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bai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6月3日那天,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从四面八方向虎门滩涌去。 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门滩高处,挖
2、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林则徐浩然正气地
3、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严令禁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经过二十三天,近两万箱鸦片全部被销毁了。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1)“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呵呵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有哪!”这一场面描写,生动地描绘出人们 。(2)用“ ”画出人们庆祝销烟的热烈场面。这一场面描绘出了人们的心情,表达了百姓的 情怀。(3)文中描写销烟的具体过程是:先 ,然后 ,又 ,再
4、。(4)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销烟场面后有什么表现?从林则徐的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表现: 。体会: 。(5)说“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壮大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的原因是 (多选)A.这次销烟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都是世界罕见的。B.这次销烟来围观的人多,既有百姓,还有外国商人。C.这次销烟是由钦差大臣林刚徐亲自监督的,而日当着外国烟贩的面,销毁了近两万箱鸦片,使那些外国侵略者看到中国人民是不可欺的。太阳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的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的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
5、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1)“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这句话改为陈述句。(2)给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3)选择题。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太阳这篇说明文,语言风格平实。B.说明性文章为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的清楚明白,往往会使用打比方、列数
6、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C.选文写了太阳距离地球远、温度高、与地球的密切关系三个方面。D.说明性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下列使用说明方法不同句子的选项是 A.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八米长。B.太阳离我们越有一亿五千万米远。C.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D.大礼堂的主席台有会场那么大。(4)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太阳曾经有十个,后来被人射掉了九个,所以现在只
7、有一个。 (5)太阳的温度很高很高。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对比上面两句话,哪一句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离太阳最近的树三十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五千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我以
8、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 镐头 斧等工具 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一只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
9、至沙丘逶迤的边缘。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长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得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炊事员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黏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能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
10、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我们餐风宿露。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眶,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堆聚过亿万颗沙砾。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销灰灭了。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地?从屋顶上扬起的尘雾,通常会飞得十分遥远。(1)在文中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红柳”之所以被称为“离太
11、阳最近的树”,是因为它 。(3)根据意思写成语,再从中选择一个成语写句子。看到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4)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红柳的树根,是因为 (填序号)A.红柳的根有盘根错节的奇特形状,体现了红柳独特的美。B.红柳的根紧紧地固住了流沙,赞美了红柳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红柳的根可以挖了当柴薪,节省了燃料能源。(5)你认为第4自然段中司务长的话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理由是什么? (6)从画横线的句子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抄下来,并写出你的内心感受。 材料一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殷商时期,统治者信奉鬼
12、神,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都要用甲骨占卜,预知吉凶,并将所问之事刻于甲骨之上。这里用到的甲骨多是乌色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这些刻了字的甲骨真实地记载了殷商的历史。公元前十一世纪,殷商灭亡,甲骨文开始了3000年的沉寂。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安阳小屯村偶有农民耕地翻到被刻画过的骨头。历经千年,甲骨文终于重见天日。最初,甲骨文被当成龙骨,作为中药使用。直到1899年,人们才有意识地把它作为珍贵的资料收藏。而1899年也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1936年6月12日,考古人员在殷墟发掘过程中惊喜地发现大量的刻字骨中,这是殷墟发掘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经统计和研究,考古人员共发现刻字甲骨
13、17096片,其中完整的有300多片,内容极其丰富。 随着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甲骨文研究从“草创时期”“发展时期”“继续发展时期”到今天的“全面深入发展时期”,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材料二材料三 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单字四千多个,其中已经认出的有一千多个,主要记录祭祀、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字形的象形性较强,写法也不固定。由于是刀刻,字的线条比较纤细。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字的线条粗壮,早期部分字形的象形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形逐渐规整、美观。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
14、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圈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魏晋时期有了楷书。“楷”是规矩、楷模的意思。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进入南北朝以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1)请填写下列表格。字体使用时间字形特点甲骨文商周时期象形性较强,线条纤细金文 小篆 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隶书 楷书魏晋时期出现,南北朝开始通行,至今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5、。刻字的甲骨真实地记载了殷商的历史。 有些字的字形,早期的甲骨文、金文与中后期的小篆、隶书、楷书相比差别很大。 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是小篆。 (3)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分析】文章记叙了1840年前后,英国在我国大肆贩卖鸦片,导致国人体质下降、精神萎靡、国家白银大量外流。以林则徐为首的官僚团体主张禁烟,在广东虎门使用石灰强行销烟。开篇就写出了广大人民的兴高采烈,可见禁绝鸦片是深得民心的。接下来细致描写了销毁鸦片的过程,以及外国商人的表现,最后指出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解答】(1)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老年
16、人边听边点头,笑呵呵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有哪!”这一场面描写,生动地描绘出人们听到当众销毁洋人的鸦片的消息后的喜悦心情。(2)此题考查的是我们信息筛选的能力。由第二自然段中“6月3日那天,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儿地耍着狮子,舞着龙;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串串鞭炮,噼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从四面八方向虎滩涌去“这些句子生动诠释了人们庆祝硝烟的热烈场面,洋溢着喜悦的心情,从而表达了百姓的爱国情怀。(3)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的信息筛选能力。由句子“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
17、袋袋海盐倒入池内;又把每包烟土切成四块,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可得出答案。(4)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行为的理解能力。从文中“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林则徐浩然正气地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严令禁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的这些话语中,我们的体会是中国人民是不可欺的,谁要是不顾禁令,再走私鸦片,就是自投罗
18、网。(5)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的最后结尾说“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是因为从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我们可看出这次销烟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都是世界罕见的。并且从这个过程我们可看出这次销烟是由钦差大臣林则徐亲自监督的,而且当着外国烟贩的面,销毁了近两万箱鸦片,使那些外国侵略者看到中国人民是不可欺的。故答案为:(1)听到当众销毁洋人的鸦片的消息后的喜悦心情;(2)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儿地要着狮子。舞着龙;孩子们用竹笔挑着串串鞭炮。噼里啪喧,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从四面八方向虑门滩涌去。爱国;(3)把池子灌上水 把
19、一袋袋海盐倒入池内 把每包烟土切成四块,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 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4)他们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以示敬畏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的,谁要是不顾禁令,再走私鸦片,就是自投罗网;(5)AC。【分析】语段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解答】(1)考查了改为陈述句,把“哪能射得到呢”改为“不能射得到”,结尾用句号。(2)考查了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两个分句间是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所以”相连。(3)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文章描写了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没有写到与地球的密切关系,所以选C。A、B、C三个句
20、子都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D选项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故选D。(4)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从“是个大火球”可知运用了大比方的说明方法,故正确。从“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故正确。根据原文句子“有这么一个传说”可知,“太阳曾经有十个”是错误,只是一个传说,并不是真的,所以错误。(5)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思考即可。第二句表达效果好,因为第二句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写出了太阳温度高的特点。故答案为:(1)这么远,箭不能射得到。(2)因为所以;(3)C; D;(4);(5)第二句表达效果好,因为第二句运用了列数
21、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写出了太阳温度高的特点。【分析】文章记叙了红柳的生长环境以及红柳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文章警示人们不能只顾眼前,应从环保方面去思考,保护周围的树木。【解答】(1)考查了给句子加上标点。“铁锨、镐头、斧”这些词语是并列关系,中间用顿号,句尾用句号,表示停顿的地方用逗号。(2)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从“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五千米”可知答案。(3)考查了根据意思写成语并造句。认真读文章,找到符合意思的成语应该不难,然后根据词语意思造句即可。触目惊心:这部电影里的血腥画面,让人看了触目惊心。(4)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从“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得越来越多,最后便
22、聚成了一座沙山”可知答案。(5)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司务长没有关注红柳治风防沙的作用,不能只顾眼前,必须要从防风固沙的环保方面去思考是否应该砍伐红柳。所以司务长的话是错误的。(6)考查了摘抄句子并谈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作答即可。故答案为:(1)带着铁锨、镐头、斧等工具,浩浩荡荡地出发了。(2)生长在高海拔地区;(3)触目惊心 本末倒置 触目惊心:这部电影里的血腥画面,让人看了触目惊心。(4)B;(5)错误的。司务长没有关注红柳治风防沙的作用,不能只顾眼前,必须要从防风固沙的环保方面去思考是否应该砍伐红柳。(6)它的根像一只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2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红柳的根”比作了“章鱼的脚爪”,写出了红柳的根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分析】本题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三则材料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使用、字形特点。认真阅读,完成练习。【解答】(1)考查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材料三可知答案。(2)考查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正确。有误,隶书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3)考查了对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理解。从“经统计和研究,考古人员共发现刻字甲骨17096片,其中完整的有300多片,内容极其丰富”可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考古人员发现的刻字甲骨总数量多,其中保存完整的数量多且内容丰富。故答案为:(1)商周时期 字的线条粗壮,字形逐渐规整、美观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秦统一全国后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 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2);(3)考古人员发现的刻字甲骨总数量多,其中保存完整的数量多且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