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导学案七( )班 学号: 姓名: 课题 散 步 书写评价: 学习目标:1.掌握以下词语:信服 嫩芽 分歧 拆撒 委屈 水波粼粼 霎时 各得 其所。2.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3.初步体会文章主旨。知识链接:1莫怀戚(1951-),我国当代作家。2本文写于1985年,取材于一次真实的散步活动。这年清明前,莫怀戚的父亲刚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空了生活的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文章围绕“散步”来展开故事:全家一起散步,在走大路还是小路的问题上出现分歧,“我”决
2、定委屈儿子,母亲却要依从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最后道出“生命”的本质:保护幼小生命,善待衰老生命。“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升华“责任”主题。基础积累:1. 给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Nn y chisn d q su shublnln xnf( ) ( ) ( ) ( ) ( ) 一霎时( ) 分歧( )委屈( )桑树( )散步( ) 2解释词语:霎时- 各得其所- 3.词语辨析,一般从词义、用法、搭配对象、感情色彩等进行比较说明。如:信服佩服相同之处:两个都是动词,含有“相信、敬重”的意思。不同之处:“信服”是“相信并佩服”意。适用
3、于人的言论或事实方面。“佩服”是“感到可敬可爱”“钦佩”意。可用于人,也可以用于事物。它们都可与“令人”组合,但是“令人信服”可以作状语,“令人佩服”则不行。4.通读全文,给每段标上序号。思考:哪些人散步?散步中发生什么事?结果如何? 课文探究:1、“母亲”开始想走大路,后来为什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了? 2、“母亲”改变主意,说明了这个家庭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3、第4自然段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答: 质疑问难:1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到什么?文中两次描写南方初春景物,有什么作用?文章是如何体现一家人的深情的?阅读推荐: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1、“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是:A、气味或味道很重。B、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C、这里指颜色深。D、程度深。2、文中加线的“这”是指代:A、树上的嫩芽B、大块小块的新绿C、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D、以上三项都是3、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解释说明B、声音延长C、意思递进D、意思转折4、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体现了初春的景物特征?自我练笔:照课文的开头的写法,任选一作文题,写个开头。(例如:钓鱼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