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护理、助产专业用全国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目录目录绪论第一章 疾病概论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四章 炎症第五章 肿瘤第六章 缺氧第七章 发热第八章 休克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第十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目录目录第十一章 酸碱平衡紊乱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第十六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第十七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第十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第十九章 传染病第二十章 性传播疾病第二十章第二十章 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泰山护理职业学院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郭静
2、芹郭静芹 5 5 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本章重点难点梅毒的类型 梅毒的病理变化 6 6 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本章知识点目录 一、淋病 二、尖锐湿疣 三、梅毒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7 7 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淋病是淋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多见于青壮年,以2024岁最常见。 8 8 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淋病 淋球菌主要侵犯泌尿生殖系统,对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有特别的亲和力。 9 9 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淋病 成人几乎全部通过性接触而传染,儿童主要通过患者用过的用物等传染,胎儿分娩时受母亲产道分泌物感染,可引起新生儿化脓性眼结膜炎。 10 10 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淋病 男性,病变开始
3、于前尿道,可逆行蔓延至后尿道,波及前列腺、精囊和附睾。 女性,病变可累及外阴和阴道的腺体、子宫颈黏膜以及输卵管。 11 11 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淋病 肉眼观察,病变部位充血水肿,并有脓性渗出物流出。 镜下观察,黏膜充血水肿,伴有溃疡形成,黏膜下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12 12 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淋病 临床表现主要是尿频、尿急、尿痛等急性尿道炎症状,局部有烧灼感及疼痛。少数患者出现菌血症,严重者发生淋球菌性败血症。 13 13 二、尖锐湿疣 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外生殖器良性增生性疣状病变。临床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我国近几年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明显升髙,是仅次
4、于淋病的第二位常见性病。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 14 14 1.病因与发病机制 HPV仅能在人体细胞内寄生复制,常在人体潮湿、温暖的黏膜与皮肤交界处的组织细胞内复制繁殖,故外阴、阴茎、肛周最易受染。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 15 15 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染,也可通过病毒污染物发生间接感染,分娩时经产道导致母婴间传播。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 16 16 2.病理变化与病理临床联系 好发部位:男性好发部位常见于阴茎冠状沟、龟头、包皮系带、尿道口或肛门附近;女性多见于阴蒂、阴唇、会阴部及肛周,偶见于生殖器外的乳房、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 17 17
5、 病理变化 肉眼观,病变初起为小而尖的突起,如鸡冠的尖部,逐渐扩大,表面凹凸不平,呈疣状颗粒,有时融合成鸡冠或菜花状,色淡红或暗红,质软。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 18 18 病理变化 镜下观,表皮角质层轻度增厚,几乎全为角化不全细胞;棘层肥厚,出现有诊断意义的凹空细胞,其胞体较正常细胞大,核周胞浆空化或呈空晕,核增大居中,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深,可见双核或多核。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 19 19 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梅毒 三、梅毒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梅毒患者为唯一传染源。 20 2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梅毒螺旋体体外活力低,不易生存。95
6、%以上通过性交传染,少数通过输血、亲吻、医务人员不慎感染等直接接触传播,为后天性梅毒(获得性梅毒)。梅毒螺旋体也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梅毒 21 21 (二)基本病理变化 1.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及小血管周围炎 前者指小动脉内皮细胞及纤维细胞增生,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后者表现为围管性单核细胞、淋巴组织和浆细胞浸润。浆细胞的恒定出现是本病的特点之一。血管炎病变能见于各期梅毒。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梅毒 22 22 2.树胶样肿 又称梅毒瘤。病灶呈灰白色,大小不一,质韧而有弹性,如树胶,故称树胶肿。镜下结构颇似结核结节,中央为凝固性坏死,形态类似干酪样坏死。
7、坏死灶周围肉芽组织中富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且必有闭塞性小动脉内膜炎和动脉周围炎。但绝少钙化,这和结核结节截然有别。树胶肿只见于第三期梅毒。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梅毒 23 23 (三)类型 1.后天性梅毒分为三期:一、二期梅毒为早期梅毒,有传染性。 三期梅毒为晚期梅毒,常累及内脏器官,又称内脏梅毒。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梅毒 24 24 第一期梅毒 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3周左右,在侵入部位发生炎症反应,称为下疳,常为单个,直径约1cm,表面可发生糜烂和溃疡,溃疡底部及边缘质硬,故称为硬性下疳。病变多发生于阴茎冠状沟、龟头、子宫颈和阴唇。镜下为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下疳发生12周后,局部淋巴结肿
8、大,呈非化脓性增生性反应。下疳经1个月左右自行消退。临床上处于静止状态,但体内病原体仍继续繁殖。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梅毒 25 25 第二期梅毒 下疳发生后第78周,体内病原体大量繁殖进入血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全身广泛性皮肤、黏膜病变,即梅毒疹和全身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镜下,典型的血管周围炎改变,其内可找到病原体。梅毒疹可自行消退。此期梅毒传染性大。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梅毒 26 26 第三期梅毒 为晚期梅毒,常发生于感染后45年,病变常累及内脏,特别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特征性的树胶样肿形成。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梅毒 27 27 2.先天性梅毒 早发性:指胎儿或婴幼儿期发病的先天性梅毒,发病
9、症状类似于后天二期梅毒。 晚发性:多发生于2岁以后,常见于715岁,发病症状与后天三期梅毒相似。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梅毒 28 28 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全身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 29 29 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神经细胞是HIV感染的靶细胞。 30 30 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及无症状HIV携带者 传播途径:性行为传播,最为常见 血液传播,通过输血、血制品、注射针
10、头或医用器械等传播; 母婴传播,母体HIV通过胎盘和哺乳感染婴儿。 31 31 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二)病理变化与病理临床联系 1.病理变化 (1)淋巴组织的变化 早期淋巴结肿大,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活跃,有“满天星”现象。晚期淋巴结一片荒芜,淋巴细胞几乎消失,仅残留巨噬细胞和浆细胞。 32 32 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继发性感染 是指在人体免疫功能遭到严重破坏、发生免疫缺陷的特定条件下引起的感染,是艾滋病常见的死亡原因。这是本病的另一特点,其感染范围广,可累及多器官,以中枢神经系统、肺、消化道最常见。常见的感染如肺孢子虫感染、弓形虫或新型隐球菌感染、巨
11、细胞病毒和乳头状瘤空泡病毒感染等。 33 33 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3)恶性肿瘤 本病约30%的患者发生Kaposi肉瘤,该瘤起源于血管内皮,以下肢多见,是艾滋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他常见的伴发肿瘤为淋巴瘤。 34 34 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病理临床联系 本病潜伏期较长,一般为数月甚至数十年。临床上常表现为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皮疹、体重下降、乏力、腹泻和神经系统症状等。后期还会出现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本病预后差。 35 35 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本章总结 淋病是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急性表面化脓性炎。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其主要特征是外生殖器良性增生性疣状病变,出现有诊断意义的凹空细胞。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小血管周围炎和树胶样肿是其主要病理变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严重缺陷,患者常因继发性感染及恶性肿瘤而发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