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肌疾病心肌疾病二、 心肌疾病的分类:1. 原发性心肌病 (简称心肌病): 原因未明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2.特异性心肌病 : 原因基本明确或与系统疾病相关的心肌疾病。3.心肌炎:以心肌炎症为主的心肌疾病。 特异性心肌病 (1)缺血性心肌病 (2)瓣膜性心肌病 (3)高血压性心肌病(4)代谢性心肌病 (5)内分泌性心肌病(6)酒精性心肌病(7)围生期心肌病 (8)药物性心肌病等(9)克山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我国发生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 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1995年WHO)1.定义:伴有心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2.分类:根据病理生理、病因学、发病因素分类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室
2、或双心室扩张,有收缩期泵功能障碍;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心室或双心室肥厚,通常伴有非对称性中隔肥厚; 限制型心肌病(RCM):收缩正常,心壁不厚,单或双心室舒张功能低下及扩张容量减小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右心室进行性纤维脂肪变。未定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DCM) 病因:不完全清楚。近年认为病毒感染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家族遗传性、酒精中毒, 抗肿瘤药, 代谢异常等多因素亦可引起本病。病理: 以心腔扩张为主。 临床表现:(1)起病缓慢,逐渐加重。(2)左、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为主。(3)部分患者可发生栓塞或猝死。(4)常合并各种心律失常.(5)主要体征:心脏扩大;常有S3、S4呈奔
3、马律。 实验室检查 : (1).胸部X线:心影明显增大,心胸比0.5,肺瘀血征。 (2).ECG:多种心律失常表现:如房颤、传导阻滞等。此外还有ST-T改变,低电压;少数可见病理性Q波(心肌纤维化所致)。 (3)超声心动图:典型-大、薄、弱大、薄、弱. .以左侧心腔增大为主,左室流出道扩大,室壁变薄,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4)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 心导管检查: 心血管造影:左心室增大,弥漫性室 壁运动减弱,冠脉造影多无异常。 (5)心内膜心肌活检:心肌细胞肥大、变性、坏死,间质纤维化等(6)心脏放射性核素检查:测定心功能指标(EF)。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为三大特征:心脏扩大、心律失
4、常和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示心腔扩大、心脏弥漫性搏动减弱;并且已除外其他各种病因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后方可进行诊断。 治疗和预后(1)治疗 无特殊治疗方法。 1)一般对症治疗:抗心衰、抗心律失常等。 治疗心衰: 限制体力活动、低盐饮食 洋地黄:注意小剂量应用 利尿剂:注意电解质 血管扩张剂: ACEI:可改善心室重塑 受体阻滞剂:可上调受体密度, 延长生存期。 治疗心律失常。防治栓塞。2)防治使病情恶化的因素:如病毒感染、高血压、糖尿病、饮酒等。3)晚期病人可植入三腔起搏器(改善血液动力学)或心脏移植术。(2)预后本病预后差,5年存活率40% ;10年存活率22%。死亡原因多为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
5、常。 肥厚型心肌病(HCM) HCM :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 梗阻性(亦称为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 IHSS)和非梗阻性。 是青年猝死的常见原因。 1.病因: 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1/3有家族史),肌节收缩蛋白基因突变是主要致病因素。还有人认为儿茶酚胺代谢异常、高血压、高强度运动等为本病的促进因子。n2.病理: 左室形态改变: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心肌匀肥厚.或心尖部肥厚。 组织学特征: 心肌细胞肥大,形态特异, 排列紊乱。3.病理生理 心腔缩小,左室充盈受限,舒张期顺应性
6、,使CO 。 4.临床表现(1)症状: 1)多数有心悸, 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有流出道梗阻者可有起立或运动时眩晕、晕厥。 2)有的患者无症状,因猝死或在体检时发现. (2)体征: 1)心脏轻度增大,; 2)S4; 3)L3.4肋间或心尖部可闻及较粗慥的喷射性杂音。 5.实验室检查和其他 (1)胸部X线:心影增大不明显。心衰时 增大(2 2)ECGECG:(3)超声心动图:具有诊断意义。(4)心导管和造影: (5)心内膜 心肌活检6 . 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 根据:病史、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心导管检查。 1)年轻人有胸痛(冠心病依据又不充分也不能有其他心脏病解释)、晕厥史考虑到可能性 2
7、)有阳性家族史)有阳性家族史 3)ECG:左室肥大,病理性:左室肥大,病理性Q波波 4)UCG:心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心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有助于诊断有助于诊断 5)心导管和造影)心导管和造影 可确诊。可确诊。(2)鉴别)鉴别:与冠心病、高心病、:与冠心病、高心病、先心病、主动脉瓣狭窄相鉴别。先心病、主动脉瓣狭窄相鉴别。7 . 治疗与预后 治疗原则:迟缓肥厚的心肌,防止及治疗心律失常,维持正常窦性 性心律,减轻流出道狭窄。(1)一般治疗 药物: 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2)重症梗阻者1)介入治疗: 化学消融肥厚室间隔2)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肥厚室间隔3)植入DDD起搏器治疗预后:无症状
8、、心力衰竭、猝死。10年存活率:成人:80%; 小儿:50%死亡原因:成人:多为猝死; 小儿:多为心力衰竭;其次猝死。 心肌炎 心肌炎指心肌本身的炎症病变。病因:(1)病毒:柯萨奇病毒A、B,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HIV病毒等。为主要病因,病毒性心肌炎占心肌炎的半数。(2)还有细菌、真菌、原虫、药物、毒物反应、放射线照射和结缔组织病SLE 、皮肌炎、结节病等 病毒性心肌炎病毒作用于心肌的机制:1)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及心肌内小血管。2)由免疫反应产生的心肌损伤。2、病理组织学改变:心肌细胞的融解,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 临床表现 症状:约半数于发病前13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然
9、后出现心脏症状,如心悸, 胸痛,呼吸困难,甚至A-S综合症。 体征:可有与发热程度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S3或杂音。可有颈静脉怒张、肺部罗音、肝大等心力衰竭表现。 实验室检查(1)胸部X线:心影增大或正常。(2)ECG:可见ST-T改变,R波减低,病理性Q波,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室早最多见。(3)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弥漫性(或局限性)运动幅度减低;可有心室增大等。(4)生化检查 血清学改变:CK、AST、LDH;ESR,WBC,CRP。有助于诊断。(5)反复测定血清病毒中和抗体等,可能对病因诊断有帮助。(6)心内膜活检 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 诊断 发病后3周间的两次血清抗体滴定度呈四倍增高,外周血检出肠道病毒核酸,血清中特异型IgM1:32以上阳性可能但不肯定的病因诊断指标。 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有赖于心内膜、心肌、心包组织病毒、病毒抗原或病毒基因片段的检出。 治疗和预后治疗和预后治疗治疗:急性期(1)安静卧床休息、补充营养。(2)对症治疗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不主张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但对AVB、难治性心衰、重症患者则可慎用。病程:急性期为3个月,慢性期大于3个月。预后:症状数周后可消失,心电图数月恢复正常。 3个月未完全恢复者转为慢性,可最终发展成DCM(约10%)。死亡原因: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