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人教中考语文专题课件: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pptx

上传人(卖家):随风2020 文档编号:324585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PPTX 页数:123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部编版人教中考语文专题课件: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2020年部编版人教中考语文专题课件: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2020年部编版人教中考语文专题课件: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2020年部编版人教中考语文专题课件: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2020年部编版人教中考语文专题课件: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文阅读,专题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记叙文知识清单 1.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记叙文六要素,3.记叙人称,4.记叙顺序,5.记叙线索,6.修辞手法及其作用,7.描写方法与角度,8.表现手法,附:散文及小说文体简介,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 2019安徽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2分 ) 访 梅 小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冬天实在单调,到处是一片白。游戏也懒得去做,生活一下子变得呆板枯燥,一点趣味都没有。正难熬着,奶奶说,

2、舅爷要来家了。我们十分高兴,盼望着他早点到。 舅爷是个画家,听奶奶说,他名气老大,在国外办过画展。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都懒得去画满,往往就是那么几块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是蚂蚱,那小鱼,似乎并不是小鱼。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和我们的画差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日子也觉得有些生气。一天,他提出要出外作画,大雪天里,天地一片花白,有什么可画的呢?我们很有几分(   ),更有几分好奇,便闹嚷嚷地跟了他去。,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山包上雪很厚,什么凹的凸的地也没有;树上,也没有一片叶子。这里

3、有什么可画的呢?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我们一眼一眼看,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单调。 “单调极了,”我们说,“我们给你寻些能画的色彩吧。” “找些什么色彩呢?” “譬如梅花,那花是多么的红呢!” “去吧,舅爷等着你们寻来最美的东西。”舅爷笑了,叮咛我们小心去寻。 我们跑去了,先是到了东边,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衬在雪里,似乎做着沉思。再往远去,也是一片灰白。 我们又跑到山包北边,往日里,那是个大草坝,上面有着青茵茵的草,草里长着花,黄的,红的,紫的,蓝的。可如

4、今,雪埋得平平的,什么也没有了。,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心想这儿是一定有梅的,因为长着许多树。但是,我们细细地找了,并没有什么梅,甚至连别的什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觉得这冬天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画的色彩了,一时间,又觉得舅爷可笑:连色彩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美吗?真后悔这么跑了山包的几面坡,更后悔跟着舅爷到这里来呢。 11我们转回到舅爷那儿,十分(   ),他竟已画了四张画。看见了我们,说:“孩子,寻到了吗?” 12“什么也没寻到,只是白的。” 13“好了,找到了。” 14“白的有什么意思?” 15“你们想想,天是什么,天是云,云

5、是什么,云是蒸汽,蒸汽是什么,蒸汽是水,水是什么,水是白的。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16“那么说,”我们一时(   )了,“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 17“对了,孩子!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常常被人疏忽了。你们总是寻那大红大绿,可红得多了,使你烦躁,绿得多了,使你沉郁,黄得多了,使你感伤,只有这白色是无极的,是丰富的,似乎就无极得无有,丰富得荒凉了呢。” 18我们都哑然笑了。  听得并不甚明白,  毕竟惭愧起来,  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

6、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 ( 选自贾平凹散文精选,有删改 ),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文章解构】 1.全文线索:“我”的见闻感受。,3.主要内容:文章主要交代了“我”和小伙伴随舅爷出外作画的经历。“我”和小伙伴们决定为舅爷寻一些能画的色彩,但找遍几面山坡,看到的还是灰白,舅爷却说那是最好的颜色,因为它是无极的、丰富的。自那以后,“我”愈来愈理解了“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常常被人疏忽了”的道理。 4.主要人物形象:舅爷画技精湛、平易近人、认真细致、睿智练达。 5.主题总结:美到处都有,但美常常被人疏忽。,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

7、,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吃惊 狐疑 疑惑 B.狐疑 吃惊 疑惑 C.疑惑 狐疑 吃惊 D.疑惑 吃惊 狐疑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答题时,既要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吃惊”,形容因为外界的刺激而感到惊讶;“狐疑”,猜疑,怀疑,也指犹豫;“疑惑”,怀疑,困惑。第一处,结合语境“天地一片花白,有什么可画的呢?”可知体现“我们”内心的困惑不解,故用“疑惑”;第二处,根据“我们”什么也没有找到,而舅爷“竟已画了四张画”,可知体现“我们”内心的惊讶,故用“吃惊”;第三处,“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可以体现“我们”内心的犹豫

8、,故用“狐疑”。 【参考答案】 D( 3分 ),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题型变式】 ( 变式训练原创 )依次选择关联词语填入文章第13段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虽然 但  而且 B.因为 所以 但 C.即使 也  所以 D.不但 而且 所以,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考点一 选词语填空2019/2016/2014考 选择词语填空,应掌握以下三条原则。 1.辨微对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搭配习惯、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词语中不同语素的意义等方面的细微差别进行细致的辨别。 2.适境根据词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选择适合的词语。

9、3.配优思考时从鉴赏的层面进行综合比较,选择“最优”的一项。,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2.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4分 ) 听说舅爷来家,我们高兴地盼望      跟随舅爷并看他作画,我们觉得画作单调      听舅爷讲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后,我们惭愧起来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答题时,可以结合题干中已知的内容明确要填的空对应的段落,题干中“听说舅爷来家,我们高兴地盼望”在文章第段,“跟随舅爷并看他作画,我们觉得画作单调”在文章第段末尾及第段,“听舅爷讲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后,我们惭愧起

10、来”在文章第11段至结尾。由此可知,第一处填写的内容在文章第段,写“我们”翻看舅爷的画集,认为他的画太简单,并不佩服他;第二处填写的内容在文章第至段,写“我们”决定帮助舅爷“寻找最美的东西”,但是什么也没找到,后悔跟着舅爷出来。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参考答案】 翻看舅爷的画集,我们不佩服 帮舅爷寻作画色彩无果,我们后悔( 每空2分,共4分 ),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题型变式】 ( 1 )( 变式训练原创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 “我”的见闻感受 。 ( 2 )( 变式训练原创 )理清“我”的感情变化线索,完成下面的填空。 一天,“我们”

11、跟舅爷出外作画,是因为 好奇 。来到山包,觉得没有什么可画的色彩,“我”和小伙伴感到 后悔 。转回到舅爷那儿,他竟已画了四张画,“我们”十分 吃惊 。舅爷关于“白色是最美的色彩”的说法,“我们”虽然听得不甚明白,但毕竟 惭愧 起来。,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考点二 梳理行文思路2019/2017/2014考 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步骤:先熟读原文,理清层次;然后,据题目中已知内容,推断题空对应的答题区间;最后,仿照已给出的示例,概括相应答题区间的内容。 梳理行文思路,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从文章线索、脉络入手。 ( 1 )抓住时间标志。很多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抓住表示时间变化

12、的词语可以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 2 )抓住地点转移。抓住文章中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先写发生在百草园里的诸多趣事,再写在三味书屋的有关生活片段。 ( 3 )抓住情节转换。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思路来分析,也可以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思路来分析。,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 4 )抓住角度变化。有的文章,会因描写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描写角度,这时,把握住角度变化,就把握了作者的行文思路。 ( 5 )抓住情感变化。文章主人公或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变化往往提示了行文思路。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先

13、后写了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等内容。 2.从段意、层意、句意入手。要理清整体思路,就要先理解局部思路,可以从句意、段意入手,再分析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从关键词语、句子入手。 ( 1 )关键词语包括:表示并列关系的“第一”“第二”“第三”等;表示承接关系的“首先”“其次”“最后”等;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仅如此”“此外”等。 ( 2 )关键句子包括:中心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答题模板】 题型1:请用“”给文章划分层次/请概括文章各段落大意。 模板1:根据时间、地点、事情发展过程或结果去划分层次或概括大意。 题型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表 )。

14、 模板2:为所给内容找出文中对应的段落剔除这些段落,筛选题空对应的答题区间仿照所给内容格式,概括区间中的内容( 梳理情感的话,一般文中会有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 ),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3.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笑”的含义。( 4分 ) ( 1 )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和我们的画差不多呢。 ( 2 )我们都哑然笑了。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的能力。第( 1 )句出现在文章第段,结合段落中的句子“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他的画简单极了”“觉得和我们的画差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可知,这里的“笑”是认为舅爷的画水平不

15、高。第( 2 )句出现在文章最后一段,结合段落中的句子“听得不甚明白毕竟惭愧起来”以及第15段中,舅爷讲的“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可知,这里的“笑”是对“我们”不懂美的真正含义的一种不好意思的笑、惭愧的笑。,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参考答案】 ( 1 )对舅爷的画不佩服,有些不以为意。( 2分 ) ( 2 )为“我们”的无知而不好意思,感到惭愧。( 2分 ),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题型变式】 ( 1 )( 变式训练原创 )将第段画波浪线语句替换成合适的成语,应为 索然无味 。 ( 2 )( 变式训练原创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

16、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 “随便”本义是不加限制,不受拘束,在这里用来形容说话不多加考虑,不慎重。 ( 3 )( 变式训练原创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指代义。 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 “那”指代那年冬天,随舅爷出外作画,听了舅爷对“白色是最美的色彩”的谈论。,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考点三 体味词语的含义2019/2016/2015考 一、理解词语的语境意 1.语境推敲法。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揣摩出词语的确切意义。如“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情知道被差出来都是

17、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地苦!”( 施耐庵智取生辰纲 )中的“吹嘘”一般是指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状态,但在这里是“急促喘气”的意思。 2.善用修辞法。即紧扣目标段,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反语、双关、夸张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如海燕中“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翡翠”在这里指波浪。 3.查找释句法。有些词语比较抽象,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会在下文对其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二、理解词语的指代义 理解词语指代的对象和范围,紧扣上下文语境,先近后远

18、,先句内后临近句、临近语段及至全文,逐步梳理。确定指代对象后,将其代入原句试读,看语意是否畅通,指称是否吻合。 【答题模板】 ( 1 )该词语的本义是,在这里的意思是 ( 2 )“这”( 或“这样”“那”等 )指代,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4.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5分 ) ( 1 )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 3分 ) ( 2 )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 2分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的能力。第( 1 )句要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抓住该句中

19、“拣”“坐”“眯缝”“看”等词语可知,采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结合舅爷各种“看”的角度及下文“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可知,这里表现的是舅爷作画前的用心、专注。第( 2 )句要求从用词的角度赏析。“瘫”指肢体无力,难以动弹,这里结合前文内容“先是到了东边”“我们又跑到山包北边”“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我们细细地找了,并没有什么梅,甚至连别的什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可知,这一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我们”找不到可画的色彩时的沮丧、失望心理。,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参考答案】 ( 1 )动作描写( 或“神态描写” ),( 1分 )写出了舅爷作画前的用心、专注和反复斟酌。(

20、2分 ) ( 3 )“瘫”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却无果的沮丧与失望。( 2分 ),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题型变式】 ( 1 )( 变式训练原创 )赏析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 “足足”和“才”写出了舅爷观察时间之长,说明舅爷观察仔细、态度认真。 ( 2 )( 变式训练原创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衬在雪里。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柿树光裸裸的萧条景象,衬托了“我”因找不到鲜艳的绘画色彩而沮丧的心理。,真题典例二,真题

21、典例一,真题典例三,考点四 品析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2019/2018/2015/2013考 1.从用词的角度入手。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和成语等入手。 2.从修辞角度入手。不同的修辞手法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3.从表达方式入手。通常来说,描写句,可使人、景、物再现,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议论句,能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抒情句,可以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4.从表现手法入手。如对比、衬托、联想和想象等。,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5.从句式角度入手。如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引人深思;长句层层修饰、表意严密,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有力;整句结构匀称、音

22、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自由灵活、铿锵有力。 6.从句子的位置入手。位于文章的开头,或引起下文,或奠定文章感情基调,或设置悬念;位于文章的中间,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位于文章的结尾,往往起到深化主旨或照应前文的作用。 【答题模板】 题型: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模板: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或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5.( 原创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等基本要素,表述模式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3、+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参考答案】 儿时的“我”和小伙伴随舅爷外出作画,帮舅爷寻找作画色彩无果,舅爷的话让“我们”对美有了新的认识。,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题型变式】 ( 1 )( 变式训练原创 )仔细阅读第12段,概括“访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我们”随舅爷来到山包作画,觉得天地单调,画面更单调。  经过: “我”和伙伴们去寻作画的色彩,但跑了山包的几面坡,没有找到。  结果: 舅爷关于“白色是最美的色彩”的话让“我们”对美有了新的认识。,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考点五 概括文章内容2018/2015/2013考 一、概

24、述事件 1.标题拓展法。首先,读懂标题的字面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可根据标题概括为“作者回忆了童年在百草园游戏、玩乐和到三味书屋读书的成长过程”。 2.要素串联法。概括主要内容可以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先罗列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将之整理成一段语言通顺的话即可。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写了在一个夏天,一个男孩冒险爬上山崖遇险后在他父亲的帮助下脱险的故事。,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二、概括情节 1.小标题式概括。( 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 )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故乡一文,按地点线索,可以概括为:回故乡在

25、故乡离故乡。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范进中举一文,按故事情节发展,可概括为:屠户贺喜( 引子 )范进借钱( 开端 )范进发疯( 发展 )屠户治疯( 高潮 )乡绅来拜( 结局 )。 2.表述式概括。( 适用于篇幅较短的文章 )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时,一般要求用简洁、完整的句子。 3.根据中心句或过渡句来概括。( 一般用于结构思路清晰的文章 )熟练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可以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 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删改 )。根据已有故事情节的提示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三、概括段意 1.摘句法。直接摘引原句。 2.缩句法。有

26、些段落由多个长句组成,概括段意时,可将其压缩。 3.串联法。把层意合并归纳。 4.择要法。取主要层意为段意。 5.归纳法。在无法使用上述各法时,可把一段中的几层意思归结到一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段的段意。,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6.请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才能避免“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 6分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意蕴,有自己的阅读心得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题干其实在问我们应该如何去发现美,结合第段中“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都懒得去画满”,以及第段中“我们一眼一眼看,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

27、单调”可知,“我们”不喜欢舅爷的画,是因为“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只看到了表面,没有看懂其内涵;结合第段中“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可知,舅爷作画,面对一片空白的大地,依然保持着一颗好奇心,并认真观察和思考。从文章结尾部分舅爷对于色彩的独到见解,告诉我们要努力地去发现无处不在的美,把握生命本真的意义。,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参考答案】 对生活要充满热情,要有好奇心;要关注表面看来“简单”的事物,体会其中的内涵;要努力地去发现无处不在的美,把握生命本真的意义。( 每点2分,共6分 ),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题型变式】 (

28、1 )( 变式训练原创 )阅读本文,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示例:白色是最美的色彩,纯净孕育最丰富的内涵。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常常被人疏忽了。 ( 2 )( 变式训练原创 )阅读选文,并结合下面这则材料,说说你对美的认识。 链接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2015安徽中考季羡林槐花 ) 示例: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常常被人疏忽了。我们对自己看惯了的东西,也要用

29、欣赏的眼光( 或“新的眼光” )去看待,这样才能够发现美。,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考点六 拓展与感悟2019/2017/2016/2014/2011考 1.谈阅读感受和启示。主要形式有:谈对描写对象、人物情感的感受,对文中某些内容或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答题时要注意: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意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思想要积极,要有支撑观点的理由;表述的语言要流畅,思路要清晰。,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2.结合选文推理和想象。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揣摩人物的思想活动,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二是对

30、文章的情节或结局进行合理的推理。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立足于全文内容。对人物思想活动、语言、动作的揣摩要紧扣人物特点,符合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对情节或结局的推理是开放性的,答案是多元的,答题时,一定要在表述正确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3.结合所给材料进行探究。在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材料的共同点,对共同点进行概述,或者对材料所述事件进行分析,找到结果和原因,提炼出观点,并由此展开联想,联系实际生活得出答案。,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 2018安徽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21分 ) 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

31、踢罐电报呀”    。它不但需要快速、机敏,还带着刺激的冒险滋味。它的玩法简单易学,谁都可以参加。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笔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的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可是就在他四处去捉那些藏身的孩子时,冷不防从什么地方会蹿出一人,“叭”地将罐儿踢得老远,倒霉,又得重新开始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歪儿!,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歪儿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

32、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他妈妈四十岁才生下这个有点残疾的儿子,取名叫“弯儿”。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她呼唤儿子的声音,却把“弯儿”错听成“歪儿”。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他太热爱这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好踢,要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个子比同龄的孩子高一头,腿也几乎长一截,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谁也甭

33、想逃脱我的追逐。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叭”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脱了轨的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冲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每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地上,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甲】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真题

34、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乙】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丙】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丁】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儿。 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地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

35、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作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互相都能感到对方急促的心跳,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的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删改 ),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文章解构】 1.全文线索:“踢罐电报”游戏。( 明线 )“我”和小伙伴们

36、对歪儿的情感变化。( 暗线 ),3.主要内容:文章叙写了“踢罐电报”游戏的规则和游戏过程、歪儿被母亲责骂、歪儿扔下罐儿、歪儿回到“我们”中间受到关照等事件,同时交代了“我”和小伙伴们对歪儿由捉弄到关爱的情感变化过程。 4.主要人物形象:歪儿身体瘦弱,外貌丑陋,但是性格纯真、心地善良。 5.主题总结:每个人都可以有一双充满快乐的、动人的眼睛,只要生活中充满了爱和关怀,就能点亮它。,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3分 ) 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 A.【甲】   B.【乙】 C.【丙】 D.【丁】 【思路点拨】

37、 本题考查还原语句的能力。要还原的句子在文中一般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解答时一定要联系语境。所给句子强调了“我”“内疚”的感受,而触发“我”内疚的事便是歪儿已经退出了“踢罐电报”游戏,却把他的罐子偷偷地扔下楼。联系前文描写“我”捉弄歪儿的内容,可知“我”的内疚是有理由的。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儿”。故所给句子放到【丁】处较为合适。 【参考答案】 D( 3分 ),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题型变式】 ( 1 )( 变式训练原创 )在【丁】处补写一个表现“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我突然感到很内疚( 或: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 )。 ( 2 )( 变式训练原创 )结合

38、语境,在第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 “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考点七 结合语境,还原语句2018/2017/2015考 1.注意内容上的照应。一般来说,要求还原的语句都与选文某一语段的上句或下句有一定的照应关系,抓住它们之间的照应关系就可以解答此类题。如填的句子表达“我”的内疚感,而在前文已经写到“我”捉弄歪儿,歪儿却扔下他的罐子给“我们”玩,这种情感与内容的发展一脉相承,也是下文“我”“叫他来玩儿”行动转变的引发点。 2.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要还原的语句和原文陈述的话题应是同一事物;如果内容差别较大,则不符合语境。,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

39、典例三,3.注意语言风格的和谐。还原语句时要注意原文语境的感情基调、感情色彩及语言风格等。比如原文语境里的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是热烈的,与之衔接的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就不能是凄凉的;原文语境里的句子语言风格是壮阔的,与之衔接的句子语言风格就不能是柔婉的。 4.注意写作顺序的合理性。描写事物或叙述事件,总会遵循一定的顺序,可以是逻辑顺序,也可以是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我们只要遵循事物合理的发展顺序,就一定能找到所给语句的合理归宿。,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2.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4分 ) ( 1 )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 ( 2 )他宁

40、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品味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第( 1 )句中加点的词“飞”陈述的对象是“我的心”,运用了夸张和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想去玩游戏时的迫不及待的心情。第( 2 )句中的加点词“宁愿”反复出现,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这三个“宁愿”是对前句“可他太热爱这游戏了”所做的具体描述,写出了歪儿对游戏的热爱;再联系后文的描述,可知体现了他对友谊的渴望。,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参考答案】 ( 1 )运用夸张( 或比拟 )的修辞手法,( 1分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想去玩游戏的急切心情。( 1分 )

41、 ( 2 )运用反复( 或排比 )的修辞手法,( 1分 )写出了歪儿对游戏的热爱和对友谊的渴望之情。( 1分 ),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题型变式】 ( 变式训练原创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请说明理由。 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 呆呆 )站了一会儿才散。 不可以。“默默”在此处意思是“不说话、不出声”,生动地写出了“我们”当时的愧疚之情。“呆呆”的意思是“发愣”,常用来形容人物沉浸于某种情形之中的样子。二者意思差别较大,所以不能替换。,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考点八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2018/2013/2011考 1.从思想情感或文章

42、主题思想入手。分析词语所体现的情感倾向及其在点明文章主旨上的作用。 2.从景物意境或人物形象入手。即先判断这个词语的描写对象是什么,如果是景物,指出这个词语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渲染了什么气氛;如果是人物,指出这个词语写出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什么形象。 3.从词语感情色彩入手。注意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的情况。如朱自清背影中,“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句中“聪明”一词就是褒词贬用,作者因当时没体会到父亲的爱而自责。 4.从修辞手法入手。如果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就不能忽视其在这方面的作用。如比喻主要是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拟人则赋予物以人的色彩,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夸张的

43、目的在于突出强调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等等。,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5.从词性本身的语法功能入手。如动词的作用是描写做某事的过程或者行为表现,表现人物某种情感;形容词的作用是描写某人或某物的状态,体现某种心理、情感等。 【答题步骤】 第一步:定位。判断词语符合以上哪种情形,找到深入分析的突破口。 第二步:分析。对已“定位”的词语进行类别属性的分析。 第三步:糅合。弄清各类词语特殊的表达作用,再结合阅读过程中对句意、段意或文意的理解,综合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如济南的冬天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两个“卧”字运用拟人修辞,赋予了小村庄和雪以人的情态,形象地表

44、达出了济南的冬天那种暖和、安适、平静的气氛。,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答题模板】 题型: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模板1: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用在此处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精神、品格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模板2:一词在文中运用了手法,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精神、品格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3.第段独句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 4分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要求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第段属于中间段落,中间段落一般在结构上有承上

45、启下的作用。单句之所以成段,是为了突出强调语句的内容。第段前文写歪儿受了“我们”的捉弄被母亲责骂,并且被禁止玩游戏,“我们”为此感到内疚;后来歪儿又回到了“我们”中间,大家自然会“释然”,会“惊喜”。作者将“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一句单独成段,就强调了这一感受。 【参考答案】 承上启下 凸显了大家对歪儿回来的释然和惊喜之情( 每空2分,共4分 ),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题型变式】 ( 1 )( 变式训练原创 )请分析第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这句话从听觉角度写“我”踢罐时的迅猛威风,与歪儿捡罐时的疲于奔命形成对比,突出“我”对歪儿的戏弄,为下文“我”对歪儿态度的转变做铺垫。 (

46、 2 )( 变式训练原创 )第段画线句子在文段中有什么作用? 总领第段内容。,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考点九 分析句段作用2018考 1.阅读句段内容。在梳理全文思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所给句段内容。通过阅读,明确它写了什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另外,要注意它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突出特点。 2.抓住位置特点。要注意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不同;还要注意作用包括两个方面,即内容和结构。,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3.审清题干要求。审题要关注三点:句段位置、答题方向和暗示性语言。其中“答题方向”最重要,如笼统地问有何作用( 妙处或好处 ),或为什么要从写起,这是综合性

47、问题,需要从内容( 含情感 )、结构等角度回答;如只问结构上有何作用,则只需从结构的角度作答。另外,注意题干中的暗示性语言。如:文章第二段插入了一段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该题干暗示了一个信息:插叙。由此便要知晓“插叙”的相关作用。 【答题模板】 题型1:请具体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模板1:内容上,叙写了;结构上,起到了作用。 题型2:文章第段能不能删去?请说说你的理由。 模板2:不能。第段在内容上起到了作用,在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故不能删去。,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4.第段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发生了哪些变化。( 6分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筛

48、选与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变化”的内容可从两个角度去分析,一是“我”和同伴们对歪儿的态度,二是歪儿自身的转变。文中表明大家态度变化的句子,如“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地不叫他坐庄”;表明歪儿变化的句子,如“歪儿一屁股坐在地上,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我忽然见他的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根据这些语句,可知大家对歪儿的态度以及歪儿的变化。 【参考答案】 大家对歪儿由捉弄、讥笑到关爱、保护;歪儿由孤独、痛苦到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满足。( 每点3分,共6分 ),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题型变式】 ( 变式训练原创 )文章结尾

49、说:“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歪儿的眼睛是如何被“点亮”的。 伙伴们的体贴与帮助,让歪儿不仅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还体验到了友情、关爱和尊重带来的温暖,这使他的内心充满了阳光,从而眼睛被“点亮”了。,真题典例二,真题典例一,真题典例三,考点十 筛选并整合信息2018/2015/2014/2013/2010/2009考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就记叙文来说,可从开头句或者结尾句快速获得文章主旨,要善于捕捉文章中的过渡句、照应句、总起句、小结句等标志性语句,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2.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初读全文后,再对题读文,弄清题目的要求,锁定有效信息的具体范围,即其在文中的具体位置,一般有三种情况:在某一段,在某几段,散见于全文。 3.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在有效信息区域内,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做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答题信息的那些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部编版人教中考语文专题课件: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pptx)为本站会员(随风2020)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