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口字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 理解掌握口字底的书写方法。(首先要掌握口字,第三个笔画的具体形态以及相互关系,其次,掌握各自笔画的起笔、行笔与收笔。)2、 认识带口字底的字的形体特征,掌握口字底与字上部的合理搭配。(清楚三个例字中口字底的形态,位置以及在整个字中的作用,并通过临摹加深认识与记忆。)3、 了解“口”字在篆、隶、草、楷、行五种书体中的形态变化与特征。(了解口字本义,了解口字在隶、草、楷、行、诸体中的异同。2、 教学过程(1) 组织教学1、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口字底的写法。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五种不同碑帖中“口”字的写法。你知道五种书体指的是什么?(生回答)2、 我们来看
2、一下。(大屏幕出示“口”字的五种书体图片进行欣赏)。口字在甲骨文中向人张开的嘴巴,隶书中口字缩短了上方两个竖,字扁方。唐代孙过庭草书中的“口”整体倒三角,两笔完成,短横顺势写成长点。隋代智永的楷书,“口”扁,笔画露锋起笔。对了,老师给你们讲的关于智永和尚的故事,忘没忘?智永是谁的后代?他传“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并留下了“退笔冢”和“铁门槛”的书坛佳话。再看看元代赵孟頫的行书,宽厚,大气有力,呈梯形。(2) 学写“口”字底1、 那么我们来学习口字底的写法,板书课题。2、 分析口字底的形态。(1) 咱们先来观察,(大屏幕出示口字底)你发现口字底的书写特点有哪些?师生交流讨论口字底的书写
3、特点?边总结边出现书写要点。口字底是由短竖,横折和短横组成的。一般横折的起笔处与左边竖起笔处不相连。口字底形体小而扁。口的左竖向右斜,右竖向左斜,右竖稍粗。右下角以横画封口。(2) 老师写一下,同学们注意观察。(3) 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要点:短竖一般露锋斜切起笔,向右斜,收笔有力,竖的基本形态,属于垂露形。如“后”的口字底。但是有时收笔处也比较尖锐,如“善”的口字底。横折起笔同横,折向左斜,稍粗,应注意的是,折的部分有三种写法,第一种,行笔至横的末尾处略停,顺势斜向右下方折,写出折肩向下行笔写竖。第二种行笔至横的末尾处略停笔锋,略上移后斜向右下方折笔,写出折肩后向下行笔;第三种,行笔至横的末尾
4、处略作弧形右移后斜向右下方折,写出折肩后向下行笔写垂露竖,需要注意,横折笔画中横细竖略粗。最后一笔横画,沉稳坚定,与短竖相连封口。口字底的形态变化,根据整个字的需要而定,不是一成不变的。(4) 好了,同学们,请你们动笔写一写。写之前,我们要调整好坐姿和执笔姿势。师:正确的坐姿是什么?生:头正、身直,脚平,两臂自然打开。师:正确的执笔方法是生:指实、掌虚、掌竖、管直。(5) 生写,师巡视指导。(纠正姿势,提出建议,单独辅导。)(6) 选取几幅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进行评价指出其问题。(三)初步掌握带有口字底例字的书写方法。1、刚才同学们写得很认真,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带有口字底例字的书写方法,(出示
5、口字底的字)。我们之前学过口字旁的写法,(出示口字旁的例字),咱们来对比一下口字旁和口字底有何不同?(生答:口字旁略方,口字底略扁。)2、咱们来观察一下这三个带有口字底的字书写时有哪些特点,生交流师加以补充,引辅助线。3、师边范写边讲解。(1)“后”字是左上包右下的字,“后”字首笔短撇方向从右到左,长撇书写时注意中间部分的弯度,长撇起到支撑作用,短撇向左用力,横以及口向右用力,整个字左右用力。长撇收笔是整个字的最低点,口字底略在撇的上方,呈现大方稳健的作用。(2)引导学生分析唐的用笔与结构特征。“唐”字是左上包右下的字,广字头略倾斜,其撇在字中略显舒张,笔画写得时候注意又细到粗的渐变之后在由粗
6、到细的岀锋,形成一个两头略细,中间略粗的兰叶撇的形态。里面的部分比较中正平稳,字中的第一笔点与中间的垂露竖以及口字底在一条中心线上。口字底略向右上倾斜,起到平衡作用。(3)引导学生分析“善”的用笔与结构特征。“善”在欧体楷书中字形比较瘦长,上部分窄,但是中间一笔长横有重要作用,作为主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下方的口字底中心与上方部分一致,整个字的横向笔画都向右上倾斜,为了使整个字平衡,第一笔短竖收笔位置为整个字最低点,起到支撑整个字的作用,巧妙平衡。(4)生写(配乐)四、讲评自评、互评、师评3、 咱们来看看书法园地中的小故事。1、 (出示园地)简介虞世南,这个故事引导鼓励我们学好书法。2、 在图中找出虞世南写的斜钩,课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虞世南写的斜钩和我们学过的欧体斜钩相比有什么不同?3、 课后也希望同学们多练习,认真临帖背帖,好,下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