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法治 知识梳理-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doc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3027265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与法治 知识梳理-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政治与法治 知识梳理-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政治与法治 知识梳理-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政治与法治 知识梳理-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政治与法治 知识梳理-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最基本依据.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特别提示】中国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

2、)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2)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防线,改变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推动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造3.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

3、义: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4. 请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而中国共

4、产党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存在两个根本性的弱点;中国共产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对”为什么革命和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

5、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5.改革开放的地位?实质?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实质:(1)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振兴中华民族;(2)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5、改革开放的意义: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

6、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路上)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地位?内涵?意义?标志: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地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内涵:

7、历史脉络: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国家目标: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人民生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民族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国际地位: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意义)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

8、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政治意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机活力,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世界意义)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就是我们的领头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时代?1921年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19561978年,主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

9、键抉择,实现民富国强。2017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核心内容是十个明确和八个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路线图和方法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知识点(9点)1.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3.党的根本立

10、场?(人民立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4.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5.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6. 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7.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始终走在时代前列)8.党的思想路线?(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水葆生机活力的法宝。)9.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1、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坚持党的领导1.怎样全面从严治党?(1)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2)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2.党的执政方式:(1)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表

12、现。)(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有机统一的。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知识5个)10.党的地位?(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第10条答这一句就行)11.中共的领导方式: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12、

13、中共的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13.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14.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有远大理想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远大理想追求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

14、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实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实现民富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理论引领.中国共产党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团结凝聚人民。有选贤任能机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

15、持党的先锋队性质,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尤其是干部队伍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生机活力有自我革命精神.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勇于自我革命使我们党形成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和机制,确保党自身出了问题能坚决主动予以纠正。有强大领导能力. 政治、思想、组织领导是党的领导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严明纪律规矩.我们党一贯重视纪律规

16、矩,不仅有着健全的纪律规矩,还能严格执行纪律规矩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框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1我国国体及其地位:(1) 国家的性质: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我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地位: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它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二、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民主的含义: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

17、务。2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一种新型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3最广泛的民主(1)表现: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要求: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要求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丰富社会主义民主形式4真实的民主表现:(1)从政治保证上看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在国家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2)从制度和法律保障上看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切实体现和有效维护人民民主的制度,制定了从多方面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3)从实现方式上看我国不仅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政府的组织等方面实行民主选举,还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实行

18、多层次、多渠道的民主协商。5最管用的民主(1)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2)这套制度体系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第二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 为什么要发扬人民民主?(1)决定因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现实意义: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保持蓬勃的生机。2.为什么要坚持专政职能?人民民主专政包含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内容)任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

19、动的历史任务。3国家职能的表现(1)对内职能主要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稳定。A.依法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破坏活动,B.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各种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C.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促进社会发展。A.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B.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对外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A.坚定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20、,B.坚定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C.坚定维护国家的各项安全和发展利益,D.坚定维护国家的尊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3)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国家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职能。我国的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4.我国(国家政权)国家性质的知识包括:(总结)国体及其本质 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 (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发扬人民民主的意义?坚持专政的历史任务?国家职能的内容及其作用?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21、?(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 人民民主选举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关系: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职权:最高的立法权、(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

22、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监督宪法的实施;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运行。)(3)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性质: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产生: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为了更好地开展经常性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各专门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下。各专门委员会不是全国人大

23、会常务委员的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二、人大代表1.人大代表的产生(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2)我国人大代表的产生采取直接选举(县乡人大代表)与间接选举(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相结合。2人大代表的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3人大代表的职权人大代表的职权包括:提案权、表决权、审议权、质询权等。4人大代表的义务(1)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 (2)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们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

24、政治制度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所谓政体,是指统治阶级用来组织自己的政权、实现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是由这个国家的国体决定的。)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定期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任务的我国政权组织形式。2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的表现:(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有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他负责,受它监督。(3)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

25、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3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律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党依法执政)(2)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突出强调权为民所赋,最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3)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

26、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4.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知识点:(人代会制度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全国人大的性质?地位? 职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4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与全国人大关系?职权?我国的政体(人代会制度):地位? 原则?基本功能?优势?(5点)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5. 人大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

27、;权力机关立法机关立法权;人大职权人大代表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现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3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和内容(1)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内容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奉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

28、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不是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治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各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包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不能决定),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根本的活动准则:各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新型政党制度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 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奋斗, 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

29、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优越性: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性质: 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2.主题:团结和民主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4.作用: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知

30、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和内容?4优势?3新型的表现?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性质?5主题?职能?对协商民主的作用?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新型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基本方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自治级别: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机关: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前提和基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

31、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4)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5)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6)怎样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 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我国的宗教

32、政策与法律(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注意: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努力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以及信仰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的群众之间的团结,将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目标上来。(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注意社会二字)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四、我国怎样处理好民族关系、解决好民族问题?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3、道路坚持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与法律离不开国家和全国人民的帮助和扶持,最根本的是少数民族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每个公民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同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言行作斗争第三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主体人民群众领导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依托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行为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实质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2.村委会性质: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

34、治组织。3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1)民主选举(2)民主协商(3)民主决策(4)民主管理(5)民主监督注意: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地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意义: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有利于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5.对比: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党支部委

35、员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本村的公共事务,应召开村民大会民主决策。村务监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监督机构,监督村委会工作。村党支部委员会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行使职权,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 七 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 一 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法律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2.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

36、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3、法的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法律的职能(作用)(1)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2)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4)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二、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及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形成了以宪

37、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建设法治政府;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一.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二.怎样坚持依法治国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38、代化。2.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守法平等、执法平等,但是立法不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

39、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5)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1.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关系: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第一框 法治国家 1、概念:法

40、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2.为什么坚持良法之治原因: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标准: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 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3.怎样建设法治国家?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推进宪法实施.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2)坚持

41、良法之治,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完善法律实施机制4. 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哪些?是法治的主要功能?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执政?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司法机关严格,以为依据,以为准绳?第二框 法治政府一.法治政府的内涵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政府。二.怎样建设法治政府建立执法严明的政府,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权责法定的

42、政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建立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政府,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而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职能科学的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建立守法诚信的政府,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三、执法严明的政府重在-?公正执法要求将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第三框 法治社会一、何为法治社会?1、概念 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2、内涵:a.全社会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b.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

43、遍遵循,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无论是在私人生活领城,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 c.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二、怎么样建设法治社会1.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群众基础?(93页)(背过)强化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科学立法内涵1.内涵: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2.怎样科学立法?(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

44、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2)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3)要做到依法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注意: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第二框 严格执法1.内涵: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执法办事。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二.推进严格执法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2.坚持规范执法。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要完善执法程序,建

45、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3.坚持公正执法。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要恰当的使用自由裁量权, 4.坚持文明执法。坚持以法为据、以礼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在法律实施体系中,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坚持公正执法同等情况对待,不同情况对待?要恰当地行使_?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文明执法坚持以为据、以服人、以感人?第三框 公正司法1.内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

46、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2.要求:司法的程序要公正。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进行。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司法的结果要公正。二.推进公正司法1.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2.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3.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4.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第四框 全民守法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1内涵: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2.怎样推进全民守法依法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公民)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政治与法治 知识梳理-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