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 赵清福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5年7月4-5日 对课题核心概念的解读关于课题的论证个案研究的具体方法及其实施个案研究案例的撰写主 要 内 容 (一)习惯 “习惯是所有伟人的奴仆,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习惯的鼎力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习惯的罪责同样不可推卸。”(外资企业招聘的故事)那么,什么是“良好的习惯”呢?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亦作“习贯”。原谓习于旧贯,后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
2、(二)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就是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并长期坚持,直到成为习惯性的行为。其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使人能终身受益 的行为习惯。好习惯成就大未来。.拥有好习惯的人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好习惯也是指在学习上。(三)养成 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吕氏春秋本生:“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本课题研究的落脚点是“养成”,“养”即养育、培养。(四)个案跟踪指导 表达的是本课题研究用什么方法。研究方法是个案跟踪;而个案跟踪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指导家庭,
3、包括家长和孩子。所以个案跟踪是两层意思。是以长期跟踪一个家庭(案主)的方法去开展个案研究。以对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为例,就是对这个家庭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把握了充分的材料(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气氛、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方法、生活习惯、心理状况)之后做深入分析,寻找到问题和误区,以及误区产生的过程、原因的一种研究方法。就是找出问题、找出原因、做出诊断。(五)实践研究 界定的是研究的性质是实践研究,不是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要发现新理论,建立新观念体系,或对原有的理论进行创新纠正、批判等等。本课题就是在先进的观念指导下去实践。即用先进的理念去深入家庭,探索运用理念的指导操作方式,寻找对策,去指导
4、、去做、去组织、去说服、去协调、去影响家庭、去帮助启发自觉自悟等等,这就是实践。就是要研究怎么样的实践操作指导是成功的,对于什么样的家庭是成功的。把这个规律找到,这就是实践研究,其实也是对策研究的深化。(五)实践研究 所以我们很强调实录。强调动态考察指导的详细记录,要求一个个案跟踪至少十次进入家庭。每次都有计划,有分析、建议,有对上一次的回顾总结和效果记载。这项实践研究,要拿出的是策略、办法,即对症的药,多种药。还要验证,同类的家庭重复用这个操作方法就可以产生相同的良好效果,这就是成功的个案跟踪指导。指导后,有好效果,或者产生了坏效果,都要研究。立项与开题论证区别 1.在活动目的与实现目标上
5、立项论证主要目的是论证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开题论证主要目的是论证课题实施计划的可行性。2.在具体内容上 立项论证主要查看目标、对象、内容、方法是否清晰即可;开题论证主要研究范围与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人员分工等问题的再思考与再设计,尤其是研究内容的分解。(一)课题的提出 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个案跟踪指导实践研究为例。主要应阐明选择该课题的理由、来源、历史背景、目的意义(价值)。首先是现实问题急切要解决,为此要说清是在什么思想指导下产生解决的欲望、想法,是根据什么提出这个课题。(社会要求、学校任务、家庭呼唤、孩子发展)一句话,就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正确的教育方法
6、,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和行为习惯,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好学生。(二)理论依据 政策依据:政策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这一章节明确指出:小学教育要“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理论依据:理论依据: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首先,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互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遵循的规则。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培养的黄金阶段,小学生因许多因素,会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7、。(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学习效果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自动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长期习得,使之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的持久的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学习品行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严格训练,长期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随着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成熟、定型,最终成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
8、部分。范围限定:结合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在研究好基本学习习惯培养的基础上,着重抓好语文、数学、综合学科的学习习惯培养。(四)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对比此次课题实践的理想过程和获得结果的想定。就是对计划实验过程达到目标的一次肯定性的描述和回答。具有什么样的形式呢?我们在初中的数学里曾经学习了什么叫做“命题”。一个“命题”的构成的一般形式是:“如果,那么”。其中“如果”这一部分我们把它叫做命题的条件,把“那么”这一部分叫做命题的结论。如果我们能探索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或策略,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五)研究的目标 1.理清本校学生学
9、习习惯现状,揭示家庭结构、教育方式对学习习惯的影响及其成因。2.探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3.形成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学校帮扶策略,促进健康成长。(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揭示家庭教育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方面的特点及对学生的影响程度;2.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并掌握其家庭教育的类型、倾向和主要问题。3.探索帮扶不良学习习惯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不良学习习惯学生帮扶转化的方案和对策。包括不良学习习惯学生帮扶转化的基本策略、流程,帮扶转化方案的拟定、论证和实施,帮扶转化效果的评估以及整个转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七)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
10、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程度,以及学校教育干预“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难点是课题课题组成员必须深入每一个学生家庭,真实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家庭教育方面好的做法与经验,失策、失当之处,从而探索出学校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学生不良学习习惯”两个方面帮扶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八)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初中生中的“学生学习习惯”及其家庭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2.研究方法 主要是以个案研究法为主,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及经验总结法为辅。个案研究法。搜集和整理相关家庭教育个案,通过对“良好学习习惯学生”
11、与非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的对比研究以及家庭教育个案之间对比分析,寻找心理成因。(八)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及“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家庭教育特征对比研究,寻找其家庭教育的共性。行动研究法。观察学生在校的学习行为表现,记录其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分析其心理和性格特点。(八)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研究方法 文献法。参考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开阔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了解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
12、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1.确定研究选题,形成研究假设。2.成立课题研究组织。3.撰写操作性强的课题实施方案。4.组织课题论证申报。5.设计调查问卷,完成调查。6.建立名录(保密),选定个案跟踪指导教师,确定个案跟踪指导家庭。7.举行课题开题会,布置研究任务。(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施阶段:本阶段就是按课题研究方案具体实施。课题组成员、班主任深入相关学生家庭调查走访,并填写好每次调查走访记录作为研究资料。在对典型的(良好学习习惯与不良学习习惯)家庭教育个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参考相关文献,找出良
13、好学习习惯家庭教育的特点及不良学习习惯家庭教育存在的缺陷。寻找有学校教育干预不良学习习惯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撰写相关论文。(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施阶段:1.定期组织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2.认真务实做好个案跟踪指导:(1)利用多种形式与个案家庭保持经常性的密切联系;(2)制定个案研究指导策略(包括在校和在家)。3.做好过程资料、数据的积累。(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总结阶段: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相应的个案研究报告,推荐优秀论文参评和发表。3.召开课题鉴定和评审会,汇报研究结果,如期结题。4.召开课题成果发布会,全面展示研究成果。(十)课题人员分工 成立课题组,并进行科学分
14、工。(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家庭的特点。2.探索总结出良好学习习惯与不良学习习惯家庭教育方法、策略和指导模式。3.撰写结题报告;优秀个案跟踪指导报告、论文、经验、访谈实录、心得体会、家教故事等。(十二)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市级重点课题的研究质量和成果水平,如期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实现按时高标准、高质量结题,决定采取下列保障措施:主要写本校的主客观条件。即你校过去家长教育发展基础、师资条件、家长孩子的学习基础、迫切性等等。还可以写人员保障、物质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等等。重要说明:子课题,是总课题的组成部分,是总课题不可分离的必要结构。既然如此,子课题无论名
15、称上是否冠以“个案跟踪指导和实践研究”这几个字,都要以个案跟踪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且要有指导实践的过程,并最后获得成功的证明材料,这个子课题才算是过关合格的。如果搞成空洞的理论抄袭,而未真正深入家庭,没有十次以上的实录,没有九次以上的新建议和对策提供,看不见发展变化,没有细节介绍,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没有曲折,没有教师随机产生的评论、看法、思路、当即的措施。那么,这些个案的可信度就差,可供参考的价值就少,成果就难说服人。(一)个案追踪研究法 中小学的教育个案研究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采用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作品分析法等具体的个案研究方法。今天主要介绍个案追踪研究法。个案追踪研究
16、法就是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连续跟踪研究单个的人或事,收集各种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追踪研究短则数月,长达几年或更长的时间。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陈鹤琴对他的长子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追踪研究。(二)个案追踪研究法的实施步骤 1.确定追踪研究的课题 研究者首先要明确追踪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和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发现某一方面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或事例作为追踪研究对象并明确要对学生或事件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解。2.实施追踪研究 追踪研究一定要紧紧围绕课题确立的内容进行,要运用规定的手段收集有关的资料,不能让重要的信息遗漏,也不能被表面的现象迷惑。追踪研究需要较长时间
17、,研究者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二)个案追踪研究法的实施步骤 3.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各种资料 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资料,要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揭示出个案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规律。4.提出改进个案的建议 研究者要根据对个案追踪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提出改进个案的建议,指导和促进个案的发展,实施因材施教。(三)个案追踪研究法的具体实施 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为例。首先,是要调查。先发出问卷,可在在全校各班或一个班调查“问题学生”及其存在的问题表现。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学生”做个案。然后,动员这些学生的家长,说明课题的性质和意义。家长自愿配合我们的研究工作,强
18、化家长在课题实施中的责任意识。最后,由课题成员确定个案研究对象。(二)个案追踪研究法的具体实施 第二步,一个教师分配到一个个案家庭后,深入家庭调查分析现状,找出问题的实质,排出问题的顺序、程度。第三步,对问题进行追因研究,找出原因。第四步,与家庭成员共同讨论,在启发下共同提出改善、解决问题的建议、策略。第五步,和家庭成员一起去实行这个建议,实行中记录下遇到的问题,记下效果。(二)个案追踪研究法的具体实施 第六步,完善修改建议,再实践。多次建议、多次讨论,直至有满意的改善。第七步,总结所走过的道路,分析一路记下来的材料,归纳出经验,写出报告。这七步是一步不能少的。每月一次深度家访是雷打不动的,家
19、长和孩子也要做记录,指导教师更要详细记录。这是个案跟踪指导过程的一次活动,连续下去,整个个案跟踪过程,就是一个案例连接一个案例,课题开展的动态过程就是这样组成的。(一)个案研究案例的特点 1.真实性:是教育实践中的真实人物或事件,一般以某个学生的教育过程或某件事的教育处理为主要研究分析对象。2.针对性:针对本人的某一次(一段)教育工作经历,针对某个学生的教育过程或某件事的教育处理过程。因此应以第一人称撰写,必须主题明确,有标题。标题一般与事件或解决事件所产生的启迪有关。3.典型性:是在解决过程中能够给老师带来深刻启示、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观念的典型事件。(一)个案研究案例的特点 4.情景性:
20、有活生生的教育过程描述。描述贯穿于整个案例的背景问题分析与教育过程、教育效果中,必须真切、生动,详略得当。5.理性:对教育对象的问题的原因及本人的教育思路有理性分析,即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能够反映教育规律(即教育思路与实践有理论依据)。6.启发性:有总结反思,得出经验、教训和教育建议。7.篇幅不太长。多为1000至2000字,有时数百字,一般不超过3000字。(二)个案研究案例的结构 1.个案描述(案例背景)属于背景描述、问题诊断。真实客观形象地描述案例(教育对象问题或事件过程),即教育背景与学生(或事件)的问题分析。这里要求:第一,对描述对象(学生或事件)必须有周密的观察、详细的调查、深
21、入的了解、心灵的沟通。第二,有教育对象姓名(化名)、问题、家庭背景等相关基本情况,或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等要素。不必面面俱到,而是要与事件原因有关,必须将问题清晰地展现出来。(二)个案研究案例的结构 1.个案描述(案例背景)第三,描述要有鲜明的主题,所描述的问题或事件是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其处理方法可能考验教师的教育管理的核心理念。第四,描述必须客观、直接、感性、细腻,即含有直接对话或事件情形,而不全是主观的表达。第五,描述中要对案例进行定性分析和归因分析,明确教育矫正的侧重点。分析原因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如按放任、民主、专制型归类分析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够从心理动因、
22、利益动因、情感动因等理性角度去分析学生行为的原因,最好恰当地引用理论原理与观点。四、个案研究案例的撰写 (二)个案研究案例的结构 1.个案描述(案例背景)第六,描述要有重点,要突出揭示个案所含的本质问题和关键原因。2.教育过程 属于纠正方案、治疗过程。根据一定的理论、思路,对问题的解决实施干预,并展现解决问题的细致过程。这里有要求:第一,要有一个教育思路、策略确定的分析过程。采取的措施、方法必须有一定理论依据,每一步思路都非常清晰,符合教育规律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二)个案研究案例的结构 2.教育过程 第二,要体现出教师在学生教育转变或事件解决中的作用,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有创意、见实效,体现教育
23、工作的复杂性和教师的水平。第三,对每一阶段的教育措施、教育过程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有相对完整的情节甚至戏剧性矛盾变化。应突出某个有效的关键教育措施(促进教育对象成功向好的方面转变的对话、交流或教育行动)。第四,成功的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道德、情感、价值观的自主内化的过程,教育过程中必须具有这一特点。(二)个案研究案例的结构 3.教育效果 通过数据、话语、表现等材料教育对象前后情况作对比性分析,展示教育效果。德育有效性的关键标志,是学生自主的感悟,是思想、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内化,并且付诸行动。教育效果中应体现这一点。4.教育反思(案例反思)对个案的情况、原因、类型及教育研究的过程、手段作概括
24、性、学术性(理性)分析,对教育效果作明确的、科学(理性)的评估,得出工作经验、原则、教训(理论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提出建议。(三)个体或一般事件式的个案研究案例的纲目结构(参考)1.个案描述(案例背景)2.教育过程 3.教育效果(如果效果部分内容较多的,设此纲可突出效果)4.教育反思(案例反思)或者:1.案例背景;2.教育过程(这里可以包含教育效果);3.案例反思。(四)个案研究报告的撰写 1.基本格式 (1)基本资料;(2)个案来源;(3)背景资料;(4)主要问题的描述;(5)诊断和分析;(6)指导策略;(7)实施指导策略;(8)得出结果;(四)个案研究报告的撰写 1.基本格式 (9)
25、跟踪及讨论。个案研究首先是一件由语言创造的,而且是有关语言并服从语言的作品。因此,个案研究报告的撰写必须注意区别运用叙事描述型语言与学术分析型语言。叙事描述型语言是对经验性资料的分析,要求研究者用自然语言客观地、原汁原味地呈现研究过程和事实,即访谈的对话实录、观察日期、个人作品等其他文本资科都要求真实、客观,在描述过程中,不能有任何价值判断,以便读者能够明晰。2.个案研究报告的案例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跟踪研究.doc (五)个案研究案例与报告写法上的区别 1.内涵不同 从研究的方法来讲,案例注重描写法、寓意法,而个案研究注重跟踪法、归纳法;从研究的时间来看,案例是以一个人、一件事情为对象,时间相对要短,个案研究是对特定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单位、地区)较长时间的跟踪调研,研究周期较长。2.结构不同 (五)个案研究案例与报告写法上的区别 3.写法不同 个案研究案例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手法,力求生动、形象、感人;个案研究报告主要运用记叙、议论、说明的方法,力求客观、准确。欢迎光临:走进教育科研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