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6 页 图 2 风华初级中学风华初级中学 20212021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学科期末试卷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学科期末试卷 (2022 年 1 月)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考生注意: 考生务必按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其他纸张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所选选项的代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 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勇夺金牌,让国旗在国歌声中一次次升起。我国国歌演奏时间约为 A. 500 毫秒 B. 5 秒 C. 50 秒 D. 5 分
2、钟 2. 吹笛子表演中,演奏者不断用手指分别开闭 6 个音孔,这样是为了改变笛声的 A音色 B音调 C音量 D响度 3. 如图 1 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水中倒影 B. 小孔成像 C. 铅笔“折断” D. 日食形成 4. 耳朵卫生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噪声大的环境下,应该 A大声讲话,排除外部声音的影响 B用棉球塞住耳朵 C把汽车上的音响声音开大些,外面的噪音干扰就小了 D把耳机的音量开到最大 5. 下列三件光学仪器中,能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是 平面镜 凸透镜 凹透镜 A. 只有 B. 只有和 C. 只有和 D. 有、和 6. 如图 2 所示,小车运动时木块向右倾倒,则
3、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情况是 A可能向右减速 B一定向右加速 C可能向左减速 D一定向左加速 7. 如图 3 所示,从玻璃砖中的 A 点发出的光线,在通过界面 MN 射入空气中时 A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C折射角可能小于入射角 D折射角可能等于入射角 图 1 图 3 A M N 第 2 页 共 6 页 6 1 2 3 9.6 甲车 7.2 s/米 4.8 2.4 4 5 0 t/秒 图 5 8. 如图 4 所示,在 20N 水平向右的力 F 作用下,重 8N 的物块静止在竖直墙面上,则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A.8N B.12N C. 20N D.28N 9. 蜡烛放在离凸
4、透镜 20 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 8 厘米,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A. 缩小的 B. 放大的 C. 正立的 D. 倒立的 10. 甲、乙两车同时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甲车的 st 图像如图 5 所示,乙车的速度为 1 米/秒。若运动 3 秒时两车相遇,则甲、乙两车出发点之间的距离 A. 一定为 1.8 米 B. 可能为 3 米 C. 一定为 4.8 米 D可能为 7.8 米 二、填空题(共 26 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1. 进行测量时,首先要有统一的单位,还要有合适的 (1) ;物体所含 (2) 的多少叫做质量,它的
5、物理量符号是 (3) ;2021 年 10 月 16 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其总质量约为 8 (4) (填合适的质量单位);航天员所携带的手机进入太空后,质量将 (5)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 一束日光经过 (6) 后,在屏上形成由红到紫连续排列的七彩光带,这叫做光的 (7) 现象, 此现象最早是由物理学家 (8) 发现的; 在各种不同色光中, 红、 (9) 、蓝叫做光的三原色。 13. 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师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歌声是由于声带 (10) 而产生的, 歌声在空气中以 (11) 的形式传到现场观众的耳中; 某智能手机有 “智慧语音”的功能,
6、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 该系统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 (12)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4. 速度是表示物体 (13) 的物理量,中国高铁“复兴号”运行时速度约为 350 千米/时,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复兴号”每小时 (14) ;一名坐在行驶列车中的乘客,以驾驶员为参照物,他是 (15)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15. 小明在家里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他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 (16) 像(选填“实”或“虚”),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 3 米,则像到吊灯的距离为 (17) 米; “鱼翔浅底竞自由”这是由于光的 (18) 现象而形成的 (
7、19) 像(选填“实”或“虚”)。 图 4 第 3 页 共 6 页 16. 如图 6 所示,木板 B 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木块 A 放在 B 的上面,A 的右端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轻绳固定在直立墙壁上,用大小为 10N 的水平力 F1向左拉动 B,使 B 以 1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这时绳水平拉力为 F2,则 A 受到水平向 (20) (选填“左”或“右”)的 (21) 摩擦力(选填“静”、“滑动”或“滚动”),拉力 F2 (22) 拉力 F1(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万有引力定律是艾萨克牛顿在 1687 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牛顿的普适万有
8、引力定律表述为:任意两个质点(将实际物体看作有质量但无体积与形状的点)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 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 现有铜、铝制成的 A、B 两个实心小球,其质量关系为 mAmB,分别将其按图 7(a)、(b)所示放置。 图 7(a)中,A 球对 B 球的吸引力 (23) B 球对 A 球的吸引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理由是: (24) 。 图 7(b)中 A 球对 B 球的吸引力 (25) 图 7(a)中 A 球对 B 球的吸引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理由是: (26) 。 三
9、、作图题(共 11 分) 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作图必须使用 2B 铅笔。 18. 在图 8 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 OB 画出入射光线 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19.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 9 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AB。 20. 悬挂着的小球受到的重力为 8 牛, 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 10 中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 G。 21. 在图 11 中,根据给出的光线,在方框中画出相应的透镜。 (a) 图 7 (b) S A 球 B 球 障碍物 S A 球 B 球 图 6 F1 F2 M N A B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8 O 法线 B 30 第 4
10、页 共 6 页 四、计算题(共 20 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2. 一辆模型小车在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行驶,其质量为 50kg,在行驶过程中该车受到的阻力等于车重的 0.2 倍。求: (1)小车所受重力的大小; (2)小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牵引力大小和方向。 23. 一个重为 G 的小球,在上抛或下落过程中,所受阻力的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且大小为 1 牛保持不变,已知小球在某时刻所受的合力为 2.94 牛,求:该时刻小球的运动方向及小球的重力 G。 24. 长度为 150m 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如图12 所示,火车头距离桥头 200
11、m 处鸣笛,鸣笛 5s 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 听到回声 30s 后, 车尾驶过桥尾。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图 12 求:(1)火车的速度;(2)大桥的长度;(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第 5 页 共 6 页 图 14 五、实验题(共 23 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5. 如图 13(a)所示,用 (1) 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2) 毫米;如图 13(b)所示,实验室用 (3) 测量物体质量,该小石块的质量为 (4) 克;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分别从、C 两点开始打出了图 13(c)甲、乙两条纸带,比较甲、乙两纸带的
12、打点情况,甲纸带上 A 点到 B 点所用的时间为 (5) 秒,拖动乙纸带的小车是 (6)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的。 图 13 26. 图 14 中的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是 (7) 牛,用它拉着重为 10 牛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 (8) 牛,物体所受合力为 (9) 牛。 27. 图 15 是探究 (10) 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要选择 (11) (选填“较轻”或“较重”)的硬纸板做实验。两测力计向相反方向拉动,拉力大小相等,且在同一直线上,硬纸片 M (12)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在该实验中,小明认为应该:先
13、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后观察两测力计的示数;小华认为应该:先使两测力计示数相等、后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你认为 (13) 的观点是正确的(选填“小明”或“小华”)。 28. 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中, 采用 (14) 作为平面镜, 目的是 (15) , 并将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然后可在图 16 中的 (16) 位置观察 (选填 “A” 或 “B” )所成的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 (17) ,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光屏上只能找到一半烛焰的像且靠近光屏的上边缘,如图 17 所示,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18) 。 A. 换一个更高的发光物体 B.
14、调高凸透镜的高度 C. 调低光屏高度 (a) (b) (c) 图 16 B A 图 17 图 15 A B M 第 6 页 共 6 页 29. 小华同学利用焦距 f 为 15 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 3 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实验。实验中,所测得的物距 u、像距 v 以及所成像的像高 h 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放大实像的初步规律后,又做了进一步研究。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6 数据中物距 u、像距 v 的变化情况及成像变化的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9) 。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6 数据中像距 v 与物距 u 的比值及像高与物高的
15、比值,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20) 。 小华同学在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后,提出了一个猜想:“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可能会成等大的实像”。 (a)在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后,你是否同意小华的猜想,并简述理由: (21) 。 (b)为了验证该猜想,小华准备再添加些器材继续进行实验。在下列所提供的器材中,你认为最需要添加的实验器材是 (22) 。(选填序号) A若干个高度不同的发光体 B若干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C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光屏 D若干个长度不同的光具座 实验 序号 物距 u (厘米) 像距 v (厘米) 像高 h (厘米) 1 60.00 20.00 1.00 2 45.00 22.50 1.50 3 33.75 27.00 2.40 4 27.50 33.00 3.60 5 25.00 37.50 4.50 6 22.50 45.00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