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与规划漫谈.ppt

上传人(卖家):林田 文档编号:3317717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PPT 页数:255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专业发展与规划漫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5页
教师专业发展与规划漫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5页
教师专业发展与规划漫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5页
教师专业发展与规划漫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5页
教师专业发展与规划漫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专业发展与规划漫谈一.前言:“老师的理想”二.教师专业发展“五意识”三.在岗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四.结语:规划发展阶段与目标一.前言:“老师的理想”同学们围在老师的身边,畅谈自己的理想。学生甲:我长大要当科学家,让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学生乙:我长大要当宇航学家,让宇宙 飞船遨游太空;学生丙:我长大要当农业学家,让农业 插上机械化的翅膀;学生丁:我长大要当海洋学家,去探索 海洋无穷的奥秘;老师听了,高兴地不住点头。最后,一学生问道:“老师,那您的理想是什么?”老师笑呵呵地说:“我的理想是努力使你们实现你们的理想!”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

2、天一书就对“未来教师”的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实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工作: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什么是“好教师”呢?(1)“(1)“好教师好教师”要学会引导。要学会引导。一个好教师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师能够不说话,而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2)“(2)“好教师好教师”要学会尊重。要学会尊重。一个好教师是热情亲切的评论家。但是最好的教师知道,当他的学生争取用自己的语言

3、形成他们的思想时,如何保持镇定和忍耐;(3)“(3)“好教师好教师”要学会关注。要学会关注。一个好的教师力求使他的班上学生在他的控制下。但是最好的教师知道首先必须能控制他自己;(4)“好教师”还应具备12种素质 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象猴子般戏弄。耐性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毫偏差。幽默感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对个人的关注

4、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 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做一名“好教师”,努力成就学生的梦想,这是“老师的理想”!这需要我们要加速专业发展,以全新的观点和理念擦亮自己教学智慧的眼睛,插上自己腾飞新课程的翅膀。如此,我们就能愉快地走在新课程的道路上,成长为一名成就学生梦想的“好教师”,实现我们“老师的理想”。二.教师专业发展“五意识”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理想目标应涵盖四个基本范畴 专业知识基础的构建,专业技能的娴熟,专业素养的形成

5、与发展,专业情意的健全。如何实现上述理想目标呢?除了外在影响和外在压力 对教师的培训和逐步完善制度,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即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订立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选择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监控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评价自己专业发展的结果。1.主动发展意识 主动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条件。教师的专业发展,若仅仅是迫于外在压力,一定是被动的、消极的、表面的、无果而终的;只有以实现自我,甚至超越自我为目标,专业发展才具有真正的内在动力与活力,才能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克服没有追求、没有方向、得过且过的平庸哲学;才能克服软弱怕苦、姑息缺点、宽恕懒惰的精神状态;才能克服被

6、动学习、不求甚解、容易满足的消极作风;才能主动地去研究数学、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取决于教师对职业的认识。如果仅将教师的职业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与要求,这样的教师就只能成为社会的代言人和工具。如果将教师的职业看成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一种体验幸福的职业,那么他就能体现教师内在的主体价值,就能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生命意义。显然,我们需要的是后者叙述的教师。日常阅读是教师主动发展的行为方式。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抽点时间阅读一些大师们的教育名著,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是必要且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必须订阅一些专业期刊杂志。因为专业杂志是报道教学新动向、新理论、新观点的最真实、

7、最权威的媒体,是全国优秀教师的思想精华,是其他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无法替代的。只有我们订阅杂志、阅读杂志,才能及时更新与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新课标的教学。案例:我每年订阅的杂志有:数学通报、数学通讯、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教研、中等数学、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等,近100本。这些杂志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有的倾向于教学研究方面,有的倾向于竞赛辅导方面,有的倾向于理论指导方面,极大地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2.问题研究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具备了数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并不代表他对数学问题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也不代表他有很强的独立研究数学问题的能力。更不

8、代表他能将学科形态科学地转化为教育形态。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摸索,不断总结,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问题研究意识,才能将专业发展落到实处。然而,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很多教师满足于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将教材、教辅资料的内容照搬过来即万事大吉,而对其中蕴涵的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凸显了我们教师问题研究意识的严重缺失,以及问题研究能力的不足。这也是阻碍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样导致教学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错失对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等思维品质的培养。试想,如果教师都缺乏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又何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

9、性学习呢?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尤其是在先进的理念向具体实践转化的操作过程中,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不少难题也只有通过广大教师的实践和研究才能解决。比如很多学生在初中数学一直都很好,但到了高中数学就学不好,这是为什么?这背后有没有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有些学生看起来一天学的很轻松,玩的也很开心,但考试成绩一直很好,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秘密?同样的一节课,给不同老师上,但结果会不一样,这又如何看待?等等。案例:双曲线定点弦存在性的研究 老师,这“不存在”的直线方程从何而来 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引发的深入思考,就此写成的论文刊登在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北京教育。论文3.实践反思意识 实践基础上的反思,

10、是指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研究其他教师和提高在课堂研究中对有关理论的检验而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外在的、技术性知识的获取,而是在于通过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反思”,促进教师对于自己、与自己的专业活动相关的事或物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美国教育家波斯纳在总结教师的发展时曾得出这样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的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杜威认为:“教师对于教学应该提出适当的怀疑而不是毫无批判地从一种教学方法跳到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对实践进行反思”。教师工作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增强实践反思意识,强调反思性实践,是切实提高教学水平的

11、有效途径。一堂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成败;一道题目,反思解题方法的优劣。特别是对当前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会使我们对课改中出现的新理念、新做法有进一步的认识。要学会在实践中反思,让微小的瑕疵转化为宝贵的教育资源;要学会在读书中反思,让书籍成为你精神生长的支点;要学会在科研中反思,让教学和科研成为生成教育智慧的契合点。“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汲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没有反思,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也就没有飞跃。“反思”是思想者的灵魂。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既是探索者,也是思想者,只有不断地思考,才会有进一步的探索和

12、成功。案例1:对新课程两个月的教学反思 从2006年秋季开始,我省普通高中从高一年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当时我任教高一年,经过两个多月的新课改实践,作为亲历者回首走过的路程,有许多困惑、思考与体会。通过对两个月以来教学的反思,我为市新课程教师培训作了专题报告,反思之作对新课标理念下高一数学教学的实践与认识(6000字)刊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课件案例2:对新课程两年的教学反思 2008年8月,对两年来的高中新课程教学作了较为深入的反思,指出了新课改带来的成效及当前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对策。反思之作高中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现状及其对策探析(6000字)一文,刊于华南师范

13、大学中学数学研究2009年10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中学数学教与学2010年3期全文转载;论文案例3:对新课程五年的教学反思 反思五年来的高中新课程教学,为2011年省高中教师高端培训作了“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认识”的专题报告。课件4.专家引领意识 这里所说的“专家”,他们具有高尚的品德,高深的学问,平易而近人;他们往往既占领理论制高点,又有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他们往往更能敏锐地洞察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要害。增强专家引领意识,抓住一切机会听专家的讲座,看专家的著作与文章,向专家请教,与专家交流,体会专家的思想并付诸于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高效途径。案例1:得到

14、陈中锋老师的引领 近年来三次高考命题(陈老师为审题组长)、三次省质检考命题、四次考试说明编写与审读、基地校专家组活动等,得到陈中锋老师的悉心引领与指导,专业得到有效发展。案例2:得到陈清华教授的引领 参加2010年高考命题(陈教授为命题组长)和省学科带头人培训(陈教授为首席专家)等,得到陈清华教授的引领与指导,专业得到有效发展。案例3:得到许耀德老师的引领 十多年来跟从许耀德老师参加省市的各种活动,得到他的栽培、推荐与引导。案例4:对新大纲指导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一文的撰写 珍惜参加02年省教育厅举办的“新大纲新教材”培训的机会,认真听取专家的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写出对新大纲指导下

15、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一文。本文共7000余字,刊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教学研究2002年10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数学教与学2003年3期全文转载,获2004年中国教育学会全国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并入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系列丛书中国教育教学文集论文5.合作发展意识 合作发展是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最理想的方式。在一个良好的、人人都关注教学的教师共同体内,可以通过相互听课、同课异构,交流数学课中自认为成功与失败的体验。或通过题目研讨、案例研究、文献研究等方式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合作过程中,努力理解数学问题,理解教育规律,从而不断对教学产生良好的影响。杨振宁博士指出:“如

16、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交流不会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你愿意交流,世界的每个角落都会有你的声音。像Email、QQ、BBS、Weblog(博客)等,都是网络交流的很好平台。案例1:与省内专家合作交流 近年来,福建省高三毕业班复习教学建议、福建省高考总复习纲要、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等几十万字材料的合作编写,给我提供了与省内专家合作交流的机会,加速了专业发展。案例2:高考复习“二分三合”备课法 由于新课程高考复习的特点,教师进行复习教学的有

17、效性研究与高考命题趋势的研究,无疑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提高高考成绩的一条有效捷径。但这些工作劳心费力,时间跨度长,单靠个人完成效率很低,准确率也很差,必须用集体的力量去解决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为此,必须打破教师单兵作战的困境,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合作交流来做好各种资源的整合,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优势,取得学科复习效益的整体提升。我们进行的一种有效的集体备课尝试“二分三合”备课法 可资借鉴,它是教师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的有益尝试。具体地讲,即从“合”(集体决策)到“分”(分工备课)、到“合”(达成共识)再“分”(分头施教)又“合”(集体评议)五个步骤。简称为“二分三合”法。1)(合)集体决策。统一好标准与目

18、标,为教学定向,避免错误;2)(分)分工备课。让备课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能,查寻相关资料,研究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书面形式或课件的形式第一次备课;3)(合)达成共识。是指大家通过交流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方案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操作性(第二次备课);4)(分)分头施教。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特点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5)(合)集体评议。针对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不断修改和完善各个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从时间上讲,在上课的前两三周,备课组就下两周课程进行集体决策、分工备课,上课前几天达成共识,分头施教后集体评议。这样,小组合作备课、协同施教、及时反馈,小

19、组成员细化分工,大范围合作,共同完成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使每个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对学生实施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对学生而言,他们得到了全校本学科较高智慧和水平的教育。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整体的业务水平在提高,也促使着数学教师由传授型不断向研究型转变。三.在岗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倡导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教学。如此,自然能站好讲台,凸显自我。1.为什么都要谈“研究”当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即研究者”、“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等概念充斥于各级课改培训会议及各类报刊之中。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都要谈“研究”?答案很明确:“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

20、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任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语)。更何况,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要求 教师角色要由教书匠转变成教育的专家,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一句话:职业使然,时代呼唤!2.搞怎样的研究 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是一种直接指向实践,重在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研究。也就是说,我们所从事的研究,我们所需要的研究,应是针对自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的反思性实践研究。是“行动研究”,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应是源自自己课堂、教学和学生中的。切不可忽视教师教育研究的内在特质,切不可忽视对自身研究的准确定位。比如,对

21、于高考数学题,部分考生对常规问题的解答可谓潇洒自如,让人赏识有嘉,可一旦应对压轴题,则判若两人。或干脆到此“戛然而止”,或抓不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浮游于问题之外。很少见到思路清晰、简洁明了、彰显考生功力和灵性的完整解答。至于新颖别致、颇具创意的方法更是风毛麟角。为何考生过不了压轴题这道坎呢?难道仅仅归因于压轴题肩负着区分 考生水平的重任,既考知识更考能力,难度上去了,自然多不作为吗?类似的经历我们每个老师都有。这些见怪不怪的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吗?案例1:对高考压轴题破解对策的研究 针对高考压轴题,我为省学科带头人培训作了高考数学复习在制高点上思考的讲座。课F:数学高考复习在至高点上思考

22、(2012,5,13).ppt件案例2:对高考解题策略的研究 对高考选填题与解答题的解答策略作了专题报告特殊化、极限化、坐标化与转换、猜想、控制、构造。课件1课件2案例2:对考试大纲的研究 2009年3月,针对考试大纲的变化对高考复习的影响,为市高三学科会作了专题报告,论文关注考纲变化,引领高三复习(5000余字)一文,刊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教学研究。课件论文案例3:对高考复习策略的研究 针对2010年福建高考试卷引发的讨论与思考,我认真分析复习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为省初等数学学会学术年会作与时俱进审视高考数学总复习的报告,以期改进高考复习策略。课件 从2009年高考试题谈复习教学的八个关注(1万

23、余字),刊于华南师范大学中学数学研究2010年1期,这是对新课程数学高考复习策略的研究之作。论文 为2009年福建省高三骨干教师培训作报告,主要内容数学新课程高考复习的实践与认识兼谈2009年福建高考试题(8000字),刊于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数学通报2010年3期。论文课件案例4:对教研论文写作的研究 为福建师范大学2011届本科生作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及论文写作漫谈的报告;为福建教学学院“名师网上授课”作“中学教师教研论文写作漫谈”的视频,并被开发成课程资源。课F:中学教师教研论文写作漫谈2011,9,18.ppt件案例5:对立体几何变化的研究 立体几何是新课改内容变化最大的,研究这一部分的复习

24、对策,我写了2011年高考立体几何复习教学建议一文发表在中学数学教学,并为省“名师网上授课”作了视频报告。课件1案例6:自主招生教学对策的研究 对自主招生考试的教学对策作了研究,作了自主招生考试的教学对策的讲座,应陈清华教授要求写了自主招生试题的“难”对数学教学的启示一文。课F:自主招生试题对数学教学的启示.ppt件论F:自主招生试题之难及其对教学的启示1.doc文案例7:高考数学考查特点的研究 对新课程高考考试“能力立意、多思少算”等特点作了研究,作了多思少算高考数学解题的基本方略、数学高考命题特征对复习教学的启示等讲座。课件1课件23.怎样“在岗”搞研究 3.1 研究如何站好讲台 教师搞研

25、究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们一线教师所进行的研究就是要聚焦课堂。用“研究的态度”对待整个教学流程中的每一环节。1)教学设计 现今有些省、市在职称评定中已将提供上一学年的备课笔记更改为教学设计。这不是文字的更动,而是对传统的备课笔记中的缺憾所采取的应对良策。备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然而,传统的备课,多有教的思考,少有学的研究;多有对教材知识体系的探究,少有将其转化为教育形态的研讨;多有课前的思考,少有课后的反思。而今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下充分的余地。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实践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编撰者。因此,这种只

26、方便教师讲课的“备忘录”必然要被新课改理念支配下的教学设计所替代。教学设计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全程发展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力求“呈现教材的教育形态,挖掘教材的科学价值,揭示教材的学科内蕴”。它既有教师课前的构思,又有课中的创造,更有课后的反思。案例1:十佳教师参评课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较为科学合理,较好地遵循学生认识的发展规律,课程意识得到较好体现,把教学较为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课堂教学得到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课F:平面向量的

27、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ppt件案例2:省级公开课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这是为“福建省数学学科带头人下基层暨漳浦县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开设的一次公开课,听课对象为省数学学科带头人(15人)及漳浦县数学骨干教师(75人)。课件 道周中学教研室主任蔡建平:“踏雪无痕”漳浦一中林瑞聪:“在探究方面做得很好”莆田一中数学组长蒲锦泉点评:本节是在必修一研究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函数。本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探究学习的良好素材。如何研究一个新函数?是从图象开始?还是从性质开始?还是两者有机结合?这是施教者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对学习函数已有一定的经验,我们看到林老师在课堂中较好地处理

28、了这一问题。本节课有以下一些特点:1.问题性和探究性 本课以问题链的形式展开教学过程,以问题引导学习,让学生不断地处于问题探究的思维过程之中,并在学生回答问题有不足之处时,不断的鼓励,不时的追问,一步步地把思维引入深处。如什么是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研究函数一般研究什么?研究图象的目的是什么?作函数的图象用什么方法?我们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作图有什么不足之处?等等。并不时举例说明,启发学生。整节课通过自然的联系,逐步递进问题不断的展开,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氛围。2.自然性和有效性 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是两个方面的设计:(1)提好的问题;(2)设计自然的过程。这是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再创造

29、过程与学生认知过程的有机融合。我们看到林老师所设置的问题,有亲和力,易于理解。问题的目标指向清楚,铺垫性好,自然而有效,直指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如问题:你能根据诱导公式,以正弦函数的图象为基础,通过适当的图形变换得到余弦函数的图象吗?再如问题:请大家仔细观察,是哪些关键的点决定了正弦函数y=sinx的形状呢?等等。这是他对课本教材的深思之后的“再加工”和“再创造”,这也正是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体现了林老师的功力,展现了名师之风采。3.严谨性和示范性 在授课中,林老师不时地在黑板上示范作图,如认真而规范地作出正弦线和余弦线,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的简图等,而不是单纯地通过PPT展示出来就了事。我认为

30、用笔示范是必要的,因为学生往往得到五个关键点后,连线就有些随意性了。4.深刻性和思想性 思维是教学的核心,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需要着力的地方。在课中林老师能够从高处处理,用类比的方法,用变换的观点,揭示出隐含问题之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体现了处理问题的深度和立意的高远,并突出了三角函数的周而复始变化的特征。如问题:如何由y=sinx,x0,2的图象得到y=sinx,xR的图象,处理得很好。2)教学比较 现今各校都对教师的听课提出了具体要求,甚至职评文件中也做了明确的规定。这已从一个侧面说明听课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但现实的情况是,被动听课者居多,把听课作为一种任务,为听课而听课,只图数量少

31、管实效。避免上述现象发生的有效途径是实施比较研究,如“同课异构”活动等。这为教师进行比较研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一课大家上,一课多堂听,一课大家评”的平台。对于同一堂课,自己先设计好教学方案,再去听其他几位教师的课,然后进行比较,权衡自己的设计与课任教师的设计,以及课任教师之间的教学差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纠偏扬长。对于不同课头的课,也要尽可能先了解教学内容,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致的教学思路,听课时要认真做好记录,课后同课任教师交换意见。尤其需注意倾听其他听课教师的点评,并要及时整理好听课笔记,写好听课心得。听课案例1: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在教学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 1 第 100 页

32、练习 2:“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 x=3-lgx 在 区间(2,3)内的近似解(精确度 0.1)”时,一位学生突然叫 了起来:“我发现,若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lgyx及3yx的 图象,求得交点横坐标 x2.6,这个 x 值近似地满足3lgxx,所以这就是原方程的近似解。”显然,他的解法与题目要求不符,但他却利用了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来求解超越方程的近似解,这是他有别于其他同学的“奇思妙想”。这时是一句“你错了,你的解法同题目要求不符”来结束思考,还是及时捕捉住这一闪光“瞬间”,适时点拨,让学生对问题作深入的探究?教师选择了后者,作了如下处理:要解 x+lgx=3,为什么你没有采

33、用如下可供 选择的 3 个方案:(1)考虑 y=x+lgx-3 与 x 轴的交点;(2)考虑 y=x+lgx 与 y=3 两图象的交点;(3)考虑 y=lgx-3 与 y=-x 两图象的交点,而选用 y=lgx 与 y=3-x 两图象的交点?立即教室一片鸦雀无声,随之又一片哗然,个个神情激昂,议论纷纷,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后,体会到:数形结合求方程的近似解选取图象也有学问,也有一个优化的过程,只有把原方程作适当的变形,使左右两边函数图象均容易作出,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听课感悟: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完全被教师控制在已确认的“标准”之中,倘若出

34、现一些偏离“标准”的错误,则会马上被教师“防微杜渐”。其实,正确的认识,往往都是从失败与错误中感悟出来的。况且,学生出现的错误中,往往也有其合理与正确的因素。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捕捉住这“瞬间”契机,在学生的错误认识中提取和激活合理的成分,有效点拨,激发他们深入探究问题,自觉对其思维过程作出调整与修正。听课案例2:球的体积公式在教学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 2 第 31 页“球的体积公式”一课时,一位学生把球的体积公式“V球=334R”改写为“V球=3R+331R,即 V球=V圆柱+V圆锥”。对于“V半球=V圆柱-V圆锥=333323RRR ”是笔者熟悉的,而 对于上述改写却是笔者

35、从来不曾想过的。在热情赞赏该同学的“歪点子”后,我决定适时引导,将这一“瞬间”引爆开来,使他的思想火花点燃全体学生的思维。教师:学习公式后应该把它记住。刚才这位同学给出了很好 的一种记忆方法:334R=333RR 即 V球=V圆柱+V圆锥,我们还 能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记忆这个结论呢?学生甲:背熟(机械记牢)。教师:在直接记住公式的同时,我们能否也像刚才这位同学 一样,把球的体积公式“343VR球”作些改写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探讨起来,有些人还拿出本子,在上面写着、画着、“我找到了。”“我也找到了。”他们纷纷叫了起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学生乙:由于半球体积介于同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之间,所

36、以也可以根据如下关系来记:即 V半球=V圆柱-V圆锥=3R-331R=332R,从而 V球=334R。学生丙:只要把公式适当变形,还可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V球=31(42R)R,可理解为一个以球面为底面,球心为 顶点,高为半径的一个锥体的体积。教师:太好了,在平面几何中,我们是否学习类似的问题?学生丁:在扇形面积公式中 S扇=lr21,l 为弧长,r 为半径;扇环面积 S扇环=21(l+l)(R-r),l、l 分别为内、外弧长,r、R 分别为内弧和外弧半径,都可以理解为曲边三角形和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师:非常好。这是一种化曲为直的思想,这种思想孕育着微积分的珠胎,今后我们可以根据这种思想利用极

37、限知识直接证明这些公式(留有伏笔,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听课感悟:学生的学习是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与碰撞中进行的,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又岂是教师能预设的,预设不了是正常的。当预设不准学生时,以学生的“歪点子”为生长点,也许能获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既有思维价值又容易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应及时将这“瞬间”引爆开来,合理引导,使个别学生的思想火花点燃全体学生的思维。3)教学交流 传统意义上的讲课,顾名思义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充当的是知识单向的传授者、灌输者。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以教为基础,先教而后学。而新课改的今天,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

38、与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正因为要交流,教师才会努力探究如何利用巧妙的点拨和渐入佳境的引导,以更好地创设有利于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交往的情境。在灵活地掌控着教学流程的同时,能毫不吝啬地把“发现”的机会大智若愚地让给学生,并时有从学生中得到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惊喜。自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也不断地充实着自己的“行囊”。当然,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独到体悟,才能给学生以技高一筹的见解,从而少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层面上

39、徘徊。归根结底,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底蕴、才情和学养。案例: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在高二不等式一章的复习课中,为帮助学生 巩固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用方法,笔者给出了 一个习题:已知abc,求证:1110abbcca。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运用作差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 完成了不等式的证明。正当笔者想引入新的问题时,一个 学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低声说:“我有一个发现,观察不 等式中三个分式的分母,有:0abac,0bcac。因此,11abac,11bcac,显然有 111abbcac,即1110abbcca”。这样证明,简洁明快!教师热情表扬了这位学生,正准备转入下一问题时,一位学生站了起来。“我觉得所证不等

40、式有点异样大加大当然比小大,这不等式可以加强吗?”是啊,这问题我怎么没发现?教师一时怔住了。全班50多双目光都投向他,看得他心里发虚。说实在的,心里没底!教师灵机一动,何不把握瞬间顺水推舟让学生进行探索?于是他将这个“球”抛给学生,反问道:“同学们能不能就此提出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不久,学生给出下列问题:对1ac进行扩大,使不等式依然成立。接着,学生又提出:可扩大到 原来的两倍,即112abbcac。我没有就此打住,继续顺水推舟让学生探索下去。教师:没错!那么,能不能进一步扩大?这时,学生的热情高涨,他们众说纷纭,有说扩大到 三倍,有说扩大到四倍,有的还面红耳赤地争论起来,但似乎更多的是

41、猜想。教师:能不能再进一步提出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至此,学生的热情更加高涨,不断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也心里有底了。教师:解决上述问题,实际上就是确定参数 t 的范围,使不等式11tabbcac恒成立,等价于不等式 11()()tacabbc恒成立。学生:1111()()()()()acabbcabbcabbc 24abbcbcab,当且仅当abbc,即2bac 时取等号。4t。学生:只要不等式加上等号,t 可取最大值 4,此时有 114abbcac,当且仅当 a、b、c 成等差数列时等号成立。教师:多么优美的一个结果,它凝聚着我们探索的艰辛和获得 发现的喜悦,我也从中受益不浅。感悟:在推行

42、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课堂上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会越来越多,需要教师及时把握灵活处理。若处理得当,不但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课堂效果,还能为教师提升知识与能力,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教学权威。教学是生成的,任何人也无法完全设计教学,在预计不了学生时,如何处理,在于教师的临场把握。若能适时把握,灵活应变,这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一个机会。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仅教师帮助学生增长了知识和能力,而且学生也使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瞬间一文收录了这三个听课案例,发表于华南师范大学中学数学研究。论文 据此案例写成的论文 把思考留给学生,将问题引向

43、深入获教育部“高中课标教材”优秀论文全国一等奖。论文3.2 研究如何凸显自我 在优秀的教师群体中,有以个人的精力、体力和身心的超负荷透支为基本特质的牺牲类;有以擅长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优秀的班主任管理艺术及学困生的转化为主要成就的情感类;还有以自身的专业擅长和优异成效,并通过对教育教学行为的不断诠释和反思以形成较大影响的专业类。每一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在平凡之中见精彩,实现自身应具有的人生价值呢?笔者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很好地“盘点”一下自我,认真地研究自身所具备的应有特质和潜能,在站好讲台的同时,找准突破口,以便更好更快地凸显自我。案例1:积极参加省市优秀教师评选 99年参加福建省教坛

44、新秀评选,获得“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称号;08年参加漳州市十佳教师评选,获得“首届漳州市学科优秀教师”称号;案例2:积极参加市优秀人才评选 02年参加漳州市优秀人才评选,获得“漳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05年参加漳州市优秀人才评选,获得“漳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09年获得“漳州市优秀人才”称号。案例3:积极参加省市课例等评选 07年获“第一届漳州青年科技奖”;08年获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课例大赛全国一等奖”;09年获教育部“高中课标教材优秀论文一等奖”。案例4:积极参与论文交流与讲座活动 积极参加各类论文交流活动;为省学科带头人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省高中教研组长培训、厦门市高三备

45、考培训等开设20余场讲座。案例5:初等数学研究奖参评经历“全国中青年初等数学研究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授奖不超过5人,授予在初等数学研究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和取得丰硕成果的中青年。06年8月在湖北大学召开第六届全国初等数学研讨会,会上我获得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初等数学研究奖提名奖”(本届共授予研究奖4人,提名奖6人,我名列提名奖第四位)。09年8月7日在深圳市委党校召开第七届全国初等数学研讨会,会上我获得“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初等数学研究奖”第一名(本届共有3人获研究奖,另两人是李明、侯典峰),由中科院张景中院士授奖。证书证书 林新建同志:鉴于您在初等数学研究方面作出的突出成绩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经第

46、七届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全体常务理事会议讨论通过,授予您“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初等数学研究奖”。案例6:清平乐词二首 吴康教授邀我参加09年南部赛区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我因故不能参加,寄点薄茶并致函表示歉意,吴康先生填了一首词送我并转发他200余位朋友,我和了一首以答谢。清平乐清平乐赠林新建先生赠林新建先生 吴康 茶收函悉,礼薄真情炽;种桃栽李多卓识,研教联珠合璧。厦漳人物轩昂,乐游学术天堂;探得形魂数魄,最为美妙时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院长、首批高校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李尚志:“数形一体,魂魄一体,形魂数魄浑然一体。有魂无魄显得太轻。魂魄大气,包括精神实质,也包括趣味。相比之下趣则太轻,魂厚重些。

47、形重配魂轻,数轻配魄重,正好。李尚志”次韵奉和吴康先生次韵奉和吴康先生清平乐清平乐原玉原玉 林新建 瑶词捧悉,顿令衷肠炽;从早神交今结识,欣说杏坛和璧。仰君意气高昂,提携后学登堂;门下几多才俊,蟾宫折桂风光!4.掌握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师做教学研究除了积极参与日常的听课、评课及备课组、教研组、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外,还应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自觉进行教学研究。4.1 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教学反思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把这些思维活动记录下来,运用简便,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l)课前反思。即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教

48、学目标是否明晰,定位是否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用什么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同时还要思考是否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学生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估计是否合理,是否为学生的思考留有时间和空间,对学生课堂学习怎样进行评价,等等。(2)课中反思。即在上课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教学活动的表现,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是否积极有效,课堂上是否有了精彩生成,教师如何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利用课上的资源调整或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等等。(3)课后反思。即在上课之后对本节课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要重点反思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反思课堂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课堂教

49、学存在哪些还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如何改进,等等。叶澜教授说:“一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名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案例:对一节高三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这是对一个高三复习课的教学反思,就此写成的论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刊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教学研究2004年1期。论文4.2 撰写教学课例 教学课例展现的是某节课或某些课的教学实际场景。教学课例的表达形式一般为:“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教学课例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1)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教学情境细致描 述+专题教学反思;(2)教学方法设计说明+提炼后的教学场景+总体教学反思;(3)教学设计

50、+教学片断+教学反思。案例1:全市公开课研究性学习在椭圆定义复习教学中的尝试 这是一节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复习课,是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与再加工的结果,是对如何“用教材教”的有益尝试,旨在培养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学习能力。课件 根据本教学设计写成的课例“引导探究发现,培养创新能力 椭圆定义复习教学中的一个发现式教学课例”获得人民教育出版社“我最喜爱的一节课新课程课例大赛”全国一等奖(共20名)。论文大赛评委会发来的审理单内容如下:【全新的构思、全新的展现、深入而又富有价值和情趣的探讨,使学生的探索、研究、认知与能力的发展达到淋漓尽致的境界,堪称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颇具意义的“精品工程”。原本从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常用办公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师专业发展与规划漫谈.ppt)为本站会员(林田)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