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课 皿字底一、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皿字底的书写方法皿字底的长横左轻右重,左低右高,中间的两竖较为活泼,在形态上往往会变成两点。横折坚实而安定,起笔处与左竖稍微有分离,使内部有可以喘息的空间。皿字底的写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大小、宽窄,也要根据上边的部件做相应的调整。2、认识带皿字底字的形体特征,掌握皿字底与字上部的合理搭配清楚三个例字中皿字底的形态特征、位置以及与上部的不同关系,并通过临摹加深认识与记忆。3、了解“盛”字在篆、隶、草、楷、行五种书体中的形态变化与特征了解“盛”字本义。了解“盛”字在隶、草、楷、行诸体中异同。4、了解“写经”相关的知识二、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要求学生准备
2、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二)导入1、认识“皿”字写法以及字义(出示图片并作讲解)2、导入新课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皿字底的写法,带有皿字底的字有很多,我们先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字“盛”,来看一看不同碑帖中的“盛”字是怎样写的。(出示图片进行欣赏)(3) 皿字底的书写方法1、今天我们来学习皿字底的写法(出示课题)2、分析皿字底的形态 (1) 观察皿字底的形态,说一说它的书写特点有哪些。(学生观察后进行讨论交流)(2) 教师分析讲解书写的要点。 讲解:皿字底由五画组成,第一笔短竖,第一笔横折,起笔处与左竖稍微有分离,使内部可以喘息的空间,中间的两竖较为活泼,在形态上往往变成两点,下面的长横
3、左轻右重,左低右高。(3) 提示皿字底是一个承重的偏旁,一般字的上部正好压在由竖和横折构成的框架上。皿字底的写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大小、宽窄,也要根据上边的部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不同碑帖中形状略有变化。3、教师示范教师书写示范皿字底的写法,并强调所需注意之处,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4、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时,应重点纠正学生不良的执笔姿势与书写姿势,对学生的书写提出建议,针对书写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单独示范和辅导。(四)初步掌握带有皿字底例字的书写方法1、 引导学生分析“孟”的用笔与结构特征(1)讨论:“孟”字书写时有哪些特点?(上窄下宽)(2)引导学生注意到,“孟”字上面“子”字,第一
4、笔横撇倾斜度大,第三笔短横右上倾斜,因此上部重心偏左。下面皿字底的第二笔横折横画书写时较平,使整个字的重心平衡,同时和上面“子”的两横形成了俯仰变化,下面皿字底的重心偏右,下面的长横左轻右重,左低右高,整个字重心平稳。2、引导学生分析“盛”的用笔与结构特征(1)讨论:“盛”字书写时有哪些特点?上大下小)(2)向学生强调“盛”字中皿字底的书写特点。(3)讲解:“盛”这个字与平时书写的方法有所不同,最大的变化在于皿字底缩小,写在“成”字里面,“成”字里面的横折缩小,里面出现了三个短撇。注意这些撇方向相同,书写时要注意长短和大小的变化,伸展“成”字的斜钩,让整个字保持平衡。3、引导学生分析“監”的用
5、笔与结构特征(1)观察“監”字上下两部分的关系。(下托上)(2)讨论:“監”字的书写特点。(3)讲解:“監”字上下结构,左上“臣”字里的两小竖变成两点,更加活泼,右边上部的第一笔短撇和左边“臣”字的横折形成呼应,同时横画之间的间隔距离要相同,长横左轻右重,左低右高,整体平衡。4、教师归纳总结并对三个字的书写做出示范,学生仔细观察5、讨论在以上三个例字中,皿字底与上部的关系有什么不同?皿字底的中间两个短竖有哪些差异?(皿字底的写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上边的部件在形状上做相应的调整,皿字底里面的两竖有时可以写成两点)6、 学生练习三个例字,教师巡视指导(1) 教师提出具体书写要求 ,学生再动笔书写。(2) 教师在巡视时,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集体纠正对个别问题要个别指导。(3)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五)作业展示与评价(六)课内拓展1、认识写经。2、简要介绍灵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