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二期末考试核心考点.doc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3027236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二期末考试核心考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二期末考试核心考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二期末考试核心考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二期末考试核心考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二期末考试核心考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一期末考试核心考点(打重点背)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原始社会(1)阶段: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2)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2.奴隶社会(1)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2)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3)评价: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3.封建社会(1)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

2、农民的基础。 主要剥削方式:收取地租。(2)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4.资本主义社会(1)生产关系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劳动者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2)经济危机基本特征:生产过剩。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4.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思想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 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共同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

3、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创立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发展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4)经济

4、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5)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通过改革解决。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二、新民主主义革命1.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的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3.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

5、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4.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5.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7.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

6、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1.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过渡时期:19491956)简称“一化三改”。2.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四、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1.社会主义艰辛探索时期:19561978(1)重要会议:“中共八大” 时间:1956年9月召开(2)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

7、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4)社会主义艰辛探索的重要意义: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一、改革开放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改革开

8、放的进程(1)第一个阶段:19781992(起步阶段)改革:A.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B.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开放: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2)第二个阶段:19922012(逐步深化阶段)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开放: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

9、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3)第三个阶段:2013至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阶段)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3.改革开放的意义和作用(1)现实意义: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2)理论意义: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二、中国

10、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1)邓小平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内容: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地位: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主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地位:

11、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3)科学发展观:主题: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地位: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主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中国特色社会主

12、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保障)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力量)来源: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5)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化民族伟大复兴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重要标志: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2)两个不变: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际地位没

14、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3)三个牢牢: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中国梦的内涵及本质:(1)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中国梦与人民的关系(1)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2)中国

15、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3)中国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4.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或:国家层面如何实现中国梦):我们要贯彻新

16、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只有紧紧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永不懈怠,不负时代的要求、历史的期待。5. 实现中国梦对青年的要求(或:青年层面如何实现中国梦):(1)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

17、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2) 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3) 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4) 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1)“八个明确”(理论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人柱”

18、。(2)“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必修二经济与社会1.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离不开劳动和生产资料。1.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2.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二、生产资料所有制1.地位: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2.作用: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三、我国基本经济制度1.内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地位: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3.要求:坚持习近

19、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为主体)1.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公有制的地位及作用:(1)以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3)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3.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些地方,有些产业可能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有优势,既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4.国有

20、经济及国有企业:(1)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它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2)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国企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五、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六、非公有制经济1.范围:个体,私营,外资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个体经济: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 私营经

21、济: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外资经济:港澳台的投资参照外资。2.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1)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作用: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主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七、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共同发展,有利于形成各种所有制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 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

22、续健康发展。1.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原因:(见四(2)2. 如何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措施)?(1)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2)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

23、障农民财产权益。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3. 股份制公司(1)混合所有制通常采用股份制形式。但并不是所有股份制都是混合所有制。只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才属于混合所有制。(2)股份制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3)公司的组织机构包括决策机构(股东会、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执行机构(经理);监督机构(监事会)。(4)公司组织机构的优势:这些机构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提高公司运行的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更具活力。二、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原因(

24、1)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2)见上:(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2.如何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发展?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人、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要

25、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4.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的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其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党和国家政策支持、公平的市场

26、竞争、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等。2.1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 资源配置1.原因: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2.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3.体制:如果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如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二、市场调节1.含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地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3.机制: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看不见的手)。4.市场调节的优点(1)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

27、价格。(2)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5.市场调节的缺陷(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不能由市场来调节: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2)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自发性:利益驱动、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等。盲目性:不可能完全和及时掌握信息,决策一哄而上;一哄而退。滞后性:时间差现象。(3) 单靠市场调节的危害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 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 导致收人差距拉大。二、 市场体系1. 作用:统一

28、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2. 如何建设现代市场体系?(1)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要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执法;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要健全退出机制,从而实现市场准人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3)完善机制: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2.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优势1.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

29、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在我国,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显著优势,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的优势。3.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4.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二、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的内容1.通过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3.通

30、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4.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5.通过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6.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科学的宏观调控1.原因:市场调节有缺陷,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2.含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手段:经济手段

31、、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5.经济手段最常用的是:(1)财政政策:财政部门,主要通过税收、国债、财政收入与支出等。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减税降费增债,特别是结构性减税。(2)货币(金融)政策: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货币发行等。3.1坚持新发展理念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1) 创新: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 协调: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

32、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3) 绿色: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4) 开放: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 共享: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

33、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为什么要建设?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内容(构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3.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

34、发展体系。(3)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1)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2)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总体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体要求:A.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B.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

35、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3)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

36、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3.经济发展方式(1)途径:从总需求看,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4.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地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变革的主线。(2)重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4.1 我国的收入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决定因素:

37、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2.按劳分配(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2)范围:在公有制范围内(3)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4)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因: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意义: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 按生产要素分配(1)形式:按劳动、资本、土地、

38、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进行分配。(2)意义:这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4.收入来源多样化途径:(1)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相应地就有非劳动收入)(2)财产性收入:通过各类财产获得收入,包括银行存款利息、租金等。(3)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4)转移性收入: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各种补贴等。5.崇尚劳动(1)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2)要求: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要

39、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必要性: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完善的措施:(1)理顺国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2)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3)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4)在再分配方面: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40、(5)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6)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7)必须坚持消除贫困。三、我国的社会保障1.作用:(1)是精巧的社会保障器,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2)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内容(构成):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

41、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1)社会保险:地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筹资: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类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3) 社会救助: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方式: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作用: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4) 社会福利:实质: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特点: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5) 社会优抚: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特殊社会保障。4. 完善社会保障的措施(1)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3)要做到权责清晰。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4)总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2 经济与社会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江苏省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二期末考试核心考点.doc)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