐赠、救济)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政府间的转移支付p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是指在一定的预算管理在一定的预算管理体制下,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或同级政府之体制下,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或同级政府之间(间(政府之间政府之间)财政资金的无偿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转移(包括(包括下拨和上缴)下拨和上缴)。p实质上是存在于政府间的一种补助。实质上是存在于政府间的一种补助。n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的分类p无条件转移支付(一般性补助)无条件转移支付(一般性补助)p有条件转移支付(专项补助)有条件转移支付(专项补助)n实现公
36、共资金的公平分配实现公共资金的公平分配n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力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力n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外溢问题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外溢问题n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二、二、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目标的目标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间转移支付财政资金在政府间无偿转移财政资金在政府间无偿转移不同于政府对企业、个人的转移支付不同于政府对企业、个人的转移支付 纵向转移支付纵向转移支付 上下级政府间财上下级政府间财政资金无偿转移。政资金无偿转移。实际中一般多指相实际中一般多指相邻的上级政府对下邻的上级政府对下级的财力支援。级的财
37、力支援。 横向转移支付横向转移支付 同级政府间财政同级政府间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资金的无偿转移。实际中一般多指富实际中一般多指富裕地区对贫穷地区裕地区对贫穷地区的财力支援。的财力支援。(对口支援)(对口支援)三、三、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方式的方式转移支付转移支付 专项补助专项补助无限额配套补助无限额配套补助有限额配套补助有限额配套补助无配套补助无配套补助一般均衡补助一般均衡补助转移支付转移支付规定具体用途规定具体用途是否有上限是否有上限是否要配套是否要配套一般性均衡补助(无条件补助)否否专项补助无限额配套补助是否是有限额配套补助是是是非配套补助是否四、我国一般性(均衡性)转移支付额的
38、计算方法四、我国一般性(均衡性)转移支付额的计算方法n背景背景p1994后,两税(增值税后,两税(增值税75%和消费税)返还,根和消费税)返还,根据据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1995)按各地收入)按各地收入能力和支出需求的差额确定转移支付额。能力和支出需求的差额确定转移支付额。p2002年,所得税分享改革(央年,所得税分享改革(央/地从地从5/5开到开到6/4开)开)过渡期转移支付改称一般性转移支付过渡期转移支付改称一般性转移支付p2009年,一般性转移支付改称均衡性转移支付,年,一般性转移支付改称均衡性转移支付,财力性转移支付改称一般性转移支付财力性转移支付改称一般性转移支付四
39、、我国一般性(均衡性)转移支付额的计算方法四、我国一般性(均衡性)转移支付额的计算方法n2009年以后的收支科目名称变化年以后的收支科目名称变化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均衡性性转移支付收入参看:财政部下发关于修订参看:财政部下发关于修订2009年转移性收支科目的通知年转移性收支科目的通知n一般性(均衡性)转移支付的目标和原则一般性(均衡性)转移支付的目标和原则p目标:扭转地区间财力差距扩大趋势、地方政府目标:扭转地区间财力差距扩大趋势、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际目标:偿还到期债务、保障行
40、政事会目标(实际目标:偿还到期债务、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及社会保障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及社会保障支出等基本需要)支出等基本需要)p原则原则公平公正公平公正循序渐进循序渐进适当照顾老少边地区适当照顾老少边地区n一般性一般性(均衡性)(均衡性)转移支付额的确定:转移支付额的确定:p某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某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该地区标准财政支该地区标准财政支出出- -该地区标准财政收入该地区标准财政收入) )该地区转移支付该地区转移支付系数系数p根据根据20112011年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办年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法:某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某地区均衡性
41、转移支付=(=(该地区标准财政支该地区标准财政支出出- -该地区标准财政收入该地区标准财政收入) )该地区转移支付该地区转移支付系数系数+ +增幅控制调整增幅控制调整+ +奖励资金奖励资金p凡标准财政收入大于或等于标准财政支出的凡标准财政收入大于或等于标准财政支出的地区,不纳入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范围。地区,不纳入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范围。n标准财政收入的确定:标准财政收入的确定:标准财政收入地方(本级)标准财政收入中央对地方返还及补助(扣除地方上解)计划单列市上解收入n标准财政收入的确定(书标准财政收入的确定(书P91P91):):地方(本级)标准财政收入1增值税标准财政收入(地方分享25%部分
42、)2营业税标准财政收入3城市维护建设税标准财政收入4企业所得税标准财政收入(地方分享40%部分)5个人所得税标准财政收入(地方分享40%部分)8契税标准财政收入9耕地占用税标准财政收入据实计算收入n标准财政收入的确定:标准财政收入的确定:据实计算收入税收收入6资源税9印花税9烟叶税7房产税9土地增值税9城镇土地使用税9车船使用牌照税非税收入9罚没收入排污费收入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n标准财政支出的确定:标准财政支出的确定:p分省、市、县(含乡镇级)三个行政级次,按政府收支功能分类支出科目计算。p选取各地总人口、学生数等与该项支出直接
43、相关的指标为主要因素,按照客观因素乘以单位因素平均支出计算p根据海拔、人口密度、温度、运输距离、少数民族、地方病等影响财政支出的客观因素确定各地成本差异系数。p考虑到各地市辖区、市本级支出责任划分的差异,部分支出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市辖区、市本级等人均支出标准。n标准财政支出确定举例:标准财政支出确定举例:p教育标准财政支出=i(j学生数该级次生均支出标准支出成本差异系数)i=省本级、地市本级、县级。j=0,1,2,该级次行政单位个数。生均支出标准=该级次教育全国总支出全国总学生数教育支出成本差异系数比照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标准支出成本差异系数测算办法计算确定。p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标准支出成
44、本差异系数测算办法支出成本差异系数=(人口规模系数0.85+面积系数0.15)艰苦边远系数人员经费占该项支出比重+温度系数取暖费占该项支出比重+海拔系数运距系数燃油费占该项支出比重+路况系数车辆维修费占该项支出比重+1(人员经费占比+取暖费占比+燃油费占比+车辆维修费占比)供养率差异系数民族系数直辖市差异系数人口规模系数、面积系数、温度系数分别根据人口、面积、温度分档,系数=该档内人均财政支出全国平均人均财政支出,并适当平滑。艰苦边远系数=该地区工资津补贴总额全国平均工资津补贴总额,不包括地方津补贴部分。 海拔系数按照海拔分档,各档海拔系数根据燃油消耗差异情况计算确定。运距系数=该地区省地运距
45、及地县运距全国平均省地运距及地县运距。路况系数根据公路等级及车辆研究所提供相关系数确定。直辖市差异系数根据直辖市县区人均支出与其余县区平均水平的差异情况确定。供养率差异系数按照各地财政供养率分档,根据各档财政供养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情况计算确定。p医疗卫生支出成本差异系数=(人口规模系数0.85+面积系数0.15)艰苦边远系数人员经费占该项支出比重+温度系数取暖费占该项支出比重+海拔系数运距系数燃油费占该项支出比重+路况系数车辆维修费占该项支出比重+1(人员经费占比+取暖费占比+燃油费占比+车辆维修费占比)民族系数直辖市差异系数人均寿命系数地方病系数教科书(李燕,教科书(李燕,2009)10项
46、项2011年年 15项项行政公检法部门支出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标准财政支出教育部门支出公共安全标准财政支出农林水等部门支出教育标准财政支出城市维护建设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标准财政支出社会保障补助和离退休经费支出医疗卫生标准财政支出优抚和社会救济支出环境保护标准财政支出农村建设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标准财政支出粮食风险基金支出(地方配套部分)农业标准财政支出地质灾害防治支出林业标准财政支出基建等建设性公共支出项目水利标准财政支出交通运输标准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标准财政支出人口较少少数民族特殊支出特殊支出据实测算的相关支出n某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某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该地区标准财政该地区标准财政支出支
47、出- -该地区标准财政收入该地区标准财政收入) )该地区转移该地区转移支付系数支付系数n转移支付系数的确定:转移支付系数的确定:p当年一般性转移支付总额当年一般性转移支付总额p各地区标准财政支出大于标准收入的收支差总额各地区标准财政支出大于标准收入的收支差总额p各地区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各地区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困难程度系数根据标准收支缺口占标准支出比重(困难程度系数根据标准收支缺口占标准支出比重(缺口率)及缺口率)及各地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支出的各地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比重困难程度系数根据地方困难程度系数根据地方“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支出占标准财政收入比重及缺口率
48、计算确定。(支出占标准财政收入比重及缺口率计算确定。(2012)n转移支付系数的确定:转移支付系数的确定:p困难程度系数困难程度系数=标准化处理后(标准化处理后(“保工资、保运转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民生”支出支出地方标准财政收入)地方标准财政收入)50%+标标准化处理后(标准收支缺口准化处理后(标准收支缺口标准支出)标准支出)50%p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某指标(某指标-指标均值)指标均值)指标标准差指标标准差p指标均值指标均值 p指标标准差:指标标准差: 五、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成效、问题与完善五、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成效、问题与完善n如何评价我国如何评价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
49、度的成效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成效和不足?不足?p实现公共资金的公平分配实现公共资金的公平分配p实现公共资金的公平分配实现公共资金的公平分配p实现公共资金的公平分配实现公共资金的公平分配p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力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力p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力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力p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力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力p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力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力p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外溢问题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外溢问题央地环保财政支出2008-2012p解决区域
50、性公共产品的外溢问题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外溢问题中央和地方环保财政支出比较2012p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地区间比较1995-2006p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p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p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比较2009p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n1简述政府间预算收支划分的基本原则。简述政府间预算收支划分的基本原则。n2简述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