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系教学设计授课教师蒋树生授课时间2021.4.8班级六年级课 题太阳系课时1课标解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是一颗恒星,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教材研读太阳系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的第五课。教材安排了两大活动:活动一:认识太阳系,根据太阳系的示意图了解八大行星及它们的排列顺序,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交流,形成对太阳系的初步认识;活动二:建一个太阳系模型,教材提供了太阳系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赤道直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等的相关数据,提示学生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即缩小100亿倍),让学生尝试在操场上建
2、构太阳系模型,体验太阳系的.浩渺及行星的渺小和行星间距离的遥远,不仅加深学生对太阳和太阳系中的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学情分析学生在研究了日食和月食之后,这一课将扩展到对太阳系这一个天体系统的认识,当然,有关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是学生平时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来完成对太阳系的认识不再是有效途径,利用一些视频介绍太阳系的知识,来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印象,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是更加有效的策略。学生体验活动分析按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试着在操场上制作太阳系的模型。信息技术资源手段1、下载并播放有关太阳系的视频;2多媒
3、体系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过程与方法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教学难点根据的八大行星距太阳距太阳的平均距离以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视频、数据表
4、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突出分析精准教 多元学 显性评)二次修改教学过程一、认识太阳系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简单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
5、: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二、建立太阳系模型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到操场去,选1个学生代表要养,选8名学生代表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课本56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操场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预设: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太阳”及“八大行星”
6、代表的学生确定好。)(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3)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的比例,到操场上去排列。5、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建模: (1)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该怎么做?(2)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何?(3)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还有什么好办法?6、简单介绍一下后面几组数据: 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周期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些数据。三、课堂小结 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
7、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四、课外作业 同学们课外也仿照我们做的模型做一做,体验一下。通过展示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的视频,让学生形象直观进行感受八大星星围绕太阳有规律的运行。了解八大行星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尝试着做一做,了解八大行星有规律的运行。板书设计四、板书设计5、太阳系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 教学反思我在上太阳系这一课时,基本知道六年级大部分学生对于太阳系的认识并不是空白的,他们能说出太阳是恒星,能说出太阳系的几大行星,甚至个别学生还能
8、说出更多的知识。但是,大多数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尤其对于太阳系其他天体的组成、行星的大小、位置排列等,更是知之甚少。针对以上学情,我在教学中,搜集到有关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运行的视频资料,选择这个视频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认识各个美丽的星球的同时,直观去了解距太阳从近到远的行星位置排列。这个视频中,以动画形式分别介绍八颗行星的位置、大小、形状、形状,形象直观,也很喜欢观看,学生容易掌握基本的知识,教学效果很好。利用这个视频,再加上教师的引导性话语,大部分学生对于认识太阳系这部分知识有了更好的了解。 本堂课选用视频这种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在原有的对太阳系的认知基础上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对学生新知识的吸引还是起了相当好的推动作用。能通过视频展示出来,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感兴趣一些,对于八大行星的位置及运行规律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本课还有一个重点活动就是建太阳系模型,通过让学生实地到操场进行建模活动,学生认识到太阳系各行星的大小、距离远近排列,获得最直观形象体验,这是学生感兴趣的。通过分析教材中的资料数据,按比例将太阳系八大行星缩小进行比较,学生对八大行星谁最大,谁最大,大小差异有多大就一目了然了。但这个建模实验在实施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操场狭小,学生对八大行星之间距离的数据和比例掌握不准,排列不规范,参与率不高等问题的出现,这是需要改进和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