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公开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梨花的深刻含义。过程与方法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弄清文章巧妙的构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教学重点:文章的写人技法。教学难点: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
2、荆风的驿路梨花。二、简介作者彭荆风,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三、释题导思1.文章的题目出自哪里?出自陆游的诗句“悬知寒食昭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2.什么是“驿路”?文中指什么?古时专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文中指高山之中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在哀牢山深处,在人迹罕至的茂密树林里,一片美丽的梨花掩映着一座小草房,它的主人是谁?它见证了怎样的一个美丽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边默读文章,一边勾画出本文写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为小茅屋做了些什么?1.我和老余投宿、修葺小茅屋2
3、.瑶族老人借住、照看小茅屋 3.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4.解放军建造小茅屋5.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二)还是这些内容。如果按照时间先顺序概述,应该怎么说?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学雷锋建起小茅屋,哈尼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并送米,“我们”路过住宿。(三)这篇文章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前后延续了十多年,作者为什么不按时间顺序写?如果按时间顺序写就太平淡了,也不吸引人。六、跳读课文,理清思路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板忆并画山的简笔画)如果大山没有峰棱,没有起伏,就不会有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诗句。一篇好的文章有曲折、有悬念才能吸引
4、人,才是好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二次误会、三个悬念。 (一)二个误会误会1: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误会2: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二)三个悬念 悬念1:“我们”正焦急时发现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悬念2:“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而老人说:“我不是主人”。到底谁是主人呢?悬念3:当“我们”要感谢哈尼小姑娘时,她说: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呢?(三)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凡照料过小茅屋的,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的后来人,都属于小茅屋的主人。七、精读课文,体会
5、情感结合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写此文是为了赞美木屋主人,可在行文中却时时突出“梨花”,下面让我们精读课文,体会情感。(一)本文的题目是驿路梨花,找出课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看看哪些写的是自然界的梨花,哪些写的是人? 1.第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这是自然界的梨花。2.第24自然段(文章的中间)“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这是写人。3.第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
6、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4.第37自然段(文章结尾)“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二)谈谈你对“驿路梨花处处开”这句话的理解。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而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处处开”就是雷锋精神处处得到了发扬光大,加深了主题。(三)现在我们再看题目“驿路梨花”,梨花都指什么?1.自然界中的梨花;2.梨花姑娘;3.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板书)八、小结文章以梨花为线索,采用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纯朴民风,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尽管这只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但它却是人性美最朴实的体现。希望同学们记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九、板书设计 一种花 梨花 梨花姑娘 雷锋精神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处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