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总体解读一、“2022年版课标”的修订背景二、“2022年版课标”的主要内容三、“2022年版课标”的学习建议修订背景1.新时代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对语文课程的要求 大家都知道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宗旨。那么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必须在我们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当中做出明确而清晰的回答。大家还知道现在我们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机械化为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气化为特征,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化为特征,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呢?智能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技术、互联网+
2、这些高科技,智能技术将会深刻地影响我们的课程教学。所以这些必须在我们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当中有反映,有落实。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第二个10年的成就与挑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经历了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到2010年,课标做了一次修订。从2010年开始到2020年,这是第二个10年。那么第二个10年的课程改革,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譬如,第二次课程改革,我们进一步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这个理念在10年当中得到了进一步确立。再比如我们坚持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些都是
3、取得的成就。但是同时我们也面临着问题,而且有些问题是深层次的问题。譬如,学生的学业负担,课业负担变本加剧。所以去年推出的双减政策,也可以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学生的学业、课业负担没有减下来。那么这些问题在这一次课标修订当中,一定要直面,一定要做出回应。3.当今世界外国母语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大家不要以为只有我们在搞课程改革,全世界都在搞课程改革,尤其是西方的发达国家,也一直在从事课程改革。譬如,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提倡的核心素养问题,其实核心素养不是我们自己在搞,世界各国都在搞核心素养的改革。再比如跨学科的学习,这几年也是比较重视的一个改革领域。你像美国的英语教学,它是把英语教学都融入到其他课程的
4、教学当中去的,完全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那么这些国外的母语教育的经验,课程改革的经验,对我们的课程改革会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4.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实施与修订 大家知道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前几年已经提出来了,那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其实是最早提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我们2010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了语文素养,却没有提到语文学科、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那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如何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相衔接?再比如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建构,这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最先提出来,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必须作出回应,要有一个非常好的衔接。那所有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5、022年版是到了修订的时候,也是必须做出重新调整的时候。主要内容总述 这一次新调整的课标,究竟调整了一些什么?有哪些变化?有哪些变化是非常深刻的,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的?这些是我们解读的重点,也是我们今后学习思考和实践的重点。那么2022年版课标的主要内容,我觉得它大的框架可以用一个核心,四大板块来描述这次新修订的课标。 它有一个核心的,这个核心贯穿着课标调整的始终,我们在学习领会把握课标精神的时候,一定要牢牢的把握住这一个核心。另外还有4个板块,我们是要重点研读、重点学习、重点领会的。第一个板块就是五大课程理念;第二个板块就是五类课程主题;第三个板块就是六个学习任务群;第四个板块就是四条教学建
6、议。这4个板块如何围绕着这1个核心来展开来落实,来体现的。接下来进行具体的解读。主要内容一个核心 2010年版的课标,是没有这个核心概念的。之前我们提什么?我们提语文素养,那大家都知道语文素养的内涵非常广泛,涵盖面非常之大。那事实上语文素养要逐一落实,这个难度和挑战性是非常大的。那么后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涉及4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做了进一步的修订,提出了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发展过程如图一所示) 我们先来看看课标对课程核心素养的表述。在2022年版课标当中是这样表述的:“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
7、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实核心素养涉及到三个维度,第一个正确价值观;第二个必备品格;第三个关键能力。他说这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而不是全面体现。(概念如图二所示) 我们再来看看2022年版课标对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表述是怎样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老师们要注意了,这个表述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有一定的区别。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当中,语言素养排第一,思维素养排第二,审美素养排第三,文化素养排第
8、四。但是这一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文化自信排在了第一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概念如图三所示)文化自信 文化素养最终体现在文化视野和文化底蕴上,而它的核心或者说它的根基是什么?它的根基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包括三个方面: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是几千年来中华历史在时间维度过程当中逐渐积淀下来的,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思维方式,共同的心理结构,共同的审美旨趣。2.革命文化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为国家独立,为民族富强,一代又一代的人抛头颅洒热血,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这个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精神、节操就是革命文化。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指的是改
9、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让我们这个民族走向伟大的复兴。所谓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个都体现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中。 强调这里的文化自信,这个文化是专指、是特指,指的就是中华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是对中华文化的发自内心的热爱拥护,是将中华文化落实在日常的言行举止当中,落实在自己的生活当中,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其实是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宗旨在语文课程当中的最高体现。语文课程怎么做到立德树人,怎么做到以文化人?就要通过文化自信来实现。语文教学如何致力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植与发展?1.以经典诵读为载体,丰厚文化积淀2.以语言浸润的方式,加强文化理
10、解和认同3.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形式,推动文化传播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主要涉及到四大要素:1.语料的积累 大量的规范的、优秀的、优美的、典范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子、语段甚至整个篇章都需要日积月累,这个是语言运用的基础。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语料。2.语感的培养 语感的培养是语言运用的核心。语感,包括输入型的语感和输出型的语感。输入型的语感,那就是听和读;输出型的语感,那就是说和写,尤其是输出型的语感,我们说看一个人语言素养高不高,最终看两条:第一条,出口能不能成章?第二条下笔能不能成文?就输出性的语言感。3.语理的习得 语言的语,理论的理,这个语理的习得就是对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认识。它不是普
11、通的一般的语文知识,而是对语言运用规律的一种把握。这个是语文素养语言素养的必要的补充。4.语言的表现 你要表现出来,你要会说,你要会交流,你要会写,你要会表达,你的表达要文从字顺,你的交流要文明得体,那这些都属于语言运用的素养。语文教学如何致力于学生语言运用素养的培植与发展?1.要善于发现具有较高价值的语感图示2.要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语感图示3.要为学生创设内化语感图示的语言实践活动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主要涉及到五种思维类型:5.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
12、而产生新颖、独到、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我们以前说听说读写,其实听说读写必得再加上一个字,那就是思,听说读写离开了思,既不能内化,更不能外化,所以思是关键。语文教学如何致力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植与发展?1.在理解、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2.尽量展露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隐含的思维过程3.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提升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这个素养从审美的一般过程来看,分成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准备,审美的对象先要出现;第二个阶段是关照,就是你要直面你的审美对象;第三个阶段是效应,那就是说这个审美对象离开了以后,你
13、还在回味它,还在反思它。第四个阶段是表现,就是你被审美欲望所驱动,你也想自己去表现美,去创造美,是这么一个过程。 那么审美感受、审美理解基本上属于审美关照的阶段。审美鉴赏、审美欲望基本上属于审美效应的阶段。那么发现美、创造美,就是属于表现的阶段。总之审美素养的表现其实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语言文字及其作品本身就是美的存在,同时又是美的载体。所以对于语言文字和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我们不仅要从理性的角度,也更需要从审美的角度获得更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获得更高雅的、更健康的思想情感的陶冶。语文教学如何致力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植与发展?1.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涵育审美素养2.在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中培植审美素
14、养3.在发现美与创造美的统一中提升审美素养 大家要注意的是这四个方面不是彼此割裂的,我们不仅要看到它们相对的独立性,更要看到它们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有着高度的关联性,所以最后我想用这样一个结构图表达我对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整体理解。我觉得语文课程素养是一个整体,它是一个圆,四个方面都统一在这个整体当中。 它的基础是语言运用,因为我们是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语言运用是它的基础,是它的本体,这个非常关键。其他几个方面统一在哪里?都统一在语言运用当中。 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文化自信、审美创造,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一体两面。一体就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两面的一面是语言
15、运用,另一面是思维能力,是文化自信,是审美创造。语言运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所以你看它在这个圆里面就是放在最下面,然后占比又非常大。就最核心的我们说核心素养排第一位的是什么?是正确价值观,那正确价值观在语文课程当中怎么体现?文化自信,所以文化自信在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当中现在排第一位,是最重要的排第一位。然后是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大体上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就是这样个结构图。我们要辩证地理解,用整体的观念,用系统的观念来全面把握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在这次课标的调整当中,它是一个核心,而且这个核心贯穿课标的始终,从课程性质到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到学业质量,到最
16、后的课程实施,都是用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来贯穿的,这就像一条红线,这就是纲。我们有一个成语叫纲举目张,纲举目才能张,这个纲是什么?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具体内容如上图所示)主要内容四大板块一、五大课程理念第一个理念是从课程目标的角度提出来的: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我们说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是纲、是核心、是主线,要贯穿始终的。那你看课程理念第一条就做了回应,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核心素养中文化自信放在首位,文化自信是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最高体现和集中反映。第二个理念是课程结构:建构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2010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是没有课程内容的,语文课程内
17、容非常复杂,之前都没有语文课程内容,但是这一次在课程结构当中,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建构起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第三个理念是课程内容: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新课标特别强调整合,尤其是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的建构其实就是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以前我们讲语文知识要一点一点地落实,语文要素要一点一点地落实,但是这一次课程标准的调整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课程的要素,语文课程的内容不是线性地落实,而是要在任务,在情境当中整合性地落实。第四个理念是课程实施:要加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更加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重视跨学科的学习,还
18、重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还重视多媒介的学习,这些都是学习方式的变革。第五个理念是课程评价: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二、五类课程主题第一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语文课程学习的基因,语文教育要立德树人。语文课程的方式就是以文化人,而这个文既是语言文字,又是语言文章,还是语言文学,更是语言文化。第二类是革命文化。(根脉)从鸦片战争以后形成的一系列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也是语文课程学习的根脉。所以你会发现,就是我们教科书可能也会要重新调整,涉及到革命文化教育的内容,一定会有一定的比例,在我们的语文课程内容当中加以体现。第三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9、灵魂)这个灵魂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们的语文课程当中,教科书的调整,学习内容的调整,一定会有一定比例的落实。第四类是外国优秀文化。(视野)语文课程学习必须面向世界,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一方面我们要建立文化自信,但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并不意味着妄自尊大,我们有文化自信这个根基。那么将会更自信地面向全人类的所有的优秀文化。 第五类是当代文化生活。(基础)那么所有的这些文化都必须回到当下,回到学生的生活。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所以这次新课标的调整对语文课程的内容,从主题的角度做了分类做了梳理,这个是非常宏观的,也是非常大气的。三、六个学习任务群 六个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和建构,是这一次新课
20、标调整的又一个重要的特征,重大的突破。当然以后对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对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我估计这个语文教科书会有一些新的样态、新的形式出现,因为必须将六个学习任务群落到实处。课标是一课之标,它相当于是语文课程的宪法,课标已经确立了六个学习任务群,那么接下去从教材编写,从课堂教学改革,从课程的评价都要跟它相关联,都要把这些理念和精神落到实处。 这六个学习任务群不是一个平面的东西,根据新课标的表述,它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属于基础型的学习任务群。也就是说其他五个学习任务群,你要展开,你要实施,你要评价,得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指的就是语言文字
21、的积累与梳理,这个要贯穿语文课程的全过程。 在这个基础之上,进入到第二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发展型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它们都有阅读,都有语言文字的交际,有的是交流,有的是表达。在这三个学习任务群当中,读和写成为一个整体了,其实不光是读和写,还包括什么?听和说。其实不光是听和说,还包括什么?还包括思。听、说、读、写、思都整合在一起了。这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主体,就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在这个基础之上,还有第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那就是拓展型学习任务。它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那么这个整合性就更强了,这个跨度就更大了。 对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
22、新概念,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它既是课程内容的一种建构方式,其实也必将成为我们未来语文课程学习的方式,教学的方式,甚至课堂变革的方式,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学习任务群做一个简单的梳理。第一个特点,它是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为纲,不再是学科知识的逐点解析,语文技能的逐项训练。一个学习任务群,它的目标具有整合性。我刚才说了听说读写思整合在一起了,而不再是知识点的一个一个地落实。一个学习任务群,它必将同时涉及到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当然它会有所侧重,但一定不再是知识点的逐点的线性的解析,这是第一个特点,整合性非常强。第二个特点,它通常是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
23、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你看这又是一个整合,如果第一个特点的整合是目标的整合,素养的整合。那么第二个整合其实是一种学习要素的整合,那么它通过什么方式来整合呢?学习项目。给你一个比较大的任务,这个任务里面可以把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都整合在一起。第三个特点,它以问题情境为导向,不仅着眼于语言能力,还整合自主合作、个性化等。学习任务群,往往是有一个问题,有一个问题情境,而且这个问题情境往往来自生活,来自学生的学习实际,是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用这个问题情境把学习内容,学习过程整合在一起。那学习的方式不光是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还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的学习,还有基于信息技术的整合性
24、的学习,甚至还有跨媒介的跨学科的学习。第四个特点,它强调以学生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和经历。简单地说就是做中学,学中做。这个做就是在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活动当中,学习提升听说读写思的语文素养,我们说要学会游泳,必须得在游泳当中才能学会道理就在这儿。第五个特点,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学习任务群,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更加重视学生自主的学,合作的学,探究的学,这是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特征。 那学习任务群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肯定不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肯定不再是逐点的线性的关系,而是什么关系?整合关系,网状关系。当然它
25、们是有所侧重的,但它这个联结一定是多维度的网状式的联结,而不是线性的点对点的联结。四、四条教学建议第一条强调立德树人:彰显教学目标的育人导向。第二条强调整体规划: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语文学习任务群最大的特点就是整合性,以素养为纲,对语文学习的所有要素加以整合。第三条强调创设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特性。强调语文课程学习的实践性特征。在真实的问题情境当中学语文用语文。第四条强调智慧学习:探索新时代教学方式变革。这条强调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强调跨媒介的学习;强调泛在性的学习,语文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习建议 我认为所有的培训最终都必须回到自我培训,所有的学习最终都必须回到自觉学
26、习。第一条建议,细读课标文本。这是基础。新课标正文部分大概三万六千多字,我觉得我们语文教师要逐字逐句的细读,只有首先细读课标,细读课标的文本,你的理解你的体会才有基础。而且我还有一个小建议,就是最好能够跟2010年版的课标比照着读,你的理解和体会才会更深入、更深刻。第二条建议,增强课改意识。课标学习了,你现在知道了核心素养是纲,那这个观念你就要建立起来,这就是课改意识。现在提学习任务群了,那学习任务群有这样一些特点,那么这些观念在你的专业素养当中就要逐步建立起来,最后牢固树立起来,这是第二条建议。第三条建议,重构课堂教学。最终要落实在你的教学当中,尤其要落实在你的课堂教学当中,以文化人还要知行合一。知而不行,非真知;行而不知,非真行,实践就是真正的知行合一。语文学习任务群要求我们对课堂结构、课堂策略、课堂途径做改变,有些是重大的改变,有些是具有颠覆性的改变。所以新课标的颁布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次重大的挑战。第四条建议,提升课程素养。一句话: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和发展,那你自己的语文课程核心素养首先得提升和发展。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这是个慢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是你不变永远不会变。 所以要变,要直面当代语文课程变革的大趋势,在这个大趋势当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