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进中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4、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学习鲜明的对比方法,学习通过对话、细节、对比等刻画人物的方法。【重点难点】(l)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2)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教学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古代选拔人才的方式中沿用时间最久的制度是什么吗?(科举)古代的读书
2、人都想通过科举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并不是每一个读书人都能金榜题名的。有的人通过读书美梦成真从此平步青云,但有的人寒窗苦读十余年依旧美梦落空,他们都在上演着一出出科举的悲喜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写的范进中举,一起来看看范进的命运如何?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吴敬梓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官僚地主家庭,早年热衷科举考秀才,但再也未中举人。考场上的失意,家庭生活由富到贫的变化,在与官僚、绅士的交往中,他逐渐看透了他们丑恶的灵魂,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深刻地认识,这些对他写作儒林外史有很大的影响。儒
3、林外史是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共55回。“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描写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全书没有一个主干,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但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主题,即揭露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二、预习展示读准下列字词: 腆(tin) 讳(hu) 解元(ji) 拙(zhu)病 兀自(w) 作揖( zuy ) 带挈( qi ) 亲家( qng) 星宿(xi ) 绾( wn ) 啐(cu ) 簇拥(c ) 侥幸(jio ) 攥(zun )三、整体感知,理清故事情节。 1、之前已经让同学们看过文章,整理过故事情节了,那么请同学们告诉我围绕“中举
4、”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课文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明确: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2、说说中举前和中举后都发生了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明确:中举前:屠户贺喜、范进借钱;中举后:范进发疯、屠户治疯、乡绅拜访) 四、分析人物形象。范进 1、请同学们跳读全文,思考: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经济状况:中举前:住茅草房、每日小菜饭、母亲常挨饿、乡试无盘缠 中举后:赠房、拿蛋送鸡、背米送酒、送银社会地位:中举前:岳丈斥骂、乡邻不理睬、张乡绅不识范进 中举后:岳丈夸赞、乡邻热情帮忙、张乡绅拜访2、既然范进在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他中举前、
5、中举后在性格上有变化吗?有了怎样的变化?明确:中举前:卑怯懦弱、甘受屈辱、热衷功名 中举后:世故圆滑、逢迎自如3、范进的愿望实现了,可他为什么却疯了呢? 明确:范进20岁开始应试,直到54岁才中了秀才后又中了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他把自己一贯的自卑和压抑一下子释放出来了,大喜大悲之中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4、作者对于范进发疯这个情节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一起来再来感受一下,请同学们齐读范进发疯的片段(请看ppt)。5、作者为什么要这么细致地描写范进发疯这个情节呢?明确: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6、那同学们也许会奇怪了:科举制度不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吗?为什么会对读书人造成毒害呢
6、?明确: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到明清时期逐渐走向僵化。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写文章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借以巩固封建统治。许多人把科举考试当做人生的第一要义,过度地去追求功名利禄,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7、那范进中举到底是一场喜剧还是一场悲剧呢?范进中举后疯了,但后来又清醒了,继续做他的封建新贵,表面上看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喜剧,但本质上却是一场悲剧。从个人来看,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试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的框架内,扼杀他们的独立人格和思想,这是国家民族的悲剧。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深恶痛绝。8、小结总之,范进的命运可以概括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板书设计: 范进中举 吴敬梓 范进:卑怯懦弱、甘受屈辱、热衷功名、世故圆滑、逢迎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